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城市垃圾发展现状及其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城市垃圾发展状况和研究现状的讨论,认为垃圾不久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灾害污染源,指出了现阶段开展拉圾调查和相关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城市垃圾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大气的污染几方面,其直接后果是严重损害城市环境卫生、破坏动植物生长和危害人类生存。为防止垃圾污染、保护生态地质环境,提出了治理城市垃圾的有关对策和建议,如选择代表性城市进行垃圾调查、登记注册垃圾堆放场所并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对湖泊和港湾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经济的发展必然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在城市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工业和生活垃圾,这些垃圾不仅污染土地,也污染河流和湖泊,特别在湖泊和港湾中,由于水流速度变缓,污染物容易随着沉积物沉淀下来,又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湖泊和港湾的沉积物会再次释放污染物而污染水体,这些污染物主要是过量的氮、磷、有毒有机物和重金属,由于经济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在不同地区污染程度有差异,目前,在发展中国家较为严重,针对这些污染人们用机械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来治理湖泊和港湾的污染,但根本上要从源头控制污染-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的产生量日益增大,每年新增垃圾约100亿吨,成为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许多城市已经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对垃圾泛滥成灾的现实,世界各国的视线已不再仅仅停留在如何控制和销毁垃圾这一老问题上,而是采取积极的态  相似文献   

4.
垃圾围城     
王俊锋 《地球》2011,(3):72-79
据《科技日报》报道:我国1/3以上的城市深陷“垃圾围城”困局,除县城之外的600多个城市中,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1/4已无垃圾填埋堆放场地。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占地超过5亿平方米,年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  相似文献   

5.
《地球》2010,(5):110-110
马德里市区面积606平方公里,人口约327万。市政府在瓦尔德明戈麦斯科技园建了一座功能强大的垃圾综合处理厂,下设有机垃圾堆肥厂、生物沼气生产厂、塑料处理厂、废渣倾倒厂等8种垃圾处理场所。  相似文献   

6.
段雯娟 《地球》2014,(1):68-7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的产生量日益增大,每年新增垃圾约100亿吨,成为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许多城市已经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对垃圾泛滥成灾的现实,世界各国的视线已不再仅仅停留在如何控制和销毁垃圾这一老问题上,  相似文献   

7.
杨春 《地球》2011,(5):13-13
记者近日对北京两个垃圾填埋场、一个垃圾中转站(位于离北京城区近50公里的通州区梨园镇的土桥村、位于百望山下西北旺镇的韩家川村,位于海淀区永丰乡的六里屯垃圾填埋场)进行了探访,发现随意性“天然”垃圾场、垃圾无分类填埋等问题仍很严重。  相似文献   

8.
贾飞龙 《地球》2012,(12):74-77
美丽的青海湖,就像一个绝代佳人,静静地躺在圣洁的雪域高原。在湛蓝的天空下,巍峨的群山中,这里仿佛是人间仙境。古往今来,她凭借独有的美丽,不知吸引了多少游客,不远千里,跨过万水千山,为的只是一睹她的风采。慢慢地,这里游人如织。也正因于此,虽然青海湖的魅力依然不减当年,但垃圾之困让青海湖备受折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含水多孔介质被垃圾渗滤液污染后的电阻率模型,实现基于土体电阻率的污染物量化分析,以不同粒径组成、不同初始含水量三种渗滤液污染砂土为样本进行了电阻率测试,基于实验结果对污染砂土电阻率变化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污染砂土电阻率普遍随渗滤液侵入量增大呈指数降低;和相同含水程度未污染土相比,污染土电阻率值更低,降低幅度随初始含水量增大而减小.渗滤液污染导致的孔液电阻率变小、孔隙水含量增大是导电性增强的主导因素,与此同时污染过程也存在导致土体导电性降低的因素,降低因子受土的类型和初始含水量控制.涵盖这些因素的Archie型公式可作为渗滤液污染土的电性基本式,进而可利用这个基本式实现土体中污染物含量的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建燕 《地球》2011,(10):101-102
9月23日,是每一个地球人担惊受怕的一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9月19日在其网站上公布:已经报废的“高层大气研究卫星”(UARS)在失控状态下可能于9月23日坠落地球(误差为加减一天),上演“卫星撞地球”。  相似文献   

11.
李艳琴 《地球》2011,(9):82-83
6名来自俄、美、日三国的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度过了不平凡的一天。在进行了紧急疏散演练短短几小时后,空间站因一块高速掠过的太空“垃圾”而遭遇险情。值得庆幸的是,这次意外有惊无险,空间站及宇航员们全部安然无恙。  相似文献   

12.
《地球》2011,(9):1-1
8月24日,对渤海漏油事故负主要责任的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康菲中国总裁司徒瑞避重就轻,说了一句匪夷所思的话。他说:“不管是哪里的油污,我们都清理了,也将遇到的海边垃圾清理走,现在已经清理了1.2万公斤垃圾。”  相似文献   

13.
垃圾填埋场渗漏污染三维分布式电学监测系统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填埋场建设期将电极传感器网状布设于防渗层下方,垃圾场启用后通过预设电极实现观测区自然电位和地下介质电阻率测试.对比不同时期实测自然电位和视电阻率剖面特征变化,确定垃圾场渗漏与否、渗漏点的位置、数量及渗滤液形成羽状体的空间分布和扩散过程.三维分布式电学监测系统就是基于上述理念设计研制的,包括采集站、供电控制器及传感器系统,可同时完成多个位置点电位测量.粉砂层中渗滤液扩散过程的原位三维电学监测结果显示渗滤液污染区呈现自然电位负异常和低阻特征,低阻异常区分布范围和实际污染区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污染区扩散特征可通过分析低阻异常区变化来确定.  相似文献   

14.
垃圾填埋场地下环境污染检测方法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电阻率成像观测方法对北京通州某垃圾填埋场开展了面积性测量,应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的理论给出了分辨地下污染状况的量化指标,并对填埋场地下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分区.钻孔资料表明,分区结果真实地反映了填埋场地下环境污染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5.
人类活动通过增加工业氮(不包括肥料氮)输入、活性氮多样性及活性氮库容量,正强烈地改变着全球氮循环.然而,目前还缺乏对工业氮通量、去向及其环境效应的理解.本研究发现,中国工业氮通量近30年来增加了13.4倍,2008年达到3.7TgN(1Tg=1012g),已超过全国食物氮通量的50%.社会经济发展(人均GDP、城市化以及家庭规模大小)显著驱动了工业氮通量的变化,致使中国高工业氮通量区域主要出现在东部发达地区.工业氮生产过程中的氮流失率仅为5%,远低于农田(约为50%)和养殖(80%).但是,工业氮流失属点源污染,高浓度的点释放给局部环境带来较大危害.中国工业氮组成中,生命周期一年以上的结构性氮产品(如合成纤维和塑料)占全部工业氮产品的比例从1980年的20%增加到2008年的70%左右.2008年新增2.6TgN结构性氮产品,这些结构性氮积累在人类居住区,可能是人为源氮输入(主要为Haber-Bosch固氮)未知氮汇的解释之一.虽然结构性氮滞缓了活性氮的释放,但是其积累过程带来的滞留效应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存在长期的影响.此外,工业氮循环为现代全球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增添了新的特征,如增加了活性氮的种类,降低了活性氮的周转率等,未来需要将工业氮整合到地球系统的动态模拟中.工业氮循环的通量及其环境效应的整合分析将为决策者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城市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有机物、氨氮浓度高的难处理废水。有关垃圾渗滤液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环保领域研究的热点,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化学法、物化法、物化生联合法以及土地处理法等多种处理方法,并对处理工艺的选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多点渗漏垃圾填埋场三维电学检测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分析与原位实验,研究三维电学监测系统对垃圾填埋场多渗漏点位置的检测能力,分析影响检测效果的主要因素,以为设计经济、合理、有效的实时监测系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膜下电位监测法具有清晰的理论基础;供电电流强弱只影响测量电位值大小,不改变其异常形态,供电强度应以保证测量电位具有较高信噪比为原则;电极系极距大小会影响对相邻漏洞的检测能力,当极距小于相邻漏洞间距时,系统可对漏点位置进行有效反映;供电电极A在填埋场顶层中部布设、B极在膜下多点相连布设的布极方式,有利于漏点检测;漏洞越大,相应位置的测量电位值越高;划痕状漏洞不易被测出。利用膜下电极系测量的电阻率剖面对漏点具有较好的反映能力,并可实现渗滤液在地下扩散过程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19.
简述国内外在垃圾填埋场动力稳定机理及稳定分析方面的研究现状与最新进展,包括:1.垃圾土(MSW)与接触面的属性参数;2.垃圾土的本构模型;3.填埋场动力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白色污染     
《地球》2013,(12):67-67
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圈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