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2022年1月8日1时45分在青海省海北藏族州门源县(37.77°N,101.26°E)发生M6.9地震,震源深度10 km,此次地震波及到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地震发生后,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立即启动国家地震灾害三级应急响应。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连夜派出工作组赴现场协助地方开展灾害调查、地震趋势研判、烈度评定等工作。青海省和甘肃省立即启动联防联控机制,迅速开展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本文就此次地震的应急响应、灾情调查和烈度评定情况进行详细梳理,为今后高效应对此类大震提供经验积累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角度,依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对应急响应工作的要求,在分析抗震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地震应急预案的基础上,结合盈江、彝良、芦山等地震应急救援案例,对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的关键应急处置业务进行梳理,并根据各项业务的时序特征提出了在震后不同时间段内所要完成的工作以及所要达成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方地震应急预案过于宏观和操作性不强的缺陷,为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M_S7.0级地震,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Ⅱ级响应。通过实地调查,统计分析了漳扎镇房屋结构类型: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占比、破坏比、震害特征及其破坏原因。建议在灾后恢复重建时注重民族特色、设计要求、材料选择及过程管理。  相似文献   

4.
远访龙陵     
为了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到地震现场进行考察,我们运城地区地震办公室组织了赴云南龙陵震区学习考察小组,于六月下旬出发,在云南省委、云南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保山地区,德宏泰族景颇族自治州和龙陵县委等各级党委的帮助下,跨越了澜沧江,怒江和瑞丽江,通过震中,穿过不  相似文献   

5.
地震报道死亡人数随时间变化的修正指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震后对地震死亡人数做出可靠的估计,可以为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挥部署和民政部门的救灾安排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抗震救灾的效率.作者收集了汶川地震各时刻的死亡人数,采用修正指数曲线进行拟合,并与指数函数进行了比较,同时又用集集地震和阪神地震的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均表明修正指数曲线的拟合结果较好.该拟合函数可能形成地震死亡人数的估计方法,并为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提供救灾决策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应急小型移动指挥协同平台建设的理论依据及必要性;介绍了平台设计、平台体系结构和建设内容;结合大震时的使用情况,总结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应急小型移动指挥协同平台,在全方位、全天候地震应急决策支持信息服务保障方面发挥的作用及实践经验,并对我国今后的地震应急决策支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做了初步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刘在涛  姜立新 《地震》2005,25(1):117-121
当国内发生严重破坏性地震时, 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大厅将启动。 中央首长和部长级领导担任指挥长和副指挥长, 在指挥大厅内了解地震情况并对救援工作进行指挥, 各部委负责具体工作的人员在辅厅内待命。 指挥大厅和辅厅之间采用几十部电话通讯, 保证通讯的畅通是成功进行指挥的先决条件。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 由技术人员负责拨通电话, 首长可以通过电话发布救灾命令, 对辅厅的各大部委进行工作部署。 文中对MODEM通讯进行研究, 通过对串口通信的编程, 实现电话号码配置和快速拨号, 免去手工从纸介质电话簿查找号码的烦琐, 减少了大厅和辅厅间通讯的工作环节,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Web信息系统建设简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软件工程和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思想, 围绕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Web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介绍了其主要功能, 阐述了其需求和用例分析、 总体设计过程, 并针对该系统中灾情信息发布模块的具体实现过程, 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同时讨论了在开发Web信息系统过程中碰到的一些技术性问题, 并在实践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2008年汶川8.0级特大地震后,国家加大了对抗震救灾宣传教育的工作力度.但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仍暴露出抗震救灾宣教工作缺乏规划、没有统一设计、不持久等问题.笔者结合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重要思想,围绕“体系建设”这一核心要素,对今后如何构建抗震救灾宣传教育体系、如何在具体工作中将宣传教育四要素有机结合提出了工作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2005年6月2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山西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举行了首次山西省防震减灾领导组地震应急演练.组织这次应急演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落实全国和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旨在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和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黄建平  石耀霖  苏小宁 《地震》2013,33(4):115-122
本文基于聚类分析方法和聚类树图, 对1890年以来环太平洋周边7.5级以上大震的时间间隔特征进行分析, 发现起始震级低于8.0级的地震分类特征一致, 而起始震级在8.0级以上地震分类特征比较详细: 在初步分为地震活跃期和地震平静期时, 在地震活跃期内, 又可细分为地震活动相对高活跃期(时间间隔1年左右)和地震活动相对低活跃期(时间间隔6年左右)。 进而, 以8.0级以上地震最后一个活跃期为例, 揭示了在地震活跃期内, 地震的空间迁移表现出逆时针旋转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公元1000年以来,中国华北地区强震存在4个活动期,本文以华北地区为研究区,分析了华北地区4个活动期的地震主体活动区,第3、第4活动期的时间韵律特征,第4活动期的期幕划分的基础上,对第4活动期的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第4活动期主体活动区位于河套地震带和河北平原地震带,华北地区第3和第4活动期分别具有54年周期、42年周期的时间韵律特征以及具有起始→加速→高潮→减速→结束的5阶段特征,第4活动期已经历了5个活跃幕,未来几年华北地区或将迎来第6活跃幕。  相似文献   

13.
ntroductionThe rock medium shows mainly elastic character under low-temperature, low-pressure and external force of short duration, but it shows rheologic property under high-temperature, high-pressure and long-time external force. It is right that rapid earthquake faulting process of only about ten seconds is analyzed by the elastic theory. But for the earthquake generating process continuing over hundreds or thousand years, the rheologic property of rock must be considered (ZHANG, 1987; YI…  相似文献   

14.
强震前地震时空相关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基于强震前地震活动时间变异系数与b值之间具有相关性,对我国四十次6.5级以上强震震例的震前地震活动时空相关特征作讨论。其次,尝试利用相关过程中"第一阶段"的特性来预测未来强震三要素,给出了预测时间、震级的经验公式。最后,对相关过程"第一阶段"判定的可靠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某海底隧道风塔及下部结构体系在塑性阶段的损伤破坏形态及特点,探讨在多重荷载作用下弹塑性静动力响应对结构的影响,建立了沉管隧道风塔及下部结构的大型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基于能量原理的混凝土塑性及损伤本构模型,借助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及ABAQUS分别对结构进行不同地震条件下的动力时程分析,对比分析振型、层间位移角及较为完整的塑性损伤破坏系数曲线。结果表明:不同设防地震下,结构整体性良好,振型及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不同罕遇地震下,该结构的混凝土塑性拉压损伤最大时刻均发生在20 s,主要破坏区域在风塔与人防井及下部立柱的接触位置,且拉伸破坏系数明显高于压缩破坏。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近海沉管隧道工程抗震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 A great earthquake occurred on Sept. 25 of 1303 (Seventh of Dade, Yuan Dynasty) around Zhaocheng and Hongtong in Shanxi Province. The great earthquake is a very famous one, which is affirmed as the first earthquake with magnitude 8 in Chinese history. The catastrophes took place; meanwhile, huge archives of the disaster were recorded. According to these disaster recordings, the first isoseismal map in China was delineated, which provide us with abundant information of intensi…  相似文献   

17.
汶川8.0级地震后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不同空间、 时间尺度对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的影响意义进行了初步讨论, 并以此分析了其后我国大陆的强震活动状态。研究结果表明, 1800年以来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的大三角地区8级地震活动呈现为100年左右丛集性时间过程, 具有地震平静、 地震丛集、 地震丛集发生前的过渡和丛集发生后的调整等时间特征;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和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的发生表明, 目前该地区可能处于8级地震丛集发生前的过渡时段。20世纪以来, 中国大陆7级强震的时间活动过程明显受大三角地区8级地震时间进程的影响, 在8级地震活动的1900—1955年时段内, 7级地震幕式活动划分不显著, 而在8级地震平静的1956—2000年时段内, 7级地震幕式活动划分清晰; 以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为标志, 受大三角地区8级左右巨大地震活跃控制, 中国大陆可能将进入一组新的幕式活动不清晰的、 类似于1900—1955年的强震活跃时段。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区震群活动的阶段性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宋治平  徐平  薛艳 《地震》2001,21(1):47-52
通过对华北地区1970年以来震群活动的分析表明,唐山地震的震群活动显示出一定的迁移性和阶段性。应用流变介质包体孕震模型的理论进行了初步力学分析。张北地震的预测检验表明,震群活动的迁移性与阶段性对强震的中期预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Groundfluid,includingwatef,gasandoilandsoforthexistsintheinterspaceinrock.Itisdirectlyrelatedtotheearthquakepreparationandoccurrenceprocessandgeologicallystructuralactivity.Thestudyinwhichtheanomalousvariationofgroundfluidistakenaseventpr...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 Earthquakes are direct results from tectonic deformation and crustal movements, which usu- ally contain abundant information of crustal stress status and medium property in the deep lithosphere. Seismic activities might reflect accumula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crustal stress in the seismogenic process. And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rock ruptures lead to different precursory phe- nomena prior to earthquakes (ZHANG, et al, 2001). Therefore, seismic activities before a strong earthq…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