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玉山早奥陶世笔石地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旭  韩乃仁 《地质论评》1964,22(2):81-90
一、前言本文所讨论的江西玉山一带早奥陶世地层只限于下奥陶统的上部宁国页岩组。 1960年,笔者之一(韩乃仁)在玉山古城附近系统地测制了宁国页岩组的地层剖面(图1),并采集了大量的笔石,这些笔石由笔者之一(陈旭)作了详细鉴定,并进行分带。从这些笔石的种属来看,玉山地区的宁国页岩组包括全部阿伦尼格期(Arenigian)和兰浮  相似文献   

2.
浙西及邻区下奥陶统牙形刺序列及不同相区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姚伦淇  杨达铨 《地层学杂志》1991,15(1):26-34,T002
<正> 浙江省常山县黄泥塘,江山市拳头棚及江西省玉山县山头底等地(图1)下奥陶统宁国组主要为笔石相,偶夹石灰岩透镜体,化石丰富,化石带齐全。少量的牙形刺可直接采自页岩层面,大部份从灰岩中酸解出。由于页岩中含笔石,灰岩透镜体中产牙形刺,使笔石带和牙形刺带得以相互引证,进而为笔石相和壳相地层的对比提供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3.
江西玉山早奥陶世笔石动物群的分带及分异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正> 江西玉山具有完整的下奥陶统宁国组含笔石地层,陈旭、韩乃仁(1964)建立了下奥陶统笔石带,限于当时的标本采集,分带尚不够精确。1979年秋,笔者与邹西平、李罗照在玉山山头底(李家蓬)、会英亭、牟家坞等地测制剖面,获得了比较可靠的笔石分带。本文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保护我国第一个"金钉子"——浙江常山黄泥塘剖面的同时,又能较好地满足一般性补充研究的需求和普通大众对"金钉子"剖面化石的兴趣爱好,剖面保护单位在"金钉子"剖面附近水库边开辟了一条新剖面。该剖面地层序列完整,出露新鲜,自下而上包括印渚埠组上部、宁国组和胡乐组下部。剖面化石丰富,保存精美,除丰富的笔石外,还含有一些腕足动物、三叶虫、叶虾类和粪化石,自下而上可识别出Corymbograptus deflexus带、Azygograptus suecicus带、Exigraptus clavus带、Undulograptus austrodentatus带和Acrograptus ellesae带等笔石带。整个剖面的岩石和笔石序列与黄泥塘"金钉子"剖面一致,能进行良好对比,可作为"金钉子"剖面的一般性替代剖面,从而为进一步开展达瑞威尔阶的后层型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来源。  相似文献   

5.
燕夔  李军 《地层学杂志》2005,29(3):i001-i002
桐梓红花园剖面奥陶纪地层出露完整,化石丰富,层序清楚。该剖面湄潭组5个笔石带中有疑源类化石31属49种,根据其组成和相对丰度不同划分为5个疑源类组合带:组合带的属、种较为单调,且丰度不高;组合带中Polygonium占优势,伴有Arbusculidium;组合带以大量Stelliferidium的出现为特征;组合带与组合带相似;组合带中Leiosphaeridia的含量比Polygonium高,产特征分子Coryphidiumelegans。桐梓红花园湄潭组疑源类组合与中欧、北非、中东、南亚、北美纽芬兰东部、南美等环冈瓦纳地区同期疑源类组合相似,证实华南地区属于环冈瓦纳疑源类古地理分区。部分奥陶纪疑源类分子,如Ampullulaerchunensis、Arkonia、Dicrodiacrodium和Leprotolypaevexa等在桐梓红花园剖面的首现(FAD)较全球其他地区早。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浙江省安吉县杭垓地区晚奥陶世地层的区域地质调查、剖面测量以及系统化石采集、鉴定与分析样品测试研究,浙江省安吉县杭垓剖面被列为"上奥陶统赫南特阶下扬子地区标准剖面"。该剖面的赫南特阶和奥陶系-志留系界线地层出露完整,发育了厚度超过360m的笔石页岩和细碎屑岩的连续旋回沉积,化石丰富,主要界线附近未见构造破坏,较完整地记录了赫南特期的地质事件和生物序列,符合建立下扬子区赫南特阶标准剖面的要求。在该剖面的上奥陶统凯迪阶—赫南特阶—志留系兰多维列统鲁丹阶的连续地层中发现丰富的笔石、几丁虫和海绵动物化石,以及部分三叶虫、腹足类、腕足类、头足类等门类化石,自下而上共识别出Dicellograptus complexus,Paraorthograptus pacificus,Normalograptus extraordinarius,Normalograptus persculptus,Akidograptus ascensus,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 6个笔石带和1个Songxites-Aegiromenella壳相化石组合。在赫南特阶地层中首次发现极为丰富多样的海绵动物群,为进一步认识全球赫南特期的生物圈面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后的海绵生物演化打开了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7.
在经典的平凉官庄剖面附近的一个采石场内,出露一套新鲜的奥陶纪地层。为了确定其精确层位,在灰岩和页岩层段分别密集地采集了牙形石和笔石样品并获得丰富的化石标本。鉴定结果显示,牙形石动物群存在不同生物地理区化石属种混生的现象,其中北美中大陆型的以Belodina compressa(Branson et Mehl,1933)、Erismodus typus Branson et Mehl,1933和Plectodina aculeatus(Stauffer,1930)等属种为代表,北大西洋型的以Pygodus anserinus Lamont et Lindstrm,1957、Periodon aculeatus Hadding,1913和Protopanderodus varicostatus(Sweet et Bergstrom,1962)等属种为代表。Belodina compressa系北美中大陆生物地理区重要的且常见的带化石,在本次获得的所有牙形石属种中其指示的层位最高。据此,判定研究剖面的牙形石动物群属于Belodina compressa牙形石带。本次研究的笔石动物群以带化石Climacograptus bicornis(Hall,1847)的出现为主要特征,与之伴生的其它重要的属种包括Nemagraptus gracilis(Hall,1847)、Normalograptus brevis(Elles et Wood,1906)、Dicranograptus brevicaulis Elles et Wood,1904以及Archiclimacograptus meridionalis(Ruedemann,1947)等,共计14属20种。显然,该动物群对应Climacograptus bicornis笔石带。Belodina compressa牙形石带和Climacograptus bicornis笔石带同为晚奥陶世桑比期全球广布性的重要的化石带。这表明两类生物地层研究结果高度吻合、统一,研究剖面的地层时代为晚奥陶世桑比期晚期,对比官庄剖面(标准剖面)平凉组的顶段。不同生物地理区牙形石属种混生的现象,反映了研究区在这一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令水体加深、水温下降的古构造活动事件。  相似文献   

8.
笔者把下奥陶统新二台组分为三个岩性段,下奥陶统新建五个笔石带、北天山西段以笔石带化石的混生为显著特点,除巳公布的Cardiograptus-Oncograptus混生外,Anisograptus和Triograptus的混生为一新的例证、Anisograptus和Triograptus在我国华南它们分别是新厂期X_1和X_2的笔石带化石,而在果子沟它们上延到相当华南新厂期X_3的层位、此两笔石属的个别分子可继续上延到Tetragraptus(Etagraptus)approximatus带的底部和T.fruticosus带、风沟组被厘定为中奥陶统下部.在科古琴地区发现有中奥陶统上部层位和晚奥陶世地层.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赵老峪组的时代一直是依据古生物化石组合确定的,但基于笔石带其时代为晚奥陶世,而依据牙形石组合则为中奥陶世或者中奥陶世晚期,存在明显的差异,缺少高质量同位素年龄的约束。本文选择富平赵老峪剖面赵老峪组凝灰岩夹层进行精确的SHRIMP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了453.2±6.9 Ma年龄结果,将此前认为的中、晚奥陶世沉积严格地确定为晚奥陶世。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讨论,认为鄂尔多斯南缘上奥陶统凝灰岩层的形成与古秦岭洋壳向北的俯冲有关,可能记录了与这个过程伴生的火山喷发事件。该同位素年龄表明这里的奥陶纪地层在华北克拉通是最年轻的,故它不仅准确地确定了地层的形成时代,而且对华北克拉通早古生代地质演化史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贵州务川早奥陶世几丁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汪啸风  罗德明 《地质论评》1990,36(5):453-459,T002
本文描述了在黔北务川龙井坡剖面早奥陶世湄潭组和龙咀坝组,所发现的3属9种几丁虫化石:Belonechitina sp., B. hernyi, B sp. 1, B. sp. 2, Conochitina cf. pseudocarinata, C. micracanta, C. sp. 1, C. sp. 2, Cyathochilina cf. calix,根据共生的笔石以及这些几丁虫在欧州西南部和世界其它地区的地质分布,讨论了它们的时代与对比问题。指出我国扬子地台西部早奥陶世几丁虫的总貌与欧州西南部  相似文献   

11.
<正> 地层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物质元素组成在地层中元素富存形式及其演化,即地层中物质元素组成的时空规律(侯德封,1959)。元素在地层中的分布和演变反映了自然条件和沉积环境的变化历史,元素的共生组合揭示岩石的成因和形成条件,所以地层地球化学是地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地层地球化学研究对于进一步揭示生物群兴衰、演替绝灭的历史,及其与环境介质变化之间的关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皖南赣北地区早、中奥陶世宁国组和胡乐组含笔石黑色岩系发育较好,地层出露完整,笔石化石丰富,笔石带序列齐全,生物地层研究较为详细(许杰,1934;陈旭等,1964;钱  相似文献   

12.
滇东地区奥陶系红石崖组的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石崖组是分布于滇东和川西南地区的一套红色的奥陶纪粗碎屑沉积地层,含笔石、几丁虫和疑源类等化石,过去通常认为其时代为阿仑尼格期(大致相当于当前国际划分的弗洛期和大坪期)。通过对云南禄劝桂花箐水库岸边、禄劝六江和昆明二村红石崖3条剖面的红石崖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化石采集,获得了大量笔石标本,鉴定出了2属15种。根据滇东地区红石崖组的笔石动物群,建立Corymbograptus varicosus笔石带,通过与国内外相关笔石动物群的对比分析,该带可与我国黔北地区的Acrograptus filiformis带、英国湖区的Corymbograptus varicosus带以及阿根廷西北部Acoite组的"Baltograptus deflexus带"进行较好对比,其时代应为早奥陶世弗洛期早中期。据此,红石崖组与其上的巧家组之间很可能缺失大坪期地层。  相似文献   

13.
邓丽婷  李明  杨振京  黄莫 《现代地质》2021,35(5):1354-1362
湖南益阳南坝是我国特马豆克阶出露最完整的地区之一。依据研究剖面特马豆克阶下部的笔石标本,参照国内外同期古生物学和地层学资料,通过对研究剖面所有笔石进行测量和数据统计,共识别出笔石3属4种,包括:Rhabdinopora flabelliforme parabola (Bulman, 1954),Adelograptus tenellus (Linnarsson, 1871),Adelograptus altus Willims & Stevens, 1991和Ancoragraptus bulmani (Spjeldnaes, 1963),并主要描述和讨论了两个带化石Rhabdinopora flabelliforme parabola (Bulman, 1954)和Adelograptus tenellus (Linnarsson, 1871)。基于笔石的系统学研究,在印渚埠组识别出Rhabdinopora flabelliformis parabola带和Adelograptus tenellus带,其中,Rhabdinopora flabelliformis parabola带是研究剖面奥陶系的最低层位,依据层内特征化石分子将Rhabdinopora flabelliformis parabola带与国内外同期地层进行了精确对比。  相似文献   

14.
张元动  陈旭 《现代地质》1999,13(4):395-398
中奥陶世是继早寒武世生命大爆发之后生物多样化的又一关键时期。对浙赣交界地区中奥陶世生物地层及其笔石动物的研究表明 :( 1 )在此期间笔石动物多样性显著增加 ,但不同的笔石类群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 ,总体上呈现为断续式 ( disjunctpattern) ;( 2 )笔石动物不同类群的这种差异性反应可能和这些类群的系统发育历史有关 ;( 3)双笔石动物群的起源主要通过异时发育 ,其早期进化历史则由一系列快速、定向、多幕式的成种事件组成  相似文献   

15.
北祁连山的早志留世地层主要为笔石页岩相,分布面积广,化石丰富,是我国研究早志留世地层的良好地区之一。1956~1958年间,中国科学院祁连山地质队在玉门市南的肮脏沟—旱峡,测制了第一条详细的志留纪地层剖面,建立了早志留世晚期的三个笔石带。1958年以后,甘肃省地质局两个区测队在北祁连山全面开展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测制了志留纪地层剖面约51条,采集了大量的笔石化石。1964年穆恩之、张有魁发表了青海祁连县二道沟下志留统剖面,剖面中含有早凡伦中期的带化石Demirastrites triangul atus(Harkness)。  相似文献   

16.
地震剖面解释及沉积相研究证实塔里木东部轮东-古城地区、罗西地区寒武纪--中奥陶世沉积期发育两个近南北向展布的台地边缘相带。轮东--古城坡折带属缓坡型台地前缘坡折带,坡折带位置自寒武纪至中奥陶世逐渐向东迁移。罗西坡折带属台地边缘陡崖型坡折带,寒武纪--中奥陶世呈多期坡折垂向叠加特征。成藏条件分析表明:轮东--古城坡折带具有良好的寒武系古油藏及奥陶系原油裂解气的勘探前景,而罗西坡折带保存条件好的地区有望获得寒武系古油藏的勘探突破。  相似文献   

17.
关于奥陶系最上部赫南特(Hirnantian)亚阶全球层型的建议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在对鄂西宜昌王家湾和分乡、黔北桐梓红花园、黔东北松桃陆地坪 4条剖面的相关地层和主要门类化石做了新的无间断采集和重新鉴定笔石和腕足动物这两个重要化石门类的基础上 ,发现奥陶纪最末期—志留纪最早期的完整笔石序列与腕足动物等新的化石材料 ,初步了解奥陶纪末集群灭绝后生物幸存的基本特征。经过选择 ,特推荐宜昌王家湾公路旁穿越奥陶 -志留纪界线地层剖面作为建立国际赫南特亚阶的首位候选 (leading candidate)层型 ,并推荐桐梓红花园相关剖面作为辅助候选 (auxiliary candidate)层型。对建立全球赫南特亚阶界线层型的基本条件和国外相关剖面的优缺点作了分析。本文所识别的赫南特亚阶相当于两个笔石带 :下部 N ormalograptus ex-traordinarius- N.ojsuensis带和上部 N.persculptus带。典型的 H irnantia动物群的整体地质历程为奥陶纪最末期 ,相当于 N ormalograptus extraordinarius- N.ojsuensis带和 N.persculptus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张元动  陈旭 《现代地质》1999,13(2):250-250
中奥陶世(底界相当于笔石I.victoriaelunata带或A.suecicus带之底,顶界为N.gracilis带之底)是继早寒武世生命大爆发之后生物多样化的又一关键时期,笔石动物作为主要的漂浮生物,在此期间经历了快速分化、演替的过程,对其宏进化...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湖南益阳晚特马道克期至弗洛早期笔石页岩中的几丁石和疑源类化石,并识别出3个几丁石生物带以及3个疑源类组合带。几丁石、疑源类化石与笔石共生,使得识别出的几丁石带以及疑源类化石组合的时代可以根据笔石带校正。在江南斜坡区建立的连续的晚特马豆克期及弗洛期最早期的几丁石、疑源类序列,不但可与国内外同期地层进行精确对比,对于早奥陶世古生物地理的研究同样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根据对采自湖南益阳南坝剖面的笔石化石的研究,该剖面中奥陶统大坪阶自下而上可识别出2个笔石带:Pseudophyllograptus angustifolius elongatus带和Isograptus victoriae divergens带,初步探明该剖面大坪阶的笔石带序列。这一笔石带序列不仅可与我国华南三山地区、西南地区、湖北宜昌及江西崇义同期地层中的笔石带序列进行对比,还能与加拿大、美国、斯堪的纳维亚等地同期笔石带序列进行较好的对比。这一笔石带序列的建立为我国与国际同期地层的高精度对比提供了新的、详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