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区调工作完成情况 (一) 1:20万区调:现有西藏、新疆、青海、黑龙江、湖北、内蒙古等六省(区),继续进行此项地质调查工作,1989年完成填图面积为6万km~2。到本年度全国1:20万区调累计完成填图总面积为659.2万km~2,约占国土陆地面积的68.67%。此外,还有北京、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六省(市,区),在进行1:20万图幅的修测(第二版)工作,本年度完成修测面积为3.25万km~2,至1989年底全国修测总面积达30.62万km~2。 (二) 1:5万区调:本年度完成填图面积8.5万km~2,到1989年底止,全国1:5万填图  相似文献   

2.
自祁连山冻土区木里坳陷发现天然气水合物以来,南祁连盆地开始成为中纬度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的重点地区。2014年在哈拉湖坳陷开展了1∶10万地球化学调查,目的是为天然气水合物远景预测提供地球化学依据。调查面积3 000 km~2,采样密度1点/2 km~2,分析了天然气水合物和油气化探指标。在哈拉湖坳陷圈出了与三露天水合物矿藏类似的地球化学综合异常,面积大于30 km~2,异常组合为酸解烃甲烷、酸解烃干燥系数、丁烷异构比、顶空气甲烷和荧光F320,这些指标存在组分分带现象。进一步研究表明,烃类气体主要来源于深部的凝析油伴生气和煤型气,异常区发育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冻土厚度。调查结果表明,地球化学技术适用于中纬度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能够圈出天然气水合物远景区。  相似文献   

3.
1.工作完成情况 1.1 1:20万区调:本年度有西藏、新疆、青海及黑龙江等四省(区)进行此项工作,共计完成填图面积为73701 km~2,是年计划的87.7%。到本年度末全国累计完成填图总面积已达674.9万km~2,约占国土陆地面积的70.3%。此外,尚有山东、河北、内蒙古、吉林、新疆和北京进行着1:20万图幅的修测(第二版)工作,本年度完成修测面积为35761 km_2,是年计划的105.8%,至本年度末全国累计完成修测面积已达35.28万km~2。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大兴安岭河源林场地区属典型的森林沼泽覆盖区,应采用土壤测量开展1:5万地球化学普查工作.通过方法试验确定土壤测量采样密度为4~12点/km2,采样粒度为-4~+80目,采样层位为残积层.经工作获得较为满意的异常圈定效果,发现了找矿线索.  相似文献   

5.
1:5万矿产地质调查中通常会优先部署地球化学调查工作,采样密度一般大于8点/km2,并分析多达38项地球化学指标,其主要目的是发现"矿致异常",指导矿产勘查工作.而研究表明,区域地球化学数据是地表物质化学组成的直接反映,所以不仅包含了与成矿有关的异常信息,更包含了丰富的地质信息.在本次工作中应用中国西北干旱荒漠景观区1:5万地球化学调查数据成功识别了工作区地质体单元的分布.相比1:20万地质底图,通过clr-PCA分析提取出的1:5万地球化学数据信息展现了更多的细节:(1)地质体单元可以更为细致地划分为多个次级单元;(2)侵入体单元可以进行期次或岩相划分;(3)可为地质体单元的归属提供依据.本项研究结果成功指导了后续开展的1:5万地质调查工作,并对最终的1:5万地质图进行了验证,此外还提供了多处有利找矿线索.   相似文献   

6.
我们以趋势分析为主要方法,对两个测区的重力资料作了电算处理。这两个测区分别是东乡枫林矿区再力详查和乐平地区区域重力测量,两区工作程度很不相同。前者面积6km~2,工作比例尺1/万,设计总精度95μgl,实达50μgl。电算取值网格和实际观测点相同,为100m×50m。后者面积7200km~2,比例尺1/20万,设计总精度0.8mgl,实达精度约0.5mgl。实际观测点按1点/3(km)~2密度布置,电算取值网格为2km×2km。在一些文章中,对趋势分析方法有效性的评价是毁誉并存,看法不一。本文亦准备谈些我们在完成上述实算工作后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7.
一、区调工作完成情况 (一)1:100万区调,本年度西藏地矿局区调队,结束了日土及噶达克幅野外地质调查,完成了年计划填图面积98700km~2的任务。截止到1985年底,全国累计完成1:100万区调总面积为9419700km~2,占国土面积的98.12%。此外,新疆地矿局完成1:10O万修测面积26000km~2,为年计划的123.8%,至1985年底原订的修测规划任务已全部结束,累计修测总面积为176300km~2。 (二)1:20万区调,主要有内蒙古、黑龙江、云南、青海五省(区)继续进行此项工  相似文献   

8.
在加拿大地盾北西部,以5km~2一个点的网度,对湖积物进行金属量测量,作出了97000km~2面积的区域地球化学图.该图显示出三个全球级地球化学特征:(1)与同安迪恩弧有亲缘关系的元古代火山-深成岩带伴生的耐熔和亲铜元素大异常带.(2)在已知的前寒武纪缝合线上Ba值显著增高.(3)与距推测的地缝合线最近的太古代绿岩带有关的一个耐熔和亲铜元素大异常带.  相似文献   

9.
1 区域地质调查及有关工作完成情况 1.1 1∶20万区调:本年度有河北(修测)、黑龙江、山东(修测)、青海、西藏和新疆等省(区)进行此项工作,共计完成填图面积127034 km~2,是年度计划的193%。截止本年度全国累计完成填图面积已达688.0万km~2,约占国土陆地面积的72.0%,完成国土  相似文献   

10.
中国陆地面积960万km~2,早为世人所知.然而中国陆壳体积有多大?质量有多重?则未见报道.这里所说的中国陆壳,是指我国960万km~2国是土范围内的地壳.其上界是我国的陆地地面,下莫霍界面.因此,中国陆壳相当于中国岩石圈的上部,它应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 近年来,为了计算中国陆壳的元素丰度,查明化学元素在我国地壳内的时空分布规律,我们开展了中国陆壳化学研究.根据中国陆壳模型,求出了中国陆壳的体积为4.51亿km~3,质量为12437地克(=1.2437×10~(18)t),平均每1km厚度的岩石质量为265地克(=26.5×10~(15)t).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秦岭地区水系沉积物和岩石中金的地球化学时空分布及其与金矿集区的对应关系,分别收集了该区1︰20万区域化探扫面计划和全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的水系沉积物和岩石金分析数据,绘制了该区水系沉积物和岩石的金地球化学分布图。秦岭地区以水系沉积物金地球化学异常面积大于1000km~2为准,共圈定11处金的地球化学省,这些金的地球化学省同时也是金矿床密集产出的部位。水系沉积物金背景值较高的是西秦岭(2.11×10~(-9))和松潘-甘孜(2.27×10~(-9))造山带,同样这个构造带中岩石金的背景值也较高,分别为0.81×10~(-9)和0.70×10~(-9)。秦岭地区不同构造带中水系沉积物金背景值受岩石金背景值的制约。金的地球化学省是由高金背景的岩石,金矿化作用和金矿床次生风化作用相互叠加的结果。该研究对于了解巨量金元素聚集就位机制和聚焦找矿靶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羌塘高原是目前区域化探全国扫面工作最大的空白区和地质找矿工作的新区,这里的化探扫面和地质找矿工作正在推进中。水系沉积物测量是该区主要区域化探扫面方法。在羌塘高原上,风成沙广布,其粒级主要集中在–40目,比例高达90%以上,是影响区域化探找矿效果的最大因素。通过四个矿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1)水系沉积物不同粒级中,大部分矿化指示元素含量都呈不对称的"反S"型或"U"型分布,富集在+40目粒级和–160目粒级中。以–10~+40目为采样粒级,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风成沙的干扰。2)大型矿床形成的指示元素异常沿水系迁移距离为4~8 km,异常面积25 km2;小型矿床形成的异常迁移距离1 km左右,异常面积1 km2左右。3)确定区域化探扫面最佳技术指标为:采样粒级–10~+40目;采样密度1点/4 km2(勘查目标定位到大型以上矿床时)或1点/km2(勘查目标定位到小型以上矿床时)。  相似文献   

13.
以1∶5万高炉集幅为研究对象,在6个点/km2及4个点/km2两种采样密度条件下,土壤元素在地球化学参数特征及空间分布上均相近,表明该图幅内采样密度4个点/km2可以满足1∶5万土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的要求.基于不同采样密度下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分析,提出淮北平原覆盖区地质背景相对单一的连片耕地区开展1∶5万土地质...  相似文献   

14.
一、区调工作完成情况(一)1∶100万区调:由江苏省地矿局和石油海洋地质局协作,于1988年完成了南通幅的编图工作,并通过了最终出版验收。该图幅的陆地面积约1.98万 km~2,至此全国已编测完成1∶100万图幅59个,累计总面积为949.38万 km~2,占国土面积的98.8%。  相似文献   

15.
对水地球化学测量在森林沼泽景观区域化探异常追踪阶段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了水体中热液型铅锌矿床和铜金矿化、斑岩型铜矿床的指示元素种类.以相对低密度(0.5点/km2~2点/km2)和小采样量(每点25ml)的水地球化学测量可达到快速有效缩小找矿靶区、指明找矿有利区段、指导下一步工作部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1983年11月地矿部在京召开1:5万区调工作会议以来,1:5万区调工作获得了较快发展和显著的区域地质矿产成果。1983年前,25年共完成1:5万区调面积约15万 km~2。其中1958至1980年,22年平均每年完成5~6千 km~2,1981至1983年,平均每年1~2万 km~2。从1983年起,三年来完成约17万 km~2,其中1984年完成4万 km~2,1985年完成5万 km~2,1986年完成8万 km~2,预计1987年将超过8万km~2。  相似文献   

17.
龚鹏  胡小梅  李娟  闭向阳 《地质通报》2014,33(5):733-740
为了在成矿区带和矿集区找矿工作中有所突破,开展工作区内水系沉积物和土壤剖面地球化学的试验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江西九岭钨铜多金属矿集区水系沉积物、典型土壤剖面地球化学试验表明:①在赣北九岭地区寻找岩浆热液型钨、铜多金属矿床的最佳指示元素是W、Sn、Cu、Mo、Bi、Ag、Cd、F;②地球化学普查(1∶25万—1∶5万)水系沉积物的采样位置应以一级水系的采样为主,辅以少量二级水系,采样粒度以10~60目的水系沉积物为宜;③地球化学详查(1∶5000—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采样层位为残积土壤B层,采样深度为20~40cm,采样粒度20~40目,或小于40目均可显示出较好的异常。  相似文献   

18.
南泥湖钼多金属矿田是中国重要的钼(钨)铅锌银多金属矿产地,已探明超大型钼(钨)矿床3处,大型钼(钨)矿床3处,中、大型铅锌银(金)矿床10余处。矿田具有优越的地质成矿条件,深部找矿潜力巨大。现有矿产勘查深度主要是500 m以浅范围,深部(500~2000 m)找矿工作基本为空白,需要使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深部成矿规律,预测新的矿产资源。文章通过研究该区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和典型矿床物探异常特征,取得了有意义的研究成果。(1)确定了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隐伏岩体侵入模型:将全区隐伏岩体从南至北分为3个区,Ⅰ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0~800 m,分布面积约125 km~2;Ⅱ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0.8~1.5 km,分布面积约158 km~2;Ⅲ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1.5~3 km,分布面积约233 km~2。(2)建立了立体成矿模型(根据成矿空间位置的不同从地表向下分为4个空间成矿区)和综合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包括隐伏岩体、隐伏岩体顶上带、岩钟和斑岩体、矿体和矿化体的地球物理场标志)。(3)指出隐伏岩体顶上带及其上方的岩钟、岩脉、岩枝和小斑岩体等是成矿有利部位。(4)预测了找矿潜力;总结了寻找钼钨铅锌银金矿产的勘查方法技术组合。研究成果对在该区和类似矿区进行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化学调查采样分析获得土壤重金属元素和养分元素数据,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18)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 0295-2016),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对上堡梯田土壤养分和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将两者叠加分析,对研究区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分等。结果表明:(1)上堡梯田土地总体质量较好,以优质和良好为主,优质的土壤面积25. 34km2,占27. 51%;良好的土壤面积56. 61km2,占62. 12%;中等的土壤面积9. 5km2,占10. 31%;差等的土壤面积0. 05km2,占0. 054%,无劣等的土壤;(2)上堡梯田内大部土壤显示无公害富硒,圈定无公害富硒农业基地面积63. 26km2,无公害富锌土壤面积26. 35km2,无公害富硒富锌的土壤面积达16. 92km2,具备建立大面积无公害富硒农业基地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一、全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完成情况 (一)1:100万区调工作:主要在西藏自治区进行,1984年完成填图面积12.2万km~2,为年计划的122%。截止到1984年底,全国1:100万区调工作累计完成填图面积928.25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96.69%(参见附表)。目前共计完成56个图幅,其中已出版53幅,还有日喀则、亚东二幅已进厂付印,改则幅正在编写最终地质报告;日土、噶达克二幅仍在继续进行野外调查工作。此外,1980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阿尔金山、西昆仑山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