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求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的新方法——含量排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的确定,在矿产勘查和资源预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传统计算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的方法,要求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而且存在计算依据不充分的问题。这里在研究背景和异常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求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的新方法,即含量排列法。该方法不要求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直接用原始数据求异常下限,方法简便。用此方法对广东始兴地区化探数据进行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吴悦斌  沈镛立 《现代地质》1996,10(2):222-230
针对金矿化的具体地质特征,研究了确定背景值、异常下限和异常分级的一套方法。在大比例尺基岩地球化学勘查中,应用目标追踪法,分别采集了背景场和异常场两类介质[1]。在确定背景值、异常下限时,将每类介质中的全部样品测试结果,按x+3s公式剔除到不能再剔除为止,使剩余样品在基本服从正态分布的前提下,取其平均值作为背景值;最后一次被剔除样品的平均值作为异常下限;在每次被剔除样品的平均值中,选择与上下相邻变化梯度显著的平均值作为异常分级的界线值;并将它们与地质特征相联系,使地球化学异常圈定中最重要的3个参数被赋予地质涵义,分级界线与金的成矿阶段相对应,对异常的评价能够得到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当地球化学数据并不服从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甚至连数据转换之后也不服从正态分布时,很难用传统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这里以一个具体的地区为例,应用了基于稳健统计学和EDA技术的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确定方法,其具有简单和"稳健"的特点,也不要求数据服从任何分布。通过比较分析了基于稳健统计学和EDA技术的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确定方法与传统方法的优缺点。实践表明,用该方法圈定的地球化学异常符合客观实际,异常范围大,与已知矿床(点)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4.
当地球化学数据并不服从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甚至连数据转换之后也不服从正态分布时,很难用传统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这里以一个具体的地区为例,应用了基于稳健统计学和EDA技术的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确定方法,其具有简单和"稳健"的特点,也不要求数据服从任何分布。通过比较分析了基于稳健统计学和EDA技术的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确定方法与传统方法的优缺点。实践表明,用该方法圈定的地球化学异常符合客观实际,异常范围大,与已知矿床(点)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5.
王志刚 《华北地质》2012,(4):315-320
化探异常下限的确定是勘查地球化学有效地应用于矿产勘查的一个关键性环节。传统的异常下限计算方法是以地球化学元素含量数据服从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为前提,而本文采用的元素含量-总量多重分形计算异常下限的方法,则基于地球化学变量服从分形与多重分形分布的理论与方法。作者以海南屯昌某测区化探数据为例,运用传统元素含量对数正态分布和元素含量-总量多重分形两种计算模型确定了测区主要指示元素的异常下限并圈定、对比了其化探异常图。本区槽井探对化探异常的揭露表明,采用元素含量-总量的分形方法确定化探异常下限的尝试是成功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对麻栗坡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W、Sn、Pb、Zn、Cu等主要成矿元素不完全服从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而表现出多重分形结构特征。因此,采用传统的地质统计学方法提取异常显然不能客观地反映区域的成矿元素分布特征。本文引用了"C-A"多重分形模型来研究该地区成矿元素特征,并有效提取各元素异常下限值,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对区内成矿潜力进行初步预测。实践表明,分形方法所提取的剩余异常与研究区的矿产分布较为相符,较好地反映了研究区成矿元素分布规律,为研究区成矿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水位流量关系是根据实测流量与相应的水位来确定的.没变量x是实测点据与关系曲线的相对偏离值,则x是随机变量,并且服从具有未知均值μ和未知方差σ~2的正态分布。显然,如果已知变量x的总体分布,水位流量关系一经确定,就可以长期使用下去。但是,水文站不可能观测到完整的流量过程(总体),  相似文献   

8.
1 百色盆地油气成矿元素背景值及异常下限和浓度分带的确定1.1 确定方法1.1.1 背景值的确定方法 油气化探工作中背景值的确定方法,目前还在探索之中,多数赞同A.B.Vistelins(1960)等提出的观点,即经历单一地质地球化学过程的地质体,其化学元素分布形式服从正态分布,而经历多次地质地球化学作用的地质体,其化学元素含量往往不服从正态分布。在通常情况  相似文献   

9.
视电阻率资料解释时的阈值划分方法对于电磁法勘探的异常解释至关重要。朱学臣等在"基于数理统计的视电阻率平面图异常划分方法"一文中,将-ρs±σ/3或-ρs±σ作为低阻异常划分的阈值,并利用该方法在黑龙江某矿区的工程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朱学臣等在文中未对该方法应用的前提和存在的问题加以说明。通过对该方法的讨论,认为原文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方法应用的前提是阈值划分标准仅建立在具有统一背景场的基础上;二是数理统计要求数据必须符合正态分布;三是适用性仅限于平面数据,其应用条件过于苛刻。为此,建议可在观测场平缓变化的条件下引入趋势面分析技术,从数据中剔除背景值的影响,进而利用残差数据进行异常划分,从而增强视电阻率异常划分方法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0.
多维分形理论和地球化学元素分布规律   总被引:66,自引:2,他引:6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秋明 《地球科学》2000,25(3):311-318
多维分形模型不仅采用常规的低阶矩统计, 而且采用高阶矩统计对多维分形分布进行度量, 从而能较细致地刻划正常值以及异常值.地球化学元素的正常值往往服从统计学中的大数定量, 即满足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 然而异常值会服从分形分布(Preato).介绍了多维分形领域中的最新发展以及在地球化学研究中特别是研究超常元素空间分布和富集规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 通常的统计方法只对应于多维分形围绕均值周围的局部特征.为了有效地研究异常值的分布和富集规律, 建议采用高阶矩统计方法和多维分形方法, 并给出了两种分析地球化学元素, 并突出异常值贡献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可应用于研究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和富集规律, 而且可以区分地球化学背景与矿化有关的异常值.还介绍了该方法在对加拿大B.C.省西北部Mitchell-Sulphurets地区金铜矿化蚀变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地球化学勘查中,为了获得准确、客观的背景值并由其推断异常下限,需要对不服从正态分布的化探数据进行剔除离群值的迭代处理。为了深入剖析这个较复杂的过程,引用实测数据,利用"特异值检查"迭代自动化功能模块,重点研究了设置不同参数时对结果的影响和取对数迭代结果的可靠性。结果显示:根据化探数据迭代的目的和正态分布的3σ法则,认为xi±k Si中k取3最为合适和合理;利用对数迭代剔除过程获得的异常下限远高于原始数据迭代剔除的结果,这是由于对数的标准离差真值并不是其对应真值的标准离差;此时,可采用真值的几何平均值和真值的标准离差计算异常下限。  相似文献   

12.
比照传统概率统计分析法,介绍了泛克里格法处理化探数据的原理、方法和特征。以内蒙中部区化探数据为例,利用常规概率统计分析法和泛克里格法分别提取了Cu概率异常和Cu剩余异常,结合地质、矿产内容对比分析发现,常规概率统计分析法提取的Cu概率异常虽与金、铜、多金属矿产相关性较好,但异常面积较大,尤其是高背景地区成片出现岩性异常,对找矿工作不利;相比较而言,泛克里格法提取的剩余异常受背景干扰少,独立性好,与铜、金、多金属矿床、矿点的空间分布关系密切,有利于找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地球化学元素的异常下限值确定是地球化学中重要的问题之一,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具有科学依据的计算方法。传统的化探异常下限值计算是以元素含量或元素含量的对数值呈正态分布这一假设为基础的,而事实上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是极其复杂的。研究表明,地球化学景观可能是一个具有低维吸引子的混沌系统,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异常具有各自独立的幂指数关系,由此导致了一种多重分形分布,可以利用元素的分形分布求出其异常下限。对湖南省阳明山地区的化探水系采样分析数据采用分区的处理方法,根据每个区内数据的分布特征采用分形和传统方法混合应用来确定异常下限,勾绘出Sn元素异常图,与单独采用传统方法相对比收到了良好的异常圈定效果。根据新方法确定的元素异常下限所圈定的异常区与已知矿点高度拟合。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不同成矿元素在不同岩性地层单元中的背景值存在较大差异,如采用符合正态分布的统计法计算元素异常下限值,会使得矿床可能并不分布在圈定的地球化学异常范围内,异常区可能仅是高背景岩石的反映。本文以张家口1∶20万化探扫面数据为例,圈定了Cu、Zn、V、Ti、Ni等受岩性影响较大元素的异常,结果表明传统统计方法所圈元素异常区受岩性控制作用明显。而考虑岩性本底含量的衬度值法所圈异常,不仅能有效避免岩性对异常的控制作用,且能在低背景岩石单元中圈出新异常,具有较好的找矿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测量平差处理过程中对大量的观测数据进行误差性质的有效实时甄别,尽量减少误差较大的观测值对最终成果质量的显著影响,在测量数据处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核电平面控制测量特点,给出了判别方向、距离观测异常值阀值的简易计算方法,可以对异常观测值进行有效探测;指出在求解待定点未知参数前对异常值进行动态定权,可以保证最终观测成果质量不受异常值的显著影响,相对稳健估计利用验后观测值残差动态定权,可以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及质量。  相似文献   

16.
元素背景值计算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和确定元素的背景含量,不但可以确定、对比、分析和解释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进而发现矿体,而且对于地层对比、了解和解决成矿物质来源等基础地质问题,也有很大的意义.但是,元素背景值的计算手续繁杂,花费时间颇多.为适应区域化探中大量资料整理工作的需要,我们经过对计算方法的研究和对比,提出下列较为简便的方法. 一般认为,一定地质过程形成的地质体,其金属含量分布,服从某种统计分布规律——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因此,在统计和处理数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如何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处理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化探数据的问题。经对湖北阳新岩体铜含量数据的大量电算、分析、对比,最后选用了对数泛克立金法。由计算机自动绘出的估值图和漂移、剩余图能很好地反映该区化探趋势和异常,既优于趋势面分析和滑动平均法,也优于泛克立金法,且能获得较稳健的变差图。故此法对化探数据自动成图很有用处。  相似文献   

18.
资源量分类中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航校 《地质与勘探》2014,50(2):340-345
国内外的地质勘查规范中,对矿产资源量的分类(地质可靠程度)均有标准的定义,但没有确定资源量分类工程间距的定量方法,导致矿产勘查工作经常出现质量隐患。本文用变异函数模型统计学方法探讨这一问题。变异函数的变程反映了空间上区域化变量之间相关性的大小,当矿体样品品位服从正态分布时,正态分布函数位置参数μ等于样品平均品位,形状参数σ等于样品品位标准差,样品品位的方差等于变异函数的基台值;在拐点之间即区间(μ-σ,μ+σ],样品分布概率为0.6826,变异函数变程的0.6826倍(0.6826a)可作为划分控制资源量的分类工程间距;影响资源量分类可靠程度的主要因素是建立的理论变异函数模型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9.
韩鹏  王龙  万晓锋 《江苏地质》2023,47(1):66-72
常规音频大地电磁法,如EH-4电磁成像系统,在资料处理时通常不能有效分辨部分异常区域。以青海海北某公路隧道勘探为例,研究趋势面分析法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通过拟合趋势面方程,可获取研究区内任一位置的视电阻率值,在拟合度较高的情况下可对区外的视电阻率值进行预测与估计;野外观测数据通常受随机因素的影响,可通过趋势面分析法对随机噪声进行平滑滤波处理;剩余值反映了视电阻率异常特征,绘制剩余值等值线图可以在去除区域背景视电阻率值后对异常区域进行凸显。音频大地电磁探测成果与趋势面分析法结合能更充分地利用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20.
柳江盆地浅层地下水硝酸盐背景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地下水硝酸盐背景值获取方法,文章以柳江盆地为研究对象,在对比分析国内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首先采用绝对含量和毫克当量百分位数双因子法从宏观上剔除硝酸盐异常数据,然后再利用层次聚类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识别异常分类,进一步剔除异常数据。最后剩余数据进行分布类型检验,采用浓度累计频率法确定地下水硝酸盐背景值范围。研究结果表明,绝对含量和毫克当量百分位数双因子法虽然不能完全剔除异常值,但可为后续层次聚类分析异常识别减少异常信息和子集;层次聚类分析法注重对各亚类的水化学特征分析来识别分析异常数据,具有识别人为异常和天然异常的优势。对比分析常用的数理学方法计算表明,2种方法结合,更能有效识别异常,计算出的地下水硝酸盐背景值更合理。异常数据剔除分析表明,柳江盆地浅层地下水硝酸盐异常与农业化肥的超量施用和居民生活污水与垃圾粪便的下渗污染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