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煤田地质》1991年第4期刊登了《空气压缩机抽水有关参数选择与计算》一文(以下简称《选择》),文中对风管浸没比值等参数的选择与计算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但笔者通过多年使用空压机抽水,对风管浸没比值、混合器结构、吸水管容积、风管浸没深度与风压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空压机抽水的真实作用等均有不同的认识。笔者深知,风管浸没比值这个问题与其指导生产的公式及由它们引起的经验公式与推导等,已经过了几代水文地质工作者的认可,改变  相似文献   

2.
针对岩溶发育的大水矿区,在进行小孔径抽水试验工作时,现有的国产压风机虽然尽了最大机械能力,但水位的降低值仍然达不到规范的质量要求,不得不将小孔径抽水试验改为大口径或孔组抽水的情况,采取了加长风管长度,用进口在压风机的方法,完成了兴隆庄井田O2-7号水文孔的小孔径抽水试验工作。从抽水试验的曲线来看,该方法切实可行,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不少地質勘探队在抽水过程中还利用鋼管作送风管。为了节約鋼材及提高抽水时間的利用率,我們在实际工作中已用胶管代替鋼管,現将使用情况介紹如下: 1.胶管的按装:下风管的长度是根据靜止水位及含水层的岩性和厚度来决定的,一般风管沒入水中的长度为自由水面到地表长度的1.5—2倍或再多些。测水管比风管长1—2公尺或3—5公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空气压缩机抽水的工作原理及影响抽水效果的有关参数问题。对原有计算公式(混合器沉没深度、压缩空气风量和风压、风管和扬水管的规格)进行了应用对比探讨及理论上的进一步推导。  相似文献   

5.
《探矿工程》1975,(5):50-51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队在为贫下中农勘探地下水的工作中,因一些地区水位埋藏很深,静水位达125米。为了取得抽水试验资料,用一台普通压风机无法解决。用提筒抽水,由于提水量小,动水位不稳定,难以取得抽水的正确资料。经分析研究,采用双机双管接力抽水的方法,基本解决了深水位的抽水问题。但如何选择更合理的两组风管的沉没比和风压的最优值,使之达到更高的抽水效率,尚待进一步工作,现将初步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用同样一个空气压缩机的混合器进行抽水试验时,由于混合器三次沉没深度不同,很难得出三个精确的水位降低值。即使在最好的条件下,此种测定方法也只能够得出二个水位降低值。在使用同一个空气压縮机抽水的条件下,由于抽水管直径不同,得出的流量值和水位降低值也随之不同。然而,小直径的鑽孔就没有这种可能性,因为测定动水位的管子间有小的空隙。 鑑于此种情况,依尔库茨克地质分局所属某些勘探队在抽水管的弯管上装置两枚封密帽:一枚装在压风管上;另一枚装在直径不大的测水位管上(橡皮管Д—42毫米或气管Д—1″)。通过这些管子放入压  相似文献   

7.
郑志忠 《地下水》2010,32(4):124-125,152
通过阐述矿区抽水试验通常需要计算的设计抽水孔风管浸没比(α)等几种技术参数的方法,以及计算参数的水文地质原理和参数之间的关联性,结合抽水实例分析合理设计浸没比(α)等参数对于分析判断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意义,并指出正确设计技术参数的实际方法和途径,对矿区正确开展抽水试验,保障抽水试验资料的可靠性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钻孔中“水跃”的概念在潜水中进行抽水试验时,抽水孔中的水位和孔壁外部的水位常常发生断裂,这种现象即称之为“水跃”。柯晋教授在实验室中进行井的模型实验时发现:在抽水时只有当钻孔中水位降低得很少时,孔中水位才与孔壁外部水位相吻合。在野外的抽水试验当  相似文献   

9.
最近发展起来的瞬时抽水试验,由于抽水时间短,解决了长时抽水试验中一些经常碰到的问题。但它仅适用于承压或半承压水范围内。为了扩大其应用范围,我们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又建立了有观测孔和无观测孔的潜水完整井瞬时抽水时地下水运动公式,以便确定水文地质参数。  相似文献   

10.
最近发展起来的瞬时抽水试验由于抽水时间短,解决了长时抽水试验中一些经常碰到的问题。但它仍然需要一个观测孔和一套笨重的抽水设备,因此它限制了瞬时抽水试验的广泛成用。为了克服瞬时抽水试验的一些缺点扩大其应用范围,我们在原来工作基础上,提出了确定水文地质参数的新方法——瞬时模拟抽水试验法。  相似文献   

11.
井中水头损失问题,可严重影响抽水试验成果的使用,如何正确的解决此问题,是保证抽水试验成果质量的关键。本文从实测井中流量及水位资料出发,探讨了抽水试验时,井中水头损失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设计加工扇形渗流槽模型,开展定流量单孔完整井抽水试验,结合自然电位(SP)实时动态监测,研究了潜水含水层抽水过程中水位变化及SP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抽水时,潜水位和SP均快速下降并逐渐稳定,但潜水位降低至稳定时间较短,SP降低至稳定所需时间较长,具有滞后性。抽水流量越大,潜水位和SP降低幅度越大;距离抽水井壁越远,SP稳定所需时间越长。自然电位差ΔSP与水位降深sw之间满足线性函数关系,ΔSP和径向距离r之间满足指数函数关系,根据拟合公式计算得到模型中不同位置处水位降深值,与观测水位降深比较发现两者之间误差较小,表明利用该式可以对抽水过程中潜水位进行计算预测。  相似文献   

13.
以往我队在各矿区水文地质抽水试验中均使用空压机抽水,劳动强度大,拆接、安装费时费力,而且抽水时不能保证一次成功。后来在龙桥矿区试用潜水泵抽水。通过比较认为:使用潜水泵抽水不但能提高抽水工作质量,而且能大幅度地降低抽水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抽出-处理技术修复污染地下水过程中抽水井抽出效率随时间逐渐降低、抽出-处理技术运行终点(以下简称"抽出终点")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通过评估抽水井抽出效率,以分段、多次优化抽水方案提高抽出效率、降低修复成本、减少修复时间为工作思路,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实现方案优化时间节点选择。以青海某铬盐厂为例,通过建立抽水方案优化时间节点评价指标体系,可定量分析方案优化时间节点,合理确定抽出终点。结果显示:第1次优化结果为抽水井抽出效率在20%~40%时应重新布设抽水方案(P3),即采用原抽水方案抽水100 d后需重新布设抽水井;第2次优化结果为抽水井抽出效率在20%~40%时应与其他修复技术联用(P7),即采用一次优化后抽水方案继续抽水300 d后需联合其他修复技术开展治理。经评估,2次优化可有效提高抽水井抽出效率,使修复时间缩短600 d,相同时间内含水层中六价铬去除率增加8.31%。  相似文献   

15.
钻孔抽水试验,是水文地质勘探的重要工作之一,借抽水试验以测定岩层(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影响半径、单位湧水量及流量与水位下降的关系,这些都是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中最重要的必须获得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计算矿山开采时矿坑的湧水量,并确定其湧水状态。在生产矿山进行水文地质勘探时,如生产坑道在地下水水位以下,则坑道中建有为集水或为降低地下水位而设的水仓,可以利用水仓进行抽水试验,利用水仓抽水、完全可以取得和钻孔同样正确的资料,完全可以代替专门水文地质钻孔的作用,这样就可以减  相似文献   

16.
为求取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常用的试验方法是抽水试验。在进行抽水试验时,经常有越流现象,计算时一般采用越流模型计算。越流模型假定非抽水含水层的水位恒定不变,但在实际抽水过程中,抽水含水层和非抽水含水层间通过越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如果只考虑抽水含水层的水位变化而不考虑非抽水含水层的水位变化,会导致计算的水文地质参数不准确。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在非抽水含水层中布置一口观测井来观测抽水含水层抽水时对非抽水含水层的影响。如果采用多层含水层系统模型的方法,即可利用各含水层观测井中的数据计算出每个含水层和相关弱透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提高参数计算精度、节省资金和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井孔抽水試驗是野外水文地質調查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它关系着水文地質工作者是否能正确解决問題。大家都知道,抽水試驗必须进行到降落漏斗稳定和与孔中水位降低相应的流量稳定时为止。根据現有的规范;一般在抽水試驗时,要使稳定的降落漏斗和相应的稳定流量保持8—12小时(在多孔抽水时,利用观测孔來确定降落漏斗是否已稳定)。因此,在形成了稳定的降落漏斗和得到相应的稳定流量后,为了証明它們不再变化,抽水工作还须继  相似文献   

18.
垃圾填埋场抽水试验及降水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杰  陈云敏 《岩土力学》2010,31(1):211-215
垃圾填埋场中的渗滤液水位过高会引发一系列环境和稳定问题,工程上可用竖井抽水降低渗滤液水位。通过在填埋场现场进行抽水试验,确定垃圾土的渗透系数和抽水影响半径,在此基础上对填埋场降水的瞬态流问题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了抽水井口径和间距对填埋场降水的影响,提出了降水方案的设计步骤和方法。抽水试验表明,现场垃圾的渗透系数约为3.6×10-4cm/s,抽水影响半径约为20m。数值分析表明,井径的变化对于降水效果影响不大,而合理选择抽水井间距对降水十分关键。进行抽水方案设计时,应首先根据工期和降水幅度要求计算井间距,按井的出水速度选择水泵,再根据水泵确定井径,最后根据井径和过滤层形式确定钻孔尺寸并选择钻机。  相似文献   

19.
在抽水试验过程中,常因突然停电,设备故障等而导致试验间断,此类问题普遍存在,其求参尚无适当的方法和公式可循。本文充分考虑到实际抽水过程与抽水间断的影响,根据势函迭加原理对泰斯型含水层的单孔、多孔、群孔间断性抽水试验的求参问题均进行了研究,推导出相应的一系列公式与求参方法,此类公式具有普遍性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可视为相应的无间断抽水求参公式的拓广形式。  相似文献   

20.
抽水试验中的几个问题一、抽水时过滤器的位置和长度正确地确定过滤器的位置和长度,是决定抽水试验能否正确测定岩石透水性的主要环节.我们过去在工作中,常常错误的确定了过滤器的位置和长度.如在揭露含水层全厚度的钻孔中抽水,但所下过滤器的长度却不等于含水层的全厚度;在不完整井中抽水,过滤器的位置和长度也没有按照"K"值的计算图式确定,致使抽水试验结果,选择不到恰当的计算"K"值的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