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进丽 《地球》2023,(6):28-31
<正>煤炭被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是中国的基础能源,是战略性矿产资源,是我制造业大国不可或缺的物质支撑,也是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的重要矿种。我国煤炭资源赋存量大、分布范围广、种类齐全,在已探明的化石能源中,煤炭占比达到90%以上。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特征决定了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消费结构是我国能源的基本特征,煤炭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2.
蓝颖春 《地球》2014,(8):24-26
煤炭是中国的第一大基础能源,这一状况已经延续了千百年。近年来,尽管政府一直在努力调整能源结构,试图降低其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煤炭目前仍是中国的主体能源,并且其首要地位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7,(9)
<正>在生态环保压力和世界能源革命的背景下,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大气污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确立了目标: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为此,大力开发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成为当前之重。作为中国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常规能源,水电不仅为经济腾飞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并且随着社会发展,作为目前中国可开发程度最高、技术相对成熟的清洁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4.
我国煤炭需求、探查潜力与高效利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能源结构中全球大多数国家的主体能源是石油,而我国以富煤、贫油、少气为本土资源特点,煤炭是主体能源.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能源的需求大幅度增加.这使得对煤炭资源的勘探与开采必须不断深入,进入到第二深度空间日益紧迫.在开采过程中的难度随之增大,故必须引入当代高、新技术,防范灾害并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效率.基于对我国主体能源-煤炭存储与需求的分析,本文将研讨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面临的能源形势与国策;2)当今对化石能源的需求、煤炭资源的生产和消费特点;3)全球和我国煤炭资源的生产、利用、需求、潜能和存在的问题;4)煤炭深部勘探、开采和高新技术的应用;5)我国煤炭的高效利用与其在能源结构中的不可替代;6)我国在发展进程中第二深度空间的煤炭需求乃必然轨迹.  相似文献   

5.
段雯娟 《地球》2012,(12):26-28
矿产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是地球亿万年来孕育的珍贵财富,取之有尽,用之能竭。近年来,中国在矿业可持续发展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做法和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国是世界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  相似文献   

6.
正全球当前的首要发展目标是低碳经济,日渐稀少的一次能源以及一次能源导致的碳排量让我们的地球逐渐失去了生机与活力,新型能源与稳定廉价的能源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力发展廉价高效的二次能源也是世界今后的首要发展目标。世界新能源开发利用和减排二氧化碳、发展低碳经济的压力已经与日俱增,刻不容缓。2010年11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制定了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  相似文献   

7.
<正>煤占中国能源70%以上,若能实现清洁煤的广泛使用,将提高效率30%以上。在提高煤的使用效率方面,今后重点发展煤的气化和液化等清洁煤技术。目前,研究成功的煤炭液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发电和城市燃气供应等方面,大大提高了煤炭使用效率。如果中国农业用水的利用效率提高10%,即可增加一条黄河的有效用水量。在水的利用方面,应特别注意提高占水资源使用量70%的农用水的  相似文献   

8.
化石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它们是一次性不可再生能源.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在能源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在全球范围内化石能源结构中多以石油为主体,而我国基于本土的优势资源和特点则以煤炭为主体.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和经济的腾飞对化石能源的需求日益大幅度的增加,使得煤炭资源的深层勘探,即第二深度空间(500~2000 m)的勘探与开采必须迅速提上日程.当然在开采过程中的难度亦必随之增大,特别是深层复杂构造与岩石的物理-力学属性;机械化的适宜采掘技术;高浓度的大量瓦斯溢出;介质与结构的高应力状态;地下温度的升高和大量涌水等灾害.因此必须引入当代高、新技术,强化高精度探测与数据采集和对介质破裂过程的高分辨动态监测与防范.同时必须提高煤炭的高效和多元化综合利用;特别是煤炭液化和发展洁净煤技术,以达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能源--煤炭能发挥更大的效能并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9.
《地球》2015,(6)
<正>有煤炭分布的地方,就会有自燃发生的危险存在。因此,世界各地的煤田都面临着煤层自燃这一天敌,虽然人们在想方设法扑灭这种火灾,但地火"比毒蛇更光滑,比幽灵更莫测,它想去哪儿,凡人是拦不住的"。此起彼伏的煤田地火,有时候呈现点状火源,有时候却是"火烧连营",成片出现,给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了极大困扰。有学术研究称,中国北方煤火每年吞噬2000万吨的煤量,是德国年总煤产量的三分之二。中国工业增长70%所需能源依赖于煤炭,但是20世纪60  相似文献   

10.
金星宇 《地球》2015,(3):20-21
<正>虽然在国际能源消费市场,煤炭曾经的霸主地位早已被石油所取代,但作为三大主要化石燃料之一,煤炭依然占据着全球能源市场近三成的份额,体面地维持着能源消费第二把交椅的威严。不过,近年来煤炭在全球能源消费市场的境遇却江河日下,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4年,全球煤炭行业的步伐异常艰难,煤炭价格一路走低,让国际上几个重要煤炭生产国的煤炭企业叫苦不迭,有人更是用"全球煤炭行业遭遇了暴风雪般的洗礼"来形容全球煤炭产业当前的窘境。在国际市场需求萎  相似文献   

11.
《地球》2015,(2)
<正>作为"近代工业摇篮"的河北省唐山市,它曾经引以为傲的煤炭、钢铁、水泥、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如今却对京津冀的天空产生了副作用。如今,唐山市在2014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黑榜"上名列第四,已经沦为大气污染的重灾区。一煤独大,是河北省能源结构的传统模式,煤炭约占全省能源结构的90%,造成了严重污染。作为钢铁重镇,唐山是河北省能源消耗最大的城市,燃煤造成的污染比较严重。2013年,唐山地区环境平均达标天数106天,达  相似文献   

12.
《地球》2011,(7):30-30
煤炭,一直以来是山西省的一个“标签”。山西因煤而崛起,因煤而闻名,也因煤承受了诸多环境、生态压力。2009年,山西举全省之力进行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掀起一场煤改“风暴”,这场变革也为山西带来了一系列巨变。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7,(2)
<正>近日,著名能源经济学家、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林伯强撰文表示,中国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为全球二氧化碳减排做出很大贡献,最近几年煤炭消费的大幅度减少,是中国二氧化碳减排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地球》2021,(3)
正碳减排需要清洁能源在过去的200年里,人类向大气层排放了数万亿吨的二氧化碳,如同给地球建造了一个大棚,让地球无法散热。遏制全球变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人类的气候危机,使用清洁能源是一个重要举措。人类能源使用历史人类对能源的利用主要有三大转换:第一次是煤炭取代木材等成为主要能源;第二次是石油取代煤炭而居主导地位;第三次是20世纪后半叶开始出现的向多能源结构的过渡转换。化石能源在人类能源的利用历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高煖  李文博 《地球》2023,(6):4-7
<正>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具有“富煤、缺油、少气”的特征,煤层气作为天然气同质同用资源,对于实现“双碳”目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保障高瓦斯矿区煤炭供应、增加绿色清洁能源供应意义重大。2022年国家能源局提出将煤层气打造成为增强天然气自主保障能力的重要气源。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5,(3):26-29
<正>说起山西就要提到山西的煤炭和煤矿,山西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历届山西省委省政府都在积极推动煤炭行业的改革。2015年1月25日山西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深化煤炭体制改革的意见》,这也是山西未来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对此,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主任、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曲剑午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山西作为建国以来中国最重要的煤炭大省,煤炭管理体制随国家煤炭管理体制的调整而几经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煤炭行业管理体制先  相似文献   

17.
王国起 《地球》2011,(10):28-2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提速,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得以快速发展,能源需求规模也在急剧扩大。以煤炭、石油等资源为主的传统能源结构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相比之下,天然气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仅为煤炭的百分之四十左右,产生的二氧化硫也很少,并且燃烧后不会产生废渣和废水,被称为“洁净能源”。  相似文献   

18.
《地球》2015,(6)
<正>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国家鼓励积极发展的重点行业。随着我国社会的经济增速放缓,虽然电力需求的增长下降,但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新常态的出现,实际上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在经济新常态下,应该抓住电力增速放缓的契机,控制煤电的增速,逐步地减少我国煤炭发电的比重,加快电力结构调整的步伐。作为水电行业,虽然国家政策鼓励积极发展,但是,由于在我国各流域梯级电站的开  相似文献   

19.
正在改革开放的激荡40年间,经济浪潮最迅猛的是2003年以来的十年,十年间资源能源的肆意开发利用为中国经济跟上先进国家的脚步加码提速,但也为今日生态欠账埋下了隐患。在那些开发激情与需求粗放共同燃烧的岁月,内蒙古的煤炭成为冶炼大钢铁、点亮京津冀、温暖全中国的主要能源,尤其在煤矿集中区乌海市和鄂尔多斯市,"煤老大""煤黑子"也一度成为这些地区的代称和煤矿  相似文献   

20.
《地球》2015,(8)
<正>我国政府6月30日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阐明了中国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目标与相应的政策措施。这不仅将积极推动国际气候谈判,促进合理的国际气候制度的建立,也将有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从国情出发,我国尤其需要低碳发展。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比例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数据表明:我国空气的PM2.5构成中,源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