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6 毫秒
1.
小层对比在低渗透砂岩小油田注水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陕北低渗透砂岩小油田因沉积微相多变,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强,整个油层组笼统注采开发采出程度低以及经济效益差等现状,通过对顺宁长2^1油藏充分利用岩芯分析和测井曲线等基础地质资料,加强沉积微相研究,开展油藏小层精细划分对比及小层砂体连通性分析.明确了主要注采小层在空间上的展布规律,为优化注水开发方案和选用先进注采配套工艺技术措施提供了比笼统注采更为精细的开发地质依据。实施后明显提高了采油速度、采出程度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解释榆科油田榆108和榆24断块东营组存在的油水关系复杂、注采不对应、注水开发效率差等问题.通过采用地质、地球物理及开发动态资料,开展沉积微相、单河道及点坝砂体储层构型研究,提出2类河流相砂体连通模式;结合生产动态,在研究区内河流相储层中,划分出4类油藏单元和5类油藏单元组合.给出3个实例,证明基于沉积微相和储层构型研究划分出的油藏单元,可用于解释油藏勘探开发中暴露的矛盾.该研究可为下一步油藏精细开发调整、提高油藏开发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阿南油田构造复杂 ,非均质性较强 ,是典型的低渗透砂岩油田 ,注水开发存在油产量低、采出程度低、稳产难度大三大矛盾。为了提高阿南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动用程度 ,提高油田产油量 ,降低含水率 ,为下一步新区块投入开发及油田注水开发调整提供依据 ,以阿 11断块的阿 11- 30 4井组 (其开发层位是 A上 油组 )为研究对象 ,充分利用井组内及邻近区域内井的油藏精细描述静态资料和井组内注采井的动态资料 ,参考注采井的产吸剖面资料 ,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该井组稳定注水的 6种方案 ,优化了阿南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注水参数。  相似文献   

4.
李留仁 《西北地质》2000,33(3):36-41
阿南油田构造复杂,非均质性较强,是典型的低渗透砂岩油田,注水开发存在油产量低、采出程度低、稳产难度大三大矛盾。为了提高阿南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的运用程度,提高油田产油量,降低含水率,为下一步新区块投入开发及油田注水开发调整提供依据,以阿11断块的阿11-304井组(其开发层位是AI^上油组)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井组内及邻近区域内井的油藏精细描述静态资料和井组内注采井的动态资料,参考注采井的产吸剖面资料,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该井组稳定注水的6种方案,优化了阿南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注水参数。  相似文献   

5.
阿南油田构造复杂,非均质性较强,是典型的低渗透砂岩油田,注水开发存在油产量低、采出程度低、稳产难度大三大矛盾.为了提高阿南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动用程度,提高油田产油量,降低含水率,为下一步新区块投入开发及油田注水开发调整提供依据,以阿11断块的阿11-304井组(其开发层位是A上Ⅰ油组)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井组内及邻近区域内井的油藏精细描述静态资料和井组内注采井的动态资料,参考注采井的产吸剖面资料,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该井组稳定注水的6种方案,优化了阿南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注水参数.  相似文献   

6.
惠民凹陷临盘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大量取心井样品的压汞曲线、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分析了临盘油田储层岩矿特征及微观非均质性,将本研究区储层孔隙结构划分为五种类型。通过对本区河流一三角洲沉积体系内各微相砂体的平面及空间展布、砂体的几何形态和储层岩性、物性及含油性特征等研究,揭示了临盘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储层的宏观非均质特征。总体采看,储层在平面上及垂向上、层间及层内的非均质性均较强。其非均质程度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控制,注水开发也改变了储层参数的分布格局。研究结果有利于合理划分开发层系,选择注采系统,为改善临盘油田的开发效果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白马中区延长组长8油藏是典型的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极高的储层非均质性和复杂的油水运动规律给注水开发方案制定带来较大困难。本次研究以生产动态分析和数值模拟为主要手段,针对注水开发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政策,为油田的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该油田在注水开发中存在三大矛盾,即注采井网与裂缝系统之间的矛盾,地层压力与单井产能之间的矛盾以及含水上升与注水参数之间的矛盾。研究结果认为深部调剖、高含水井转注、周期注水、优化注采参数、局部井网加密等开发政策的调整可以有效缓解上述矛盾。  相似文献   

8.
SW103区块位于十屋油田北部梨树断陷代家屯岩性圈闭内,以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主要为粉砂岩、细中砂岩为主,储层裂缝分布较普遍,充填程度较高。本文从类比国内外同类型油田注采井距开发效果入手,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对井网形式、合理注采井距、压力保持情况及注水开发效果开展研究实验,为实现超低渗油藏经济有效动用提供可靠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5,(5)
油藏地质特征是认识与研究油藏开发的基础,是静态资料与开发动态相互验证的过程,贯穿于整个油藏开发的始终。根据岩心观察、薄片观察、地面露头观察及钻井和注水开发动态资料,对安塞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物性特征、沉积微相及油气富集规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安塞油田局部发育鼻状隆起,对油气富集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该区储层物性较差,油气储集性能主要受成岩作用控制,研究区主要属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油气主要储存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及河口坝体。  相似文献   

10.
李国军  闫新智  张炜  田靖 《西北地质》2011,44(2):141-148
注水开发是提高陕北浅层低孔特低渗油藏最终采收率和开发效益的主要方式。随着开发工作的开展,油田污水已成为注水开发的主要水源,污水的处理、污水回注和再利用是油田可持续高效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南泥湾低渗油藏脱后污水及池塘污水化验结果,通过对絮凝剂、助凝剂、杀菌剂、缓蚀阻垢剂、除氧剂、浮选剂种类及加药量的优选,进行了回注污水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所筛选出的各种水处理剂选型及浓度选择混合后,配伍性良好,处理后的污水水质各项指标均达到延长低渗透油藏注入水推荐标准,可满足南泥湾油田特低渗油藏注水开发要求。研究结果可为陕北浅层低渗油田污水处理及注水方案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丰富川油田西部探区为多层系低渗透复合含油区,储层沉积类型复杂多样,沉积演化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油藏的富集。利用钻井、岩心、测井、生产动态等资料,深入分析了该区主要含油层系延长组长2、长4+5、长6沉积相标志、物源方向、沉积构造等特征,建立了多期沉积序列体系,并进行沉积演化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延长组主要发育为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物主要通过分流河道由北东向南西输入湖盆,不同时期发育的河道展布继承性较好,充分阐明了该区延长组主要含油层段的沉积规模与沉积演化特征;在同一小层内部,河道展布的继承性较好,且组成的良好储盖组合,为油田下步勘探与寻找油藏富集有利区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2.
杨悦  张化安 《西北地质》2005,38(3):68-75
通过对延长油田郭旗西区长6油层组储层的沉积微相、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结构特征和物性条件研究,探讨了影响储集条件和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延长油田郭旗西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早期沉积微相以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主,长6晚期以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为主,储集层发育.受成岩后生作用影响,形成了低孔隙度、特低-超低渗透率的储集层.油藏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和储层物性控制,为典型的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大量岩石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和X?衍射分析,研究陇东地区典型区块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段特低渗透—致密砂岩的岩石学特征、孔隙成因等,探讨成岩作用类型及主要控制因素,剖析延长组长6与长8成岩作用的差异性。研究表明:该区砂岩经历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等,建立了三角洲和重力流成岩演化模式序列,研究区目前处于中成岩A?B期;并从储层形成的物源、沉积环境、古气候等方面的差异性,探讨了华庆区块长63和马岭区块长81成岩作用差异性的成因。由于长6较长8粒度细、杂基含量较高,其压实作用强,原生粒间孔保存较少,早期绿泥石膜胶结不发育,含铁碳酸盐胶结物及自生伊利石含量高,砂岩储层物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
宋和平  张炜 《西北地质》2011,44(4):122-131
三叠系延长组上组合地层作为下寺湾油田的主力油层段,经过数十年的勘探开发,其后备资源日显不足.通过对近年来下寺湾地区探井含油层段的分析研究,发现三叠系延长组下组合地层长7一长10段具有较好的油气显示.本文针对延长组下组合地层长7、8段,对其沉积微相、砂体形态、储盖组合、构造形态、岩性组合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为下寺湾油田持续稳步发展寻找到层系接替资源.  相似文献   

15.
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油气藏中油、气、水渗流及油气采收率的主要内因。进行储层非均质研究,对查明油藏剩余油分布、采取合理注采措施、提高采收率显得十分必要。以吉林油田大208区黑帝庙油层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为例,采用隔夹层识别对比、沉积微相分析、地质统计学系数和劳伦兹系数方法分析了层间、层内和平面非均质性。研究表明:黑帝庙油层发育3套稳定隔层,据此可划分为3套开发层系;夹层在各单砂体中比较发育,应将夹层分割的注采井归为不同注采井网;非均质性受沉积微相影响明显,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的非均质性最强;地质统计学参数和劳伦兹系数研究表明,黑帝庙油层10个单砂体均为极强的非均质性,统计学参数往往偏离强非均质标准甚远,而劳伦兹参数值分布于0~1间,更能直观定量的表现出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强弱。  相似文献   

16.
笔者对钻井和测井资料综合分析认为:陇东华池油田延长组长3油层组形成于湖盆逐渐萎缩、三角洲沉积不断向湖盆进积期,主要发育有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洪泛平原、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复合式坝、远砂坝和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沉积环境由三角洲前缘演变为三角洲平原,储层砂体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复合式坝砂岩。沉积微相对城华地区延长组长3油层组含油气性的控制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沉积微相控制着生储盖的组合;②沉积微相控制着储层砂体的展布;③沉积微相影响着储层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7.
志丹油田寨科区延长组长2油层储集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志丹油田寨科区长2储集层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孔隙结构研究及影响储层物性因素分析认为,寨科区长2期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主要发育平原分流河道微相,砂体发育。储层沉积之后,经历了强烈的成岩作用,压实压溶、自生矿物充填、长石石英次生加大等使储层孔隙减少,物性变差。同时,碎屑颗粒表面自生绿泥石薄膜抑制了成岩过程中自生矿物的充填。使得原生粒间孔有较多保存,强烈的溶蚀作用也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因此,相对陕北其他地区延长组储层而言,研究区延长组长2储层物性条件较好,这也是该区油井产量较高,稳产时间长,成为陕北地区少有的“小而肥”油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地区延长组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鄂尔多斯南部镇原泾川地区延长组的沉积特征经过多年的资料积累和深入研究,发现在延长期沉积物主要来源于盆地西部的隆起,沉积相类型主要为正常的河流三角洲和湖泊沉积,岩石学特征表明,碎屑颗粒均为颗粒支撑,没有杂基支撑的结构类型,沉积构造组合也表明没有重力流的沉积特征,有利的储集砂体主要为河口砂体和分流河道砂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