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生长基元模型出发 ,建立了ZnAl2 O4 晶体生长基元的数学模型 ,并通过对ZnAl2 O4 晶体生长基元稳定能的计算 ,讨论了ZnAl2 O4 晶体生长基元的结构 ,从而认为正八面体是其有利生长基元。  相似文献   

2.
晶体生长基元的稳定能与闪锌矿的结晶形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生长基元模型出发,建立了闪锌矿晶体生长基元的数学模型,通过对闪锌矿晶体生长基元稳定能的计算,讨论了闪锌矿的结晶形态和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3.
建立尖晶石晶体生长基元的数学模型,讨论了尖晶石晶体的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4.
晶体生长过程实际上就是生长基元从周围环境中不断地通过界面而进入晶格座位的过程。一般认为,研究生长基元以何种方式以及如何通过界面进入晶格座位是晶体生长界面结构研究中的关键。在生长基元以分子或者原子的微粒子形式在生长环境中进行无规游走的前提下,本文运用真实自回避行走(TSAW)模型,通过重整化群思想来研究晶体生长界面结构的分形行为。研究发现:晶体生长界面结构的分形行为与生长基元的游走路径形态密切相关,并且在理想状况下真实自回避行走与标准Koch曲线的分形维极为接近。  相似文献   

5.
二水硫酸钙结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过饱和溶液中CaSO4 ·2H2 O晶体成核及生长现象 ,同时对垢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表明 ,成核延迟时间随溶液过饱和度增大而减小 ;CaSO4 ·2H2 O晶体生长属于表面反应控制 ,且与粒径相关 ,当温度为 3 0℃ ,粒径为2 8~ 67μm ,Ca2 + 浓度为 0 .0 3 5mol/L时 ,晶体生长速度在 0 .5× 10 - 8~ 5 .8× 10 - 8m/s之间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添加剂对晶体生长的影响,对NaCl和K2SO4晶体在流化床中的动态生长行为及单个晶体在溶液中的静态生长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中还考虑了晶体表面的完整程度对晶体生长的影响,并对上述晶体的生长机理进行了分析.此外,对存在添加剂及纯溶液中NaCl和K2SO4晶体的溶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实验所选用的添加剂在低浓度下即能有效抑制NaCl和K2SO4晶体生长.  相似文献   

7.
文中提供了含有石榴石+黑云母+绿泥石土+字石+斜长石+白云母+石英+H_2O对矿物组合的NCMnKFMASH(即SiO_2-Al_2O_3-Mgo-FeO-MnO-CaO-Na_2O-K_2O-H_2O)体系中泥质片岩渐进演化的数值模型,目的在于预测沿不同p-Τ轨迹所发生的石榴石、外长石化学成分的变化.这些数值模型证实了许多肯定对解释天然共生组合的p-Τ轨迹很有用的结论:①沿着从减压加热到增压冷却的范围内的任何p-Τ向量,石榴石都可以生长.②石榴石、斜长石的成分与晶体生长之间存在系统关系,以致于对大多数p-Τ轨迹来说,石榴石的生长都要求消耗外长石.此外,封闭体系的质量平衡要求当斜长石被消耗时,残余斜长石越来越富钠长石成分.石榴石  相似文献   

8.
王文魁  牛新喜 《地球科学》1994,19(1):31-38,T001
测量研究了锆石、黄石、石榴石、羟硅铍石和符山石的形态和微形貌,并分别列出了这些晶体的化学成分和其它鉴定参数,观察到的生长和溶蚀螺纹证实螺旋生长机制在硅酸盐矿物晶体生长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众多的研究已经表明,矿物的形貌是其成分、结构和生长环境的综合反映,对其进行研究可以获得晶体生长的地质条件等有关信息.矿物晶面的表面微形貌,对于晶体内部缺陷和生长环境的变迁反映非常敏感,它记录了晶体生长过程中更有价值的信息--界面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煤矸石提铝与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α-Al2O3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煤炭消费量逐年增加.在煤炭采掘的同时,伴随开采的煤矸石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而且污染了环境.煤矸石中含有约35%的Al2O3和45%的SiO2以及大量农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而α-Al2O3是用于制作精细瓷器、耐火材料和其他纳米功能材料的主要原料.有文献报道用(NH4)2SO4提取煤矸石中的Al2O3,制备纳米α-Al2O3.  相似文献   

11.
用广角度X射线散射 (WAXS)和由它得到的径向分布函数 (RDF)研究了偏岭石的结构。偏岭石是一种以非晶组份为主的部分有序的中间序性物质。构成偏岭石的结构单元是四面体 [MO4 ](M =Si,Al)和八面体 [AlO6](O =O,OH)。偏岭石结构中近邻四面体与四面体共顶连接构成M-O层,八面体与八面体共棱或共面连接构成Al-O层;而四面体与八面体通过不规则的共顶连接构成近程层状结构。它的近程结构将不随序性或结晶性变化。它的微结构及其随热处理温度的变化主要决定于结构基元之间的关系和序性。偏岭石是结构不同于变高岭石的一种粘土.  相似文献   

12.
The reverse Monte Carlo (RMC) method was used for modell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sodium tetrasilicate glass (Na2Si4O9, NS4). Neutron diffraction data over a large momentum transfer range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results (Q-species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chemical bonding considerations have been used to constrain the RMC simulations. Very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structure factor was achieved.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 is analysed in terms of partial pair distribution functions, bond-angle distributions, short-range order (SRO) clusters and ring statistics. The average Si–O–Si bridging angle is different for the different Qi–Qj unit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Q species on the network connectivity is analysed by comparison with statistical SRO distributions. While the Q2 species are randomly distributed, a high preference for the formation of Q4–Q4 units in three-membered rings is found. This explains why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s of hydration of NS4 glass, Si–OH groups are preferentially formed by breaking Q4–Q4 linkages. The RMC model also provides an independent test for the assignment of bands in the Si–O stretching region of the Raman spectrum. It is shown that the bands at about 1050 and 1100 cm−1 are probably due to Q3 units surrounded by different numbers of Q4 units. Received: 7 April 1997 / Revised, accepted: 5 July 1997  相似文献   

13.
辽宁复县金刚石的阴极发光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阴极发光图像揭示了辽宁复县金刚石的内部结构具有3种类型;(1)简单的生长环带结构;(2)多期生长的复杂环带结构;(3)稀少的似玛瑙状结构,这些内部结构特征反映金刚石的不均一性及生长具多期、多阶段特点、该特点与金刚石所处的流体-熔体的不同阶段相对应。玛瑙状结构除多生长中心聚集形成复杂种晶形态所致外,局部不均匀熔蚀、混合的生长机制的变化的结晶条件三者综合作用亦是原因之一,阴有发光图像还反映了金刚石晶体  相似文献   

14.
钠长石花岗岩中雪球结构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某些富锂、氟含稀有金属花岗岩的石英和钾长石斑晶中常见 (半 )雪球结构。雪球结构的产出特征、雪球体中钠长石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以及其他间接证据都说明 ,雪球结构是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形成的。对矿物结晶顺序、石英和钠长石的生长速率以及固相线温度的研究表明 ,富锂、氟、钠的花岗质残余岩浆完全具备形成雪球结构的条件。岩浆熔体中较高的Na2 O/K2 O比值和F、H2 O含量在雪球结构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F的高含量使岩浆固相线温度降低 ,岩浆得以充分分异演化 ,形成接近端员组分的钾长石和钠长石 ;Na2 O/K2 O比值较大使钠长石首先结晶 ;较高的F和H2 O含量使岩浆粘度降低 ,石英的生长速率相对加快并逐渐包裹钠长石形成雪球结构。  相似文献   

15.
从氧原子最紧密堆积以及阳离子充填四面体和八面体空隙原理出发 ,以简单氧化物矿物最紧密堆积结构类型金绿宝石、尖晶石、铁钒矿为基础 ,深入讨论了复杂氧化物矿物最紧密堆积结构类型彭志忠石、尼日利亚石、塔菲石、黑铝镁铁 (钛 )矿等晶体结构构筑原理。以O表示全部为阳离子八面体配位的层 ;以T层表示阳离子八面体配位与阳离子四面体配位的混合层 ,其中T1表示阳离子八面体配位与一种方向阳离子四面体配位的混合层 ,T2 表示阳离子八面体配位与两种方向阳离子四面体配位的混合层。这类矿物晶体结构可用O、T1、T2 堆积方式表征 ,O层与T层交替排列。如 :彭志忠石 ( 6H)的晶体结构表示为…OT2 OT1OT1… ,塔菲石 ( 8H)的晶体结构表示为…OT2 OT1OT2 OT1… ,尼日利亚石 ( 2 4R)的晶体结构表示为…OT1OT2 OT2 OT1…× 3 ,等等 ;它们的晶体结构中既有尖晶石的…OT2 OT2 …晶体结构单位 ,又有铁钒矿的…OT1OT1…晶体结构单位。  相似文献   

16.
Synthesis and Growth Process: A Tetrapod-Like ZnO Nanostructu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ree kinds of tetrapod-like ZnO nanostructur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simultaneously via pure Zn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on silicon wafers with (111) orientation (Si (111)) at 920 ℃. X-ray diffraction indicates that the nanotetrapods are of wurtzite structure. The morphology and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nanotetrapods are investigated by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lected 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 shows the growth direction, 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reveals the atomic composition ratio of Zn/O. The growth process is briefly discussed. The optical property of the products was also recorded by means of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oscopy.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新生界断裂划分为同生逆断裂、后生同生逆断裂和后生断裂 ,背斜发育有同生断展背斜、后生断展背斜及生长背斜 ,昆北断阶区褶皱发育演化序列为同生断展背斜之上叠加了生长背斜 ,一里坪坳陷、茫崖坳陷褶皱发育演化序列是后生断展背斜上叠加了同生断展背斜 ,同生断展背斜之上又叠加了生长背斜。新生代生长构造格架由三期生长构造组成 ,古近纪—早上新世逆同生构造、中—晚上新世逆同生构造和中—下更新世生长背斜组成 ,不同构造单元构造格架组成略有不同。三期生长构造是由E—N12 盆地基底扭压整体拗陷作用、N22 —N3 2 盆地基底扭压差异拗陷作用和Q盆地基底扭压缓慢拗陷作用而形成的。构造圈闭主要有同生断展背斜、后生断展背斜、生长背斜、断鼻等 ,且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主要分布在昆北断阶、茫崖坳陷。同生逆断裂的长期活动有利于油气的运移、聚集 ,位于油源区附近的同生和后生断展背斜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8.
叶绿矾是具有岛状基本结构的硫酸盐类矿物,对产于新疆东天山北部红山矿区硫化物矿床氧化带中的叶绿矾进行单晶衍射实验发现,该叶绿矾具有明显的超结构弱衍射点,利用包括弱衍射点在内的全部可观察点求得的超晶胞参数为:a=1.49441(7)nm,b=1.83429(9)nm,c=1.14507(6)nm,α=93.2390(10)°,β=112.0330(10)°,γ=98.2800(10)°,V=2.8583(2)nm3,空间群为P1,Z=3。去掉弱衍射点后利用强衍射点得到的最小亚晶胞参数是a=0.737121(4)nm,b=1.83079(11)nm,c=0.73106(4)nm,α=93.9250(10)°,β=102.7252(10)°,γ=98.9463(10)°,V=0.947321(2)nm3,空间群为P1,Z=1。超晶胞与亚晶胞相比体积增加了2倍,其b轴的方向和大小基本不变,a和c轴产生了差异。该叶绿矾的晶体化学式为Fe0.656Fe4(SO4)6(OH)2·19.4H2O,属高铁叶绿矾。结构中,部分Fe-O八面体和SO4四面体联合形成的复合链,并沿[102]方向分布,形成一种稳定的骨干结构;部分孤立Fe-O八面体,位于链间,阳离子相当于晶体化学式中A位置的离子,通常有缺失。链和孤立八面体的分布均平行(010)面网,分别构成链层和八面体层,并按2∶1的比例堆垛,结构单元之间全部由氢键相连。超结构产生的原因是电价补偿机制造成的孔道中Fe的位置分离和占位差异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