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从20对西大西洋笛鲷(Lutjanus campechanus)的微卫星引物中筛选适用于红鳍笛鲷(L.erythopterus)、勒氏笛鲷(L.russellii)、紫红笛鲷(L.argentimaculatus)和约氏笛鲷(L.johnii)基因组分析的微卫星引物,分析4种笛鲷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生。经反应条件的优化,从20对引物中筛选出17对可稳定扩增出特异片段的引物。通过测序证实扩增产物含微卫星位点后,以该17对引物对4个种的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16对可在约氏笛鲷、勒氏笛鲷、紫红笛鲷基因组中扩增出重复性好的特异性条带,分别有65%、65%、60%呈现出种内多态;15对可在红鳍笛鲷中扩增出重复性好的特异性条带,并且全部呈现出种内多态。四种笛鲷中,红鳍笛鲷的多态性最高,高度多态基因座占检测座位的66.67%;勒氏笛鲷的多态性最低,低度多态基因座占43.75%。获得3个种间特异性分子标记。用DS和DA两种方法计算4种笛鲷的遗传距离,构建了系统发生树。  相似文献   

2.
摘要: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从20对西大西洋笛鲷(Lutjanus campechamus)的微卫星引物中筛选适用于红鳍笛鲷(L.erythopterus)、勒氏笛鲷(L.russellii)、紫红笛鲷(L.argentimaculatus)和约氏笛鲷(L.johnii)基因组分析的微卫星引物,分析4种笛鲷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生。经反应条件的优化,从20对引物中筛选出17对可稳定扩增出特异片段的引物。通过测序证实扩增产物含微卫星位点后,以该17对引物对4个种的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16对可在约氏笛鲷、勒氏笛鲷、紫红笛鲷基因组中扩增出重复性好的特异性条带,分别有65%、65%、60%呈现出种内多态:15对可在红鳍笛鲷中扩增出重复性好的特异性条带,并且全部呈现出种内多态。四种笛鲷中,红鳍笛鲷的多态性最高,高度多态基因座占检测座位的66.67%;勒氏笛鲷的多态性最低,低度多态基因座占43.75%。获得3个种间特异性分子标记。用风和DA两种方法计算4种笛鲷的遗传距离,构建了系统发生树。  相似文献   

3.
运用RAPD技术对笛鲷属3种鱼的群体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RAPD技术,从9个系列180种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种,对笛鲷属的画眉笛鲷(Lutja-nus vitta)、金焰笛鲷(Lutjanus fulviflamma)_,金带笛鲷(Lutjanus vaigiensis)进行种群内及种群间遗传学分析,并利用UPGMA确定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三种鱼的种内遗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画眉笛鲷0.1949,金带笛鲷0.1107,金焰笛鲷0.1673;三者的多态位点比例(P)分别为69.4%、47.8%和59.0%;金带笛鲷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且金带笛鲷与金焰笛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三种鱼共检出10个可作为种的特异性鉴定的条带,可用于种质鉴定。  相似文献   

4.
紫红笛鲷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湛江近海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 Forskal)的遗传多样性。从1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14个引物。14个引物共检测到173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比例(P)为68.79%,遗传距离(D)为0.2228,遗传多样性指数(日)为0.1904。结果表明,目前湛江近海的紫红笛鲷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仍然维持在良好水平,捕捞尚未对其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免疫器官发育,为其健康养殖和疾病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红笛鲷卵出膜开始取样,至出膜62 d,通过石蜡连续切片,H-E染色,进行红笛鲷3个主要免疫器官胸腺、头肾、脾脏发育的组织学研究。【结果与结论】红笛鲷出膜1 d时出现前肾,3 d肾管之间可见造血干细胞;出膜18 d,胸腺和头肾间出现细胞桥,头肾淋巴化;出膜62 d,肾小球仍存在于头肾中,表明头肾既是淋巴器官也是泌尿器官。红笛鲷出膜8 d时出现脾脏原基和红细胞发育;出膜22 d时观察到淋巴细胞;出膜24 d时淋巴细胞显著变多。胸腺是最后一个出现的器官,红笛鲷出膜12 d时出现胸腺原基;15 d时发现胸腺淋巴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红体色的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方法】利用色差仪分别测定背部、腹部和尾部皮肤的体色值,用形态学观察、石蜡切片、冰冻切片和透射电镜切片等方法分析色素细胞组成、分布和数量特征,并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研究类胡萝卜素和体色特征的关系。【结果与结论】红鳍笛鲷体表的红色素细胞显著多于黑色素细胞(P <0.001),且从背部向腹部逐渐减少,红体色受到黑色素细胞分布的影响;皮肤和视网膜是类胡萝卜素的主要沉积部位,皮肤中类胡萝卜素以脂肪酸结合的形式存在,其中红色类胡萝卜素主要有虾青素、角黄素和β-柠乌素等3种,虾青素和角黄素含量与红色素细胞数量呈正相关。建议在饲料中补充虾青素和角黄素以提升红色。  相似文献   

7.
RAPD技术是由 Williams[1]和 Welsh[2 ]领导的两个科研小组于 1 990年几乎同时独立创立的一种 DNA多态性分析技术 ,它的原理是利用一系列随机排列的寡核苷酸单链引物 ,以研究对象的基因组 DNA为模板进行 PCR扩增 ,通过扩增产物 DNA片段的多态性来检测基因组 DNA的多态性。该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种质鉴定、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系统分类研究 [3~ 6]。但对海水鱼类RAPD研究报道较少。红鳍笛鲷 (L utjanus erythopterus Bloch)、紫红笛鲷 (L utjanus argentimaculatus Forskal)和勒氏笛鲷 (L utjanus russelli Bleeker)具有…  相似文献   

8.
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湛江近海紫红笛鲷 (LutjanusargentimaculatusForsk l)的遗传多样性。从 12 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 14个引物。 14个引物共检测到 173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比例 (P)为 6 8.79%,遗传距离 (D)为 0 .2 2 2 8,遗传多样性指数 (H)为 0 .190 4。结果表明 ,目前湛江近海的紫红笛鲷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仍然维持在良好水平 ,捕捞尚未对其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应用RAPD技术,从9个系列180种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种,对笛(鱼周)属的画眉笛(鱼周)(Lutja-nus vitta)、金焰笛(鱼周)(Lutjanus fulviflamma)、金带笛(鱼周)(Lutjanus vaigiensis)进行种群内及种群间遗传学分析,并利用UPGMA确定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三种鱼的种内遗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画眉笛(鱼周)0.1949,金带笛(鱼周)0.1107,金焰笛(鱼周)0.1673;三者的多态位点比例(P)分别为69.4%、47.8%和59.0%;金带笛(鱼周)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且全带笛(鱼周)与金焰笛(鱼周)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三种鱼共检出10个可作为种的特异性鉴定的条带,可用于种质鉴定。  相似文献   

10.
根据体侧纵带颜色差异,暂将画眉笛鲷(Lutjanus vitta)分为黄带画眉笛鲷和褐带画眉笛鲷,应用RAPD技术,选用22个引物对黄带画眉笛鲷与褐带画眉笛鲷进行遗传多样性及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黄带画眉笛鲷与褐带画眉笛鲷的遗传距离为0.832 9,其多态位点比例(P)分别为66.99%和85.28%,遗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161 7和0.289 3,种内遗传距离(D)分别为0.243 5和0.431 9,表明褐带画眉笛鲷的遗传多样性比黄带画眉笛鲷丰富。共得到OPP14-629bp和OPP14-674bp等11个特异性分子标记,可用于两种笛鲷的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