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惠康  王滇红 《地下水》1996,18(3):136-138
乡镇供水工程是乡镇重要基础设施,正确选择水源是发展乡镇供水至关重要的问题。水源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兴建供水工程的形式和投资,深层地下水作为首选水源,不仅可确保饮用安全卫生水,而且能够提高保证率、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其作用十分明显。1 深层地下水是理想的饮用水源 乡镇供水的水源类型可分为地面水(江、河、湖泊、水库)和地下水(浅层和深层)两大类。地下水分成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是地面降水的直接渗水,蕴藏在地下不透水层以上,水质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较大,易遭受地面各种污染源的污染,故水质变化大,稳定性差,一般不宜作为直接饮用水源;深层地下水,亦称承压水,其上下都有隔水层、承压力,有明显的补给区。它的水质比较清洁,但水中矿物质含量较高,溶解氧很少,其水温恒  相似文献   

2.
郑宝旺  索虎勤  索赓  张川  侯亚楠 《水文》2013,33(6):72-76
黄河是三门峡市的饮用水源和工农业用水水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使得黄河水质污染日趋严重。为了摸清三门峡市黄河饮用水源污染状况,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以20042012年水质监测资料为依据,对三门峡市黄河水源水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源为劣Ⅴ类Ⅳ类水质。主要污染项目是氨氮、化学需氧量。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加强对饮用水源的监测,找出污染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水源地水质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3.
李秀丽  韩廷印 《地下水》2013,(1):176-178
科学合理的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保障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极为重要和迫切。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着手,对大曹庄管理区的概况、现状地下水动态和开发利用等情况进行分析,用《规范》对大曹庄管理区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保护区划分。切实保护好各级保护区内的水质,对需尽快完成的工作进行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饮用水源环境研究中水质评价的大指数解析法,推导了判定水质级别的解析公式指出了大指数水质项目在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克服了综合指数法和模糊数学法的缺点,突出了主要水质项目,兼顾了一般项目,计算简单,评价结果更合理,实用性强,在饮用水源保护研究中具有参考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水源水库水质污染与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水库作为城市的主要供水水源意义重大,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富营养化及水质恶化等问题,使水源水库水质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成为城市供水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回顾了水源水库的水质问题.介绍了内源污染及突发性或周期性高强度水质污染研究方法和结论,并分析了其合理性.将现有的混合充氧技术、扬水曝气技术、上覆水中N、P、有机物生物去除方法及污染沉积物修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目前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作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7,(1)
以黄土塬典型干旱半干旱区正宁县为研究对象,将模糊综合评判法引入正宁县地表水水质评价,采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构建正宁县区域内地表水水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不同河流和水库地表水的水质指标检测数据作出了定量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县区域内庵里水库和无日天沟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嘉峪川河、四郎河、支党河达到Ⅰ类水质;从权重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正宁县区域内主要地表水水源庵里水库、嘉峪川河、四郎河、支党河主要污染物为NH3-N、DO;无日天沟主要污染物为CODMn、DO。说明该县区域内主要地表水水源治理和保护情况较好,水源水质均达到Ⅱ类水质以上。但作为人饮重要水源还需要继续加强保护和治理,为该区域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7.
邢台市区地下饮用水源位于太行山前储存两种相当丰富的岩溶水和孔隙水的百泉泉域径流排泄区。令人担忧的是:浅层孔隙水已受到轻度污染,深层岩溶水出现个别水井水质超标。本文针对几起地下饮用水源污染事例,探讨岩溶水饮用水源污染成因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21,(2)
大沙河水库工程位于山东省菏泽市的单县,入库水源主要是黄河水。本文以黄河高村水文站为参证站,基于1950-2014年长系列水文资料,对大沙河水库引水条件进行分析,并对库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可知:水库取水河段来沙量、含沙量、冰凌和水质等引水条件均符合要求。大沙河水库入库前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标准,可作为生活饮用水和工农业用水水源,而库区附近浅层地下水水质较差。研究结果以期为区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资料汇总、现场调查、取样试验、类比分析等手段,对区域内冰川雪水、河流水、湖泊水等地表水资源分布特征、水质条件进行研究。该区域地表水资源主要以降雪或融雪补给为主,冰川雪水水质状况较好,河水水质状况相对较差,湖泊水水质状况最差。因生活需要,采用冰川雪水、河流水、湖泊水为饮用水源时,对冰川雪水可经简单净化处理后即可符合饮用水源条件,河流水与湖泊水则需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净水措施。  相似文献   

10.
傍江备用应急地下水源地建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缪晓图 《江苏地质》2008,32(3):239-243
根据太湖水源水质富营养化现状和长江地表水源所处的地理位置,论述长江两侧地带系第四纪以来古长江河道沉积区,孔隙含水层厚度大、储存资源丰富、水质好,有江水天然补给条件,具备建设若干个江南、江北区域备用应急地下水源地的条件。建议开展沿江两侧地带备用应急水源地勘察评价,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应对地表水供水水源遭遇突发污染事件,提供备用应急地下水源,保障城乡居民饮用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11.
郝爱荣  王同兵  王辉 《地下水》2003,25(1):41-41,43
根据高青县城区的供水实际情况,分析开辟县城第三供水水源,实施水库连网的必要性。依据大芦湖水库的地理位置、水量及水质特点,把大芦湖水库作为高青县城理想的第三供水水源,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从而解决城区供水矛盾。  相似文献   

12.
我国饮用水源水质评价的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东亮 《水文》2001,21(Z1):62-64
介绍了我国饮用水源水质评价的新方法-水质指数评价法,根据实际应用的体会,分析了该方法存在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生物发光菌技术在地震灾区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利用生物发光菌技术对阿坝州7个县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综合毒性监测。2008年5月28日到2008年6月12日期间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地震对阿坝州饮用水源地水质并未造成严重污染,当地饮用水源水质正常。  相似文献   

14.
张晓威 《地下水》2013,(6):135-136
通过地理位置、水资源状况、水质状况等方面分析营口地区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分别包括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出入境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水质状况包括废污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饮用水源区水库及富营养化状况和地下水水质。通过对水资源状况的分析,提出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5.
油气田地区的地下水污染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油气田地区 ,水质优良的地下水十分有限。而目前油气田地区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本文介绍双河、魏岗两油田地下水污染实例及其所造成水质恶化 ,饮用水源受到污染被逐步废弃 ,水源变得更为紧缺等危害。分析认为原油泄漏及污水回注是油气田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对此提出了污染治理措施、方法及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6.
冀军花 《地下水》2008,30(5):135-136
随着乡镇工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每年排放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己经造成许多地区严重的水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因此,对农村饮用水源进行卫生防护,己成为饮水工程建设的核心问题。通过多年来对已建农村人富饮水和乡镇供水工程的实地调研,提出了在水源勘察选择和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中注重水源保护和加强水源水质监测的重要性;评述了根据不同水源的特点及卫生特征采用相应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的措施;指出了缺水医必须合理开采地下水,走可持续发展建设路子。  相似文献   

17.
饮用水源的水质评价其定量化的途径是:根据卫生标准的极限计算其实测含量的标准倍比后,对其饮用的适宜性用双水质等级表达;同时,运用实测项数与卫生标准项数的百分比表示评价本身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科学合理划分是实现水资源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强化水资源管理的根本保证,是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措施。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地下水资源数量,地表、地下水资源水质,陆地水文、工程地质水文,以及水利、环保等学科内容,是一项技术性较强,涉及学科较多的技术工作。通过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涉及关键技术研究和保护区划分工作的开展,合理确定水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目标,为地表、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供水安全、生态与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9.
长春市石头口门水库水质演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石头口门水库1996~2000年的连续水质监测资料,探讨了长春市主要饮用水水源水质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石头口门水库已处于中等富营养化程度,受外源性补给和温度的影响,水库中各水质指标季节变化不一。大多数指标年际间出现波动变化,而pH值和BaP基本不变,Fe和TP呈逐渐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0.
掌握区域地下水质量及污染状况,对于地下水污染防治、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对西部内陆干旱区地下水资源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陕西铜川市地下水进行了系统采样,通过分析常规指标、无机毒理指标、微量有机指标,利用"层级阶梯评价方法"进行了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评价。水质评价表明,2011年铜川市浅层水水质相对较差,可作为饮用水源或经适当处理后可做饮用水源的样品占样品总数的60%,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源的样品占40%。浅层水质量受天然背景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主要影响指标为总硬度、NO_3~-、TDS、Mg~(2+)、SO_4~(2-);深层水水质相对较好,所有采样点均可作为饮用水源。深层水主要受天然背景影响,主要影响指标为Fe。污染评价表明,浅层水污染等级为1级、2级、3级、4级的样品分别占样品总数的44%、16%、32%、8%,污染主要分布在金锁关以南至川口以北的漆水河河谷地带;而深层水污染等级全部为1级,尚未受到人类污染影响。相比其他评价方法,层级阶梯评价法在区分天然背景和污染对地下水水质影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结合区域背景分析和现场调查认识,能够成为科学掌握地下水水质及污染状况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