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目前海洋观测网业务化运行的海洋站(点)缺少评价体系的现状,首次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海洋站(点)观测能力、运行质量等综合能力评价的研究。通过构建评价指标层次结构,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构建判断矩阵,建立了层次分析法模型。对海洋站(点)的特点和影响其运行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从海洋站(点)的布局、观测环境代表性、仪器设备、基础设施和运行管理等方面,设计了海洋站(点)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权重合理准确,可为海洋站(点)的综合评价和分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质量为中心,确保海洋环境观测数据准确可靠,是海洋观测业务发展永恒的主题。为加强海洋观测业务质量监督管理力度,明确海洋工作质量责任,提高海洋行政管理和科学研究能力,文章以《国家海洋局海洋站(点) 观测业务检查考核办法》发布实施为契机,结合以往北海分局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经验,深入探析适合北海区自身发展需求的海洋观测业务质量监督管理新思路。文章阐述了北海区海洋观测业务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契机,从深入调查研究、加强组织协调、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方式方法4个方面,对北海区海洋观测业务质量监督管理进行了探讨及规划,并提出了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3.
由于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观测点周围环境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日益加重,直接影响到水文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因此,对海洋站(点)周围环境进行全面了解,并及时调整观测布局的工作十分重要。文章主要介绍了"海洋站(点)观测环境代表性调查与评估"工作,并以三亚海洋站为例,进行调查与评估研究。该项工作是国家海洋局首次开展的对辖属106个业务化海洋观测站(点)周围观测环境的调查与评估。  相似文献   

4.
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海洋观测仪器入网管理的现状以及部分入网仪器无法业务化应用的原因;剖析了完善海洋观测业务管理体系的必要性;通过研究借鉴国内其他部委对行业内仪器的入网管理办法以及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对海洋观测仪器的测试和评估机制,结合实际,提出了关于形成我国海洋观测仪器业务化应用管理办法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家海洋局上海海洋预报中心于1999年8月在原上海海洋预报台、东海浮标队、东海信息中心、东海标准计量中心的基础上合建而成,隶属于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其前身是上海海洋预报台。中心设有海洋预报室、技术保障室、信息集成室、海洋环境研究室(总工办)、海洋标准计量站、综合业务管理科、组织人事科、办公室八个部门,有各类专业技术和行政管理人员149名,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名、高级工程师15名、工程师48名、一般技术人员52名。沿海还设有连云港、滨海(共建)、吕泗、余山、大(?)山、小洋山、芦潮港、滩浒岛等海洋站和大型海洋自动观测浮标、船舶测报管理站,有海洋观测监测人员74名。  相似文献   

6.
吕宁 《海洋世界》2013,(12):48-51
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的浙江省,是我国海洋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多年来,浙江省高度重视海洋灾害防御工作,坚持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并重,着力推进海洋防灾减灾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这样一个海洋大省,在6600多千米的海岸线上,只有东海分局建设的20个海洋观测站(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海洋观测预报事业的不断发展,建立一套针对海洋观测仪器设备进行验证、测试、评估的入网认证体系越发重要。构建海洋观测仪器综合测试平台对推进海洋观测仪器标准化工作有着极大的帮助,是对海洋观测仪器设备标准化检验的有益探索。通过该平台可对海洋观测网中的设备进行入网前的检验与业务考核,提升入网设备的可靠性指标并对提升海洋观测网的整体鲁棒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海洋站业务化观测仪器是业务化海洋观测系统的重要实体支撑。将我国海洋站中典型的国产业务化测量仪器与美国同类仪器在性能指标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世界前沿海洋仪器发展现状总结了未来主要发展趋势,探讨了我国业务化海洋仪器优先发展的主要方向。结果表明,相比美国,我国国产验潮仪精度低1个数量级,测波仪的波高、周期和波向精度分别平均低0.2 m、0.27 s和5°~10°,国产观测仪器在业务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存在不足。世界海洋观测装备将更加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和模块化,并通过谱系化发展使其功能日臻完善,可靠性不断提高。在此趋势下,我国业务化海洋观测仪器应优先重点发展高精度传感原件和材料、抗生物污损和防腐蚀技术以及智能电子电路、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洋环境监测系统-海洋站和志愿船观测系统的建成和使用,为继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奠定了基础,使我国海洋监测站和志愿船监测业务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章将从技术角度介绍系统的建设情况,论述系统建设产生的效益,并根据作者的理解和多年来从事的相关科研、业务工作所积累的经验,对系统业务化运行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地处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石雕之乡的崇武海洋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崇武站”),虽然只是一个实际工作人员不足10人的基层海洋站,但在厦门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厦门中心站”)党委的领导下,近几年该站以“建设一流队伍,强化服务支撑”为主题,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素质、增强服务能力、提高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为主线,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仅在海洋观测预报、海洋监视监测、服务海洋防灾减灾和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海洋站自动观测数据主要质控手段为延时月报质量审核,尚没有实时在线质控系统得到业务化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海洋站自动观测数据在线质控系统,通过对水文气象等海洋观测要素进行逻辑分析,确定其极值区间和变化率区间阂值,将实时海洋观测数据与闽值进行比较,对错误或异常数据发出警示信息,提醒观测员进行处理,实现对海洋观测数据的在线质控.  相似文献   

12.
海洋站自动观测数据主要质控手段为延时月报质量审核,尚没有实时在线质控系统得到业务化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海洋站自动观测数据在线质控系统,通过对水文气象等海洋观测要素进行逻辑分析,确定其极值区间和变化率区间阈值,将实时海洋观测数据与阈值进行比较,对错误或异常数据发出警示信息,提醒观测员进行处理,实现对海洋观测数据的在线质控。  相似文献   

13.
全球海平面观测系统(GLOSS)代表了世界水位观测技术的前沿,通过对GLOSS现状的研究,了解其目前工作的重点、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和要求,结合我国的海洋站观测现状,提出我国海洋站观测工作中的一些建议:海洋站观测工作中要注意加强水位观测基准的核定和连测,充分发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应有的作用,监测并确定观测站附近地面升降运动;以提高数据的可用性为目开展海洋站观测工作;各观测要素之间有着重要的相关,应该重视和加强各要素的同步观测以提高水位数据的准确性;尽量维护数据的均一、稳定,并正确填报数据文件;要加强元数据信息的记录和收集。  相似文献   

14.
修义瑞  李斌  刘忠 《海洋测绘》2009,29(4):64-66
利用专题地理信息系统(MGIS)应用开发接口,建立基于MGIS的海洋站实况显示系统,在通用的专题地理信息平台上,实现了海洋站实况信息与专题地理信息的融合显示与应用。可在数字地图上以符号及数值填图方式标绘海洋站实况中的填图要素信息,并可查询显示包括观测地点、观测时间在内的海洋站实况全部要素信息。  相似文献   

15.
2016年,海南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在海南岛沿岸按照“一站多能”理念建设了5个长期验潮站点。本次建设对验潮站外观设计、验潮站传统观测功能外延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1)利用验潮站的外观设计和空间布局建立了海洋科普教育基地,以便更好地开展海洋知识科普宣传活动;(2)增设温盐井和水质监测井,增强验潮站的海洋观监测功能;(3)建立亮化式带声光报警功能的四色警戒潮位标志物、LED显示屏和高清摄像系统等软、硬件设施,以此建立验潮站观测预警综合管理指挥决策平台。以上探索使得验潮站能够在完成海洋监测主体任务的基础上更好地服务周边群众,同时及时将灾害现场的信息反馈到指挥决策中心,有助于建立政府应急指挥与群众避险自救相结合的防灾减灾机制,进一步完善灾害预警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海洋站一线工作实际,通过对海洋站自动观测系统的研究,针对如何发现自动观测数据可能存在的数据缺失和异常情况,通过实时监控、数据资料的比对分析以及质控软件等手段,提出了海洋站自动观测系统数据异常的几种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许富祥 《海洋预报》2001,18(4):74-77
1 海浪观测 海浪预报和气象预报一样是建立在广泛而实时的资料来源基础上。许多海洋国家在建设和完善本国的海洋观测网的同时,积极参加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和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筹建的“全球海洋环境监测网” 的活动。 目前实时收集、传输、处理和交换海浪资料主要依靠国家和国际海洋监测网。海浪观测主要由志愿测报船、海洋遥测浮标、海上作业平台和岸边海洋站进行。 海洋站海浪观测项目有海况、波型、波向、波高、周期、波长和波速。海况和波型通常采用目测方法,波型分为风浪、涌浪、以风浪为主的混合浪、以涌…  相似文献   

18.
海洋观测是人类认识海洋自然属性和环境特征的基本手段,是海洋事业发展的基石。海洋观测所获取的海洋环境资料,对海洋防灾减灾、维护海洋安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开展海洋科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观测业务体系、政策法规与规划体系建设都取得了重要进步,为今后海洋观测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新时期,在国家海洋局的正确领导和"三个六"工作部署、"五个用海"科学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加快发展海洋观测技术,提升海洋观测业务水平,强化海洋观测业务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海洋环境观测数据是加强海洋行政管理、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基础和重要技术保证,海洋环境观测数据的质量和时效在海洋灾害预警、防灾减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保证观测数据的连续准确,不仅需要观测人员高度负责,而且还应配备稳定可靠、质量可行的观测设备和传送畅通的通信线路。随着海洋环境观测任务的增加和海洋观测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在观测设备运行中及时、准确地发现故障和查找问题亟须建立一套质量可靠、实时报警的监控系统。文章结合多年海洋站工作经验以及小麦岛海洋环境监测站实际情况,基于构建故障报警和监控系统在海洋站自动化观测系统中的作用,提出海洋站观测设备智能监控报警系统的设计构想,并对系统组成和系统应具备的功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我国海洋观测预报系统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毅 《海洋预报》2008,25(1):31-40
本文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文献的搜集、研读、比较,结合笔者具体工作体会,全面概述了我国海洋观测预报系统的发展历程、取得的主要成就及社会服务功能、与发达国家和国际海洋观测预报业务以及计划的差距;提出了我国海洋观测预报业务未来发展的路线,树立正确海洋观测预报系统的框架,制定完善立体和多学科观测体系的规划,促进和加快新型预报模式的研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