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不同气候条件下膨胀土路基中温度变化规律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广西南友路(南宁—友谊关)宁明地段中等膨胀土和湖南常张路(常德—张家界)慈利地段弱膨胀土作路基填料,按90%的压实度填筑路基,在不同的排水、路基边坡坡度条件下,进行了8组膨胀土路基模型在积水、阴天、日照和降雨4种环境下的模拟试验,得出了膨胀土路基中温度的变化规律:①膨胀土路基中的温度与路基填料、路基土的压实度、排水边界条件和路基中的含水量等密切相关。②膨胀土路基在积水、阴天、日照和降雨4个阶段中,日照阶段对路基温度的变化影响为最大,温度升高最大值为5 5℃;其次是降雨,温度降低最大值为3 5℃;阴天影响最小,温度变化幅度在±0 5℃范围内。③路基中温度的变化与含水量的变化相对应。当含水量增大时,温度相对降低;当含水量降低时,温度相对升高。④大气影响深度为2 5~3m,在此范围内,越靠近膨胀土路基表面,温度变化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堤处治后期土体性状试验验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了解膨胀土路基改性填筑后的土体性状,加深对膨胀土改性处治的认识,对某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基改性处治1年多以后的土体性状进行了后期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膨胀土路基后期含水量和干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变化规律与处治方式、钻孔位置和取样深度密切相关。膨胀土直接用于路基填筑,后期干密度有所降低,将对路基长期稳定性造成不利的影响:石灰改性后填筑后期干密度的增加,有利于路基的长期稳定:煤粉灰改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膨胀土性能,但处治效果不如石灰,隐患尚未彻底消除。  相似文献   

3.
南阳膨胀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和填筑适宜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冯玉勇  徐卫亚  王思敬  曲永新 《岩土力学》2005,26(10):1645-1651
施工阶段的工程地质调查发现,宁(南京)西(西安)铁路内乡-镇平段南阳膨胀土成因类型上不仅有第四系冲积洪积粘土,而且发育上第三系湖相沉积粘土。不同成因的膨胀土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工程性质,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南阳膨胀土的主要膨胀性粘土矿物是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物质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差异导致击实土在含水量变化条件下膨胀力和膨胀变形有明显的差别;对同一种膨胀土材料,其击实含水量越小,膨胀性越强,甚至含水量降低1 %~2 %,膨胀力就可以增加到200 %以上;击实膨胀土的直剪强度受到钙质结核含量的影响,对于膨胀势为高或强的膨胀土,结核含量小于15 % 时,经过干湿循环后直剪强度衰减量为40 %~65 %,结核含量为25 %~30 % 的强膨胀土直剪强度衰减量则低于30 %;对膨胀土的地质特征、工程性质、击实土的膨胀性和直剪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用于填筑铁路路基的适宜性,进行了填筑适宜性分级。依据研究成果制定的路基施工工艺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4.
膨胀土路基变形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铁林  米占宽  陈生水 《岩土力学》2005,26(Z1):137-140
在非饱和土固结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降雨入渗条件下全填筑和全开挖膨胀土路基变形的特征,获取了浸水后膨胀土路基内塑性区的发展过程,得出了膨胀土路基一般发生浅层滑动的结论,这种滑动与通常饱和土的边坡失稳的原因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膨胀土路基沉降的模糊可靠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文惠  姜友生  王元汉 《岩土力学》2004,25(8):1340-1342
由于影响膨胀土路基沉降的诸多因素,如含水量、孔隙比、固结度等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导致路基沉降安全的极限状态并非如“临界点”所定义的那样绝对明确。运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在分析膨胀土路基沉降的安全性时,将极限状态规定为在“零”附近的一个不确定区间,即引入“模糊临界区间”和“模糊极限状态”,从而,提出模糊可靠度的概念。进一步地阐述了膨胀土路基沉降的模糊可靠度的分析方法和步骤,并针对具体工程实例进行了模糊可靠度的计算,结果表明:按强度和稳定性设计原则设计的膨胀土路基沉降的模糊失效概率可能较大。  相似文献   

6.
杜英  周恒  刘炳  沈琼华 《探矿工程》2005,32(8):29-31
在膨胀土地基上修筑公路路基或采用膨胀性土作为公路路基填料时,受外界因素如地质、水文、气候环境等影响,往往产生道路基底的交替升降变形,路堤压实度的反复变化;在较大路基填挖段,应力与变形的改变与重复更迭,使道路的强度及稳定性发生变化,产生溜坍、滑坡、纵向开裂等病害,最终造成公路路基、路面与构造物的破坏。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膨胀土路基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基改良的试验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文姬  王玉玲 《岩矿测试》2006,25(3):294-296
对膨胀土路基填料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以广东某高速公路为例,对比了膨胀土路基填料改良的试验方法及其效果,提出了掺石灰和粉煤灰等方案的最佳选用建议。试验分析表明,对膨胀土改良的测试和评价不宜采用单一方法,应根据膨胀土的胀缩等级、地方材料及施工工艺等进行综合技术与经济比较,选定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8.
合徐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基填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丰胜 《安徽地质》2003,13(4):311-315
膨胀土路基掺石灰率应通过物理与力学性质、胀缩性、水稳性等试验来确定,本文对合徐高速公路(合肥段)膨胀土路基填料不掺石灰和掺石灰处理后的胀缩性及物理、力争性质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掺石灰对改善膨胀土路基填料工程性质的影响,并对不掺石灰和掺石灰处理后的填料进行了膨胀及收缩变形量的估算,论述了膨胀土特性及处理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公路路基膨胀土填料改性处理的机理分析及试验研究为基础,结合工程实际经验,对路基膨胀土填料改性处理的方法和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建设中中膨胀土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遇到的与膨胀土相关的工程问题也日益增多,以实际高速公路工程为依托,通过室内和现场试验,对中膨胀土的物理力学特性以及中膨胀土经过石灰改性处理后的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未经石灰改性的中膨胀土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有较高的强度,浸水饱和后膨胀量大,强度衰减很多,水稳定性很差;经石灰改性后的中膨胀土强度有很大提高,水稳定性也较好。这说明在工程建设中只要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和合理的施工方法,中膨胀土可以作为高速公路路堤的填筑材料。  相似文献   

11.
浅谈路基石灰土掺灰剂量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冬 《安徽地质》2011,(4):315-317
在施工过程中,石灰土路基掺灰焖料、二次掺灰、摊铺、碾压再到最后的质量检测周期相对较长,那么掺灰剂量如何检测、路基压实标准如何确定,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南沿江高速公路QR标石灰土路基施工中,有关掺灰剂量的检测方法和压实度的检测依据,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秦沈客运专线A14试验段软土路基加固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汪建刚  王星华  王曰国 《岩土力学》2004,25(8):1283-1287
介绍了秦沈客运专线A14试验段软土路基工程设计施工情况。通过对各种地基处理路段沉降观测,探讨了软土路基沉降特征,推测出其最终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并分析了软基处理措施与沉降的关系。结果表明:软土路基沉降受加荷影响很大;采用碎石和粉喷桩处理后地基沉降量比其它处理方法要小;在松软土地层,控制填土不是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青藏铁路冻土路基温度场随机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从一阶Taylor展开式入手,结合冻土温度场计算有限元法,推导了冻土路基温度场随机有限元方程及有关计算公式,并对青藏铁路北麓河试验段冻土路基温度场进行了随机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标准差与温度场的分布趋势大致相同,在垂直方向上,最大值都出现在路基上部,向下逐渐减小,但两者分布范围略有不同,路基内部标准差的分布范围明显较大,在一定深度处达到均化。  相似文献   

14.
包兰二线铁路某段硫酸盐渍土的盐胀特性及其病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路段地表硫酸盐渍土的形成与其地形地貌、气候、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有关.硫酸钠含量、含水量和温度是产生盐胀的主要因素.防治该段路基盐胀病害,应针对这些条件和因素,综合选用提高路基、设置隔断层、换填垫层、设置地面隔热层或化学处置等方法.  相似文献   

15.
津唐港地区盐渍土路基病害分析及改性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歆硕  乔兰  隋智力 《岩土力学》2007,28(9):1974-1977
盐渍土的三相构成已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土,土中盐溶液与土颗粒中的易溶盐分之间存在着随外界条件(如温度、湿度、人为因素等)变化的动态平衡,致使盐渍土作为路基填料稍有处理不当就会出现路面翻浆、盐胀、溶蚀以及路基次生盐渍化等特殊的工程病害。针对津唐港地区盐渍土特点,通过大量试验,分析其组分特征和改性机制,确定土的性质,并针对盐渍土存在问题提出无机结合料的改性处理方案。结果表明,盐渍土经新型固化剂改性后,土体的CBR值显著提高且浸水稳定性有了明显改善,实现了土质改良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路基工程病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软土路基的稳定性对公路的性状与运营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与路基的内部结构、成分、体量、外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布设边桩点、埋设沉降板、布设测斜管的方式进行沉降观测。在大量的实测数据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原理,对软土路基的沉降时效问题进行了整体性研究,总结出环太湖流域软土路基沉降时效的经验型数学表达式。从锡澄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时效的预测效果来看,预测结果和实测数据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典型公路的改扩建工程,通过现场原位试验对比研究了新老路基地基土体的差异性,老路基土体力学性质整体好于新路基,但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浅部一定深度范围内,且随老路堤高度增加而增大,超过这一深度范围后,新老路基土体力学性质差异不大。借助数值预测方法,分析了拓宽路基在运营期的沉降变形和可能引起的路面病害。结果表明:未经处理的软土地基会引起路基较大的工后变形,同时带动老路基产生固结沉降,影响新修路基的稳定性;而新老路基土刚度差异较大时,易导致新老路基产生过大的差异沉降。防治工程病害的关键在于提高路基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以及新老路基的变形协调控制。  相似文献   

18.
试论软弱路基土的水泥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弱路基土的处理是公路建设的关键问题,本文在论述土的工程性状的基础上,侧重研究了水泥稳定土的加固机理。同时,结合水泥加固土的内配比试验和工程应用,论述了水泥稳定土的工程性状,从而为水泥稳定土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工程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