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冰碛扇型砂金矿床特征及其成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智 《河南地质》1997,15(2):81-84
成生于冰碛扇内,经一定的生物、物理化学成矿作用,以砂金形态分布而富集成矿的金矿称为冰碛扇型砂金矿床。它具有沿造山带一定标高范围成群、成带分布,深积物为近源且半胶结,砂金呈面状分布,并友粒金、块金为主,具胶状、包块状构造形态,分布极不均匀等特征。冰碛扇型砂金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河成砂金矿床有体本质的区别。成矿作用模式是:造山带下地壳富含的活化金通过新构造运动活化的断裂运移地表,经地下流体物地表流体的迁移  相似文献   

2.
砂金水化学成矿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星  张玉峰 《黄金地质》2001,7(2):20-22
通过从砂金矿和原生金矿中自然金在粒度、形态、成色等方面特征对比,两类矿床中自然金成色的关系研究以及砂金过采区再生产意义的分析,对砂金水化学成矿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金在表生条件下可以活化、迁移、再生富集成矿,砂金的水化学成矿作用在诸种成矿因素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过去一般认为,沉积工业金矿只有砂金,它的成因由与补给来源有关的“局部因素”决定,而且均系机械沉积作用的结果.但是,不同类型沉积岩的溶液沉积含金性和水圈中广泛分布着溶解的或微粒(胶体或悬浮)状态的金,这两方面事实表明,在“区域性聚集因素”作用下(与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有关,取决于沉积过程的物理一化学条件),某些沉积物可以富含金.除机械作用外,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对金在沉积物中的聚集,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北寒区的风化壳与砂金矿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小兴安岭北部寒区发育有3个砂金富集区.大量的找矿实践表明, 区内砂金矿床与内生成矿作用没有必然的联系, 砂金矿床与区域发育的风化壳有着密切的空间关系, 风化壳中的低温地球化学作用对区域砂金矿床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在砂金的形成过程中寒冻气候条件至关重要, 寒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风化壳的保存, 同时, 冰冻条件下的水文地质条件及电化学作用也有利于金在其中的活化、迁移、富集和生长.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金的迁移形式.沉淀机理和赋存状态。在分析大量金矿床资料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金的迁移形式主要有胶体、简单卤化物.多种不同的络合物和机械形式:还原、中和、吸附和络合等作用导致金沉淀:沉淀后金呈类质同象、单矿物和吸附等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6.
红土风化剖面内的粉状、粗粒状及块状金的出现对矿床成因论提出了新的问题。印度南部尼伦布尔地区表生金矿床中金的形态及结构特征是在风化环境下,由于低温溶液的化学溶解、迁移和再沉淀作用而形成的。剖面上部的金粒为似球形,并有许多蚀斑,而下部的金粒则呈不规则状,且很少被腐蚀。那些外形似海绵状、树技状或丛束状、花瓣状的结构以及在原生颗粒上“涂金”的包壳都表明,它们是次生金初期阶段的产物。根据金粒的赋存状态和外部形态特征,我们总结了一个包括黄铁矿的氧化作用在内的模式,即在酸性环境下,原生矿脉中的金发生溶解,并以氯化物络合物形式移迁。在高Eh值和中等酸碱度条件下,氧化带中的含金络合物就会被分解,以纯金属的形式沉淀下来,并导致金纯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绿岩带金矿化的变质模式认为绝大多数原生金矿床与低盐分热液有关.这种热液以H2O—CO2为主,以还原硫的络合物形式迁移金.绿岩带脉金矿床代表一种深度连续的统一体,构成了一种相关成因群的“单一金”矿床.证明存在深的地壳或地幔流体源和地壳规模抽送系统.脉金矿是在中温条件下金呈胶体形式迁移,在有利的基质中沉淀形成.  相似文献   

8.
印度南部怀纳德金矿区尼兰布尔河谷中的砂金颗粒以纯度非常高(985~1000)为其特征。砂金的核心成分贫银,颗粒大和微型生长形式都可以与风化基面中的红土剖面有关的金粒对比。根据与本区原生矿床,表生矿床和次生矿床有关的金粒的形态和化学演化,鉴别了高纯度砂金矿的两阶段演化过程,它表明原生矿脉中的金活化转移,化学纯化并重新富集在红土剖面中,对金被迁移到水系中去之前纯度的增高和颗粒的生长都有影响。在河水搬运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解度法确定了锑的硫氢络合物形成常数,获得了这些络合物形成常数的温度关系方程式。首次系统测定了锑及金锑化脉石矿物流体包裹体中硫化物硫、锑和金沈度,阐明了金锑共同迁移条件下,锑在金迁移和沉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砂金、“狗头金”的次生增生边宽度,砂金和“狗头金”的粒度和成色与原生金矿体的自然金粒度和成色的对比结果表明,砂金、“狗头金”在表生条件下的次生增生程度是十分有限的。对有限增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可能与H2O2、微生物等对微细粒金具有双重作用有关,即其对微细粒金的溶解及再生均起作用。从而得出砂金及“狗头金”应由原生金矿体中的富金集合体(大块金及金的巨晶)在表生条件下遭受改造并发生有限增生所形成。  相似文献   

11.
金是通过什么方式搬运与沉淀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十年来,金在不同的地质作用过程中的迁移与沉积机理一直是许多矿床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们争论的焦点。根据最近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对如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1)什么样的含水络合物最有利于金的迁移与搬运;(2)为什么金富集在脉型矿床中;(3)在什么样的物理-化学条件下,金的含水络合物可以得到充分溶解;(4)为什么绝大多数金矿床的形成范围集中在340℃ ̄400℃,在热液成矿流体中,金可能是以AuHS(  相似文献   

12.
数十年来,金在不同的地质作用过程中的迁移与沉淀机理一直是许多矿床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们争论的焦点。根据最近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对如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1)什么样的含水络合物最有利于金的迁移与搬运;(2)为什么金富集在脉型矿床中;(3)在什么样的物理-化学条件下,金的含水络合物可以得到充分溶解;(4)为什么绝大多数金矿床的形成范围集中在340℃~400℃.在热液成矿流体中,金可能是以AuHS(H2S)30形式进行迁移,温度的降低会使溶液中90%的金沉淀,这能够解释这些含金石英脉为什么形成在一个很窄的温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小兴安岭砂金矿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统计分析工作基础上,对研究区内60余个砂金矿床、矿点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了本区砂金的富集规律和砂金矿的形成条件。砂金矿床是物源和地貌共同作用的产物,两者构成了砂金矿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本区有金丰度较高的老变质岩系,构造活动与岩浆作用使其内的分散金多次迁移再富集,结果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含金地质体。这些地质体构成了本区砂金的物质基础,地貌及地貌形成过程使这些含金地质体不断遭受风化、剥蚀  相似文献   

14.
热液金矿成矿元素运移和沉淀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热液金矿含金热液的流体来源、金的赋存形式、金的迁移和沉淀机理进行了总结。岩浆热液、大气水及变质热液是含金热液的主要来源。金的迁移过程与金的赋存状态有较为密切的关系。金以热液迁移为主,金在热液中的赋存形式主要为金-硫络合物及金-氯络合物,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Au(HS)2-、AuHS以及AuCl2-。但是对火山气体及含金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金还可以通过气体的方式迁移,并有可能形成具有经济意义的矿床。金在气体中的主要赋存形式为AuCl.(H2O)3-5和AuS.(H2S)1-2或者是AuHS.(H2S)1-2,其溶解度与气体中H2O、HCl和H2S的逸度成正比。CO2对金的迁移也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使金迁移得更远。纳米金的发现,拓宽了找金思路并进一步证明了气体及胶体对金迁移的重要性。金的沉淀与含金介质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有关,其主要沉淀机制包括:①温压条件的改变;②流体沸腾及相分离;③流体-围岩反应及流体混合。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在不同酸碱条件下含水介质中铵氮迁移的胶体效应,文章在室内水动力弥散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酸碱条件下天然黏土胶体对铵氮迁移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柱出水铵氮穿透曲线表现为"未穿透"、"开始穿透"和"完全穿透"三个阶段;含水介质对铵氮的迁移有一定的阻滞作用,阻滞因子Rd1。根据胶体DLVO理论,不同pH不仅影响水溶液中铵氮水解平衡,同时也影响胶体粒径及Zeta电位,影响铵氮、胶体及含水介质三者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进一步影响铵氮在含水介质中的迁移:当水溶液pH为3.5时,含胶体含水介质对铵氮的阻滞因子Rd(4.17)大于无胶体铵氮Rd(3.57),胶体对铵氮的迁移起到阻滞作用;pH为10.5时,不含胶体Rd为2.50,大于含胶体Rd(2.03),胶体对铵氮运移促进作用;pH=7.5时,胶体对铵氮迁移影响不显著;同时研究发现,不论有无胶体作用,不同酸碱环境中含水介质对铵氮迁移的阻滞作用一致,阻滞系数大小均表现为:Rd(pH=10.5)Rd(pH=7.5)Rd(pH=3.5)。  相似文献   

16.
次显微金在毒砂,黄铁矿等矿物中富集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详细探讨了次显微金在毒砂、黄铁矿等矿物中富集的成因机制,指出这些矿物生长时生长面附近出现的氧化还原电位局部降低和(或)(AsS)3-,S2-等组分的局部负异常会导致金的络合物变得不稳定和易于分解,从而引起次显微金在这些矿物中富集。由此笔者解释了次显微金龙富集于小颗粒的毒砂、黄铁矿中及特别富集于这些矿物边缘的原因。同时笔者认为普遍呈小圆球形态出现于载金矿物中的金颗粒可能是金胶体沉聚下来形成的。文中还对黄铁矿含Au量与含As量之间具正相关关系以及黄铁矿和黄铜矿的含Au量在不同矿床中互有高低的原因予以了解释  相似文献   

17.
山东焦家金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成矿过程中元素地球化学特点、物理化学条件、金迁移沉淀及成矿机理。文中认为金主要以氯或硫的络合物形式迁移,流体为Ca~(2+)—HCO_3~-型,成矿温度为340~200℃,弱酸性较还原.成矿具长期演化、多次叠加富集的特点,韧性变形和脆性断裂作用是两次重要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金在表生条件下溶解,迁移和沉淀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学粹 《矿物岩石》1990,10(3):6-14
金矿物在表生条件下溶解为离子金.离子金与表生络合剂结合成金络离子团迁移.在物化条件改变时,由于有机炭、粘土矿物及带异性电荷胶体吸附,使金络离子团分解成原子金沉淀.  相似文献   

19.
中外“块金”集锦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叙述了中外“块金”(狗头金)的产地、块数和成因分析.世界上已发现的块金愈万块,最大者重235.87kg,产于澳大利亚.多数研究者认为块金是化学成因.在表生条件下,金可呈溶液迁移,金络合物的稳定性与氧化还原条件有关.这种条件的变化,使金溶解-沉淀反复交替进行.在适当条件下,金粒再生、长大,形成块金.  相似文献   

20.
大兴安岭漠河砂金富集区岩金找矿思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大兴安岭漠河地区砂金极为丰富,充分研究区内的地质构造特征、砂金分布和富集规律、区域剥蚀深度等,利用砂金信息寻找岩金是区内岩金找矿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利用砂金矿只能寻找剥蚀残留的那一部分岩金矿.对物源区剥蚀程度和探矿构造分析研究,是在砂金富集区内圈定岩金找矿靶区的关键.溶蚀系数可指示砂金是近或远原生源金矿.Pb同位素可指示成矿母岩,利用矿石、岩浆岩、地层和基底铅同位素全方位对比来判别铅同位素的来源是一种近年来国际上认同的办法,砂矿评价中利用铅同位素寻找母岩已获得成功.本区砂金Pb同位素特征值与源区极为相似,可做为砂金富集区寻找岩金的指示元素.本文旨在论述砂金富集区内砂金与岩金空间位置关系、成因上的联系及岩金成矿特点,为下一步岩金找矿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