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国际地震动态》2006,(9):41-41
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大会,将于2006年10月21—24日在大理举行。与这次大会同时召开的还有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工作会议、全国秘书长工作会议和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评审活动等。报名参加这次大会的学术论文180余篇,加上其他会议代表,与会代表人数将达到300余人。  相似文献   

2.
郝记川 《地震学报》1995,17(1):135-136
中国地震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第五次学术大会在京召开为庆祝中国地震学会成立15周年,中国地震学会于1994年12月12-14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地震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第五次学术大会.这次大会共收到论文摘要198篇.其中,有175篇纳入了正式...  相似文献   

3.
郝记川 《地震学报》1998,20(6):662-662
1998年10月19~24日,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暨第五届理事会成立大会在江西省井冈山市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有242人,180篇论文参加了学术交流.在学术大会开幕式上,陈运泰院士、梅世蓉教授和中国地震学会特邀代表、台湾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1969年7月的18日13时24分50秒,渤海发生了一次7.4级地震,震源深度35km,从地壳厚度分布来看,震中区地壳厚度为29km。所以渤海地震很可能是一次地幔地震。本文从地震活动性、宏观特征分析开始,结合地壳厚度、居里等温面起伏以及地壳上地幔的电性结构和岩石实验材料,对这次地震的深部构造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零讯     
第26届欧洲地震委员会学术大会在以色列召开两年一度的欧洲地震委员会学术大会于1998年8月23~28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约250人,提交大会的学术论文共263篇。这次大会只有一个主题报告,题目是“超大城市的地震减灾”,报告人为意...  相似文献   

6.
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亚洲区域大会于1996年8月1~3日在中国唐山市举行。来自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共29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大会收到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论文摘要284篇,其中大会宣读的为159篇,展示的76篇。论文的内容涉及当今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地震前兆和地震预报、震源物理、强地面运动和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波传播与层析成像、地热和火山,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近期灾害性地震、地震构造与空间大地测量、板块俯冲过程、诱发地震以及地震的社会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7.
郝记川 《地震学报》1996,18(4):541-541
中国地震学会第6次学术大会在湘召开中国地震学会第6次学术大会于1996年10月5~10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召开.这次大会共收到论文摘要310篇.其中,有282篇已收入地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震学会第6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一书.有185篇论文参...  相似文献   

8.
郝记川 《地震学报》2002,24(6):667-667
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暨第九次学术大会,于2002年9月8日至13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共有208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 会上,陈运泰理事长代表第五届理事会做了“中国地震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邹其嘉秘书长做了“关于《中国地震学会章程》的修改意见”的说明报告。通过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和中国地震学会第六届一次理事会的选举,产生了由109名理事组成的中国地震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名单附后). 在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上,陈运泰、沈正康、党光明分别以:“经济建设与防震减灾”、“中国大陆地壳形变…  相似文献   

9.
亚洲地震委员会第三届会议暨地震学、地球灾害评估和地球内部结构相关论题讨论会于2000年10月10-12日在伊郎德黑兰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文章介绍了这次学术大会的概况及近年来来亚太地区各国在地震前兆、地震预测、震源物理、地球内部结构、地震台网和数据处理,以及地震灾害评估和诱发地震等方面的研究和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两年一度的欧洲地震委员会学术大会于1998年8月23~28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约250人,提交大会的学术论文共263篇.这次大会只有一个主题报告,题目是"超大城市的地震减灾",报告人为意大利著名地震学者潘扎(Panza)教授.  相似文献   

11.
第23届欧洲地震委员会全会于1992年9月7—12日在捷克和斯洛伐克首都市拉格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共345人。会上宣读论文278篇,张贴论文70篇。本文在概述了这次会议情况的同时,详细介绍了其学术交流情况及笔者对会议的印象与体会。  相似文献   

12.
发震断层在其传播过程中与静止断层的交遇是地震时带有普遍性的现象,本文把交遇问题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建立各自相应的力学模型;通过物理力学分析和数学模拟,并结合地震实例讨论了各类交遇可能产生的后果: 1.发震断层终止于交遇处。2.发震断层被静止断层所截,而后,交遇区域发生强余震。3.发震断层穿越静止断层向前传播,而后,可能发生共轭地震。这些讨论可能对预测未来大震的震级及强余震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双向剪切—晋北张性构造区形成演化的一种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旭辉  汪一鹏 《地震研究》1994,17(3):288-291
晋北张性区的形成,是山西构造带与燕山构造带共同作用的结果,山西断陷带的右旋剪切与弱山构造带的左旋剪切即双向剪切作用,在其交汇处即晋北构造区造成了局部的引张应力场,并最终控制了晋北区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92年主持召开了5次国内学术会议。5次会议共收到845篇论文,出席会议的代表共780人次。本文分别介绍了各次会议的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及学术水平等。  相似文献   

15.
短期前兆动态变化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献智  李丽 《地震》1997,17(2):149-156
应用地震前周、月会商中各前兆手段提出了短期兆异常动态变化,研究了地震短临异常的某些特征和综合预报指标,其最大的特点是应用在不知未来是否有地震的情况下提供的短期异常,总结了地震预报的经验,所以,是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的,而不同于以往的震例总结,因此,该经验更接近于日常实际的预报,可能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张北6.2级地震预报纪实:地震活动性试验预报纪实之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华北地震活动性分析研究,在1997年10月下旬举行的1998年度地商会上笔者提出了本年度地震活动趋势意见,其中的空间预测区就包括了今年1月10日张北地震活动区,1997年11月13日根据震情三分律和对称模式作出了1997年11月13日到1998年1月23日共73天的短期预报,到1997年12月至1998年1月2日又出现了第二个层次的三分律图象,又进一步作出了第二个层次从1月3日到2月3日为时  相似文献   

17.
科技资料服务工作是一个满足读者需求的过程,通过读者对科技资料的利用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该文分析了天津市地震局地震科技资料历年的借阅情况,提出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搞好地震科技资料的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8.
It was a great honour and privilege to be elected President of WASER during the first Council meeting, held in Beijing last Saturday. I hope that I will be able to fulfil the expectations of those that elected me and I look forward to serving the Association and promoting its development. As a hydrologist/geomorphologist who started working in the field of erosion and sedimentation some 35 years ago, I have long appreciated the need for, and importance of, interaction with those with simi…  相似文献   

19.
乌鲁木齐市活断层数据库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柔洁  刘云华  傅长海 《内陆地震》2008,22(3):193-202
乌鲁木齐市活动断层信息数据库包含了大量的活断层实测数据及研究成果。研究城市地层3维模型及市区活动断裂对建设场地的影响,可供城市建设、政府决策、规划、土地利用、重大工程选址、建筑抗震设防和震时灾害的快速评估及指挥部门的应急救灾使用。  相似文献   

20.
《地震学报》1981,3(3):334-334
[本刊讯]中国地震学会和国家地震局于1981年3月23日至27日在南京联合召开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地震小区划专题报告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工程和教学单位的地震工程科学工作者80余人.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50余篇,内容涉及到地震烈度区划、烈度异常、震害预测、场地与土质条件的影响、砂土液化以及地面运动分析与实验研究等诸方面.大会选举了刘恢先为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