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150~160 ℃和未熟烃源岩矿物的催化下,使十八烷酸脱羧生烃,用测定反应放出的CO2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直接研究了我国7个油田未熟烃源岩对脂肪酸催化脱羧生烃的动力学.由所得到的动力学参数与未熟烃源岩中碳酸盐含量的关联中发现,在低温、常压、无水条件下或低温、高压、碱性盐水条件下未熟烃源岩对脂肪酸催化脱羧生烃的动力学参数与其碳酸盐的含量有关,一般碳酸盐含量高反应速率常数大,而反应活化能低.  相似文献   

2.
张在龙  李哲 《地球化学》2000,29(4):322-326
在150~160℃和未熟烃源岩矿物的催化下,使十八烷酸脱羟生烃,用测定反应放出的CO2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直接研究了我国7个油田未熟烃源岩对脂肪酸催化脱羟生烃的动力学。由所得到的动力学参数与未熟烃源岩中碳酸盐含量的关联中发现,在低温、常压、无水条件下或低温、高压、碱性盐水条件下未熟烃源岩对脂肪酸催化脱羟生烃的动力学参数与其碳酸盐的含量有关,一般碳酸盐含量反应速率常数大,而反应活化能低。  相似文献   

3.
烃源岩生烃动力学广泛应用于含油气盆地烃源岩评价与勘探中。为模拟低成熟烃源岩的实际沉积环境,实验选取了抽提有机质后的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四段烃源岩为矿物催化剂,以十八烷酸甲酯为模型化合物,在高压下做矿物低温催化脂肪酸酯脱羧生烃动力学实验。求取了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并分析了烃源岩层段的pH值与Eh值。结果表明,矿物对脂肪酸酯的脱羧生烃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用连串反应模型处理脂肪酸酯的水解反应基本上为一级反应,而生烃反应则基本上为零级反应。认为对于同一类型的烃源岩,其所处的氧化还原环境对有机质的生烃有较大的影响;而对于不同的烃源岩,矿物的组成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压力对未熟烃源岩低温催化脂肪酸酯水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十八烷酸甲酯为模型化合物,以 7种抽提有机质的未熟烃源岩为载体考察了压力对未熟烃源岩矿物催化脂肪酸酯水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熟烃源岩低温催化脂肪酸酯的水解反应中,压力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压力效应不可忽视。7种未熟烃源岩产生了不同的压力效应,并因此引起了水解率的升高或降低。文中对压力效应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观测到的压力效应是压力对反应促进和抑制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王春江 《地球化学》1998,27(5):483-492
应用Rock-Eval方法,对不同类型煤的生烃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提出了源岩有机质类型及生烃潜力(量)划分的“折扇”法,并尝试性地提出了腐殖煤类型的评价标准,生气型(Ⅲ3),(S1+S2)/TOC〈200mg/g;一般生油型(Ⅲ2),(S1+S2)/TOC=200-280mg/g,优质生油型(Ⅲ1),(S1+S2)/TOC=280-380mg/g,另外,少数腐殖煤属性极好生油型,类似于腐泥型(Ⅱ2  相似文献   

6.
碳酸盐矿物结合有机质--一种重要的成烃物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碳酸盐矿物结合有机质在碳酸盐岩地层中普遍存在,其含量与沥青A相当或高于沥青A。矿物结合有机质可作为碳酸盐岩生油岩的一种重要生烃物质。它的特殊赋存形式能将有机质保存到较高的演化阶段释放出来,当模拟实验温度为450 ̄500℃时,矿物结合有机质大量释放,可释放出70%左右。在高压条件下,释放率相对较高,说明在深埋条件下,更有利于矿物结合有机质的释放。由于矿物结合有机质的贡献,碳酸盐岩生油岩的生油范围会扩  相似文献   

7.
范善发  钱吉盛 《地球化学》1996,25(5):503-511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海相高成熟生油岩干酷根仍具有一定的生烃力。其产烃率-温度-时间关系研究表明,在最近1-2Ma内凹陷区奥陶系生油岩向邻近的隆起区提供了大量烃类。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高成熟干酪根生烃潜力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海相高成熟生油岩干酪根仍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其产烃率-温度-时间关系研究表明,在最近1-2Ma内凹陷区奥陶系生油岩向邻近的隆起区提供了大量烃类。  相似文献   

9.
脂肪酸盐生烃热模拟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周世新  夏燕青 《沉积学报》1997,15(2):118-121
干酪根晚期生油说很难圆满解释碳酸盐岩的生烃机制。本文从新的视角探讨了在碳酸盐岩中还存在一类潜在的生烃母质-脂肪酸盐。由于脂肪酸盐物化性质独特,很难从地质体中得到纯脂肪酸盐,因此我们采用了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硬脂酸镁(RCOO)2Mg,并对硬脂酸镁、硬脂酸及硬脂酸镁加碳酸钙三个系列的样品进行了300℃和350℃的常规热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脂肪酸盐在热解温度下能够生成烃类物质,并且脂肪酸盐的烃类转化率明显高于脂肪酸。脂肪酸盐的热解断裂方式中α>β>γ,与脂肪酸的断裂方式相比,其β和γ断裂方式较强。这一实验结果可能会对碳酸盐岩的评价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烃源岩催化生烃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洛夫  李术元 《地质论评》2000,46(5):491-498
本文扼要综述了国内外在热模拟催化生烃领域的研究进展,并针对其存在问题或不足之处,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设计了新的实验方案,对烃源岩催化生烃机理和过程进行定量的研究,建立定量的催化反应速率数学模型和催化生烃产离数学模型,并制作成可操作的计算软件,划分出起正催化作用和反催化作用的催化剂。在研究过程中,全面考虑某生油岩中的所有粘土矿物和地下水中的无机盐类对生烃的催化作用,即系统地分别考虑生油岩中存在的各单  相似文献   

11.
济阳坳陷青东凹陷低熟油生烃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东凹陷勘探程度低,油气资源潜力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开展凹陷内低熟油成因机理的研究有利于评价油气资源潜力并指导油气勘探工作。原油的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低熟油主要分布于凹陷边缘的沙四上亚段储层中。油源对比显示低熟油主要来自凹陷内沙四上亚段低熟烃源岩。研究区沙四段烃源岩具备形成低熟油的地质和地球化学条件:沙四段泥页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I)和腐泥-腐殖型(II1)为主;泥页岩与蒸发岩共生的咸化还原环境因富含高矿化度地层水而有助于有机质早期转化生烃;烃源岩中的可溶有机质经过低温化学反应、细菌活动、生物催化作用等可形成低熟油。该研究对青东凹陷油气勘探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寻找低熟油气藏是研究区未来重要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未熟—低熟石油的生烃母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达木盆地古近系—新近系烃源岩具有有机质丰度低,而烃转化率却较高,主要形成于咸水、还原环境特点,明显有别于我国东部古近系—新近系的烃源岩。特别是目前在柴达木盆地已探明的石油资源中80%为未熟—低熟石油,更是与我国东部盆地古近系—新近系原油具有明显的不同。柴达木盆地目前已探明的石油资源中近80%为未熟—低熟石油。为了了解柴达木盆地这种异常富集未熟—低熟石油的根本原因,本文借鉴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改进传统提取干酪根的方式,尽可能多地保留干酪根中原有的生物形态与结构,采用将干酪根与全岩光薄片的荧光显微组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确定了柴达木盆地未熟—低熟石油主要的、真正的生烃母质是丛粒藻及颗石藻。  相似文献   

13.
二连盆地宝勒根陶海凹陷虽然取得了很好的勘探成果,但油气成藏基础研究还非常薄弱。依据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烃源岩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开展油族划分和油源对比研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研究区有效烃源岩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烃源岩为腾格尔组一段(K1bt1)中上部“高有机质丰度、低成熟度、高C27甾烷相对含量、高伽马蜡烷含量、低Pr/Ph比值”烃源岩;第二类烃源岩为K1bt1下部“高有机质丰度、中等成熟度、中等C27甾烷相对含量、中等伽马蜡烷含量”烃源岩;第三类烃源岩为阿尔善组(K1ba)“较高有机质丰度、较高成熟度、低C27甾烷相对含量、低伽马蜡烷含量、高Pr/Ph比值”烃源岩。依据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油砂中的原油可划分成4个油族:油族1为K1bt1未熟油,原油来源于第一类烃源岩;油族2为K1bt1成熟油,原油来源于第二类烃源岩;油族3为K1bt1未熟油与K1bt1成熟油的混合油,原油来源于第一类烃源岩和第二类烃源岩;油族4为K1bt1成熟油与K1ba成熟油的混合油,原油来源于第二类烃源岩和第三类烃源岩。从油气来源预测有利区,K1bt1烃源岩所指向的有利区的面积为26.85 km2,K1ba烃源岩所指向的有利区面积为79.30 km2。  相似文献   

14.
西非塞内加尔盆地深水区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涛  王建新  孙玉梅 《沉积学报》2017,35(6):1284-1292
塞内加尔盆地是西非面积最大、勘探程度最低的含盐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2010年之前仅有少量非商业性的油气和重质油发现,近几年在深水区获得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对深水区油气进行详细地球化学分析及油源对比,结果表明:深水区发育下白垩统阿普特-阿尔布阶和上白垩统赛诺曼-土伦阶两套烃源岩,下白垩统阿普特-阿尔布阶烃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偏轻,含硫量低,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局部达到过成熟演化阶段;上白垩统赛诺曼-土伦阶烃源岩碳同位素组成偏重,含硫量中等,处于低成熟度-成熟演化阶段。油源对比的结果显示深水区F-1井阿尔布阶储层原油来自阿普特-阿尔布阶烃源岩,F-1土伦阶储层原油来自赛诺曼-土伦阶烃源岩,而S-1井阿尔布阶储层油样性质介于二者之间,为混源的原油。  相似文献   

15.
云南保山盆地第三系成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振亚  贝丰 《矿物岩石》1999,19(3):23-29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保山盆地保参1井第三系成烃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油气显示,天然气成因及古地温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盆地第三系虽然具有一定规模的形成烃源岩的物质基础,但其有机质成熟度表现偏低,羊邑组(N2y)属于未成熟带,南林组(N1n)属于低成熟带,成熟的烃源岩展布规模有限,生物成因天然气及未成熟,低成熟油是保山盆地主要的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16.
“未熟油”与“未熟生烃”异议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陈安定 《地质论评》1998,44(5):470-477
有关专家认为,“未熟生烃”是我国新生代盆地广泛存在的地球化学现象,本文剖析了这一论点背后隐含的矛盾,并以苏北盆地部分断陷中存在的“不等深等温”“不等深等熟”,成熟度指标与埋深关系的“平行变浅”分布等资料为依据,提出此现象当源于“古大于今”埋深史这一特定地质背景(或称为退化受热史)若以恢复的最大古埋深重新勾画产经曲线,所谓“低温早熟”现象即可消除,既然未熟生烃现象不存在,也就不存在未熟的石油,同时指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盐湖相低演化烃源岩沥青“A”的热模拟研究表明:在热作用下其排烃高峰在热模拟温度较低区间220~270℃,且以非烃和沥青质相对丰度最高为特征。沥青“A”在由未熟—低熟—成熟的演化过程中,各系列生物标志物的成熟速率不同,表现为正构烷烃>藿烷>甾烷。非烃和沥青质中含杂原子的极性化合物在热模拟温度300℃后开始大量发生脱羟基、脱羧基、脱羰基及链断裂反应。沉积有机质在低演化阶段甾烷C29 ββ/(ββ+αα)值异常高表明该地区细菌微生物发育。柴达木盆地低演化烃源岩在较低温度区间大量排烃,是细菌微生物对沉积有机质改造后其活化能大大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18.
低成熟石油烃源岩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对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四段上部具有不同自然熟化程度的低成熟石油烃源岩进行动力学研究的结果。结果表明,浅埋藏、低成熟、低有机丰度且与碳酸盐岩相关的源岩具相对较高的烃产率和平均活化能;平均活化能可能会掩盖低熟成烃特征。依据研究结果,指出当前进入门限埋深以下且具有低活化能生烃母质存在的牛11样品可能在浅埋藏、低成熟时曾为该区(八面河低熟油田)低成熟石油的形成提供了油源。另外,笔者通过对样品可溶有机质抽提前后活化能分布对比研究,指出了低活化能分布范围内的生烃母质主要为可溶有机质。并且进而提出本区低成熟石油的成油下限埋深划分至2800m为宜,其对应的下限反应活化能不超过177KJ/mol。  相似文献   

19.
有机岩石学全岩分析结果表明,歧口凹陷未熟-低熟烃源岩中显微组分含量平均占全岩体积的4.64%,矿物沥青基质含量相对偏低。显微组分中富含腐泥组,惰质组含量很低,相对发育壳质组和镜质组,具有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与高等植物混合生源的特点。藻类体是歧口凹陷主要的生烃组分,矿物沥青基质是歧口凹陷烃源岩中值得重视的生烃组分。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四棵树凹陷主要分布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3套潜在烃源岩,其中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部分为Ⅱ2型,生烃潜力较高;三工河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明显偏差,生烃潜力较低;西山窑组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但由于受西山窑组沉积末期构造抬升导致地层剥蚀的影响,烃源岩厚度较小,总体上生烃条件较差;白垩系烃源岩在四棵树凹陷最大厚度可达300 m,处于低熟阶段,生烃潜力较小;古近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类型好,但成熟度偏低,生烃条件较差。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处于主要生油阶段;白垩系烃源岩已达到生烃门限,处于低熟—中等成熟阶段;古近系烃源岩成熟度偏低,目前仍处于未熟到低熟阶段。油源对比表明,四棵树凹陷北部斜坡及车排子凸起带原油主要来源于四棵树凹陷及沙湾凹陷侏罗系烃源灶,后期受到白垩系低熟油源灶的侵染,古近系烃源岩的油源贡献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