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自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建交以来,双方逐渐深化和拓展合作领域。两国推进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哈方"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的对接,更加注重旅游等人文交流合作领域。因此,研究哈萨克斯坦旅华客源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连续多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研究哈萨克斯坦游客的入境旅游优势,并从历史发展阶段、人口统计学特征、人均消费与平均停留时间、人均消费构成、入境方式、年内时间分布规律、在华空间分布和出境流向等八个方面分析哈萨克斯坦旅华客源市场特征,并得出相应结论。文章最后从创新旅游合作领域、丰富游客入境条件和进行旅游宣传推广三方面为两国市场拓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印度是我国在南亚地区最重要的客源国。基于大量官方统计数据,对印度旅华客源市场的人口统计学、时空结构和消费行为特征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1)人口统计学特征显著,男性、青年、商务游客占据较大比重;(2)年际间游客人数总体呈增长态势,月际演变表现为双峰型,在华主要分布于北京和江浙沪地区,离境多以回到本国为主;(3)入境方式多样,散客比例高,人均总消费较高,尤其以购物所占比例较为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旅游合作、旅游产品供给和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等相关的市场拓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是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在南欧地区的重要客源国。本文以官方资料和大数据统计为基础,对意大利旅华客源市场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在年际变化方面,意大利旅华客源市场自1980年以来历经波动增长和稳步发展两个主要阶段。(2)在人口统计学特征方面,意大利游客以男性、青年以及商务型居多。(3)在年内季节性变化方面,旺季主要为3—5月、7—11月,平季为1月、6月,淡季为2月、12月。(4)在游客在华空间分布方面,意大利游客到访最多的区域是上海、浙江、北京、陕西、广东、云南等省份。(5)在航空旅客行为偏好方面,入境航空旅客主要通过零售旅行社预定,多选择经济舱,在华停留时间较长。(6)在人均总消费及构成方面,游客消费能力强劲,多以长途交通、住宿、餐饮、景区游览等基本消费为主。最后从中意文化和旅游年、商务旅游市场、游客便利化水平、入境旅游产业链等方面提出市场恢复对策,以期为后疫情时代我国入境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旅华客源市场特征与拓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至2012年是澳大利亚首届“中国文化年”,研究澳大利亚旅华客源市场十分有现实意义。文章基于连续多年的大量统计资料,从历史发展阶段、人口统计学特征、入境方式、在华旅行方式、人均消费和平均停留时间、年内时间分布规律、空间分布规律等七方面分析了澳大利亚旅华客源市场特征,并得出与已有文献不同的研究结论。结合中澳两国的最新政策,文章最后从旅游领域交往、旅游宣传推广和旅游服务质量三方面提出了市场拓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年连续的、大量的统计数据,从三个不同维度对俄罗斯旅华客源市场进行研究:首先按照时间序列将俄罗斯旅华客源市场划分为缓慢增长、波动增长、持续增长和恢复增长四个阶段;其次根据空间分布对俄罗斯旅华目的地选择进行详细划分,表明俄罗斯游客更倾向于选择游览北方地区和滨海地区;最后根据2005—2010年俄罗斯入境旅游者和旅游外汇收入两组数据,建构 GM(1,1)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预测俄罗斯旅华客源市场未来五年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年连续的、大量的统计数据,从三个不同维度对俄罗斯旅华客源市场进行研究:首 先按照时间序列将俄罗斯旅华客源市场划分为缓慢增长、波动增长、持续增长和恢复增长四个阶 段;其次根据空间分布对俄罗斯旅华目的地选择进行详细划分,表明俄罗斯游客更倾向于选择游 览北方地区和滨海地区;最后根据2005—2010 年俄罗斯入境旅游者和旅游外汇收入两组数据,建 构GM(1,1)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预测俄罗斯旅华客源市场未来五年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周成 《世界地理研究》2015,24(4):142-151
泰国旅华客源市场在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中一直占有重要比重。基于大量统计数据,运用时间变化强度指数、季节性强度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等定量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泰国旅华市场的时空结构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时间上,泰国旅华市场从1985-2012年经历了初始发展、曲折发展、恢复发展和波动回温四个历史发展时期,旅华客流年际变化呈现明显波动——强力波动——趋于和缓的变化特征,年内月季分布集中性较强,主要集中于一年中的3-5月和9-11月;空间上,泰国旅华游客在我国地域分布较为集中且相对稳定,旅游客流主要流向云南、广东、浙江、江苏、四川等省区和北京、上海、广州、昆明、成都等热点旅游城市。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拓展泰国旅华客源市场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国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中法关系源远流长,这为发展法国旅华市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研究通过对大量资料的梳理,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时间角度、旅游者行为角度、空间角度对法国旅华市场进行了相应的特征分析。得出结论:两国关系直接影响到法国旅华游客的数量,中国旅游业对于法国游客不同需求的满足是发展法国旅华市场的重要推动力。最后从旅游宣传推广、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等方面提出了市场拓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影响旅游者出游能力的相关因素出发,以2010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选取了21个主要客源国,对影响其旅华潜力的9项相关因素进行了因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国际客源国的旅华潜力主要受客源国经济发展因子、社会发展因子和对华联系因子3类公共因子的影响;根据旅华潜力影响公共因子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21个主要客源国聚合为5大类,总体上旅华率与其出境旅游率相比还处于较低水平;短期内我国入境游客源国的开发重点应该是3~5类客源国。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79―2015年相关旅游统计资料,利用经济周期波动、季节性强度指数、变异系数和城市首位度等方法,对日本旅华市场的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自1979年以来,日本旅华市场快速发展,但年际市场增长率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受到一定限制;2)1994―2015年,日本旅华市场年内淡旺季具有一定的规律,市场曲线波动由"三峰型"逐渐向"双峰型"转变,但近年来季节性差异较不明显;3)日本旅华市场在华省域空间分布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多年变化亦不显著,主要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区域;4)上海是日本旅华市场最热衷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此外受双边经贸、旅游产品和政策导向等因素影响,北京、深圳和大连等城市也备受日本游客青睐。  相似文献   

11.
大西安旅游圈:国内旅游客源空间分析与构建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杨新军  马晓龙 《地理研究》2004,23(5):695-704
在西安旅游客源市场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 ,对西安国内旅游市场以省域为单位进行划分。截取 1995、 1998、 2 0 0 1三年的旅游统计资料为断面 ,利用中心地标准距离公式 ,对不同时期西安国内旅游吸引半径和空间吸引力指标进行量化计算 ,并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 ,总结了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距离衰减的基本规律和西安国内旅游吸引力的发展与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 ,根据对 10个主要景点 2 0 0 0份抽样问卷的调查结果 ,分析了国内游客在西安及其周边地区旅游景点的空间选择模式和行为特征 ,提出了大西安旅游圈的概念和范围 ,根据西安地区的区位、资源和设施实际 ,提出大西安旅游圈构建思路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海滨旅游开发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勇  何彪 《世界地理研究》2005,14(1):102-107
本文站在战略的层面,对我国海滨旅游开发的背景意义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根据我国海滨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组合,结合考虑区域问海滨旅游资源相似性、经济条件、区位条件、客源市场等因素,提出了我国海滨旅游开发的空间布局结构。最后针对我国海滨开发实践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为我国海滨旅游开发给出了几点战略措施,旨在对我国海滨旅游的开发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25年来秦俑馆旅游生命周期与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孙根年  薛刚 《干旱区地理》2007,30(2):283-288
将旅游地的成长看成是有生命的自组织过程,以1980-2005年统计数据,着眼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客源结构、人均消费及旅游收入的变化过程分析,从新角度探讨了旅游地的成长与结构变化的关系,丰富了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认识。结果发现,秦俑馆入境旅游呈“扇贝型”增长,国内旅游为“主循环-再循环型”周期波动,入境游客在总游客中所占比例逐渐提高,人均旅游消费额不断提升,致使旅游经济收入摆脱了客流量生命周期的影响而得益延长,为我国国际名牌旅游产品从外延性客流量增长走向内涵型旅游收入增长提供了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入境旅游市场的整体格局与特征是制定入境旅游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2-模网络分析建立了中国省际入境旅游客源国市场隶属网络,采用中心度和奇异值分解法进行分析,从O-D互动视角审视各省(市、区)在全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整体结构中的功能和作用,分析省份—客源国、省(市、区)之间的互动格局。结果表明:①从各省(市、区)来看,入境游客规模优势并未带来相应的客源市场互动结构优势,通过与核心客源市场建立普遍的市场联系,使各省(市、区)的中心度得分较为一致;另一方面,韩、日、美等客源大国则成为隶属网络中的结构核心,成为连接不同省(市、区)的关键角色。②入境旅游客源国市场互动结构中存在3个特定的市场组团,即亚欧+多区域均衡组团、俄罗斯+南北联动组团、欧美+口岸—内地中转组团,这成为遴选市场开拓对象和合作省份的重要依据。本文相关结论可为各省(市、区)优化入境旅游客源国市场营销组合、组织旅游产品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陈国阶  杨维琼 《热带地理》2007,27(3):269-274
旅游产业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动性和带动性都较强的综合性产业。跨地区、跨部门的协调与协作是旅游发展的重要机制,也是实践的迫切需要。川粤两省旅游的资源、客源和需求既有巨大差异,又存在相互协作的空间、潜力和效益。从川粤两地景观资源互补、旅游客源互补、游客的需求等方面分析了川粤两地旅游协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川粤旅游协作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入境旅游者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及地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我国国际旅游的产业化水平,以入境旅游典型区域收集的第一手数据为基础,应用计算机数理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了入境游客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旅游交通、旅游服务和设施等促成因素构成了目的地选择的核心影响因素;产品价格、旅行时间和旅行距离等限制性因素的作用位居第二层次;而旅游景区、东道主好客性等核心吸引物的作用最小。由于经济、社会、文化背景和旅游者个体特征的差异,欧美等洲际客源在选择目的地时更多地考虑吸引物因素;而洲内客源则更多地考虑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区空间组织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运用最近邻分析法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状态,并以海拉尔市和阿尔山市为中心的空间点分布集聚性更为明显的A、B两个团簇为典型研究对象,分析A、B簇区的旅游资源特征与旅游活动类型逻辑关系、旅游地边际效用和旅游活动空间行为模式,并根据建筑学剖视图原理,运用“使用者温度计量”模式分析旅游地资源特征与目标细分市场游客偏好之间的紧密程度,通过有效组织强关联度的旅游活动实现A簇区和B簇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表明,最近邻分析模式、旅游地边际效用分析以及“使用者温度计量”模式为区域旅游活动空间组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伯特兰德均衡和智猪博弈的寡头景区竞合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浩  陈浩  曹靖 《地理科学》2012,(7):784-789
近些年来,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一直是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从博弈论的角度切入,通过建立伯特兰德模型,分析在寡头垄断环境下景区的竞争策略,确定均衡条件下的最优门票价格;通过引入"智猪博弈"模型,以旅游基础设施投资为例,分析了几种不同情况下景区间的合作关系,提出在景区实力较悬殊的情况下,小景区存在通过搭便车增加自身游客量的方法;而在其他几种情况中,景区间可能分摊投资费用或者都不愿投资;最后,通过对阿坝和皖南两个案例的讨论,初步验证了提出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