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保护生命线     
正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源。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无不与土地息息相关。然而,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尤其是耕地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资料显示,我国人均耕地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即便如此,我国在耕地使用上仍然存在粗放浪费的现象,耕地保护形势不容乐观。经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1,(7):40-40
随着近年来的发展,江西地质状况复杂多变与人均耕地、高质量耕地以及可开发后备资源少的矛盾日益凸显。另一方面,随着全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类矿产资源的保障形势严峻,资源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资源短缺的矛盾日趋尖锐。  相似文献   

3.
曹卫星 《地球》2020,(3):1-1
山水林田湖草是-个生命共同体,其中的田,就是耕地资源。耕地作为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土地是财富之母、发展之基、民生之本、生态之依。作为自然要素,土地为人类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来源;作为经济要素,其开发利用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作为生态要素,为生态建设提供基础空间和宜居环境。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但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加之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可供利用的优质耕地资源数量更少。  相似文献   

4.
何宝庭 《地球》2013,(10):59-61
正我国土地资源匮乏,主要表现在人均耕地少、山地丘陵多、耕地总体质量差、后备资源匮乏、土地开发强度大、盲目用地突出等方面,因此,通过科技手段提升现有耕地质量和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水平,实现土地资源高效、持续、科学利用迫在眉睫。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曾明确指出:"国土资源工作已经进入创新驱动的阶段,科技创新能起到引领作用,在某些方面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随着土地管理的深化改革,越来越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科技创新就是要用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刊编辑部 《地球》2012,(11):14-15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土资源部门如何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需求的同时保护资源?我国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就此,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接受了媒体记者的专访。十年成绩记者:10年来,国土资源部门在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上取得了哪些成就?徐绍史: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的发展中大国,面临着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耕地保护难度增大、用地粗放浪费等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  相似文献   

6.
正"土生万物,地发千祥"。这句话的意思是,土地是万物生存的基础,如果没有土地,世间一切生物都将销声匿迹。土地是我们值得守卫的珍宝,保护土地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在第23个全国土地日来临之际,《地球》杂志就我国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1,(7):31-31
内蒙古全区有耕地1.07亿亩,人均耕地3.96亩,是全国人均耕地的3倍,未利用土地资源数量大,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潜力和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8.
贾飞龙 《地球》2013,(2):52-54
正在新疆,人们感叹最多的是土地的一望无际。新疆土地总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同时新疆水、土、光、热、矿产资源丰富,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是我国重要的资源接替区。但是,新疆的土地利用受到严重的水资源限制以及风沙作用、土壤瘠薄、土壤盐碱化等因素的制约,全区中低产田比例较高,弃耕现象严重,生态环境趋于恶化。"耕地保护,不仅是重大的经  相似文献   

9.
姚鹏飞 《地球》2012,(6):1-1
民以食为天,粮以田为本。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和重要的生产要素。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保护耕地的重要性。近年来,经济发展占用了大量优质耕地,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部分农用地非农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我国每年净减少的耕地达数量惊人。目前,协调保护耕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高耕地保护绩效是我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创造、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农业实践经验和科学技术知识,  相似文献   

10.
蓝颖春 《地球》2012,(11):28-31
耕地是土地资源中的精华,也是重要的环境因子,耕地保护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据国土资源部耕地司负责人介绍,在保护耕地1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土资源系统各部门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总要求,不断提升保发展、保资源、保民生的能力和水平,建立起了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全面管护的制度体系。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基本  相似文献   

11.
马云川 《地球》2012,(7):28-28
6月25日是第22个全国"土地日"。为了向全社会宣传我国国土资源国情国策,提高公众保护耕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意识,普及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国土资源部以及地方各级国土部门认真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其中,各级国土部门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了电影《国土资源局长》。  相似文献   

12.
徐绍史 《地球》2012,(6):10-11
今天是第22个全国土地日。"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万物土中生,有地斯有粮。今年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地实则粮丰,粮足则天下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1,(7):27-27
通过多年不懈的土地调查,目前,北京市已经全面摸清了首都的土地资源家底,查明了土地资源的利用和权属状况,为构建宜居都市提供了越来越精准、实时的土地数据,也为编制、实施城市规划,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统一的数据源,为切实保护耕地,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实时监管数据。  相似文献   

14.
《地球》2011,(7):49-49
四川省矿产资源种类齐全,但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警戒线,耕地承载压力极其巨大。受特殊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条件影响,这里还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文登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总面积17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138公顷,人均不足0.08公顷(1.2亩),低于全国和山东省平均水平。鉴于地处沿海,耕地后备资源贫乏的现状,为妥善处理好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的关系,文登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8,(6)
正自然界形成的土地,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它是人类生产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虽然中国现有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及世界人均1/3。耕地面积列世界第二位,而人均耕地面积排在世界第67位。在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后备  相似文献   

17.
谢俊奇 《地球》2011,(2):31-32
中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的国家,目前只有18亿亩耕地。仅仅能够满足粮食安全的基本需求,未来还要建设宜居城市。需要大量生态用地。可以说,今后的城市发展不可能像过去那样靠侵占耕地和其他生态用地来维持快速扩张。  相似文献   

18.
《地球》2012,(6):F0002-F000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有关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今年6月25日是第22个全国"土地日"。各地各单位要把全国"土地日"作为向全社会宣传我国国土资源国情国策,提高公众保护耕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意识,普及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重要平台,认真组织开展第22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周活动。  相似文献   

19.
袁立明 《地球》2014,(2):42-45
耕地是粮食生产之基。坚守18亿亩的“红线”,不仅是保护耕地数量,更与耕地质量有关。耕地的质量水平对我国粮食安全董关重要。近10年来,在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之下,我幽用占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建设水平的提高,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地球》2011,(7):39-39
一边是建设用地需求的增长,另一边则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这些都制约着福建经济的发展。福建地处台湾海峡西岸,其发展对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形势下,福建采取多种手段严防地质灾害;科技创新引领找矿突破;土地调查促进科学发展;地质工作拓展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