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城市是主要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组成的规模较大、结构较复杂的社会共同体。早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的时期,就出现了城市。但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城市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极其缓慢。直到180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  相似文献   

2.
“淞”与“凇”这两个字很容易混淆,甚至连一些公开发行的出版物上,也把二者弄混了。下面就是其中的两例。第一例:由中央气象局编定,气象出版社1979年12月出版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P.22上有:“雨淞——过冷却液体降水碰到……。”(着重号是笔者加的,下同);“雾淞  相似文献   

3.
在34种天气现象中,“=”、“∞”、“S”都是使水平能见度在10.0km之内的视程障碍现象,它们的特征不一定完全符合《规范》规定,加之,我们地处湘西南,“∞”和“S”出现机会较少,对“∞”与“S”的感性认识及理性认识都还不够深刻.所以,在实际观测中,如果不准确地掌握“=”、“∞”、“S”三者的区别,就难免出现记录上的差错,引起记录失真.例如在我局就曾出现这种情况:有的习惯性地早晚记“=”,中午就记“∞”或“S”;有的把相对湿度作为“=”和“∞”、“S”区别的唯一依据;有的还没有记录过“∞”  相似文献   

4.
本站地面最低温度表(系苏式)曾同时发生感应部份有一个气泡(约0.4cm大)和毛细管内酒精柱中断的“怪病”,经过老观测员“会诊”,采取“配合修复法”顺利地治愈了这种“怪病”。何谓“配合修复法”呢?它是“加热法”和“甩动法”的配合应用。起先,我们以用甩动法、撞击法和加热法等单一方法进行修理,结果根本无法把感应部份的气泡驱除掉;而后通过“会诊”,认为利用热胀原理把感应液(酒精)的体积适当地胀大到气泡足以被驱逐出境而缓慢地进  相似文献   

5.
在二十四节气中,一过“冬至”,便是最后的两个节气“小寒”和“大寒”了.顾名思义。这是一年中最冷的两个节气.在唐诗中有一首孟郊的《苦寒吟》,其中有这样四句,“天色寒青苍。北风叶枯桑。厚冰无裂纹,短日有冷光。”这一幅严冬景象的描绘很可能就是出于对“小寒”或“大寒”的吟作。  相似文献   

6.
我站今年第一季度测报错情率高达1.2%,是我站78年以来错情率最高时期;第二季度错情率降到0.0%,也是近几年来少有的。一、为什么会出现“1.2”?重要原因是站领导放弃管理。当时站领导思想不安定,对站上工作不安排,不检查,放任自流。大家上班时纪律松懈,思想麻痹,对出现的错情认为没有什么,错了也没  相似文献   

7.
姚学民 《广西气象》2006,27(A03):104-105,F0004
通过深入分析“蠕虫”和“木马”两种常见计算机病毒的不同特征,探讨两种常见计算机病毒的有效防治方法,得出病毒防治的一般思路,为各级台站的计算机及其网络安全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何启仁 《气象》1983,9(3):18-21
云南丽江地区位于滇西北,横断山脉自北向南纵贯全区。整个地区多为高山峡谷,海拔高差十分悬殊。境内玉龙山主峰与附近的金沙江水面,水平距离仅11公里,而海拔高差竟达3800米左右。由于山势陡峻挺拔,地形复杂,形成了“一山四季”的垂直气候  相似文献   

9.
史文 《气象科技》1974,(2):60-60
现在我们习惯地把出现在北太平洋西部的热带强大气旋叫做“台风”,出现在大西洋西部的叫做“飓风”(Hurricane)。可是早在1,000年前,我国就有关于“台风”和“飓风”的记载。目前可查到的,“飓风”两字最早见于《宋史》(卷六十七):“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八月,琼州(今海南岛)飓风,环城门,州署民舍殆尽”。  相似文献   

10.
张富国  姚华栋  张华林  陈松 《气象》1991,17(2):43-46
根据近几年北京城、郊区测点资料对比分析发现,北京城区存在“三岛”现象。分析表明,干、湿岛现象并非由于降水差异而形成。夏季城区降水多于郊区,而冬季城、郊区降水量也几乎相同。但由于华北地区降水集中,城区硬下垫面排水快,故城区夏季温度较郊区低。冬季由于城区人工水面积较大,生产和生活用水较多,加上特有的热岛效应,湿度较郊区高。雨岛与城市阻障效应、热岛效应及污染物浓度较大有密切关  相似文献   

11.
毛政旦 《气象》1977,3(2):30-32
提起云南的气候,人们常常异口同声地说:“四季如春”。的确,“四季如春”是云南最突出的气候特点之一。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绝大部分地区一年到头都是耕作季节,遍地郁郁葱葱,真是一种优良的气候环境。可是,云南的气候为什么四季如春呢? 从春城谈起 昆明,是一座驰名国内外的春城。她不但以其光荣的革命传统,永远焕发着青春的气息,而且以“四季如春”的优良气候条件,展现出一幅幅生机勃勃,  相似文献   

12.
王鹏云 《气象》1985,11(4):33-33
在人工增雨或防雹试验中,经常用随机试验和统计检验方法判定作业效果。其中常用的一个方法是:划定一个区域作为作业的试验区,按一定条件在邻近选择另一区域不作业,让其自然降雨或降雹,比较上述两个区域的降雨或降雹情况,从而说明人工增雨或防雹的效果。这种方法英语称为“targetcontrol”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莉 《气象知识》2010,(3):20-23
地震是一种十分可怕的自然灾害,不过,与地震同样可怕的,还有它的“帮凶”——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及气象次生灾害。如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不但夺去了成千上万四川同胞的生命,而且更可怕的是,地震还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4.
冰是严冬天气时特有的自然景观。古往今来有不少中外将帅们利用冰雪这一大自然的恩赐屏幕克敌制胜。例如1941年冬,苏联在拉多加湖上修筑了冰上通道,成为炸不断、轰不垮的“钢铁冰道”从而取得了列宁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冰,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荣立功勋! 三国时代西凉马超也利用严寒浇水成冰,筑起冰墙,成功地阻击了曹军的进犯,取得了在军事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胜利。随着社会的前进,科学的发展,人类已不满足于对天然冰的贮藏和利用。于是乎有  相似文献   

15.
“光彩照人”的梅里尔·斯特里普您也许不会忘记这个镜头:风雨交加中,一位身穿黑色及地长斗篷的青年妇女一步步走向危险的防波堤深处,一声情急的呼叫声使她止步,缓缓回过头来,那张苍怀何突增的纷打动了所右观众的心。茨拉.这个谜一样的“法国中尉的女人”,是梅里尔...  相似文献   

16.
17.
《气象科技》1975,(4):28-28
风暴潮是指由于大风和伴随大风扰动的大气压力剧变而导致海面异常显著的升降现象,也有称之为“气象海啸”或“风暴海啸”。风暴潮的周期约为10~3—10~5秒,或者1—10~2小时,介于地震海啸和低频天文潮之间。我国风暴潮的高度一般为1米,最大的有数米。我国大陆位于太平洋西岸,台风季最长,侵袭  相似文献   

18.
《气象科技》1974,(7):65-65
近年来,对人工降雨中云内撒播的引晶成核剂——“四聚乙醛(CH_3CHO)_4”的引用试验,得到了各有关单位的注意。福建省气象局和南京大学气象系对四聚乙醛的汽化扩散与撒播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四聚乙醛是由西安化工研究所合成的。施用方式借发射小火箭爆炸撒布。小火箭内装有 TNT 炸药,目前进行了两种地面爆炸实验:一是把四聚乙醛集中在炸药的中间;一是把四聚乙醛和炸药均匀混合。爆炸后在显微镜下作了对比观察,已有下述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9.
1990年7月16日16时20分平昌县磴子乡新街河边码头20平方米左右的水面突然下沉1米多,两只停在那里的木船,系在岸边的铁索链也因此而扯断。两分钟后,水位复原。同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台非线性电视编辑机,我最亲密的伙伴们都亲切地叫我“非编”,我在2010年7月搬到了这里。什么?你问这是哪里?这里当然就是天津市气象影视中心,我的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