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对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加强基础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全球化导致人口向大都市地区,特别是沿海大都市地区的不断集聚。依托大城市群地区培育区域核心竞争力成为各国政府经济增长政策的关键。开展沿海城市地质地质调查研究也是我国城市地质领域工作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2.
废物——一种新的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的严峻形势;人口爆炸、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短缺已成为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因素。在当今大生产、高消费、多废弃,废物大量排出的年代,必须妥善解决人口增长、废物污染和资源浪费,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和谐的关系,方可保障...  相似文献   

3.
今年二月,田纪云副总理在国家机关扶贫工作汇报会上指出,我国仍有一部分地区生产力发展缓慢,经济、文化的落后面貌变化不大.全国农村约有一亿人口纯收入在二百元以下,其中有三四千万人的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所以,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是一个需要特别重视的重大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在经济开发中解决温饱问题,进而形成自我发展能力,尽快摆脱经济文化的落后状态,是我国今  相似文献   

4.
1999年3月12日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朱镕基总理就如何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的讲话作了部署,会上中央把“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面临许多不容忽视的长期制约因素,其中人口增长过多与资源相对紧缺,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始终是最基本的矛盾。在本世纪90年代以及下世纪初叶,这些矛盾不是逐步趋于缓解,而是不断激化,不仅影响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也严重威胁未来时期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如何认清中国国情,分析资源危机,选择正确途径,寻求基本对策,是本报告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以来,城市的数量和城市居民逐年增加.据统计,本世纪二十年代世界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0%.1950年占28.l%,1981年占41%.美国1981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4%,苏联1981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5%.由于城市人口增长中既有自然增长,也有机械增长(由乡村迁入),所以增长速度超过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平均增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蕴藏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虽然就资源总量来看,我国仅次于独联体、美国,居世界第3位,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从人均占有资源量来看,却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所以我国又是一个资源“穷国”,排在世界第80位.多年来,我国经济的较高速度增长是以大量消耗资源和忽视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今后,随着我国人口持续增长和人均收入  相似文献   

8.
王凤春  雷迎春 《地下水》1993,15(3):134-135
在我国北方地区,随着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地下水已成为主要的供水水源,勿庸置疑,地下水资源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地下水动态观测工作,对于掌握地下水运动规律,及时为工农业生产决策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石家庄地区为例,对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汇报,指出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历程表明,经济发展初级阶段要靠开发资源拉动经济增长,进人经济发展高级阶段更需要大量地消耗资源去维持高速的发展。近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有了根本性改变,13亿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应当看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成就是与持续消耗原材料-矿产资源为前提条件,现实情况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矿产资源消耗大量增加,供求缺口不断扩大,一些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增长赶不上产量增长,产量增长赶不上需求增长,资源消耗进入高增长爬坡阶段,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以河北省为例;我省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消耗大量的矿产资源,近二十年来,河北省矿产资源储量总体呈现负增长,1986年以来,我省累计消耗地质储量约77亿吨,  相似文献   

10.
《探矿工程》2006,33(10):16-16
记者从2006年10月9日在北京召开的第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上获悉,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大量增加,近50年来,我国地下水开采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目前全社会水资源供需矛盾仍很尖锐。  相似文献   

11.
王兴祥 《水文》1995,(5):14-17
太湖流域水资源问题及解决途径王兴祥(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不少国家出现了缺水问题或面临水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我国也不例外。太湖流域虽是我国的平原水网地区,但当地水资源量仍显不足,加上流域内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排放的废污水量增多,...  相似文献   

12.
胡光 《吉林地质》1998,17(1):71-75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国际社会为了保证人类社会正常发展于70年代提出来的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是保持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而不损害其后代的发展。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能带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能给本以恶化的人口、资源、环境带来难以想向的破坏。即由于人口的增长高于经济的增长抵消了经济增长的成果;由于科技水平限制,对资源能源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我国地质工作,特别是基础性和公益性地质工作有所削弱。但是,矿产资源和地质找矿工作却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我国90%左右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和30%以上的生活用水来自矿产资源,支撑了70%以上的国民经济总量及相关部门的运转。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主要矿产资源产量增长赶不上需求增长,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中叶中国需水展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利用基于宏观经济的分行业需水预测模型,对21世纪上半叶中国的需水形势进行展望。进入21世纪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水资源紧缺仍然将困扰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供需矛盾有可能进一步加剧。2030年前后预计将会出现缺水的高峰,2030年后供需缺口有望减缓,到21世纪中叶实现水资源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15.
世界人口迅速增长,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某些自然灾害的形成,环境监测和保护也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从80年代以来,环境地球物理工作应运而生,并且正在迅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南朝鲜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200万.近一二十年来经济发展非常迅速,是世界上第12大贸易国,从经济发展中地区一跃成为工业化地区.南朝鲜的矿产资源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出现了严重不足.5、60年代,南朝鲜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大,能源主要依靠煤和水电.所生产的钨、铁铜、铅、锌、高岭土及少量的硅  相似文献   

17.
1中国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中国生态环境面临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双重挑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加大了环境压力。城市赖以存在的自然生态环境面临越来越大的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如何在主体功能区规划框架下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基于地理学第一定律及时空邻近度概念等,引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构建资源环境成本核算模型,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提出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度、相对协调发展度模型.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测度1978年以来我国大陆省区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同效应,在此基础上从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甘肃、宁夏等7个典型寒旱区主体功能规划的视角,初步探讨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决策问题.结果表明:1978-2012年,中国大陆省区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成本由1.52×1012元攀升至9.65×1012元,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度由0.232提高到1.029,新疆等7个典型寒旱区的相对协调发展度由0.379下降到0.177.北方各省区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度具有空间异质性,空间负相关省区增至12个且有进一步扩张趋势;东南和西部地区分别形成高-高、低-低集聚区,但受北方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溢出的影响、空间正相关的显著性持续降低.未来,我国典型寒旱区及有关经济欠发达地区应积极完善中小尺度的主体功能规划,抓住机遇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损失成本等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我们大量开发土地,粗放使用土地,以致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环境资源破坏严重,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近年来,我国通过严格的用地指标控制、灵活的产业政策和不断强化的区域政策,在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长期形成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完善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政策,形成资源节约的生产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增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世界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安全提出严峻挑战。在全球尺度上评价全球变化风险,开展有针对性的防范与适应,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社会的重要共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全球变化人口与经济系统风险形成机制及评估研究",力图定量预估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与经济系统的暴露性与脆弱性变化,构建基于复杂系统动力学的全球变化人口与经济系统风险定量评估模型,集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变化人口与经济系统风险评估模式,并在全球尺度上定量评估近期和中期全球变化人口与经济系统风险,编制全球变化人口与经济系统风险地图集。为我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及国际气候谈判,以及国际减轻灾害风险战略框架的实施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