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矿产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昌明  黄孝林 《地球科学》1999,24(4):355-358
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并结合我国矿产资源特点和形势分析了研究矿产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详细地探讨了通过利用矿产资源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5条途径:(1)正确进行了矿产资源区划;(2)制定合理的区域矿业发展战略;(3)改革矿权制度,实现两权流转;(4)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促进矿业发展;(5)进一步加强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区域水安全战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德华 《水科学进展》2005,16(2):305-312
分析了区域水安全所面临的问题及其挑战,总结了国内外区域水安全战略研究和实践的现状,阐述了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研究指出:在21世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水安全之间的互动影响将更加紧密,运用现代战略思维理论和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在对区域进行系统动态仿真分析和检验评价的基础上选择科学合理的水安全战略,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重大理论价值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综合研究的意义、进展与任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区域发展问题是一个重大的地学问题。由于背景和驱动力的变化,我国的区域发展正面临着一系列复杂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我国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的深刻认识和研究。这种研究不但具有重大实际意义,也是发展地理科学和深化地球表层系统研究的重要途径。论述了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综合研究的意义,回顾和评价了国内外在此领域内的研究进展,提出研究的目标和任务。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文与自然要素的交叉和综合研究正在成为区域发展研究的前沿领域。我国在影响区域发展的单要素和多要素研究上取得了丰富的积累,而且地球表层系统中"人地关系"综合研究思想也已经兴起了10多年,但真正的交叉和综合研究还很少。进行我国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综合研究的目标是阐明我国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区域分异特征及其与区域发展分异之间的耦合关系,揭示地学因素在各时期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综合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兰州都市圈发展可行性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近年来都市圈理论的引入和创新发展,对城市化理论有重要影响。我国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有其特殊性,西部地区的城市化研究对促进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全国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都市圈理论对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区域的发展具有指导性,以兰州为例分析了西北地区都市圈建设的可行性与前景。首先分析论证了兰州都市圈建设的可行性,得出了兰州不仅迫切需要建设都市圈而具备发展都市圈的良好条件的结论;接着,以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评价了兰州在我国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中的地位和兰州都市圈发展水平,发现兰州都市圈的雏形已经形成,在区域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兰州都市圈发展战略,包括战略目标、战略思路、战略重点等,展示了兰州都市圈发展的前景。兰州都市圈可行性的典型研究,也展示了都市圈发展模式在西北地区开发中的应用的可行性,对完善我国的城市化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关键词区域发展拓展空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的战略组合。关于如何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李克强强调,要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的战略组合。要在西部地区开工建设一批综合交通、能源、水利、生态、民生等重大项目,落实好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  相似文献   

6.
区域发展规划的人地系统动力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发展规划研究的出发点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人地关系的协调共生是区域发展规划的灵魂。文章依据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提出了人地系统协调共生的4种状态 ,重点分析了人地系统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在时空层次上的动态关联方式及动力结构 ,旨在为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奠定坚实的动力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武音茜  武国辉  杨涛 《矿物学报》2007,27(3):519-523
地勘单位由企业化管理转型为企业化经营已是必然,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勘单位应依据自身优势,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彻底摆脱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树立起战略发展的观点。为此,本文从大地质大市场战略、组织创新战略、资本经营战略、品牌战略、人力资本战略、企业文化战略等六个方面对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发展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各地勘单位必须在充分了解和研究市场形势、技术发展趋势和自身基础条件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它是关系到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生存和发展的具有决定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决策。  相似文献   

8.
地勘单位由企业化管理转型为企业化经营已是必然,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勘单位应依据自身优势,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彻底摆脱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树立起战略发展的观点.为此,本文从大地质大市场战略、组织创新战略、资本经营战略、品牌战略、人力资本战略、企业文化战略等六个方面对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发展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各地勘单位必须在充分了解和研究市场形势、技术发展趋势和自身基础条件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它是关系到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生存和发展的具有决定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决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也是区域发展战略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从沿海开放,到沿江、沿边开放,再到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日益清晰。期间,中国在区域政策制定和实施上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不仅收获了区域经济发展上的巨大成就,还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整体实力的迅速提升。  相似文献   

10.
新一代中国区域稳定性评价图(1∶500万)是利用近年来我国在新构造运动、地质灾害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综合分析中国新构造运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构造运动理论,进行区域稳定性评价,编制全国范围的区域稳定性评价图,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基础地质信息,提高我国在区域稳定性评价研究方面的研究水平,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城市群建设、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政府的宏观决策、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中心承担的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的地质工作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日前通过专家组的验收,这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战略研究项目首个通过评审验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交通系统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在全球—区域—地方发展中不断促进各类生产生活要素与人口流动,交通—区域发展交互是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高速交通快速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出行理念下,国内交通地理学在以任务带学科、多学科交叉融合、大数据挖掘与技术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下,瞄准学科难点和研究瓶颈,服务国家发展需求。围绕交通—区域发展交互领域进行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创新,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交通地理研究团队为代表,阐明近10年来在交通地理学学科的创新发展。主要贡献在于:(1)高速化、网络化和复杂化视角下的交通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创新;(2)交通系统与区域—地方互动机制;(3)交通大数据支持下的城市空间组织机理。基于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成果在交通基础设施布局与区域发展“、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新冠疫情防控与交通出行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应用,为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交通地理学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气象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卷》[1]的概述,主要从天气学理论与预报技术、气候系统与全球变化、人工影响天气、大气化学、大气物理学,以及综合探测技术与外场观测试验等方面,分析气象科学发展的背景、现状和社会需求,指出气象科学发展中需要了解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并制定中国气象科学技术长期发展目标和确定重点研究领域,其中特别强调了与中国区域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问题关系密切的气象科学问题,并在气象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手段的改进、全球气候系统观测的实施、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等方面提出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是世界性的重大论题,对中国尤其重要。地理学应该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理论、方法,针对我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联系国际经验以及我国传统农业中的可持续因素,以自然结构为基础,以人地关系为核心,探讨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转换机制,从区域尺度探讨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实现途径及区域系统模式,为实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两个转变”和“两大战略”提供区域对策和操作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质》2017,44(6):封二-封二
<正>中国地质调查局以支撑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为核心,紧紧围绕重要经济区带建设的重大紧迫需求,以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丝绸之路经济带(境内段)等为重点,设立"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计划",通过2年多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1.创新服务产品,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是精准对接雄安新区规划编制需求,坚持科技引领和工作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防震减灾长远规划编制 ,是紧紧围绕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 ,突出防震减灾三个工作体系建设 ,以保证防震减灾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基本上相适应为根本目标 ,从省情、震情、灾情和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 ,研究提出 2 1世纪 2 0年全省防震减灾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资源丰富,以恐龙化石产地及活动遗迹、高寒岩溶和温带-亚热带岩溶、古冰川与现代活动冰川、推覆构造及地震地质遗迹等独具特色,是我国西部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资源大省.当前应加速地质公园的建设与开发步伐,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带动地方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的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邵建波 《吉林地质》2000,19(2):15-22
本文论述了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全文共分5个部分: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考查。通过对人类历史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回顾,阐述了当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定义、内容和意义;2.我国矿产资源的总体特征;3.另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提出了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建立有效的管理与保护体系,保护环境;4.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区域发展学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是与地球表面上的区域发展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受社会与经济诸因素的相互作用与制约,生产力逐步发展形成的现代化工业、农业、交通与城市,以集中与分散的形式布局在不同的区域里。由于地区发展条件不同,其区域发展的经济客体、水平与时序亦有差异,专门研究这种变化过程的规律性和经济发展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20.
虚拟水战略优势度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君  杨玉蓉  毛德华 《冰川冻土》2009,31(3):565-570
基于对虚拟水战略内涵以及虚拟水战略背景对我国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认识上的差异,特提出虚拟水战略优势度的概念,用以量度区域虚拟水战略实施的适宜性以及虚拟水战略背景对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等的影响程度.分析了虚拟水战略优势度的概念内涵及其影响因素,从水资源供给、非农水资源需求、水资源管理和农业发展4个方面构建了包含12个具体指标的综合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虚拟水战略优势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我国虚拟水战略优势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而且,优势度等级存在"两头多,中间少"的结构特点和"东部高、西部低","南部和北部高、中间低"的带状空间分布规律.其中北方4省市和东南8省区优势度最大,是全球虚拟水战略背景对其影响最为深远的区域,也是我国虚拟水研究及虚拟水战略实践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