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津沙 《海洋世界》2012,(2):28-29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认为增加了氧气的深海对鱼类应该是一件有益的事,但是千百年来,那些长期蛰伏的深海生物,已经适应了缺氧的环境,突然有新鲜的氧气注入,便容易产生氧中毒。深海里氧气稀薄,为了生存,生物不得不为了适应环境而缓慢进化。比如尽量减少活动或者干脆不动,长期蛰伏,以减少身体对氧气的需求。所以尽管深海里环境恶劣,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08,(7):4-4
最新研究报道称,一些深海鱼类体内富集的有机污染物也同样出现于鲸脂和其他组织之中。调查人员猜测海洋哺乳动物受有机物质污染是由于吞食受污染的鱿鱼造成的。他们随后发现,深海食物链中受到大量化学物质污染,严重威胁到深海鱼类(特别是深海鱿鱼和八足类动物)的生存。这些受污染的深海物种是有齿鲸和其他掠食动物的食物。  相似文献   

3.
《海洋世界》2008,(11):4-4
科学家通过视频技术在海水表面以下9000米的地方发现了鱼类,这种鱼是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海洋中生活地点最深的鱼,人类也是首次拍到它们的生活状态。这种鱼名叫狮子鱼,科学家是通过录像,在日本附近的太平洋区域深达9000米处发现的。研究人员表示,此前人们从未目睹过它们的在深海中生活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4.
妙用鱼精     
春天,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在深海度过寒冬的鱼类,也迎来了它的“婚期”。这时它们摆动着大腹便便的躯体,成群结队向近岸的产卵地游来。这些为了传宗接代的鱼,也给我们人类带来了药材,其中最为珍贵的要数鱼的精巢了。适时捕获雄鱼,剖开腹部,立即露出膨大的精巢。因颜色很白,人们  相似文献   

5.
《海洋世界》2009,(6):9-9
在海洋中,大约有90%的地方是阳光无法到达的,那里一片漆黑。深海鱼类是否会有更为敏锐的听力,帮助它们在黑暗中捕捉猎物、寻找配偶、躲避敌人?一项新研究表明,深海鱼类进化出了不同寻常的耳朵,以适应深海环境。例如,几种生活在中美洲水下1000米深处的太平洋辐鳍鱼,它们的耳石上长出了又长又硬的茎状结构,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相似文献   

6.
海洋里的鱼类,有很多能发出亮光。一般来说,能发光的鱼类多居于深海,浅海里鱼类能发光的比较少。鱼类是依靠身体上的发光器官发光的。这些发光器官的构造很巧妙。有的具有透镜、反射镜和滤光镜的作用,会折射光线;有的器官内的腺细胞,会分泌出发光的物质。还有些鱼发光是因为鱼体上附有共栖性的发光细菌,这些发光细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发出亮光。鱼体上发光器官的大小、数目、形状和位置,因鱼的种类而各有不同。大多数  相似文献   

7.
蓝色新事     
<正>被严重低估深海鱼量捕鱼Fishing近日科学家们表示人们严重低估了海洋里鱼的数量——大多数鱼类从未被捕捞过。西澳大利亚大学的卡洛斯·杜阿尔特教授表示海洋中层鱼,也就是生活在海洋表面下方100~1000米深处的鱼类,组成了全世界鱼类生物量的95%,且从未受到渔业的影响,秘诀在于它们躲避渔网的能力。杜阿尔特教授搭乘西班牙考察船赫斯珀里得斯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全球旅行,他带领的科学家小组收集了海洋中层鱼的回声探测。他表示,大多数海洋中层鱼在夜间会在靠近海洋表面处进食,而白天进入更深水域以避免鸟类攻击,它们能够在5米远的范围内探测到渔网并设法避开。  相似文献   

8.
平头鱼科(Alepocephalidae)鱼类属典型的深海鱼类,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深海底层均有分布。本文报道的短颌平头鱼Alepocephalus longiceps Lloyd(图1)是本科鱼类在我国海区的首次记录。模式标本 1尾,体长262mm,1959年采自我国海南岛以东(113°30′E,19°N),水深1100m,底质为粉砂质粘土软泥海区。  相似文献   

9.
海洋鱼类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生物学家按目、科、属、种分门别类约有2万多种之众,而水产工作者却多按水层、深度,将鱼分为中上层鱼类、中下层鱼类和底层鱼类。各层鱼类的色彩、形态特征与所栖息的自然环境,其高度的统一,体现出物以类分、鱼以群集的自然特性。中上层鱼类:按平面划分可分为潮间带、浅海区和远洋区。典型的中上层鱼类身体呈梭形,两端尖细,在海水中游泳阻力小,大部分为高速游泳鱼类。远洋区中上层鱼,例如蓝点马鲛、金枪鱼、东方旗鱼、白枪鱼、箭鱼、噬人鲨等都是在海洋中快速游泳的鱼类,其背部颜色具有与远洋区海水一样的蓝黑色,腹部颜色较淡。  相似文献   

10.
津沙 《海洋世界》2012,(2):43+42
一些热带鱼类对气候变化表现出的快速适应能力超出科学家的预期,或者说,它们的自我调节速度快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海水升温速度。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发现,一些热带鱼类对上升的海水温度有着超强的适应能力,其适应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仅仅需要几代鱼的时间便可适应在温度更高的海水中生存。"卓越珊瑚礁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的这个发现,让詹姆斯·库克大学和澳大利亚科学与工业研  相似文献   

11.
1000米深的大海是无际的黑暗世界,闪烁着各色光亮的“发光动物”,将那里变成自己的天堂……在黑暗的深海,生活着许多能够发光的动物,尤其是那些水深500~1000米的黑暗深海,已成为发光动物的天堂。在深海的发光动物中,主要是发光鱼类。据说,深海的鱼类大约有80%的种类,具有各不相同的发光器。一些发光针和荧光乌贼等。它们依照种类不同,发光器的位置和构造会有所不同,展现出来的发光景象也是五花八门。例如,烛光鱼属的鱼种,具有少见的明亮的紫色发光滤器;拟白鲑科鱼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东沙群岛邻近海域深海鱼类研究的第三篇报道,共记述我所1979—1982年在南海东北部所采集9种深海鱼类,分隶于5目、5科、7属,其中6种为我国鱼类新纪录。文内对新纪录种类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以及深度分布作了概述,并附有插图,其它种类则仅列出体长和采集资料。  相似文献   

13.
黄、渤海两种鱼噪声谱的水下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鲈目鱼类是一种重要的发声鱼类,而且也是我国近海主要的海洋发声生物之一。海洋生物噪声对水下声信号传递是一种干扰源,但在许多情况下也可利用它带有某些有用的生物信息来为生产服务。如在渔业上可从生物噪声中提取某些有关渔业资源方面的信息,根据鱼类噪声的特征以寻觅鱼群、跟踪鱼群.洄游,提前预报渔情等。它对渔业上进行合理捕捞和提高生产率都具有现实意义。叫姑鱼、白姑鱼都属鲈目鱼类,是当前黄海中部以北和渤海海区赖以支持渔业生产的鱼类。本文根据海洋现场实测的鱼噪声信号进行了分析。1方法根据叫姑鱼和白姑鱼的主要活动海…  相似文献   

14.
鱼生长激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登  双宝  陈荣忠  杨丰 《台湾海峡》2001,20(Z1):85-90
鱼生长激素是鱼类脑垂体中分泌的促进生长的单一亚基的蛋白激素.它参与鱼的生长代谢,能够加速蛋白质合成和脂类降解等生理功能.鱼生长激素能够大大地加快鱼类的生长,在鱼类的水产养殖领域有重大的应用价值,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现阶段鱼生长激素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转生长激素基因鱼的育种和鱼生长激素的基因工程表达两个方面,且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在大约有24000余种的鱼类部落里,各种各样的鱼为大自然增添了奇妙无穷的乐趣。而作为鱼的身体一部分的鱼鳍,更是异彩纷呈,斑斓多姿,让人目不暇接。鳍是水生脊椎动物的附肢,鱼类的躯干和尾都有鳍,鱼鳍中有鳍条支持。鱼鳍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成对的奇鳍,如背鳍、臀鳍及尾鳍;一类是成对的偶鳍,如胸鳍、腹鳍。鱼类的鳍除了具有帮助身体前进和维持身体平衡静止的双重功能外,还有摄食、吸附、呼吸、生殖及滑翔等特殊功能。而且  相似文献   

16.
正蝰鱼是鲑形目蝰鱼科蝰鱼属海生鱼类的统称,见于各主要大洋的热带海区。垂直分布水下4700~300米,均为深海种类,沿体侧有发光器,有的在鳍末端和口腔内也有发光器,所发之光有时用于诱集摄食其他鱼类。鱼因牙大且突出两腭之外似蝰蛇而得名。体型均小,最大的是太平洋的梅孔蝰鱼,长达30厘米。蝰鱼是昼夜垂直洄游鱼类,白天的时候它们呆在1500米深处,晚上则上升至不到600米深的水域,这里的食物更加  相似文献   

17.
海产食物     
海产品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食物蛋白。全世界的海产品年捕捞量大约为7500万吨。最富饶的渔场一般位于浮游生物饵料丰富的水域,因为鱼虾以浮游生物为饵料。鲭鱼、绿鱼、鲱鱼和金枪鱼都是重要的中上层鱼类。底栖鱼类一般包括鳕鱼、鲆鱼、鲽鱼、黑线鳕、贝类以及螃蟹、龙虾河虾类。  相似文献   

18.
中国杜父鱼类的地理分布和区系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父鱼类为中小型鱼类,种类繁多,全世界约有一千种,一般为近海栖息,有些进入或定居在淡水水域,少数潜居深海。大部分种类分布于北太平洋和印度—西太平洋,大西洋种类较少,少数种类产北极海或南极海。杜父鱼类的地理分布有分为南北两大组成部分的现象。分布于北太平洋的冷水性和冶温性种类有细棘杜父鱼科Psychrolutidae、海盗鱼科Agonidae、软鳍海盗鱼科Aspidophoridae、六线鱼科Hexagrammidae、光盖鱼科Anoplopomi-  相似文献   

19.
欢休 《海洋世界》2013,(12):36-37
海鲡是分布全世界的鱼种,英文名为Cobia,又称军曹鱼,俗称海鲟鱼、海龙鱼。海鲡性情凶猛,以鱼虾蟹类为食,是深海中一种珍稀名贵的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我国南海、东海与黄海有分布。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人类对深海开发的需要,科学家正在计划建造各种探测装置,能够搭载海洋学家、潜水员、海底观光旅游者或其他任何想到深海的人。人们依靠它,就能够在海面和海底间来来往往,从事各种科研和参观活动。浮标式探测船:“浮标式深海探测船”的原理颇像钓鱼时使用的浮标。这种探测船从船头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