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过热蒸汽吞吐是目前开采稠油油藏的一种有效技术。由于过热蒸汽与普通湿蒸汽存在明显差异,基于普通湿蒸汽而建立的稠油蒸汽吞吐储层筛选标准并不完全适用于过热蒸汽吞吐。针对这一问题,以哈萨克斯坦K油藏水平井过热蒸汽吞吐先导试验区为研究对象,根据经济收支平衡原理,建立了水平井过热蒸汽吞吐的经济极限指标,并在此基础上以单井极限收益为依据,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水平井过热蒸汽吞吐的地质及流体参数经济界限值,最终得到了水平井过热蒸汽吞吐的储层筛选标准。该储层筛选标准的建立为稠油油藏实施水平井过热蒸汽吞吐经济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定量描述稠油油藏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采过程中注采井间夹层对双水平井泄油通道与开发效果的影响,针对新疆油田A区块,利用CMG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表征SAGD注采井间夹层的数值模拟模型,对注采井间存在不同大小、间距及物性夹层情况下的SAGD蒸汽腔发育形态与开发效果进行对比,得到了稠油油藏夹层非均质影响SAGD开发的临界特征参数。矿场实际的非均质SAGD井组夹层展布特征、蒸汽腔发育特征及生产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得到的结论与矿场实践一致,因此可用于指导并实现经济、高效的稠油油藏双水平井SAGD开发。  相似文献   

3.
郑贺梅  刘鹏程  郑舰 《现代地质》2015,29(6):1467-1474
以胜利油田A区块特超稠油油藏为目标区块,自主研发了高温高压二维比例物理模型,研究了不同开发阶段水平井蒸汽驱油机理,开展了油藏压力、井底干 度、注汽强度对水平井蒸汽驱的效果影响的研究。物模实验结果显示,蒸汽驱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存水回采期、汽驱受效期、蒸汽突破期。存水回采期蒸汽腔向水平方向扩展,以水平驱替方式为主 ;汽驱受效期蒸汽腔向垂向和水平方向扩展,以水平驱替方式为主,纵向泄油为辅;后期蒸汽突破,蒸汽腔继续向上方扩展,以纵向泄油为主,实现油层整体动用。5 MPa时转蒸汽驱的采出程度高于7 MPa时转蒸汽驱的采出程度;蒸汽驱的井底蒸汽干度应不低于0.4,蒸汽干度越高,水平井蒸汽驱的开发效果越好;注汽强度为1.9 t/(d·ha·m)时温度场最为发育。同时,在高压下提高干度可实现水 平井蒸汽驱的有效开发。以上的实验结果较好地指导了胜利油田A区块特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开发,取得了明显的开发效果,该研究对于类似稠油和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6,(3)
稠油具有粘度高,比重大的特点,因为流动阻力大而难以开采。世界开发稠油油藏的方法中,蒸汽驱、火烧油层、蒸汽吞吐是比较成功的手段。按稠油油藏的特点,开发各个油藏的开采方式也各有所异,但总是沿着降粘和使分子变小、变轻的方向发展。目前较常用的方法是蒸汽驱开发稠油油藏。结合新疆A区块稠油油藏现状,主要从蒸汽中添加CO_2开发稠油油藏进行阐述,研究蒸汽添加CO_2驱油降粘机理,并对蒸汽驱的汽窜问题予以解决,达到更好的开发稠油油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中高渗油藏的水驱开发过程中,由于水流的长期冲刷作用,储层岩石的部分颗粒发生运移,伴随着油井出砂储层大孔道逐渐发育,边底水或注入水无效循环严重,影响油藏的开发效果.以高浅北区G104-5区块高渗透稠油油藏为例,基于现场油水井生产特征优选了10个评价大孔道发育程度的动静态指标参数,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考虑油水...  相似文献   

6.
开发实践表明,稠油油藏内部发育的夹层影响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发效果。实际SAGD开发应当充分考虑夹层对SAGD生产效果的影响,寻找突破夹层的有效对策,以期提高SAGD产量。以国内某超稠油油藏地质特征为基础,结合夹层岩石力学参数测试结果,利用耦合岩石力学数值模拟技术确定了不同参数(岩石力学参数、物性参数、操作参数)对岩石变形量、SAGD产量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夹层的渗透率和SAGD注汽压力是影响SAGD产量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地,针对夹层特征,结合实际操作可行性,提出了提高注汽压力和直井辅助两种突破夹层技术对策,并给出了相应的技术界限及突破效果,该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稠油油藏双水平井SAGD经济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7.
女34断块水平井提高采收率开发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舍女寺油田女34断块是大港油区典型的低渗透块状砂岩断块油藏,由于储层严重的非均质性,注水开发见效快、水淹快,并且形成油藏次生底水,作为水平井技术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先导试验区块,经过深入地质研究和可行性论证,又相继完钻2口水平井,同时进行注采井网调整,编制了水平井和直井采油、直井注水的混合外网调整方案,方案实施后,断块采油速度由0.6%提高到2.6%,采收率提高8个百分点,开发效果显改善,实践证明水半井技术是改善低渗透非均质断块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水平井技术,在低渗透油藏、裂缝性油藏、薄油层油藏、断块油藏、稠油油藏、气顶底水油藏以及砾岩油藏中应用,可大大提高采收率及产油量,加上水平井钻井成本是直井的2~4倍,日产油量是直井的4~10倍。  相似文献   

9.
韩宏恩 《四川地质学报》2010,30(1):35-36,40
针对河南稠油油藏地质构造复杂、油藏埋藏浅、岩性复杂及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在研究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关系的基础上,依据大量的试油、测试资料,建立了适应稠油油藏识别参数模型和油、水层解释标准,新方法在稠油区块勘探、开发中实际应用,为专家决策和试油、开发工艺选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初,水平井显著的增产效果已引起石油界广泛关注。90年代中期,塔里木盆地开始应用水平井,到1999年底,塔里木盆地有塔河、阿克库勒(桑塔木)、西达里亚(解放渠东)、塔中4、塔中16、轮南等油田应用了水平井,共钻水平井36口,主要针对边、底水沙岩油藏,2000年开始偿试在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中应用水平井。1 塔里木盆地水平井开发效果评价 水平井开发效果评价主要是用水平井与地质条件等同的直井进行对比分析,水平井与直井具有相同油层厚度,从临界产量、初产、无水期、无水采油量、采油指数、含水上升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塔河…  相似文献   

11.
应用储层流动单元研究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应用储层流动单元进行油气储层评价研究自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以来受到了石油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文中以辽河油田欢 2 6断块为例 ,应用储层流动单元 ,在沉积微相分析的基础上研究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特征。密闭取心井岩芯分析资料表明剩余油饱和度与储层流动单元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利用流动单元流动带指标计算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沉积微相内部对应着多个流动单元类型的组合 ,不同的沉积微相其流动单元组合形式也不同 ,表现出的渗流能力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从而为表征流体渗流的平面差异性和评价剩余油分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 ,欢 2 6块剩余油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的构造较高部位。在本研究成果指导下 ,4口井 6个月累计增产原油 4 556t ,取得了良好的地质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是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以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盆地分析、有效烃源岩评价、储层(裂缝)预测、盆地模拟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油气成藏条件,预测了油气资源潜力,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上二叠统、中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三套烃源岩。最主要的烃源岩层为上二叠统,是油气资源分布的主要层位;主要储集层为柴窝堡区块的上二叠统和米泉区块的中下三叠统及中下侏罗统,其物性较差,总体为较好含气储层,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存在自源(侧向排烃)、它源(垂向排烃)两类油气成藏模式。柴窝堡区块北部和米泉区块仍然是有利的油气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13.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il-water contact are the basis for the reservoi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reserves evaluation. The reservoir with a tilted oil-water contact has a uniqu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its distribu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evaluations for the reservoir type, well deployment, selection of well pattern and type, determination of test section, and reserves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 in 40 reservoirs worldwide with tilted oil-water contacts, the progres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titled oil-water contacts is summarized in terms of the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neotectonic movement and oil-gas exploitation. According to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ilted oil-water contacts and the needs of exploration research, different aspects of research methods are summarized and classified, such as the calculation of equipotential surfaces for oil and water in the formation, analysis of formation pressure and analysis of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so on. Based upon statistical analysi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egree of the inclination of the oil-water contact be divided based on the dip of oil-water contact(DipTOWC). The tilted oil-water contact is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large dip(DipTOWC≥55 m/km), medium dip(4 m/km≤DipTOWC55 m/km), and small dip(DipTOWC4 m/km). The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method can be combined with structure amplitude and reservoir property.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rvoirs with tilted oil-water contacts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which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guiding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oilfield with tilted oil-water contacts, reserves evaluation, and well deployment.  相似文献   

14.
蒋永平  刘毅 《地质论评》2017,63(1):122-133
湖相白云岩在我国东部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酒西坳陷白垩统下沟组和西部古—中生界准噶尔盆地二叠系风城组均已形成工业化油气开发,预示国内该类储层良好评价前景。塘沽油田在始新统—渐新统沙河街组三段五亚段湖相泥质白云岩储层取得油气勘探新发现,储层由泥质白云岩与白云质泥岩呈纹层不等厚交互构成,室内分析化验证实为弱还原半深水湖相沉积,具有裂缝与基质双重孔隙介质的特点,微介孔率在50%以上,为新型纳米级非常规碳酸盐储层。以该类油藏岩心观察及试油试采资料为基础,借助于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物性分析、压汞分析及氮气低温吸附测试等技术手段,对该类特殊岩性油藏的含油气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塘沽油田沙河街组三段五亚段泥质白云岩含油性影响因素与成岩矿物组分及发育,储集空间及类型,微裂缝发育,异常超压空间展布等密切相关,所总结的湖相泥质白云岩储层含油气性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该类非常规油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古城墟隆起作为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的一部分,近年来,油气显示丰富,展现了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由于长期以来勘探程度低、钻井少等因素影响,碳酸盐岩沉积与储层研究十分薄弱,已成为制约该区油气勘探突破的瓶颈问题.为此,本文以古城墟隆起与卡塔克隆起构造、沉积演化差异对比分析为基础,结合单并相分析及沉积相模式的建立,刻画了晚寒武...  相似文献   

16.
综合利用烃源岩地球化学、薄片分析、常规物性、测井曲线、流体包裹体及试油等资料, 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油田大路沟区长2油藏油源条件、储层特征、成藏年代及油气富集规律. 结果表明: 大路沟区发育长7优质烃源岩, 黑色页岩有机碳平均为4.57%, 有机质类型为以生油为主的Ⅰ—Ⅱ1型, 并已达到大量生油阶段, 可为长2油藏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 长2油层组河道砂坝砂体储层物性较好, 面孔率平均高达11.4%, 储油能力强. 长2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复合型, 具有油水界面; 矿物颗粒内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揭示出油藏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晚期, 时间约为115 Ma; 长2油藏分布和富集主要受圈闭发育位置与规模、储盖层有效配置及储层物性的综合控制. 该研究可为靖边油田长2油藏的勘探部署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塔西南坳陷构造复杂,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段以及分期差异变形的特点,可划分为山前逆冲推覆构造带、和田—喀什凹陷带、麦盖提斜坡带、于田凸起4个二级构造单元。系统分析了寒武—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4套烃源岩及其分布特征,在储层、盖层分析基础上,初步指出该区发育7套有利储盖组合,认为断层、不整合面和渗透性地层为该区良好的输导体系。在以上成藏条件综合分析基础上,综合考虑油气来源、运移方式、储层特征等条件,对成藏模式进行分析和归类,将油气成藏模式划分2大类5种模式,分别是近源垂向运移山前逆冲推覆构造带成藏模式:外来推覆体型、楔状体型、原生体型,远源侧向运移斜坡带成藏模式:断展褶皱型和古岩溶型,并进一步预测了研究区有利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三叠系百口泉组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储集砂体物性较差,非均质性较强,优质储层形成原因尚未明确,成岩相关特征认识模糊,限制了该区油气的勘探开发。基于三叠系百口泉组岩芯观察,结合薄片分析、扫描电镜以及物性分析等资料,分段分岩性对储层成岩作用以及孔隙演化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百口泉组岩石类型以砂砾岩为主,储层按岩性可划分为砂砾共同支撑储层和砂质颗粒支撑储层,储集空间整体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储层物性较差,属于低孔低渗型。储集层的成岩阶段为中成岩B期。基于定量分析,发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集层物性破坏较大,溶蚀作用增孔能力受控于岩石支撑类型,对砂砾共同支撑的储集层岩石增孔影响较大,对砂质颗粒支撑的储集层岩石增孔影响较差。  相似文献   

19.
冀中坳陷潜山是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奥陶系潜山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控藏因素复杂,因此一直制约着油气勘探的新发现。基于大量岩心、薄片、测井、地震及地球化学数据和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导杨税务潜山、文安斜坡潜山勘探取得重要突破。研究表明:冀中坳陷发育古近系沙三段和沙四段以及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3套烃源岩,为潜山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明确了碳酸盐岩“云化-岩溶-断裂”三主因叠合控储机理,建立了岩溶孔洞型、断裂孔缝型和云岩孔隙型3种储层模式,拓展了勘探空间;受印支期、燕山期、喜山期多期构造作用叠加控制,形成了先隆后凹型和先凹后隆型两种成因潜山圈闭类型。通过奥陶系潜山成藏要素分析,总结出3种潜山油气成藏模式:低位构造-岩性复合准层状潜山成藏模式、中位古储古堵块状潜山成藏模式和高位古储新堵块状潜山成藏模式。综合评价,目前冀中坳陷北部低位构造-岩性复合准层状潜山成藏条件最为有利,泗村店潜山和新镇潜山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20.
苏里格东区召51-统41井区气藏为典型的岩性气藏,主要勘探层位是盒8段、山1段。通过对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资料的分析,对该区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储层物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储层为孔隙型储层,孔隙以残余粒间孔、溶蚀孔、晶间孔为主;孔隙结构具有中一小孔喉、分选中等、排驱压力高和主贡献喉道小的特点;同时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