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当前海洋Argo观测数据在数据和模型共享与应用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Web Service技术,提出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将海洋Argo数据与应用模型封装为Web服务的方式,实现多源海洋Argo数据集成与可视化应用的方法。基于该方法构建了"多源海洋Argo数据动态集成与远程可视化系统平台"。通过该平台的构建,为用户提供海洋Argo数据的透明的Web应用,实现了基于网络对多源海洋Argo数据的集成与交互式可视化表达。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当前海洋温度场数据在数据和模型共享与应用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Web Service技术,提出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将海洋温度数据与应用模型封装为web服务的方式,实现多源海洋温度场数据时空过程可视化应用的方法。并基于该方法构建了"多源海洋温度数据动态集成与远程可视化系统平台"。通过该平台的构建,为用户提供海洋温度数据的透明的Web应用,实现了基于网络对多源海洋温度场数据的集成与交互式时空过程可视化表达。  相似文献   

3.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一项典型多部门群协作工作。本文首先提出并实现基于OGC Web体系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撑平台:将多源、分散数据和模型,通过信息共享和服务,建立主体功能区规划数据库、决策分析模型库,开发主体功能区分析评价、成果管理、规划在线演示可视化等子系统,从而实现"数据—模型—分析评价—可视化"综合集成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撑平台。实践证明,该平台在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起到了较好的支撑作用,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撑平台和各省主体功能区支撑平台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地质大数据是智慧地矿工程建设的基础。长期以来地质工作形成了海量多源异构数据,有效地将地质大数据进行整合、集成并加以应用,已成为智慧地矿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本文分别对地质大数据集成面临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思路,大数据集成平台的设计及项目应用等方面展开阐述。构建了多维动态可视化平台,在Web页面绘制了虚拟仿真地理场景并叠加了丰富的地理空间数据,对多维数据进行了可视化展示,采用B/S架构实现了无插件、轻量级的Web可视化页面展示,并实现了场景展示、地理数据处理、三维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朱明  班媛 《地理空间信息》2014,(3):118-120,124
在分析ArcGIS API for Flex特点的基础上,结合Web服务技术提出了基于ArcGIS API for Flex的"数字北海"旅游应用示范系统设计方案。设计了系统的数据层、业务逻辑层、表示层3层体系结构,探讨了该平台中多源数据的集成思路,给出了平台实现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海洋环境数据的多源、异构特点,分析海洋环境数据共享的现实需求,探讨海洋多源环境数据集成与共享的技术难点。基于当前分布式网络技术,提出海洋环境数据分布式共享方法和实现手段。通过建立海洋多源环境数据数字化共享系统平台,实现多源海洋环境数据的实时集成与共享,证明相关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空间信息网格的海流场远程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海洋科学的发展,分析了海流场数据远程可视化共享的应用需求;利用Web服务技术及空间信息网格技术,提出了海流场数据远程可视化的逻辑架构及实现方法;在ArcGIS Server平台上实现了B/S架构的海流场远程可视化应用平台。实验表明,利用空间信息网格可以屏蔽海流场数据的分布性、异构性,实现数据的实时动态可视化共享。  相似文献   

8.
从分析目前GIS数据格式的多样化和数据转换的复杂性出发,在Web Service技术规范和OpenGIS服务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GIS多源数据集成模型。对模型的Web子系统层、服务注册层、统一管理层以及编码四个部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最后介绍了应用该模型实现对多源数据的访问过程。  相似文献   

9.
针对地图符号模型与异构地图符号资源不兼容,难以实现在网络环境下多源异构地图符号的集成与互操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地图符号概念模型。通过定义符号的类、属性、关系和约束条件,该模型实现了对符号概念及关系的形式化表达和符号本体的构建。在此基础上,采用SOA软件架构思想,建立了基于Web服务的地图符号分布式共享框架结构,实现了符号的跨平台调用。本研究基于XML Web Services的地图符号与ArcGIS Engine之间的跨平台调用,进行了本符号共享方法的可行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网络环境下多源异构地图符号的灵活开放集成和互操作,并且有效地保留了地图符号的语义信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可获取遥感数据的增加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感数据的在线自动一体化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而当前尚无主流的基于服务链的遥感数据在线可视化及自动化计算平台。该文基于B/S构架,应用工作流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服务链的集数据查询服务、模型定制服务及信息发布服务于一体的遥感信息模型(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models,RSIM)在线可视化定制和自动化计算的解决方案,使用户在友好的Web界面中可以一体化地按需完成从数据选择、模型设计到模型实现的动态过程。基于遥感数据各处理模块的可复用性,快速构建并实现了RSIM,是对遥感数据在线可视化定制和自动化服务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1.
采用B/S技术框架,集成GIS技术、Web Service、SOA等技术实现框架数据后台管理、平台运营维护、服务在线提供等。为了确保共享交换平台的可持续发展,系统软件架构采用面向服务的SOA,基于Web Service技术向政府部门发布地理空间数据服务,通过服务接口实现专业应用系统的定制。还实现了多源数据之间的转换与互操作、跨平台图元编辑器与不同格式的GIS图元数据的互操作。  相似文献   

12.
以当前海洋信息集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背景;以海洋信息集成、业务整合的迫切需求,以及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为驱动;以基于Mashup的信息聚合技术和Web服务技术为支持,提出了海洋信息服务聚合平台的体系框架。研究了面向聚合应用的海洋信息服务模式和基于Mashup的海洋信息服务的聚合方法。最后以海洋信息服务聚合平台为基础,以南海基础地理数据为背景数据.研究了基于聚合平俞的分布式海洋观测数据和海洋模型的集成方法。实验表明基于Mashup的海洋信息服务聚合方法可以轻松、快速地重组来自不同地方的数据服务和模型服务,能够满足海洋研究因情景而不断变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开放地理空间联盟(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OGC)的网络地图服务(Web Map Service,WMS)为在互联网上实现地理空间数据的共享与应用、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集成与互操作提供了一条高效的途径。而谷歌地球(Google Earth)为空间地理信息可视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为更好的实现二者的结合,推动基于Google Earth和WMS的地理信息服务共享与互操作,本文通过实现WMS与Google Earth的有机无缝集成以及WMS在GoogleEarth中快速与平滑显示,提出了一种基于四叉树KML(QuadKML)的WMS与Google Earth集成方法,并基于此方法设计了其应用框架;最后,基于此应用框架开发了其原型系统,验证了该方法与框架的可行性、高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实现地理空间数据和信息共享,在分析Web GIS平台、开源GIS、OGC规范以及Web服务的基础上,设计与开发一个基于OGC规范的Web GIS开源服务平台,并给出具体的实现步骤。该方案可高效地完成矢量数据入库、可视化浏览、空间对象属性查询、地图编辑和空间分析等任务,能够为集成应用提供标准的数据访问和获取接口。最后,将其应用到"太湖流域雨量水情信息服务"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Web Service的GIS源数据集成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析目前GIS数据格式的多样化和数据转换的复杂性出发,在Web Service技术规范和OpenGIS服务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GIS多源数据集成模型。对模型的Web子系统层、服务注册层、统一管理层以及编码四个部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最后介绍了应用该模型实现对多源数据的访问过程。  相似文献   

16.
多源遥感数据管理与远程处理集成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对多源遥感影像数据管理与远程处理的集成应用研究较少的现状,文章基于FTP、关系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引擎设计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及其元数据与快视图数据的一体化管理方案,基于Web Service与PCI-EASI设计遥感影像远程处理服务,并对多源遥感影像数据管理与远程处理功能进行集成,通过综合运用FTP和Web Service技术,提高了数据管理效率和应用的灵活性。最后以"粤港澳水质遥感监测系统"为例,实现了对多源遥感影像数据的有效管理及水质监测业务的系统化,验证了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可视化矿山和矿区的构建技术包括建立高精度、动态更新的三维地测模型、设备模型,以及井上下一体的虚拟化环境体系,并基于高精度模型实现各类矿井信息集成应用的系列化技术.通过虚拟可视化技术展现可视化的矿山,并实现多部门、多专业、多层面的空间业务数据集成与应用,为矿山安全生产监测、危险源预警等服务.  相似文献   

18.
从地理信息资源共享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面向服务契约的地理信息Web服务自适应集成方法。针对数字城市建设中面临的平台多样化、技术标准不统一等特点,预先定义统一的服务契约,并通过服务适配器模型去除服务契约与底层技术的耦合,以实现多源地理信息Web服务的集成与共享。将该方法应用于"数字郴州"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海洋标量场数据的多维、多格式、动态性等特点,设计了基于NetCDF的海洋标量数据通用数据模型,详细阐述了模型的存储格式及其特点。基于三维GIS场景,构建了标量场多维动态渲染模型,探讨了基于几何对象的海洋标量场数据多维可视化方法,实现了海洋标量数据的直观、多维、动态可视化表达。技术试验表明,该方法高效、可行,可为其它海洋环境要素数据的可视化与分析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三维模型数据具有多源、异构、海量等特性,复杂三维地理场景的可视化通常需要应用专用软件和大量的计算资源,限制了模型数据的协同应用。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借助Web绘图标准WebGL,研究了一种轻量级的三维地理场景构建方法,通过将多源异构三维模型数据进行同构化处理,转换为统一的GL传输格式,实现在浏览器端灵活地整合在线三维模型数据服务以及用户的离线模型数据,充分利用客户端的计算资源,交互式地进行场景构建,实现三维地理场景的网络发布与共享。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原型系统,以倾斜摄影三维模型、三维小品模型等为数据基础,实现了浏览器端的三维场景整合与发布,验证了该构建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