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黔北务(川)—正(安)—道(真)铝土矿成矿带是贵州省重要的铝土矿资源地,其中道真新民铝土矿床是近年在该成矿带内探获的又一大型铝土矿床,伴生Li、Ga、Sc和稀土元素等关键金属资源.以该矿床含铝岩系为剖析对象,对其中Li、Ga、Sc和REE等关键金属进行研究,系统总结其富集特征并分析其资源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含铝岩系各类岩(矿)石中均不同程度富集Li、Ga、Sc和REE等关键金属.在含铝岩系垂向剖面上,关键金属具有上部富Li、中部富Ga、下部富REE,而Sc含量变化较小的富集特征.在岩(矿)石类型上,Li、Ga和REE分别主要富集于铝土岩、铝土矿和绿泥石泥岩中,Li主要富集在致密状铝土矿中,Ga在土状铝土矿、碎屑状铝土矿、豆鲕状铝土矿中相对富集,REE在致密状铝土矿和土状铝土矿中的含量相对富集,而Sc在不同类型岩(矿)石中的含量变化不大.研究区含铝岩系不同岩(矿)石中,Li与SiO2正相关,Ga、Sc与Al2O3、TiO2正相关,而REE与Fe2O3正相关系,Li、Ga、Sc、REE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原岩风化程度可能是控制这些元素富集的关键因素之一.新民铝土矿床含铝岩系中,关键金属Li、Ga、Sc、REE的资源潜力和潜在经济价值巨大,预测Li、Ga、Sc和REE的远景资源储量分别达到大型矿床规模的3.2倍、3.8倍、669倍和2.1倍.  相似文献   

2.
金中国  刘玲  黄智龙  刘辰生  郑明泓  谷静  邹林  王林 《地质学报》2019,93(11):2847-2861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含矿岩系为下二叠统大竹园组,与下伏志留系下统韩家店组或上石炭统黄龙组及上覆中二叠统梁山组均呈假整合接触,古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湖相,矿床成因属古风化壳沉积型。勘查实践及研究表明:①含铝岩系的各类岩石、矿石中均富含Li、Ga、Sc、REE等三稀元素,在空间分布及不同矿石中含量变化大,相差1~3个数量级。Li在研究区东、西两侧含量相对高,常富集于含矿岩系上部及矿体中致密块状、豆鲕状矿石中;Ga在研究区北侧及含矿岩系中部较富集,Sc在道真沙坝—平木山一带富集程度高,在含矿岩系中含量变化小;REE相对富集于南部、显著富集于含矿岩系的下部。②含矿岩系形成于古赤道附近气候温湿、开放的氧化环境,铝矿物及高岭石、蒙脱石等富铝黏土矿物丰富,促进Li、Ga、Sc和REE等三稀元素以离子吸附态形式随铝土矿脱硅、去铁、降硫的成矿过程同迁移、同富集;同时由于Li、Ga、Sc、REE等三稀元素与Al、Zr、Ti、Nb、Ta、Hf、Ti、Cr、Th、U等亲石元素离子半径相近,地球化学性质相似,在铝土矿成矿过程中可能部分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③次生淋滤改造作用及环境pH变化,是促进独立稀土矿物形成及REE在含矿岩系底部富集的重要因素,含矿岩系下部的富稀土层中应有大量稀土以独立矿物存在(特别是∑REE800×10~(-6)的地段);古沉积环境、成岩成矿期后的地形地貌及构造运动影响约束了Li、Ga、Sc和REE的不均匀分布。④以含铝岩系为评价对象,研究区Li、Ga、Sc资源潜力及潜在经济价值巨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大田铝土矿矿床钻孔岩芯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矿床铝土矿矿石和围岩中的Li、Sc、Ga和稀土元素(REE)的分布特征.大田矿床赋矿层位为二叠系梁山组,研究发现含矿岩系中Li、Ga等元素有一定的富集特征.Li主要聚集在铝含量相对较少的的黏土矿物中,Ga在Al含量较高的土状铝土矿中未发生富集,但在剖面上与Al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特征,并主要富集于含碎屑块状铝土岩下部,推测其分布形式受矿源岩演化作用的影响,与其它含铝矿物一起向下迁移富集.Sc主要以离子赋存的形式存在,其次为类质同象替代形式.对剖面上REE研究显示,含矿岩系在矿源岩风化淋滤过程中轻稀土元素(LREE)和重稀土元素(HREE)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馏,致使铝土矿层显示左倾的配分模式.虽然剖面上的脱硅作用未发育,但去铁作用使得含矿岩系中稀土元素与含铁矿物一起迁移,在底部的铁矿层中发生异常富集.  相似文献   

4.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床(点)广布,许多矿床含矿岩系伴生多种关键金属元素,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潜力,旦坪铝土矿床是近年在该区新模向斜内新发现的大型矿床.本文在对该矿床典型含矿岩系剖面地质特征和矿物组合研究基础上,通过不同位置铝土岩和不同类型矿石的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含量分析,初步查明了该矿床中伴生元素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含矿岩系中多种关键金属元素不同程度富集,不同位置铝土岩和不同类型矿石中富集元素的种类及富集程度存在较明显差异,其与铝土矿化过程出现的矿物组合及含量密切相关.总体而言,本区铝土矿床中Li、Sc、Ga具有较大潜在综合利用价值,其中Li主要富集于含矿岩系中上部,而Sc和Ga富集于含矿岩系中下部.此外,含矿岩系下伏下志留统韩家店组砂页岩经历了相对较弱的脱硅、富铝和富铁作用,其中许多微量元素也有不同程度富集,如REE元素,但其机理尚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重庆大佛岩铝土矿床位于渝南黔北成矿带内.铝土矿含矿岩系分布在二叠系栖霞组灰岩或二叠系梁山组炭质页岩之下、志留系韩家店组粉砂质页岩或石炭系黄龙组灰岩之上,为一套含铝黏土岩组合,矿体一般在含矿岩系中部,平面上连续分布;矿石以土状和致密状铝土矿为主,含少量砾屑状和土豆状铝土矿;矿石矿物主要由硬水铝石组成,次为高岭石.通过对含矿岩系微量以及稀土元素的分析,认为重庆大佛岩铝土矿床主要是在弱酸性、氧化环境中形成的具陆相沉积特点的铝土矿床,铝土矿物源主要来自陆源;从含矿岩系中稀土元素与基底页岩中稀土元素相关系数、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曲线来看,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下伏志留系韩家店组粉砂质页岩.大佛岩铝土矿床不仅具丰富的铝土矿资源,同时伴生有REO(rare earth oxides)、Ga、Sc、Li以及V等多种有益元素.铝土矿中伴生Ga、V等的综合利用可同主元素铝的利用结合起来,但REO、Sc、Li等因受到多方制约,目前尚无综合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因此在开发铝土矿的同时,开展伴生元素综合利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黔北务正道(务川—正安—道真)地区,早二叠世沉积型铝土矿形成于黔北平原近海的一个半封闭海湾环境,冰期低海平面时期与中扬子海湾分离成为滨岸湖泊,间冰期高海平面时期与中扬子海湾连通。古地理单元可分为黔北平原、滨岸平原、滨岸湿地和半封闭海湾等单元。准同生和后期含矿岩系的暴露、淋滤是铝土矿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土状及半土状铝土矿(包括土状及半土状的碎屑和豆鲕矿石)是含矿岩系准同生和后期暴露期间淋滤而成的,而致密状矿石是没有经过淋滤或弱淋滤形成的。碎屑状铝土矿是盆地内部泥裂破碎再沉积形成的;豆鲕状矿石是盆地内部胶体凝聚而成的。务正道铝土矿的动态成矿模式表明铝土矿主要形成于两次准同生淋滤期,因此铝土矿找矿应重点选择滨岸湿地、具有明显淋滤作用发育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黔北务正道(务川—正安—道真)地区,早二叠世沉积型铝土矿形成于黔北平原近海的一个半封闭海湾环境,冰期低海平面时期与中扬子海湾分离成为滨岸湖泊,间冰期高海平面时期与中扬子海湾连通。古地理单元可分为黔北平原、滨岸平原、滨岸湿地和半封闭海湾等单元。准同生和后期含矿岩系的暴露、淋滤是铝土矿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土状及半土状铝土矿(包括土状及半土状的碎屑和豆鲕矿石)是含矿岩系准同生和后期暴露期间淋滤而成的,而致密状矿石是没有经过淋滤或弱淋滤形成的。碎屑状铝土矿是盆地内部泥裂破碎再沉积形成的;豆鲕状矿石是盆地内部胶体凝聚而成的。务正道铝土矿的动态成矿模式表明铝土矿主要形成于两次准同生淋滤期,因此铝土矿找矿应重点选择滨岸湿地、具有明显淋滤作用发育的地区。  相似文献   

8.
贵州务川-正安-道真地区铝土矿产出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贵州务川-正安-道真地区铝土矿,目前共发现2个超大型矿床、9个大型矿床、14个中型矿床,估算各级资源储量7×108余t,是贵州乃至全国重要铝土矿产出地。本区含矿岩系与上覆中二叠统梁山组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区内含矿岩系岩石类型主要由粘土岩类、铝质岩类和铁质岩类组合而成;矿体赋存在上石炭统大竹园组的中上部,与铝土岩和粘土岩共生,矿体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矿体形态以层状、似层状为主;矿石自然类型有灰白、浅灰色碎屑状至土状铝土矿,灰、深灰色致密状铝土矿和灰色豆鲕状铝土矿3种;矿石结构有碎屑结构、豆鲕结构、泥晶结构、粉晶结构和碎屑—豆粒复合结构等5种类型,矿石构造有块状和半土状两种构造。通过含矿岩系含矿岩系时代特征、岩石类型、剖面类型、厚度变化及底板灰岩变化、矿体产出形态、矿石的结构、构造等特征阐述,总结了贵州务川-正安-道真地区铝土矿的产出特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黔北务正道地区安场向斜东南翼ZK288-16井中大竹园组铝土矿含矿岩系的沉积学分析,辨别出该口钻井记录下的包括两次准同生淋滤作用及一次后生淋滤作用在内的3次淋滤作用。土状-半土状铝土矿层是记录淋滤作用发生的标志性层位,与下伏岩(矿)层呈现渐变关系,说明土状-半土状铝土矿是由碎屑状或豆鲕状铝土岩(矿)经过淋滤作用转化而来,在此过程中,杂质元素被移除,铝元素相对富集而形成富矿,而碎屑状与豆鲕状铝土矿也经过不同程度的淋滤作用。区域上的钻孔对比表明,区域内这种多期淋滤作用对于提升矿石品质、控制矿层厚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贵州铝土矿资源丰富,是中国第二大铝土矿资源基地,其铝土矿资源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7%;主要分布在修文—清镇、凯里—黄平、遵义—瓮安和正安—道真4个矿集区.对贵州4个铝土矿矿集区成矿特征的研究表明,铝土矿的含矿层位主要有3个(下石炭统、上石炭统和中二叠统),含矿层位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变新的特点;下伏地层提供了成矿物质和聚矿空间;矿床类型为古风化壳再沉积型,含矿岩段均为铝质岩段,开采矿物为—水硬铝石;矿石自然类型以土状,碎屑状和致密状为主,矿石工业类型以低铁低硫型矿石为主;3个矿集区铝土矿的化学组分和矿物组分相似,只是在含量上有所差别;铝土矿中的伴生有用元素较多,尤以Ga元素为代表,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黔中铝土矿中主要矿物的超显微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铝土矿是贵州特色矿产之一,其分布北迄遵义,南抵平坝,东达瓮安,西止织金,面积约24000平方公里。在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侵蚀面上,产于早石炭世大塘组旧司段地层中,属一水硬铝石型。按矿石类型主要有:土状铝土矿。内碎屑铝土矿、豆鲕状铝土矿和致密铝土矿。矿石中主要矿物是—水硬铝石,占65—95%;其次有高岭石,占5—30%;水云母占5—20%;另外还有少量和微量的其它粘土矿物、次生矿物和重矿物共二十余种。各类型矿石中Al_2O_3的含量是:土状铝土矿为70—80%,内碎屑铝土矿为60—75%,豆鲕状铝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矿石的结构特征、空间分布、古地理资料综合研究认为:不同自然类型的铝土矿指示不同的沉积环境,致密状与半土状铝土矿的沉积过程与黏土岩类似,形成于半封闭海湾的低能环境,碎屑状与豆鲕状铝土矿形成于相对高能的滨岸湿地环境。铝土矿的空间分布与粒级有关,碎屑状与豆鲕状铝土矿围绕半封闭海湾分布,在南部新模向斜、张家院向斜、安厂向斜一线占较大优势。致密状铝土矿在全区广泛分布,由南向西北方向,致密状与半土状铝土矿所占比重皆增加。铝土矿沉积后,受到淋滤作用影响,促使矿石品质变好。  相似文献   

13.
马荣  黄隆辉  黄勇灵  杨梅 《贵州地质》2019,36(3):239-245
铝土矿是贵州省的优势矿种之一,但黔南地区铝土矿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以瓮安杉树坳铝土矿为研究对象,展开了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工作。结果发现:Li、Sc、Ga含量最高依次在铝土岩、碎屑状铝土矿、炭质泥岩和劣质煤层中,最低均为含黄铁矿或硫铁矿的粘土岩。同时,对"三稀"元素和主量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知Al_2O_3、TiO_2及Sc整体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而SiO_2、Fe_2O_3、Li及Ga,局部具有相似的变化特征。随着铝含量的增加,碎屑状铝土矿中Al_2O_3、TiO_2、Sc具有相似的变化特征,演变至土状—半土状铝土矿中Al_2O_3、TiO_2、Ga具有相似的变化特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桂西二叠系铝土矿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西二叠系铝土矿具有"二元"成层构造,下层为厚层状铝土矿层,主要矿石类型为块状铝土矿、豆鲕状和碎屑状,上层为层韵状铝土矿层,主要矿石类型为致密状,次之为碎屑状,上下层之间局部地段可见冲刷面。下部厚层状铝土矿层常量组分Al_2O_3、Fe_2O_3、TiO_2明显高于上部层韵状铝土矿层,SiO_2高出4倍,活泼组分Ca O+MgO+K_2O+Na_2O的含量高出10倍,微量元素中Ba、Rb、Sr、Li表现为上层高下层低,不活泼元素Sc、Cr、Ga、Nb、Hf、Ta、V、Zr、∑REE显示上层低下层高特点。铝土矿层属于峨眉山热地幔柱事件引起的东吴运动过程中两个小的"事件—过程"亚阶段(幕)产物,厚层状铝土矿分层形成于"岩浆—夷平"均衡亚阶段,作为物源的古风化壳成熟度高,层韵状铝土矿分层形成于"岩浆—夷平"失衡亚阶段,而相应的古风化壳成熟度低,从而导致成层构造迥异和地球化学突变。  相似文献   

15.
黔北务—正—道铝土矿集区为黔中—渝南铝土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州省主要的铝土矿成矿区带之一。含矿岩系为中二叠统梁山组,矿床成因属古风化壳沉积型。矿石化学成分分析显示,土状、碎屑状铝土矿中Al2O3含量较高,Al2O3/ SiO2值大,质量好,而豆鲕状、致密块状铝土矿中Al2O3含量较低,Al2O3/ SiO2值小,质量较差。显微观察、粉晶衍射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铝土矿石中主要矿物为一水硬铝石、勃姆石和粘土矿物,其中一水硬铝石多为短柱、半自形-自形晶体,呈集合体分布,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呈孤岛、残留环状产出,其次见伊利石、蒙托石、绿泥石等,副矿物有黄铁矿、磁铁矿、长石、石英、金红石、锆石、锐钛矿、方解石和白云石等。铝土岩中主要矿物为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其它矿物和铝土矿相似。铝土矿石的主要元素Al2O3、SiO2、TFe2O3 和TiO2含量之和大于83%,烧失量小于14%,而铝土岩的Al2O3、SiO2、TFe2O3 和TiO2含量之和小于80%,烧失量大于15%。可见铝土矿和铝土岩在主要矿物组成和主要组分总量上具有明显差异。结合以往研究资料,本文解析铝土矿形成过程为韩家店组砂页岩(成矿母岩)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经风化、淋滤等作用,形成富集Al、Ti等惰性元素的风化残积物和以高岭石为主的粘土矿物,随后被迁移、搬运至河湖盆地环境中,在沉积分过程中粘土矿物不断脱硅、去铁、富铝,形成铝土岩层,经埋深压实、成岩成矿作用后进一步脱硅、去铁、富铝,最终在中二叠世形成以一水硬铝石为主的铝土矿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16.
《四川地质学报》2022,(2):215-220
还打岩铝土矿位于黔北务正道地区之道真向斜西翼北段,为沉积型矿床;其含铝岩系二叠系中统梁山组(P2l)产于志留系中下统韩家店组(S1-2hj)页岩、泥岩、砂质页岩及粉砂质泥岩或石炭系上统黄龙组(C_2h)碳酸盐岩侵蚀间断面之上;矿石自然类型以致密块状为主,豆鲕状、碎屑状次之,少量土状;矿石质量属于中铝、中硅、中铁型,且ω(Al_2O_3)与ω(SiO_2)呈负相关。晚志留世—早二叠世之间多期次的地壳运动,致使韩家店组(S_(1-2)hj)和黄龙组(C2h)地层遭受风化剥蚀分别形成红土和钙红土,为铝土矿的形成准备了充足的物质来源;加之,中二叠世务正道地区大规模的海侵海退,促使富含铝、铁的红土和钙红土在适宜的海湾环境中重新迁移并经脱硅富铝作用后成矿。还打岩铝土矿古地貌地势较低,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距海较近,受海水影响较大,古潜水面较高;因含矿岩系梁山组(P2l)长期处于潜流带或潜流带之下,水体交替作用较弱,暴露淋滤时间较短,脱硅富铝作用较弱,从而进一步说明还打岩铝土矿具有以铝硅比低的致密块状、豆鲕状及碎屑状矿石占比大,以铝硅比高的土状矿石占比少的特点。根据务正道地区铝土矿矿床成因与成矿规律,类比分析道真向斜西翼内已探明的铝土矿床;总结还打岩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探获深部矿体的有利条件;认为还打岩铝土矿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还打岩铝土矿位于黔北务正道地区之道真向斜西翼北段,为沉积型矿床;其含铝岩系二叠系中统梁山组(P2l)产于志留系中下统韩家店组(S1-2hj)页岩、泥岩、砂质页岩及粉砂质泥岩或石炭系上统黄龙组(C_2h)碳酸盐岩侵蚀间断面之上;矿石自然类型以致密块状为主,豆鲕状、碎屑状次之,少量土状;矿石质量属于中铝、中硅、中铁型,且ω(Al_2O_3)与ω(SiO_2)呈负相关。晚志留世—早二叠世之间多期次的地壳运动,致使韩家店组(S_(1-2)hj)和黄龙组(C2h)地层遭受风化剥蚀分别形成红土和钙红土,为铝土矿的形成准备了充足的物质来源;加之,中二叠世务正道地区大规模的海侵海退,促使富含铝、铁的红土和钙红土在适宜的海湾环境中重新迁移并经脱硅富铝作用后成矿。还打岩铝土矿古地貌地势较低,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距海较近,受海水影响较大,古潜水面较高;因含矿岩系梁山组(P2l)长期处于潜流带或潜流带之下,水体交替作用较弱,暴露淋滤时间较短,脱硅富铝作用较弱,从而进一步说明还打岩铝土矿具有以铝硅比低的致密块状、豆鲕状及碎屑状矿石占比大,以铝硅比高的土状矿石占比少的特点。根据务正道地区铝土矿矿床成因与成矿规律,类比分析道真向斜西翼内已探明的铝土矿床;总结还打岩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探获深部矿体的有利条件;认为还打岩铝土矿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8.
黔北务川-正安-道真铝土矿带是我国铝土矿重要的成矿带之一。矿床中发育有4种典型的矿石类型:致密状、碎屑状、豆鲕状和土状。通过对不同类型矿石及矿体下伏高Al黏土岩和志留系韩家店组泥质岩的系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采用元素质量平衡的示踪方法,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成矿作用发生于开阔海岸环境、与多频次海进-海退循环对陆缘古风化剖面的侵蚀作用有关;海进-还原过程导致了古风化剖面中部大量黄铁矿等硫化物的形成,而随后的海退-氧化过程产生高硫酸介质水溶液,使得杂质元素大量移出和铝土矿化发生;强酸溶液带出的大量元素随环境向pH值中性化和氧逸度下降条件的演化,以化学沉淀形式形成了杂质元素含量相对较高的致密状矿石,而海进-海退循环对碎屑状-豆鲕状矿石的多期次改造,导致了土状矿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狮溪锂资源位于贵州省桐梓县狮溪向斜东翼,是首次在黔北务(川)、正(安)、道(真)地区之外的下二叠统大竹园组中发现锂元素的异常富集。狮溪锂富集层位于大竹园组中—上部,具有厚度和品位均较为稳定的特征,含锂岩石类型为致密状和碎屑状铝土岩,主要矿物为伊利石(水白云母)。综合矿物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该区域Li的富集与风化淋滤作用密切相关,受古气候、古地貌、地下水位等多因素控制。通过统计黔北地区和狮溪地区含铝岩系数据发现,Li含量与Al2O3、Al/Si值呈规律性变化,Li富集程度与大竹园组的岩性相关,大致可分为Li一般富集区(含矿岩石为泥岩或铝土质泥岩、较高品位铝土矿)和Li高度富集区(含矿岩石为铝土岩和低品位铝土矿)。本文通过狮溪锂资源的发现及综合分析认为,在黔北务(川)、正(安)、道(真)地区外围的近岸平原环境,特别是地势低洼处的致密状和碎屑状铝土岩中,具有发现较高品位铝土岩型锂资源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0.
狮溪锂资源位于贵州省桐梓县狮溪向斜东翼,是首次在黔北务(川)、正(安)、道(真)地区之外的下二叠统大竹园组中发现锂元素的异常富集。狮溪锂富集层位于大竹园组中—上部,具有厚度和品位均较为稳定的特征,含锂岩石类型为致密状和碎屑状铝土岩,主要矿物为伊利石(水白云母)。综合矿物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该区域Li的富集与风化淋滤作用密切相关,受古气候、古地貌、地下水位等多因素控制。通过统计黔北地区和狮溪地区含铝岩系数据发现,Li含量与Al2O3、Al/Si值呈规律性变化,Li富集程度与大竹园组的岩性相关,大致可分为Li一般富集区(含矿岩石为泥岩或铝土质泥岩、较高品位铝土矿)和Li高度富集区(含矿岩石为铝土岩和低品位铝土矿)。笔者等通过狮溪锂资源的发现及综合分析认为,在黔北务(川)、正(安)、道(真)地区外围的近岸平原环境,特别是在地势低洼处形成的致密状和碎屑状铝土岩中,具有发现较高品位铝土岩型锂资源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