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平潭宣言     
《地球》2017,(10)
<正>2017年9月21日,以"蓝色经济·生态海岛"为主题的中国—小岛屿国家海洋部长圆桌会议在福建平潭召开,共有来自4大洲12个岛屿国家的代表参加会议。各国代表呼吁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框架、亚太经合组织等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中不断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推进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会议通过了《平潭宣言》。我们,中国和安提瓜和巴布达、佛得角、斐济、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9,(6):18-18
每年的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该节日的设立为国际社会应对海洋挑战搭建了平台,也为进一步宣传海洋的重要性、提高公众海洋意识提供了新的机会。2009年6月8日是联合国正式确定的首个“世界海洋日”,主题为“我们的海洋,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海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是海洋大国,海域划界是主权之争,主权的背后是资源的问题.摸清家底,才能在国际事务中争取主动,才能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因此,提出“丈量海洋国土,维护国家主权;调查海洋资源,合理利用海洋;保护生态环境,防治地质灾害”的主张.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统筹规划海洋事业,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才能实现中国海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陆上煤、石油、天燃气等化石燃料储量不断减少,各国将资源开发的目光转向了海洋。甚至有人提出,21世纪世界将全面进入海洋经济时代。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首次将“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作为独立章节,明确提出要制定和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地球》2019,(10)
正如果从外层空间看我们的地球,可以发现他是太阳系中一个蓝色的水球,因为地球上71%的面积是蓝色的海洋,而陆地面积仅为29%。不仅如此,大陆上还有各种各种形态的水,包括河川、湖泊,土壤水,潜水,深层地下水以及大气水。地球上层的水在太阳热能、地球重力和分子能的作用下运动转化,发生了相态变化,呈现出千姿百态。海洋和大陆上各种赋存状态的水分彼此联系,形成了"水圈",也是地球表层从大气  相似文献   

6.
海洋地球物理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建设海洋强国,首先要“知海、懂海”.只有认识海洋,才能从战略上部署好海洋,才能因势利导,走向海洋,开发海洋.海洋地球物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海防和海洋地质灾害预警这些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领域更是意义重大.通过对海洋地球物理环境的“全局、精细、实时”监控,及早发现,及时预警,达到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和平时期,唤醒全民...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国家海洋局在全国大力推进蓝色海湾整治工程,大力修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近日,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副司长胡松琴向媒体具体介绍了工程实施进展等情况。海洋生态环境整体形势依然严峻胡松琴表示,国家海洋局一直致力于推进实施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工作,支持沿海各地开展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及保护项目。近年来,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虽然在局部区域有所改善,整体上出现了一定的趋缓向好势头,但仍然处于污染排放和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6,(9)
正地球之所以称之为"蓝色星球",是因为海洋覆盖了其表面的70.8%。而海洋不仅是孕育地球上第一个生命的摇篮,也是约15万~20万种海洋动物繁衍的天堂。它是巨大的资源宝库,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此外,海洋独有的神秘气质和特色景观资源也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业已成为人们向往的胜地。尤其是在国外的一些  相似文献   

9.
曾江宁 《地球》2023,(5):1-4
<正>从40多亿年前原始海洋的形成起,大海就在地球运转和生命演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板块运移,沧海桑田,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分布格局。天体间的引力和地球自转赋予了海洋潮汐和洋流的节律,海洋每时每刻运动不息。这片覆盖了地表71%的蓝色区域也形成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蕴藏着富饶的矿产,还有很多刚刚开发和待开发的新型能源。人类在认识、亲近、开发海洋的漫长历史中也逐渐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海洋文化。在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  相似文献   

10.
为配合“国际减轻自然灾害10年”计划,对我国未来10年内重大水、旱、震灾进行综合预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有关学科的专家学者46人,于1989年5月9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近期重大自然灾害预测及防御措施研讨会议”。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天文学会推荐及会议特邀,27位专家学者到会做了学术报告。这些报告,对我  相似文献   

11.
随着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地震安全问题已越来越突显。我国领海和邻海是强地震多发区,海洋地震灾害主要体现在对沿海陆地的破坏和海域本身的破坏两个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在沿海,沿海人口也比较集中,领海和邻海一旦发生大的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将非常巨大。而我国海洋地震防震减灾工作的现状是“底数不清,关注不够,能力很弱,隐患很多,任务繁重。”提出了加强海洋区域防震减灾工作的具体建议,即:中国地震局与国家海洋局联合制定我国海洋区域防震减灾规划;制定海洋区域防震减灾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建立监测海洋地震的台网;开展重点地区和重大项目的地震区划及安全性评价;开展大陆架探测;设立海洋地震科学专项基金,加强海洋地震科学研究;建立海啸预警系统;中国地震学会设立海洋地震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2.
段雯娟 《地球》2019,(6):20-25
夏天是旅游旺季,今年夏天,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超重量级”旅游新坐标即将闪亮登场,值得我们热切关注,那就是一被誉为“海上故宫”的国家海洋博物馆。国家海洋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国家级、综合性、公益性的海洋博物馆,坐落于天津滨海新区,是一个集收藏保护、展示教育、科学研究、交流传播、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海洋科技交流平台和标志性文化设施,其地位堪比北京故宫博物院,被誉为“海上故宫”。  相似文献   

13.
蓝颖春 《地球》2014,(4):32-35
湖泊是地球蓝色的“眼泪”,那么消失的湖泊就是“眼泪”在干涸。 湖泊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具有调节河川径流、发展灌溉、提供工业生产和饮用需求的水源、繁衍水生生物、沟通航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以及开发矿产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4.
热带气旋能在短期内造成海水和大气质量的重新分布,使得近海地表受力发生变化,进而产生非潮汐负荷形变,对现今高精度大地测量的影响已不容忽视.为了保证空间大地测量结果的精度和稳定性,热带气旋引起的地表形变必须进行有效的估计.因此本文联合NOS、GLOSS验潮站数据与海潮模型,通过获取非潮汐残余量分析了热带气旋“MATTHEW”引起的风暴潮.利用ECCO海洋环流模型、ERAin大气再分析模型、HUGO-m海洋动力学模型,分别估计了“MATTHEW”引起非潮汐海洋负荷、非潮汐大气负荷、动力学响应下非潮汐海洋负荷对地表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带气旋影响下的广大区域地表都不同程度受到非潮汐负荷的作用,最大位移分别达到-9.13 mm、3.31 mm、-6.11 mm,并且加入动力学响应的非潮汐海洋负荷要普遍大于IB(Inverted Barometer)响应下的结果.在对比不同位置站点所受负荷差异时,发现“大陆站”非潮汐海洋负荷形变普遍大于“岛屿站”,而“岛屿站”更易受非潮汐大气负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地震局的大力支持下,“关于面向21世纪城市与海洋地震灾害防御论坛暨纪念琼州大震400周年”学术会议于11月12日-17日在海口顺利召开。大会的主题为“城市与海洋地震灾害防御与发展战略研讨”。本次会议由海南省政府主办,中国地震学会和海南省地震局承办,并得到了各有关单位的积极协助,山西省地震局和山西省地震学会等单位给大会发来了贺信。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海洋湖沼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年会于1993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江苏省宜兴市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河海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省海洋局、无锡淡水渔业中心、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淮阴市水利局、连云港水产学校等30多个单位80余位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 大会共收到论文及摘要40多篇,内容广泛,反映了江苏省海洋湖沼科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其中王苏民的“全球变化研究动态”、范云琦的“93’日本琵琶湖国际共同观测介绍”,曾昭琪的“海洋、湖泊生物学最新研究动态”、濮培民的“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途径”、姚国权的“围海工程与海岸研究进展”、张君伦的“日本国土数值情报系统介绍”以及谢金赞的“江苏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简介”等大会交流论文反映了有关学科  相似文献   

17.
滕玲 《地球》2019,(6):10-17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命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海洋。然而,由于过度开发,非法的、未经授权和无管制的捕捞活动、破坏性的捕捞方法等,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和重要的渔场正遭破坏。为了人类的未来和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人们提高对海洋重要性的关注,2008年12月,联合国大会第63届会议将每年的6月8日设为“世界海洋日”。  相似文献   

18.
未来的全球变暖情景下,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会有怎样的变化?利用CMIP3模式在IPCC AIB情景下对未来气候的预估结果,得到全球变暖之北极夏季(September)无海冰时的一种情景,即“蓝色北极”.利用相应的海温场和CO:含量驱动一个全球大气环流模式,来对北极夏季无海冰时的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环境做出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蓝色北极情况下,6~10月西北太平洋的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影响台风活动的主要环境要素:纬向风垂直切变和向外射出长波辐射空间分布的变化分别有利于台风源地向偏西、偏北转变;与台风频数有密切联系的关键区中上述量的变化且皆利于台风频次的减少.热带气旋生成潜力指数的变化表现为西北太平洋东部减小,而西部增大.因而呈现了非常复杂的变化格局.  相似文献   

19.
揭秘珊瑚礁     
魏士平 《地球》2023,(5):20-23
<正>“一树红花照碧海,一团火焰出水来。”这首老歌唱出了珊瑚的美丽。珊瑚在海底营固着生活,虽然长得像植物,但它实际上是一类动物。它们中的多数种类能分泌石灰质的外骨骼,堆积在一起形成珊瑚礁。珊瑚礁是海洋中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大约四分之一的海洋物种都得依靠珊瑚礁生活。珊瑚礁为它们提供了食物、庇护和繁殖场所,维持着海洋生态平衡和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有“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的美誉。  相似文献   

20.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发挥着全球气候变化"缓冲器"的作用.蓝色碳汇,简称"蓝碳",即由海洋生态系统捕获的碳(主要是有机碳),是海洋储碳的重要机制之一.蓝碳最初认识的形式是可见的海岸带植物固碳.其实之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看不见的微型生物(浮游植物、细菌、古菌、病毒、原生动物)占海洋生物量9 0%以上,是蓝碳的主要贡献者.中国陆架边缘海占国土总面积的1/3,碳汇潜力巨大,亟待研发.本文以近海生态系统碳汇过程、调控机制及增汇模式为主线,论述了近海生态系统结构与碳循环功能特征、碳汇形成过程与机理,并结合近海碳汇在沉积记录中的地史过程演变探讨了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对碳汇的可能影响,展望了碳汇工程在增加近海海洋储碳能力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