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三峡流动观测台网的地震记录,采用双差定位法对三峡水库泄滩西的136个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重新定位后,地震在E-W、N-S和U-D 3个方向的均方根偏移分别为0.38、0.33和0.98km。定位结果表明:水库北岸碎屑岩区地震震源深度4~5km,地震从浅到深呈线性分布,为断层破裂型水库诱发地震;水库南岸灰岩区地震震源深度2~3km,地震略呈发散分布,具有岩溶塌陷型水库诱发地震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引言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位于贵州省安龙县和广西省隆林县交界处的红水河上游南盘江上,是红水河梯级电站的第一级。大坝坝型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178 m,总库容1.026×1010m3,最大蓄水高度154 m,水库回水长度14 km。为了获得水库蓄水后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3.
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瀑布沟水库区域内2006-10-13~2013-07-31之间发生的3 784个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获得了3 601个地震的重新定位结果,到时残差平均为0.12 s,E-W、N-S和U-D三个方向上平均定位误差分别为0.15 km、0.17 km和1.10 km。重新定位结果显示,在研究区域内的西南方向和水库流域,地震分布密集,这个区域处于鲜水河断裂中南段、安宁河断裂北段和大凉山断裂北段的位置,此区域内地震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5~30km间,表明该区域的地震主要是构造活动引起的,而水库库区内地震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0~5 km区间,分布比较集中,该地区的地震为水库诱发和人工爆破引起的地震。  相似文献   

4.
1.前言1990年4月26日在青海共和—兴海之间发生了7.0级地震,微观震中为北纬36.1°,东经100.3°。本次地震发生在共和盆地西南缘。共和地区是历史上的少震区。值得注意的是震中东南为巨大的黄河龙羊峡水库,水库大坝距震中约50公里。人们自然要提出这次地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水库诱发地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原章 《华南地震》1989,9(1):64-72
本文对中国13座水库诱发地震的分布、地质构造背景和诱发地震类型进行了分析讨论。文章指出,中国的水库地震主要分布于少震区和弱震区,这些地区处于低应变状态,水库蓄水较易于改变其应力平衡状态。中国的震例还表明,水库诱发地震的形成受区域地震活动水平的影响远远逊于库区的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的控制。诱发地震的水库可以成为窥测区域地震活动的“窗口”,可以根据大区域地震活动图象对水库诱发地震的衰减过程作出某种判断。最后,本文提出,水库诱发地震宜划分为“震群型’。和“前震—主震—余震型”两类,它们的特征和形成机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东江水库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国周 《华南地震》1998,18(2):78-83
东江水库自1986年蓄水以来,在库区出现了频繁的地震活动,延续时间已达10年,最大地震为M_L 3.2级.分析认为,这些地震具有国内外一般水库地震的共同特征,属于水库诱发地震,其序列特征属震群型.由于水库坝高、容量大,且库区有活动断层和岩溶发育,诱震机制可能为荷载效应、断层孔隙水压效应和岩溶塌陷.  相似文献   

7.
水库地震安全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分析水库周围社会及大坝安全的地震影响、世界水库的发展情况、目前对水库地震安全的认识及其研究技术,认为水库周围的地震威胁有天然地震和水库诱发地震两类,表现为对水库大坝及其附属工程和库区社会均产生影响,因此水库地震安全主要由大坝地震安全、大坝附属工程地震安全和库区社会安全构成。随着水库大坝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和大型水库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复杂地质构造区水库建设的增多,有必要在对大坝地震安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重视水库地震安全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发生的8.0级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这次历史罕见的地震灾害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举国震惊,举世关注。距震中近250km的汉源县城为这一特大地震Ⅵ度区内唯一的Ⅷ度异常区,是十分典型而又罕见的远震高烈度异常区。汶川地震发生后,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探索汉源县城震害异常成因,总结其形成条件和地震动特征,对促进场地条件工程抗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杜家垞——碗水库段于1993年5月3日—15日发生的145次地震。认为这些地震是由清江隔河岩水库第一阶段前期蓄水老滑坡体重新活动引起的,属滑坡型水库地震.  相似文献   

10.
对水库诱发地震的两点认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重点论述了水库诱发地震所具有的2个突出特点:①诱发地震的强度和频度均高于当地天然地震的正常水平,世界上已经发生的4次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甚至发生在历史地震活动的空白区;②岩溶地区水库可能因库水位的快速上升而使溶洞中封闭部分气体产生气爆型水库诱发地震,但气爆型地震震级(ML)仅为0.6,气爆震源只发生在浅地表处。三峡工程一期、二期蓄水诱发的地震群,其中ML0.6级以上地震占74%,ML1.0级以上地震占36%,震源深度在5—16km范围者占48%。ML2.1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显示为四象限分布,显示系水库诱发的构造地震。这对我国西部大规模水电开发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永莉  秦嘉政 《地震研究》2006,29(3):221-224
分析了大朝山水库蓄水前,水库区域历史中强、强地震背景与1992年来的地震活动格局,及蓄水前9年中库坝区天然地震活动的时、空、强分布,结果表明:大朝山水库区为地震活动水平较低的区域,库坝附近30km以2、3级地震活动为主,库首方向距大坝40km左右的景谷与库尾方向距大坝50km的昌宁、凤庆一带为5级地震活动区,外围100km左右的耿马、澜沧、普洱等地区为6、7级强震活动区;库坝区的地震活动基本符合G—R关系式,b值为0.69,累积应变曲线呈稳定增长趋势,时间分布上出现活跃与平静交替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2.
从2009年3月起在长江三峡水库湖北段建立了26个地震台站组成的加密台网。2009年3—12月记录到2995次ML-0.8~2.9地震。利用双差定位软件重新确定了2837次地震的精确位置。结果显示:长江三峡水库库区小震震群分布图像呈线性分布或团块状丛集分布,团块状丛集一般在距离库水边5km范围内,地震线性分布可以延伸到距库水边16km远的地方;长江三峡水库湖北段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香溪河附近的仙女山断裂北端及九湾溪断裂、泄滩乡以西的长江两岸和巴东北岸神龙溪及附近地区,震源深度10km,平均在4km左右;库区地震活动频次与库水位升降过程正相关,说明属于水库诱发地震。巴东库区神龙溪两岸地震明显呈现出3条线性分布,通过对比该地区碳酸盐岩的分布特征,发现是由于水库蓄水后,库水从神龙溪两岸等地下暗河渗入而诱发地震的;而仙女山断裂过江段、九湾溪断裂和泄滩乡、沙镇溪镇西部地区等的地震可能与仙女山断裂带、牛口断裂或顺层解理等不连续结构面软化,导致岩体失稳而诱发了水库地震,但诱发机制仍需要进一步详细研究才能获得令人信服的结论。另外,在秭归县文化南和杨林、巴东县东壤口镇以东等地存在着煤矿开采引起的矿山诱发地震,在长江三峡库区两岸存在着一些塌陷地震。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双差定位法对瀑布沟水库及邻区1 834次小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对距水库水域最近的2个小震集中区的地震性质进行了分析。重新定位后得到1 708次小震结果,定位残差由原来的0.93s降为0.21s,水平向估算误差平均为0.6km,垂直向估算误差平均为2.9km; 平面空间分布显示,重新定位地震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南(A区)、库中区(C区)和水库大坝附近(D区); A区小震密集与其处于鲜水河断裂中南段、安宁河北段和大凉山断裂北段交会区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关。C,D区高度集中分布的小震与水库蓄水无关,属于各种建设施工造成的爆破地震。  相似文献   

14.
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特征及其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国内外水库诱发地震的观测与研究震例,分析研究了一些著名水库诱发序列的地震活动特征,并根据水库诱发地震随水库蓄水时间的变化,把水库诱发地震活动归纳为迅速响应型、延迟响应型和混合响应型三类,分析讨论了这三类水库诱发地震活动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不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水库诱发地震预测方法研究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
水库蓄水后可能诱发的地震危险性估计是工程地震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其中可能诱发的地震强度是人们特别关注的要素。本文基于国内外41个水库地震震例,从目前对水库地震形成机理的认识水平出发,提取了15个可能的诱震指标,应用模式识别的一些方法对水库蓄水后的诱发地震危险性进行复因子评估,通过内符检验讨论了这些方法在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上的估计效能,给出了其错误概率估计值,结果表明,这些方法能够相对客观和合理地评定水库蓄水后可能诱发的地震危险性水平大小,在工程上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新的水库诱发地震分类方法,将水库地震分为断裂活动型、崩滑塌陷型、膨胀破裂型和岩溶气爆型四大类共十个亚类。指出评价水库诱发地震的危险性实际上主要是评估诱发断裂活动型水库强震的可能性。在分析了长江三峡水库区水库诱发强震的地质条件之后,按照上述观点着重分析了水库诱发断裂活动型强震的可能性。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对整个长江三峡水库区而言,水库诱发地震的最大震级不会超过5.5级;倘若仅就库首区而论,水  相似文献   

17.
紫坪铺水库微震台网2004年建成,强震台网2007年建成,2005年9月水库蓄水.据对2006年10月水磨突发ML1.4级微小地震群的研究,较准确预报了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的水磨ML2.5级地震群,并认为该地震群是蓄水初期诱发的一些浅表卸荷型或岩溶塌陷型的小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特大天然地震微观震中距水库大坝17 km,水库微震台网和强震台阵正常运行,完成政府部门和水库业主的业务安排,为政府的抗震救灾有效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社会稳定起到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石砭峪水库位于秦岭北麓的西安基准地震台东5km处,西安市长安区境内,距西安市35km,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32 km2,设计库容0.22亿m3,距我台钻孔应变仪仅5km,开展此方面的研究是分析库区蓄水放水对我台数字化钻孔应变观测资料的影响.通过石砭峪水库蓄水放水和西安台数字化钻孔应变的影响关系为以后排除水库蓄水放水造成的异常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提到水库发生地震, 人们凭想象往往会认为: 水库容量越大、坝体越高、坝址在地震活动频繁地区, 水库引发地震的可能性越大. 然而, 事实正好相反. 科学家统计分析发现, 水库地震与水库容量和坝体高度均没有明显关系. 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生的水库地震, 绝大部分处在地质构造相对稳定的区域内, 而地震频发区域内的水库地震却很少. 这是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高级工程师孙士鋐的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20.
水库诱发地震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清源  陈献程 《地震地质》1998,20(3):78-273
从三方面对水库诱发地震进行预测:根椐水库区的地质、地震和工程条件,在水库的设计阶段进行诱发地震的前期评价预测;按国内外已有震例资料预测可能诱发地震的水库发生最大地震的时间;在已初发震的水库对地震的发展趋势和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