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继斌 《地质与勘探》2018,54(2):358-365
针对西藏多龙矿集区尕尔勤铜金矿床多光谱遥感蚀变分带矿物提取问题,在分析该区典型矿物波谱曲线的基础上,基于ASTER和L8_OLI多光谱数据采用MTMF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研究区蚀变分带矿物信息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1)用MTMF方法可将Al-OH矿物细分为白云母和白云母+高岭石/蒙脱石;(2)尕尔勤铜金矿多光谱遥感地表蚀变分带矿物(组合)由内而外为:白云母→白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绿帘石,分别对应于斑岩型铜金矿的绢英岩化带→绢英岩化+泥化带→青磐岩化带。多光谱遥感地表蚀变分带特征对该区斑岩型铜金矿地面勘查和部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遥感线索。  相似文献   

2.
多光谱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文章以青海巴音山多金属矿化区为例,将高光谱数据处理方法运用于多光谱遥感数据中提取矿化蚀变信息.利用该区域的Landsat7 ETM遥感影像和标准光谱库中的特征蚀变矿物光谱为基本数据,借鉴已知矿物标准中的吸收谷特征,应用光谱特征匹配技术进行吸收谷谱区间和吸收谷深度对比,通过比较两者的相似性,达到提取蚀度矿物的目的,提取出许多有价值的似蚀变带遥感信息.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在多光谱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应用中的可行性,同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新疆东戈壁地区还未开展高光谱遥感方面的相关研究问题,提出利用地面和航空高光谱遥感蚀变异常特征,进行蚀变异常带分析及找矿应用的工作思路,系统剖析蚀变矿物异常特征,圈定蚀变带,野外查证新发现多金属矿化线索,取得较好的找矿应用效果。东戈壁地区周边分布有较多的铁及多金属矿床、矿点,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且属准平原状的丘陵地貌,植被覆盖少,基岩裸露好,围岩蚀变发育,具备开展地面和航空高光谱测量的地质和自然地理条件,可获取高质量的高光谱遥感数据并为找矿勘查服务。文章选择新疆东天山成矿带的东戈壁地区,利用FieldSpec Pro FR地面波谱数据和HyMap航空高光谱遥感数据,解析地面各地质体所反映的蚀变矿物异常特征,系统剖析褐铁矿+赤铁矿、绢云母、绿泥石、角闪石等蚀变矿物的异常分布规律和反映的地质意义,综合区域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圈定高光谱遥感蚀变带,开展蚀变带的野外查证,新发现赋存于石英岩化(含)铁碧玉岩、变细碧岩、石英脉体中的铁、钼等多金属矿化,结合地质、蚀变矿物特征,初步预测东戈壁地区具有形成火山-沉积-后期热液改造型铁矿床、石英脉型钼矿床的成矿潜力,后期应开展以钼、铁矿为主的资源评价,重点开展石英岩化(含)铁碧玉岩、变细碧岩、石英脉体与褐铁矿+赤铁矿、绢云母、绿泥石、角闪石等蚀变矿物叠加地段的地质找矿。高光谱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异常信息和精确定位矿化异常信息部位,可发现较好的多金属矿化线索,为东戈壁地区下一阶段地质找矿和资源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武夷山成矿带是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区重要的金铜多金属成矿带之一。为进一步对武夷山成矿带的岩矿蚀变信息进行识别与对比研究,该文利用机载航空高光谱SASI短波红外数据和星载高分五号(GF-5)高光谱数据,在充分分析不同蚀变矿物的实测波谱典型吸收特征和矿化蚀变信息识别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基于迪开石、高岭石、石膏、铁绿泥石、铁镁绿泥石、镁绿泥石等6种蚀变矿物的实测光谱特征,应用光谱角填图法(Spectral Angle Mapper, SAM)对闽中永泰—德化—尤溪矿集区的两类高光谱影像的蚀变矿物信息进行自动匹配识别和信息提取。研究表明:(1)两类高光谱数据都能较好地提取出上述6种典型蚀变矿物的分布范围,且结合地质资料能够推测出火山机构,暗示了较好的找矿前景;(2)通过对提取的蚀变矿物信息的效果和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并经野外实测岩矿样品的光谱验证,SASI数据提取的蚀变矿物信息与实际验证点吻合更多;(3)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应用高空间分辨率SASI数据的蚀变矿物信息提取结果较空间分辨率较低的GF-5数据更加稠密和精确,与空间分辨率越低,像素光谱混合越明显、地物精细区分程度也相对较差的常规认识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ASTER和Landsat-8OLI两种多光谱遥感数据,采用高光谱遥感技术混合调谐滤波(MTMF)、多光谱遥感技术相对吸收深度(RBD)、波段比值(BR)等方法提取了西藏多龙矿集区地堡那木岗斑岩型铜金矿床地表的蚀变矿物组合。其结果表明,基于ASTER数据的MTMF技术可将Al—OH矿物划分为白云母+高岭石/蒙脱石和地开石+蒙脱石+累托石两种组合,进一步可细分出斑岩型矿床多光谱遥感地表蚀变矿物组合并呈现出良好的分带特征:地堡那木岗铜金矿床自内而外依次为白云母+高岭石/蒙脱石→地开石+蒙脱石+累托石→Mg—OH类矿物组合,分别对应于前人野外调查所勘测到的的绢英岩化带+泥化带→泥化带→青磐岩化带,Fe3+矿物叠加于绢英岩化带、泥化带及其两带的叠合部位。所提取的多光谱遥感蚀变矿物组合分带特征对该区斑岩型铜金矿床的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遥感线索,对定位找矿靶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雨 《地质与勘探》2022,58(3):653-664
航空高光谱遥感数据具有“空谱合一”的优势,深入挖掘并应用高光谱数据中蕴含的蚀变矿物地质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航空高光谱CASI-SASI数据,建立了基于“整体谱形-特征参量协同”的蚀变矿物信息提取流程,并在甘肃省敦煌市小金窝子地区开展了蚀变矿物信息提取、地质涵义分析和野外查证。基于高光谱CASI-SASI数据成功提取了褐铁矿、绿泥石、绿帘石、短波云母、中短波云母、中长波云母、长波云母共7种蚀变矿物。高光谱CASI-SASI数据提取的大面积区域性分布的蚀变矿物多为区域热液作用产物,小范围定向分布的蚀变矿物与断裂、岩脉等成矿热液活动关系密切,局部产出且具定向性的中短波云母与断裂构造及酸性脉体关系密切,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和ASD光谱实测的蚀变矿物野外查证工作证实蚀变矿物提取结果可信。褐铁矿+中短波云母的蚀变矿物组合具有金矿化指示意义,为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重要的遥感信息。  相似文献   

7.
利用甘肃省花牛山金矿区热红外高光谱遥感数据(CASI/SASI/TASI)提取矿化蚀变矿物进行矿物填图,通过地面热红外高光谱测试验证其准确性,对热红外高光谱遥感矿化蚀变矿物分布规律和组合特征进行分析,结合矿床矿体特征、围岩蚀变特征,建立基于CASI/SASI/TASI数据蚀变矿物分带找矿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在找矿预测区内进行找矿预测,新发现多处金、铜等多金属矿化线索,找矿效果显著,为热红外高光谱遥感蚀变矿物填图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8.
为利用多光谱遥感数据提取蚀变异常信息, 在分析蚀变矿物的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 ASTER)和影像短波近红外(visible and near IR-short wave-length IR, VNIR-SWIR)谱带的特征光谱曲线的基础上, 对传统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改进, 利用特征导向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兴城地区进行矿物蚀变信息提取, 成功的对该地区内的褐铁矿(Fe3+)、绿泥石(Mg-OH基团矿物)和高岭石(Al-OH基团矿物)进行了蚀变异常信息提取.通过实践验证和研究区地质资料表明, 特征导向主成分分析法能够有效地提取蚀变信息并识别研究区内主要矿物, 可以为该区的成矿预测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楠  肖克炎  陈析璆  娄德波 《地质通报》2010,29(10):1558-1563
以已知的矿床——内蒙古炭窑口矿床为研究区,基于围岩矿化蚀变理论,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对矿化蚀变异常信息进行提取。首先对Hyperion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坏线、条带、大气校正及光谱重建。其次,从反演后的反射率数据提取5类端元矿物,通过分析矿物组合,最终确定5类矿物并利用波谱角制图法在研究区填图,进而提取矿化蚀变信息。在以上研究过程中改进了去除条带的方法。在获得蚀变信息后,结合炭窑口研究区的地质图进行应用分析,通过解释异常,验证其是否为矿化引起的蚀变。最后,再根据研究区的地质情况和前人对矿床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对含矿地层的研究成果,结合提取的蚀变矿物,预测其他有利靶区。结果表明,获得的矿化蚀变信息与矿点吻合较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雨 《地质与勘探》2015,51(1):165-174
成像高光谱遥感具有图谱合一的优势,能够根据光谱特征直接识别地物,是遥感领域的前沿方向。本文使用江西省相山铀矿田岩芯HySpex成像高光谱数据,采用基于专家知识的MTMF和波段运算方法开展了蚀变矿物填图,提取了赤铁矿、伊利石、绿泥石和方解石4种蚀变矿物,制作了铀矿岩芯高光谱蚀变矿物分布图。通过分析高光谱蚀变矿物类型、组合和分布规律,在岩芯中划分出中心蚀变带、近矿蚀变带和矿旁蚀变带,中心蚀变带蚀变矿物为赤铁矿+伊利石+绿泥石+方解石,近矿蚀变带为伊利石+方解石,矿旁蚀变带为零星分布的伊利石+方解石。其中,岩芯高光谱遥感提取出的绿泥石第二吸收峰位于2270 nm,光谱特征分析显示属于富铁绿泥石,与前人得出的与铀矿化密切相关的绿泥石主要为富铁绿泥石的结论一致。铀矿岩芯HySpex岩芯成像高光谱数据应用实践表明该数据在地质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和广泛前景。  相似文献   

11.
西藏南部江孜盆地的下白垩统地层为一套浊积海底扇沉积序列。在沙拉岗一带, 这套地层中发育一段明显的硅化层。矿物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 硅化层主要由硅化程度不等的硅化泥岩和硅化灰岩组成, 其矿物组成单调,主要包括石英、低温钠长石和被交代残余的方解石; 硅化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继承原岩为主, 而硅化灰岩则受硅化流体改造的程度较大; 硅化灰岩中的微量元素随着硅化程度的递进表现出4种类型的迁移规律, 硅化灰岩的w(∑REE)和w(LREE) /w(HREE)等指标均与硅化程度成正相关关系。综合这些特征表明, 参与硅化层发育的流体可能是一种富SiO2 的偏碱性中低温热流体, 它的活动导致了硅化层的发育并可能和该区内锑矿的产生具有直接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2.
浙江泰顺龟湖叶腊石矿床热液蚀变短波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蚀变岩帽与斑岩体关系密切,具有形成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潜力.位于浙闽交界的龟湖地区发育规模巨大的蚀变岩帽(>30 km2),形成了龟湖超大型叶腊石矿床,矿体属于岩帽的一个分带.矿床及其围岩蚀变主要由粒度微小或隐晶质的层状硅酸盐蚀变矿物组成,矿物之间差别极为细微,仅凭肉眼难以区分.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有效识别这些蚀...  相似文献   

13.
陈菁  周萍 《地质力学学报》2015,21(2):209-217
土墩铜镍矿位于东天山黄山—镜儿泉铜镍成矿带, 矿床形成主要受岩浆作用和构造作用控制。为了进一步探测该地区的矿产情况, 采用ASTER热红外波段比值组合模拟的反演算法, 对发射率数据进行SiO2含量的定量反演, 在反演图上识别出了研究区内明显的石英断裂带。结合ASTER数据可见光—近红外光谱波段中提取出的构造信息, 得出研究区完整的构造解译图。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阈值分割法对研究区进行了铁染、羟基蚀变信息提取。最后根据区内线性构造、遥感蚀变信息、岩石分布特征、化探异常、已知矿床点分布资料综合分析, 圈定出6个成矿有利区, 为研究区今后的找矿勘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综合找矿方法在河台金矿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台金矿是一个典型的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也是目前粤西、桂东南已发现的最大的金矿床。为了给深边部的找矿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应用伽马能谱、地电化学及数值模拟产生的体积应变异常带对本区进行了找矿预测实验研究。伽马能谱K异常带指示了本区糜棱岩化及热液蚀变过程中引起的钾化蚀变作用,金矿体与糜棱岩化带主要分布在K异常带中;地电化学异常带可能代表了本区不同深度矿体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体积应变异常带及其附近有利于发展为本区的含矿糜棱岩化带。在同一构造成矿体系中,根据相似类比原则,表明以上三种方法在本区进行找矿预测可行。综合以上三种方法,圈定了3个可能的含矿带,建议对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5.
王炜晓 《地质与勘探》2022,58(5):917-928
赛坝沟金矿是青海省柴北缘构造带东段重要的金矿床,矿体受NW-NNW向韧-脆性断裂构造组控制,主要赋存于奥陶系英云闪长岩中,矿化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和碳酸盐化等。本文在厘定赛坝沟金矿热液蚀变类型、矿物组合特征以及蚀变空间变化关系的基础上,选取Ⅳ-4主矿体在AZK3901钻孔深部见矿岩心及底板蚀变围岩进行研究,通过对蚀变岩及其原岩的地球化学分析,剖析热液蚀变作用过程与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赛坝沟金矿床钻孔深部蚀变中,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及强糜棱岩化岩石表现为主量元素K_(2)O、CaO的明显带入和Na_(2)O的带出,大离子亲石元素Pb、Ba、Sr的带出以及过渡族金属元素Bi、Co、Cr的带入;黄铁矿绢英岩化、硅化岩石中,主量元素K_(2)O、SiO_(2),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Cs、Pb以及过渡族金属元素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带入;各蚀变岩石中稀土元素以及高场强元素并未表现变化,仅在近矿体处出现了轻重稀土的解耦以及高场强元素Zr元素的带入。综合研究认为,赛坝沟金矿强糜棱岩化绿泥石化英云闪长岩为强烈的韧性剪切和脆性断裂叠加改造作用的产物,对流体成矿物质的运移形成了一定的屏障,使得成矿物质大部分沉淀在硅化、绢英岩化带内,局部发育的方解石细脉与成矿晚期碳酸盐化作用相关。金的沉淀主要是由于含矿流体温度、压力的下降和氧逸度的升高,使得含矿流体与围岩强烈反应形成硅化、绢云母化,同时伴随成矿流体pH值的增大和H^(+)的减少,热液中含硫组分与Fe元素发生反应形成黄铁矿等硫化物,破坏了含金络合物的稳定性,导致金的大量沉淀。  相似文献   

16.
当糜棱岩中金元素的含量足以满足工业利用,即在糜棱岩中可圈出独立的金矿体时,这种金矿床便可称为糜棱岩型金矿床.糜棱岩型金矿床是"中国金矿床工业类型"中的重要类型之一.此类金矿床多分布在古老地块周边长期活动的构造带之中.介绍了糜棱岩型金矿床的赋矿岩系、控矿构造、矿床、矿体、矿石以及含金矿物等地质特征.同时,对金成矿地质环境及矿床成因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热液矿床常伴随一定的矿化蚀变类型,根据一定的矿化蚀变类型可以预测潜在的成矿有利区。甘肃柳园地区地处黑山—咸泉子深大断裂,热液型矿点多、蚀变丰富,且基岩出露好,可以作为提取遥感蚀变信息的良好示范区。使用ASTER遥感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进行的铁染、羟基蚀变异常和碳酸盐化识别及基于SiO2定量反演的硅化蚀变异常提取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度达88.9%。通过对区内已知矿床成矿作用、区域构造、蚀变信息和岩石分布特征的研究与分析,成功圈定2处成矿有利区,为该地区找矿勘查提供了依据。研究实例验证了基于ASTER数据的PCA蚀变信息提取和SiO2定量反演的硅化蚀变异常提取方法的可靠性。该方法可推广至同等类型区域的遥感蚀变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18.
哈佳吉金矿区位于尼罗河大型韧性剪切带次级构造带上,属岩浆热液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该文通过论述矿区地质特征,总结控矿因素,证实该区矿体严格受构造蚀变带控制,近EW向韧性剪切构造,尤其是构造转弯部位、构造膨大部位、不同级别构造复合部位,以及多期成矿作用叠加部位是矿床形成的有利空间。并与岩性和蚀变矿化关系密切,赋存于黄铁矿化碎裂岩、黄铁矿化硅化变粒岩质碎裂岩带中,产状与蚀变矿化带一致。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罗葵洞钼矿围岩蚀变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省罗葵洞钼矿是一处特大型斑岩型钼矿床,赋存于陆相火山岩与隐伏似斑状花岗岩接触界面及其外围,呈隐伏状产出,地表很难见到钼矿化露头.矿区最常见的蚀变是硅化和黄铁矿化,其次有钾化、绢云母化、绢英岩化、云英岩化、伊利石-水白云母化、黑云母化、绿帘石化、次闪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局部尚有叶腊石化、萤石化.其中硅化、钾化、绢英岩化、云英岩化与钼矿成矿关系密切.据初步研究,该区蚀变从火山口相中心,由内向外大致可分为不十分明显的4个蚀变带:强硅化蚀变带、硅钾蚀变带、硅化蚀变带、绿帘石-绿泥石化带.在详查工作中根据面形硅化细脉带,可以确定矿化范围,钾化强烈发育地段为钼矿富集部位.  相似文献   

20.
湖南香花岭矽卡岩型锡矿床是南岭地区一个重要的锡多金属矿床,发育有丰富的含锡矿物。在野外和显微镜下观察 基础上,文章利用电子探针技术系统分析了香花岭矽卡岩中含锡矿物的矿物学特征,探讨了锡的成矿过程、成矿流体以及 锡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香花岭矽卡岩中含锡矿物由锡矿物(锡石、尼日利亚石、孟宪民石等)和富锡矿物(韭闪石、 尖晶石、葡萄石、塔菲石等)组成。锡的成矿有三个阶段:矽卡岩早阶段,Sn进入尖晶石、韭闪石等造岩矿物中,形成富 锡矿物;氧化物阶段,锡矿物如锡石、尼日利亚石、孟宪民石等逐渐晶出;晚期热液阶段,早期含锡矿物热液蚀变原位析 出锡石,或富Sn热液交代早期矿物形成了富锡环边。矽卡岩中成矿流体富含F,CO2,Li等挥发组分,控制了Sn的富集、迁 移、结晶等过程。香花岭矽卡岩中Sn根本上来源于地层,锡的成矿过程反映了Sn在地壳中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