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生物标志物是地质体中能提供母源生物输入、沉积环境与成岩变化等多方面信息的特征有机化合物,是油气勘探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有机地球化学的重要分支的核心内容。地质体中新生物标志物的结构鉴定,一直是我国分子有机地球化学发展的难点,直到近期才有突破。本文以茂名油页岩中新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历程为例,回顾叙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发表在学术刊物上的中国地质体中新生物标志物的论文,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方式:(1)国际合作研究成果,中国学者携带中国样品在国外实验室完成;(2)外国学者在中国样品中发现新化合物;(3)中国学者通过新化合物的质谱图解析,发现新化合物或新化合物的应用;(4)中国学者独立完成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最后,展望了地质体中新生物标志物研究与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非烃类生物标志化合物或分子标志化合物是含氧、硫、氮杂原子的有机化合物,每一个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可能有多个骨架相似的含氧、硫、氮杂原子的非烃类生物标志化合物,迄今,饱和烃中常见生物标志化合物的非烃类型大都已能被识别。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石油成因理论研究和烃类生物标志物的生源研究,近十几年来,它们尚被应用于研究油藏地球化学,原油的二次运移,古环境、古气候等领域,近年来,非烃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还有被用于油一油对比和用键合在沥青质中生物标志化合物探索严重生物降解油油源的报道,总之,非烃地球化学应用范围不断得到扩展而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非烃地球化学及其应用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烃类生物标志化合物或分子标志化合物是含氧、硫、氮杂原子的有机化合物,每一个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可能有多个骨架相似的含氧、硫、氮杂原子的非烃类生物标志化合物,迄今,饱和烃中常见生物标志化合物的非烃类型大都已能被识别.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石油成因理论研究和烃类生物标志物的生源研究,近十几年来,它们尚被应用于研究油藏地球化学, 原油的二次运移,古环境、古气候等领域,近年来,非烃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还有被用于油 -油对比和用键合在沥青质中生物标志化合物探索严重生物降解油油源的报道,总之,非烃地球化学应用范围不断得到扩展而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中国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特别是陆相沉积物和原油中新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新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确认,生物标志物的异常分布和产出,以及成因、演化新途径、新模式。所研究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包括类异戊二烯烷烃、甾烷、萜类化合物、卟啉化合物和有机含硫化合物。其中经标样确认的新生物标志化合物有羊毛甾烷、α-雪松烯和花侧柏烯等。我国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的薄弱环节乃是新生物标志物的结构确认研究,包括分离、纯化技术与标样合成技术等。  相似文献   

5.
环境有机地球化学初探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傅家谟  盛国英 《地学前缘》1996,3(2):127-132
从分子有机地球化学与全球变化以及有毒有害难降解有机化合物的表生地球化学作用两个方面,探讨了环境地学与有机地球化学学科分支新领域──环境有机地球化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文中列举了两个研究实例,一是应用分子标志物方法研究了北京、贵阳和广州三城市大气飘尘可溶有机质组成的成因;另一例是在广州市大气飘尘、水和底泥样品中鉴定出属于美国EPA优先控制的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并探讨了这些毒害有机物在环境中气、液、固界面间可能存在的表生地球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全国第五届有机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5月15日至17日在广州召开,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地质学会共同发起,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分部、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广东省石油学会、广东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联合承办。会议得到20个全国性学术团体和省级学术团体、科研、生产单位、高等院校等单位及部分专家为会议提供的资助。共收到学术论文摘要424篇,包括(1)石油地球化学综合研究及生油气理论;(2)未成熟油、低成熟油和非常规油有机地球化学;(3)天然气地球化学;(4)干酪根、沥青、煤和煤成烃地球化学;(5)有机岩石学;(6)区域有机地球化学研究;(7)生物标志物;(8)油气运移;(9)有机同位素地球化学;(10)有机地球化学中的实验方法和技术;(11)有机质成烃演化模拟实验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古海洋研究中的地球化学新指标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有机地球化学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古环境指标及其相关的同位素指标已成为追溯古全球变化与古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演化的有力工具。从古环境替代指标的示踪原理和应用的角度,综述了有孔虫碳同位素、有机地球化学整体指标、生物标志化合物、单体有机分子同位素、微量元素等在古海洋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及相关的研究动态与进展。指出古海洋研究正从以恢复古海洋的物理参数(温度、盐度、古洋流等)为主,向着揭示古水团演化、古生产力、古营养状况、碳贮库及碳循环等古生物地球化学演化过程方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
江蓝 《岩矿测试》1990,(4):292-293
1990年9月13日,美国Stanford大学地质和应用地学教授S.C.Brassell在地矿部岩矿测试技术研究所就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的原 理、分析方法、应用及其展望作了专题报告。报告涉及五个方面的内容:1.生物标志物概念及其在分子有机地球化学中的作用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分子有机地球化学与古气候、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分子有机地球化学可以从分子级水平研究地质体中有机分子化合物的演化规律。本文报道了应用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探讨古气候和古环境,例如探讨古生物(含古植物)的输入,淡水、半咸水和高盐度水古环境的判识以及大气飘尘的来源和成因等。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生物及有机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成立暨首届学术会议于1985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四川省新都县召开。代表来自生产、科研、院校从事生物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会议期间23名代表在大会上作了学术报出。报告内容广泛、新颖,介绍了有机地球化学、油成气特征、煤化作用、生物地球化学、生态环境、矿物生物结  相似文献   

11.
广西南丹大厂中泥盆统古油藏固体沥青及其潜在烃源岩——同区泥盆系深水槽盆地相优质泥岩均已达到过成熟热演化阶段,其沥青“A”含量均很低,并且强烈的热改造作用和后期抬升接近地表后可能发生的生物降解作用,严重影响了用沥青“A”中常规生物标志物进行油源研究的准确性.目前固体沥青的来源缺乏直接的分子有机地球化学证据.本文运用了催化...  相似文献   

12.
由中山大学王将克教授等编著的《氨基酸生物地球化学》(科学出版社,1991)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氨基酸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氨基酸生物地球化学是介于地学、生物学和化学的交叉性学科,是地学中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也是地学学科发展的必然产物。地质体中氨基酸的研究历史并不长,本世纪初叶,原苏联、美国、澳洲的许多学者便已着手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在生物成矿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由于选题实验等的艰难,使生物地球化学的发展远远缓于其他相关学科,如有机地球化学的发展。70年代初叶对月球样品的研究及深海钻探计划(DSDP),使氨基酸生物地球化学的  相似文献   

13.
自燃煤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发现神府、焦坪、灵武三种自燃煤的CH2Cl2抽提率、族组分组成、有机地球化学参数有较大的差别。色谱曲线表现为两种类型,即单峰型和双峰型。生物标志物组合也有较大的差别。由于这种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不同,导致了自燃煤的自燃属性的不同。因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可以用于自燃煤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海洋沉积物中色素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沉积物中的光合色素包含着水体、沉积物中浮游和底栖植物以及微生物群落的丰富信息,能表征特定生物来源,在埋藏到沉积物甚至发生某些改变之后仍然保留其源信息,是一类重要的化学生物标志物.结合总有机碳、总氮等其他海洋地球化学参数,沉积色素可用来研究海洋浮游植物和光合细菌的群落组成和丰度,反演海洋初级生产、水体富营养化水平及其历史趋势,指示水体和沉积物氧化还原条件,揭示海域气候条件等现状及其历史变化.沉积色素的研究,对于掌握海洋中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回溯古环境、古海洋、古生态以及古气候记录,制定合理的海洋管理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阐述了沉积物中色素的分类、来源、性质和分析方法,分析了色素在沉积物中的保存和变化规律,探讨总结了沉积色素作为化学生物标志物在海洋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判识512铀矿床古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分子有机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伊犁盆地512铀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性,认为伊犁盆地512铀矿床中有机质的先质母体主要为高等生物,个别样品为混合物源输入,同时,结合地质和某些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判断该地区为淡水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6.
胡建芳  彭平安 《沉积学报》2017,35(5):968-980
阐述了近五年有机地球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和未来有可能出现新突破的领域。在沉积有机质的性质和结构的认识上有重要进展,由于分子和分子同位素测试技术的进步,发现对有机质参与的地球化学全过程能够进行定性研究。阐述了与烃源岩发育相关的环境与控制因素,但具体形成机制的推断还没有得到沉积记录的验证。生物—有机地球化学在定量环境变化与古生态系统重建研究等方面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未来关于过度型有机质和石油天然气成藏过程定量化重建研究将是有机地球化学有可能出现新突破的领域。新的成份与同位素测定新技术的引入将促进有机地球化学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有机地球化学研究中,目前大量的报导是对地质样品中可溶有机质的组成、结构的研究。可溶有机质中正烷烃偶奇优势,甾、萜分布等,已广泛用于油、气勘探,评价生油岩有机质母质来源、成熟度和对比油源。但可溶有机质碳含量占生油岩中有机碳不到百分之五,生油岩中大部分有机质是以干酪根形式存在,油、气的成因与干酪根密切相关。近年来,裂解色谱、裂解色谱-质谱已用于研究干酪根中结合烃类的组成、结构,并用于指示沉积岩中有机质的成熟度、母质输入等[1、2、2],我国近年来也开始研究干酪根的裂解色谱1),本文则报导利用裂解色谱、裂解色谱一质谱研究一个已知地球化学剖面沉积有机质成熟度和沉积环境的尝试,探索建立评价生油岩成熟度的快速、有效的有机地球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有机地球化学学科在我国由引进至发展已有廿多年历史。实践证明这一新兴的地球化学学科对于发展我国陆相生油理论、促进我国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已发挥出重要作用。我国有机地球化学工作者在开展国家五十四项油气重大攻关课题的研究中揭示了许多石油成因新概念、新理论,如未成熟原油和低成熟原油的不断发现,煤成油的研究等,不但为扩大我国油气资源的勘探远景评价作出了贡献,同时进一步丰富着我国陆相石油成因新理论,如浅层生油层有机质生油、干酪根热解聚生油,生物聚合物直接成油,非烃、沥青质成油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对学科申请代码进行了大规模调整之后,2019年对地球化学学科又进行了优化。在已有的8个二级代码资助方向基础上,新增了油气地球化学(D0309)、有机地球化学(D0310)、沉积地球化学(D0311)、生物地球化学(D0312)、纳米与分子地球化学(D0313)、化学地球动力学(D0314)等6个二级代码。调整后的学科研究领域涵盖了岩石、矿产、土壤、水体、大气、地球内部挥发分、有机体及生物体等各介质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过程与机理、影响与调控。  相似文献   

20.
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地球化学的指标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已能较好地指导油气勘探工作。通过对未熟—低熟烃源岩及原油与成熟烃源岩及原油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的比较,着重论述了未熟—低熟油、源中可用的指标系列及内涵,指出成熟度方面甾烷C2920Rββ/(αα ββ)、αααC2920S/(20S 20R)及βα-莫烷/αβ-藿烷和ββ-藿烷等是比较可靠的地球化学参数;在生源方面非环状类异戊二烯化合物、三环萜烷和四环萜烷系列等是可靠的标志物;形成环境方面β-胡萝卜烷及重排甾烷/规则甾烷等都是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