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潘建雄  吴业彪 《地震地质》1993,15(3):261-267
通过研究地震烈度的衰减、临近华县地区历次强震等烈度线形态的相似性以及秦岭东西构造带对地震动的阻挡,认为华县大地震南侧的四度线边界在襄阳~光山一带,即大致在北纬32°附近,其南侧出现一个无震感记录的地带,无震感地带以南才是岳阳地震的影响场区,它有自己的震中,震中烈度七度,向外烈度衰减有闭合的四度区边界,表明1556年发生的华县大地震与岳阳地震是同时发生的两个独立的地震  相似文献   

2.
阐述张家口市尚义M_S 4.0地震构造背景、地震活动特征,总结地震应急调查成果,介绍极震区震感现象和分布范围。通过对地震现场调查点和电话调查点的烈度评定,确定极震区的影响烈度为Ⅴ度,圈定地震等烈度分布区域,同时修正观测仪器震中位置。结合本次地震的宏观烈度分布、震源机制和震区卫星影像的线性构造解释等资料,讨论本次地震的孕震构造和发震断层。  相似文献   

3.
泾阳Mem>Ssub>4.8地震的发震构造与破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卫东 《地震学报》2002,24(5):552-555
1998年1月5日,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附近发生了MS4.8地震.震中位置:34.5(N、108.9(E,发震时刻:北京时间09时36分,震源深度:14 km,震中烈度:Ⅵ度强,西安等地震感强烈.陕西省关中东部地区是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强烈地震,此次地震是陕西省近40年来最大的一次地震,受到了省内外地震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泾阳4.8级地震的震源参数和震源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卫东  王平 《地震学报》1998,20(6):656-658
1998年1月5日,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附近发生了MS=4.8地震.震中位置:34.5°N,108.9°E;发震时刻:北京时间09时36分;震源深度:14km;震中烈度:Ⅵ度强,西安等地震感强烈.陕西省关中东部地区是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历史上曾多...  相似文献   

5.
陈国顺  黄振昌 《地震研究》1993,16(2):199-206
本文讨论了公元512年山西北部7.5级地震的震中、震级、震中烈度等问题,根据我们在大同盆地所发现的该地震的发震断层和许多地震遗迹,认为该地震的震中应在大同盆地,震级和烈度也应适当提高。  相似文献   

6.
根据近年来作者参与的重庆地区中强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整理了重庆地区地震灾害损失情况,拟合了重庆地区震害经验回归曲线,包含地震震级与震中烈度关系、震级与受灾面积关系、震级(震中烈度)与死亡人数关系、震级(震中烈度)与受伤人数关系、震级(震中烈度)与倒塌房屋数量关系、震级(震中烈度)与直接经济损失关系,详细分析了重庆地区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的灾害特点、人员伤亡情况、建筑受损情况等。实际发生地震时,可以结合重庆地区震害经验回归曲线和社服系统软件计算得到的预评估结果进行综合考虑。重庆地区以北东向的断裂构造为主导,断裂分为基底断裂、基底断裂相关联的地表断裂和发育在背斜核部的盖层断裂,重庆地区地震绝大部分受这三类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凤鸣地震考察工作,了解到震区一带的震感现象和地震影响的分布情况,并且依据《中国地震烈度表》和现场实地考察确定震中区一带地震影响烈度为Ⅳ度,圈定了本次地震的等烈度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我国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评估研究的发展过程,以我国1990年~2013年间261次破坏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数据为样本,利用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了基于震中烈度、震级、震中烈度与震级等3种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快速评估模型,通过实例证明基于震中烈度与震级的评估模型更加合理可靠,可为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快速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977年5月12日宁河地震烈度明显偏低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7年5月12日宁河6.6级地震的震中烈度较之震级相当的其他地震的震中烈度明显地偏低。为了阐明这种现象,由P波初动半周期及振幅求得了该区不同时期内的品质因数(Q值)及小震震源参数,并重新校对了这次地震以及1976年11月15日宁河6.9级地震的宏观及微观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地震震中烈度异常低是因为1976年11月15日6.9级地震后,该区介质的品质因数大幅度下降,同时这个地震的震源深度比6.9级地震的震源深度约深5公里。品质因数和震源深度的综合效应可导致震中烈度降低近一度。  相似文献   

10.
郭劲  张庆云 《四川地震》1990,(1):43-47,50
一、概况1989年4月16日至5月4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境内先后发生4次6.0级以上强烈地震。地震的强度大、频度高、余震多、持续时间长。截止5月26日统计,共发生M≥1.0级以上的地震14907次,其中3.0~3.9级150次;4.0~4.9级25次;5.0~5.9级3次。这次6.7级强震群的宏观震中位于县城东南的小坝村附近人烟稀少的大山区,震感范围波及三省、区的十余县,震中烈度Ⅷ度,震中区的房屋少数倒平,多数倒塌和  相似文献   

11.
2002年5月31日在四川省仁寿县与双流县交界地区发生一次ML4.6地震,震中烈度Ⅵ度。宏观震中大致在仁寿县高家镇以西一带,地震使部分民房遭到破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45万元。  相似文献   

12.
756年张掖-酒泉地震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现有历史地震资料和新补充史料的综合考证,认为现行地震目录所给的公元756年张掖-酒泉地震参数不确切,应做如下修正:震级应由现在的6级修订为7级左右,震中烈度由Ⅶ~Ⅷ度修订为Ⅸ~X度,极震区介于张掖、酒泉之间的高台北罗城一带.  相似文献   

13.
公元180年甘肃表氏地震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史料记载,各种地震目录均将东汉灵帝光和三年秋(公元180年)表氏地震震中定在甘肃省高台县西(39.4°N,99.5°E),震中烈度Ⅹ度,震级7(1/2).本文通过对历史地震资料的重新考证和表氏新旧县城遗址的实地考察,对公元180年表氏地震的震中位置作了如下修正:震前的表氏县城位于甘肃省肃南县明花区新墩子城,也应是震中所在地,其地理位置为39.6°N、99.3°E,精度2类;震后重建的县城在今骆驼城或草沟井城.通过对史料震害的认真分析,并将本次地震与两汉时期8次6(1/2)级以上地震及高台附近地区9次地震的地震参数、震害和波及范围进行对照,最终将震中烈度修正为Ⅸ—Ⅹ度,震级修正为7级.  相似文献   

14.
1590年7月7日甘肃永靖东南地震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1590年7月,在甘肃临洮附近有破坏性历史地震记载"……坏城廓庐舍,压死人畜无算"。同月,青海东部的冰沟城(今乐都县东北)也因地震而城崩。在过去出版的地震目录中,均按两次地震列出,分别称为甘肃临洮51/2级地震,震中烈度Ⅶ度;青海乐都5级地震,震中烈度Ⅵ度。根据史料考证和现场调查结果,综合分析认为,上述两次地震很有可能为同一次地震,其震中位于甘肃永靖东南的马衔山区,震中烈度达Ⅷ—Ⅸ度,震级61/2级左右,其发震构造很可能为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的中西段。  相似文献   

15.
On August 20th, 2019, a M4.2 earthquake occurred near Zhanan and Lixin Village, Tianya District, Sanya City, Hainan Province. We conduct field investigation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epicenter which includes 25 natural villages based on the data provided by local government and finally complete the map of the earthquake intensit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houses and cracks in the earthquake area, the structure types and crack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ouses are basically unveiled. Furthermore, suggestions for earthquake disaster reduction in study area are obtained from the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6.
汶川大地震汉源县城建筑物震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地震中,距离震中约200公里的汉源县出现了明显烈度异常现象,汉源县城建筑物震害表现尤为明显.为了解释这一现象,在汶川大地震第一阶段科学考察中,相关调查小组对汉源县城建筑物震害开展了相应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处烈度异常现象确实存在,烈度异常与该处局部场地条件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2013年8月12日在西藏自治区左贡与芒康交界发生6.1级地震,该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左贡县田妥镇嘎益村-仁果乡吞永村一带,最大烈度Ⅷ度,但不构成Ⅷ度区.根据现场工作队所收集的资料,分析了震区各类房屋建筑的震害特征及其破坏原因,并根据此次地震对该地区房屋所造成的破坏程度提出了防震减灾研究建议,并强调了此类民居需要加强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8.
土层结构对汉源烈度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汶川MS8.0大地震在远离震中近200 km的汉源县县城产生了高烈度异常, 其原因比较复杂.为了分析土层结构对汶川大地震中汉源县老县城高烈度异常的影响, 在汉源县城震害科学考察基础上, 依据地震烈度异常的分布情况, 在背后山滑坡前缘地带布设5个工程地质勘察钻孔, 获得了汉源县老县城场地土层结构资料.在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的基础上, 给出了汉源县老县城场地各层土体动力学参数.本文利用汶川地震九襄强震台的强震记录, 结合其台站的场地资料反演给出了汉源县老县城的基岩地震动时程, 作为地震反应分析的基岩输入地震动.在此基础上利用土层地震反应一维等效线性方法对汉源县老县城场地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 并将计算所得结果与Ⅵ度区其它强震台站获得的强震记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汉源县老县城土层结构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导致地表地震动异常, 是汉源县老县城高烈度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1654年甘肃天水南8级地震补充考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简要回顾了1654年天水南8级地震的研究历史,结合原有史料和新补充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核定了各破坏点的地震烈度,进而改绘了地震等震线图,其长轴方向为NE向。此次地震除造成大范围的城垣毁坏、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之外,滑坡、山崩和堰塞湖等地震地质灾害也非常严重。其极震区位于礼县以东的西汉水河谷永兴镇—罗家堡—天水镇一带。该区发育了全新世活动的礼县—罗家堡断裂,其性质为左旋走滑兼正断。根据最新调查结果,该断裂沿礼县—盐关—罗家堡一带保存了地震陡坎、纹沟左旋和地震沟槽等地震地表破裂带形迹,其地理位置与历史资料考证所确定的极震区范围一致,印证了二者结论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A magnitude 7(3/4) earthquake happened in Linfen, Shanxi, on May 18, 1965(the 34th year of Qing Emperor Kangxi). In the Catalogue of Chinese Historical Strong Earthquakes, the epicenter of this earthquake is located at the northwest of Zhangli Village of Xiangfen County and Dongkang Village of Yaodu District, Linfen City(36.0°N, 111.5°E), and the epicentral intensity is Ⅹ. It was inferred by previous studies that Guojiazhuang Fault is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of the earthquake. In this paper,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Archives of Linfen City and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Linfen, the author looked up in details the first-hand materials of the earthquake damage to the ancient town of Linfe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and based on this, drew the isoseismals of the earthquake. Through discussions with relevant experts, we consider that it would be more appropriate that the location of the macroscopic epicenter of this earthquake is in Donguan area of the ancient town of Linfen, the epicentral intensity is Ⅺ, and the major axis of the isoseismals is in NWW. Later,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Linfen city active fault detection and seismic risk evaluation", we found two earthquake fault outcrops near the macroscopic epicentral area of the 1695 Linfen earthquake. Shallow seismic exploration lines and drill rows perpendicular to the strike of the fault outcrops were arranged to implement the exploratio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right-lateral stepover composed of Guojiazhuang Fault and Liucun Fault, together with the Luoyunshan Fault(Longci segment), were involved in the 1695 Linfen earthquake,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faults is the microscopic epicenter of the earthquake, and the above-mentioned three faults are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of the earthquake. In addition, the seismic geological remains in this region(landslides, earthquake ground cracks, sand emitting channels, etc.) are mainly distributed on the hanging wall of the Guojiazhuang Fault, this proves from another perspective that the earthquake remains is the product of activity of Guojiazhuang Fault in 16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