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气象科技》1974,(1):50-50
我们在学习“农历十二月廿六至廿八日南风对应次年六月至八月有台风”的群众经验中,开始由于我们对这条经验没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生搬硬套,结果找不出规律,事与愿违。我们带着问题学习毛主席《实践  相似文献   

2.
春季冷暖与台风多少 我地群众中流传着“早春多台风,晚春少台风”的经验。其含意是指在农历十二月立春(早春)台风多,正月立春(晚春)台风少。我们用1955—1973年19年的资料进行验证,早春共10年,当年登陆本省台风偏多(≥3个)占6/10;晚春共9年,当年登陆本省台风偏少(≤2个)占6/9。 虽然“早春”、“晚春”与台风多少有一定的关系,但用来作预报是不够的。我们进一步考虑到群众所说的“早春”是指春天比较温暖,即暖得早,于是,便用2、3月的平均气温与“早春”、“晚春”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广文理 《气象》1976,2(2):16-16
“倒风要下雨”,是我区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一条看天经验。自1965年8月以来,我们遵照毛主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导,对“倒风要下雨”这条群众经验先后进行了120次的观测、验证和运用。实践证明,这条群众经验用来预报由睛转雨的转折性天气,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4.
我县群众中有“五九雨雪应秋伏”的说法。几年来,我们对这条群众看天经验,通过反复验证和使用,逐步提高了认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起初,我们认为这条谚语可能揭示了“五九”雨雪与“秋水”的对应关系,但通过验证,结果并不好。究竟“秋伏”是指的哪一时段呢?经过进一步向群众作调查,才了解到当地群众把“莳梅雨”以后的雨水统称为“秋水”,而对莳梅后期至立秋这段时间就称为“秋伏”。我们过去拿立秋后的雨水与“五九”雨雪量  相似文献   

5.
群众经验在天气预报中的运用,我们从1959年建站起,表面上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思想上没有扎根。1964年11月我们组织了三人小组,带着资料,深入到生产队,专心学习老农李保和高海小的看天经验。经过四个月与贫农的“三同”和将近十一个月的验证,初步试探了这种“群资结合,三定(定趋势、定量级、定过程)”的半月以上的中长期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荔县是全国主产棉县之一,群众从长期的务棉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看天经验,采取了一系列趋利避害的措施,对棉花增产起了一定作用。如“要收花,旱五、八”,就是棉花增产的重要气象条件,本文想就这条农谚,用气象资料进行分析验证,总结掌握棉花增产(减产)的有利(不利)气象条件,达到提高棉花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章正英 《气象》1979,5(2):13-15
在县站的予报中运用群众经验时,应针对不同的予报对象,抓住实质,深入验证,灵活运用。现谈谈我们验证天气谚语的几点做法: 一、验证天气谚语要研究其内在联系 保定地区流传着很多关于偏东风与降水关系的谚语。如“偏东风,雨祖宗”;“东风不转,阴雨不断”;“雨后东风雨更凶”等,到底它们之间有何关联,如  相似文献   

8.
支德先  金士英 《气象学报》1966,36(1):132-135
1965年3月份容县气象服务站组织了一次调查,经过向老农学习,学习了看天经验。关于“日晕长江水”这条农谚,我们用本站日晕观测资料进行了验证,并且按照“图、资、群结合,以群众经验为主”的方针把图、资、群结合起来进行了分析,制作了预报工具,做中期大雨、暴雨预报。  相似文献   

9.
《气象科技》1974,(1):49-49
预报“连续低温阴雨”和“连续晴暖”,是我县春播期间(雨水到清明)气象服务工作的重点。根据群众经验和普查历史资料发现,春季温度变化过程存在着一起一伏的现象,这给春播期天气预报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一、用“春暖”报“连续低温阴雨”:  相似文献   

10.
玉山地区终年四季多刮偏东风,风后多半下雨。群众谚雨有:“风是雨的头”、“四季东风四季下,只怕东风刮不大”、“东风吹、西风顶,不下雨不得行”,“风过午、连夜吼”等等。这些关于测风报雨的谚语,向有经验的老农访问学习,经过我哨几年来的反复实践验证,不断总结,初步摸索出风  相似文献   

11.
“九”里的冷暖与伏旱“三九冰厚伏雨好”、“九九有雪,伏伏有雨”。大量的群众经验证明,“九”里的天气与伏期天气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人们常用“九”里的冷暖、降雪、吹风等推断伏期降水之多寡。水、.密切根据群众经验提供的线索,我  相似文献   

12.
《气象》1976,2(9):33-33
天气谚语中充满着辩证法。我们通过验证天气谚语,用矛盾转化分析天气变化,指导预报实践,进一步提高了预报准确率。 例如我地流传着“南风吹吹,北风追追”这样一条群众经验。我们想:南风与  相似文献   

13.
我们太来公社气象哨,建哨已经16年了,现有四名兼职气象员。10多年来,我们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依靠群众,因陋就简,土法上马,不断提高了“管天”的本领,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向群众学习,我们爬山涉水,登门串户,遍访附近几个公社的村村寨寨,拜有看天经验的老农为师,收集了500多条气象谚语,学到了许多看天知识。 为了验证群众看天经验,掌握本地天气气候规律,我们十分注意  相似文献   

14.
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群众运动的深入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对影响粮食生产的自然灾害做出准确的预报。下面是我们预报春雨和倒春寒的一点体会。 1.土黄天与春雨我县群众经验中的所谓“土黄天”是指正土黄(即霜降前三天往后推18天)和反土黄(再往后推18天)之总称(即相当于公历10月下旬到11月底)。我县流传的“看土黄,知春雨”、“要知  相似文献   

15.
我地广大群众有看“风缆”预报台风的经验。多年来,我们向群众学习,通过实际观测验证,在看“风缆”预报台风方面,有一些粗浅的体会。 “风缆”是指在日落处射出的光带,根据它的颜色深浅,粗细和清晰程度,过天顶与不过天顶、收得快慢,以及出现方位偏北还是偏南等,可以预报台风的路径和对本地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6.
魏绍安 《气象》1976,2(10):21-21
今年我区小麦苗期生长很好,但越到生育后期就越差劲,主要原因是4—5月份遇到了连阴雨天气而造成严重减产。当地群众说:“麦收三条沟”,即用开沟降低地下水位来防止小麦湿害。外地也有这样的好经验。 淮南稻区麦田要不要起沟排涝防湿害?起沟的效果如何?今年我们结合小麦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7.
甘震 《气象》1976,2(2):26-26
广西浦北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并不是每年冬季都有霜冻,因此,作好霜冻的长期预报,以便及早做好防霜工怍,对保护热带、亚热带作物安全越冬,有重要意义。 我地群众有“白露无雨百日霜”的经验,经我们用1959—1974年的资料进行验证,发现关系较好。如  相似文献   

18.
六月份麦收期间的连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这种天气能使成熟耒收获的小麦发芽、变质、腐烂、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避免或减少损失,适时收割小麦,我们以当地流传的有关麦收期连阴雨的气象谚语:“清明(4月5日前后)湿了乌鸦毛,麦子水中捞”;“立夏(5月5日前后)东风摇,麦子坐水牢”:“四月初三初四(阴历)雨浇田,  相似文献   

19.
唐口是我县终南公社东面廿多里处的一个生产大队。站在我站观测场东望,常可看到该队附近的山脚下有一种云雾现象出现。当地群众称此为“唐口拉烟雾”。且很早广泛流传有“唐口拉烟雾有雨”的天气谚语。(一)烟雾与降雨的规律为了验证“唐口拉烟雾有雨”这条天气谚语,我们十多年来,一直对它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小麦灌浆速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去年,我们从小麦灌浆期(六月一日)开始,到小麦收获(六月二十日)止,进行了观察,今年从六月一日开始,到小麦收获(六月十八日)止,又进行了观察,结果如附表。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