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任何一位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考古学家都习惯于将“全新世”这个术语归属于约1万年前开始至欧洲北部末次冰期结束这一现代地质时期。此术语是由英国学者Ch.Lyell在1833年提出的 ,并于1835年在博朗召开的国际地质大会上通过。在全新世期间 ,人的活动逐渐成为明显的地质和地貌因素。英国地质学家GPMarsh还在1864年就出版了《人与自然》一书 ,然后以意义重大的书名《地球 ,人类的修正活动》再版。1926年ВИВернадский指出了作为生物圈一部分的人类发展的影响。在最近的3个世纪 ,地球的居民增长…  相似文献   

2.
从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问世(1830)到现在,地质学的发展到现在已有150多年了。地质学家们根据野外观察的丰富资料,采用新旧对比、将今论古的逻辑推理法,解释了许多地质现象,发现了许多规律,找到了许多地下矿床。近几十年来,由于大量使用先进的物理、化学、机械设备,获取的资料急剧增多。这就为地质研究从以定性地逻辑辩证为主转向定量地进行数据处理准备了条件。 1968年,国际数学地质协会(ISMG)在布拉格成立,随卽就出版了定期刊物——国际  相似文献   

3.
应地矿部邀请,国际著名地质学家、瑞士联邦苏黎世高等理工大学地质研究所所 长、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名誉顾问许靖华教授  相似文献   

4.
2004年7月14~16日,海岸带资源-环境体系与优化战略国际研讨会在青岛黄海饭店召开。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东亚及东南亚滨海-近海地学项目协调委员会(CCOP)为主办单位,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岸带地质研究中心、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何时参加国际地质大会我国从第11届(1910年)至第18届(1948年)都有派代表参加大会。第19届(1952年)至第24届(1972年)由于当时的政治、历史原因,我国未能派代表参加,而由台湾当局派代表出席。1971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出席国际地质大会的权利也随后恢复。1976年,以许杰同志为团长的我国代表团参加了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第25届国际地质大会。从此以后,每届大会都有我国代表团出席。我国首次参加国际地质大会是1910年在瑞典斯德哥  相似文献   

6.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将于1989年7月9日—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本届大会是国际地科联委托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组织委员会与美国地质学会联合筹办.美国地质调查所、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其他地学协会以及企业组织的协会和研究所也参加筹备和接待.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由Dartmouth大学的C.L.Drake担任,秘书长是美国地质调查所的B.B.Hanshaw.大会还设有若干委员会分管出版、科学计划等具体事宜.  相似文献   

7.
1987年8月18日下午,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举行隆重仪式,地质矿产部授予国际著名地质学家许靖华教授(Kenneth J.Hs(?))为海洋地质研究所名誉顾问.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矿部第四纪地质中心主任、海洋地质研究所技术顾问业治铮教授专程来青参加仪式,并代表地质矿产部向许靖华教授颁发名誉顾问证书.青岛市施稼声副市长和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何起祥所长分别致词,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8.
1984年8月在莫斯科召开27届国际地质大会,我随朱训等同志为首的我国地质代表团出席此次会议,并参加了第13专题组(油气田地质)的活动.回国后我根据该组全部论文摘要和该组提供的18篇重点论文全文(俄文版本)的资料,编写这篇简介供同行参考.据著名的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哈尔布蒂的资料,世界约有600个具有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其总面积约7764.3万平方公里,其中陆上部份为5124.8平方公里.在600个沉积盆地中属于勘探程度较高、并已查明有工业油气远景的约160个;具有中等勘探程度而未提供工业油气的约240个,剩下的200个沉积盆地属于低勘探程度或未经勘探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地质研究室原主任、第四纪地质学家刘敏厚同志因患重病,医治无效于一九八五年七月二十六日在青岛不幸逝世,终年五十五岁.刘敏厚是山东牟平县人,一九五三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勘探系,同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一九五八年赴苏联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攻读研究生,留苏期间获副博士学位.他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第四纪地质研究,先后发表研究论文近二十篇,是我国第四纪地质研究方面造诣颇深的地质学家之一.1979年调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  相似文献   

10.
2008年9月25—27日,第七届国际潮流沉积学大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举行。此次盛会由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挂靠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南京大学的王颖院士、国际学术委员会主席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RichardDavis教授、  相似文献   

11.
在地质科学界具有重大影响和举世瞩目的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第十三届大会,于8月2日至8月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五大洲47个国家和地区120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61个国家和地区寄来论文摘要1768篇。 这次会议是近60年以来首次在亚洲召开,经中国组委会近5年积极筹备,开的很成功。显示出我国地质科学界担当主持这样艰巨、有广泛性、多学科性的国际会议的能力。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人类与全球环境变化”。会议分7个学科53个专题交流712篇学术论文。 从发表学术论文看内容丰富、翔实、涉及广泛,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尤其我国第四纪的研究在如下几个方面取得成绩斐然。 1.黄土研究方面: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教授对这方面作出卓越的贡献。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是构成第四纪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之一,与欧美学者研究的深海沉积  相似文献   

12.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原海洋地质研究室主任、第四纪地质学家刘敏厚同志因患肺癌,医治无效于1985年7月26日在青岛不幸逝世,终年55岁.刘敏厚是山东牟平县人,生于一九三零年.1953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勘探系,同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1958年赴苏联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攻读研究生,留苏期间获副博士学位.他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第四纪地质研究,先后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是我国第四纪地质研究方面造诣颇深的地质学家之一.1979年调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后,致力于第四纪地质、海洋沉积和海岸带的调查研究,在他的具体实践和指导下,完成了“黄海晚第四纪沉积”专著和山东海岸带第二调查区图集、报告及资料汇编,为我所海洋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1997年5月,一大批来自比利时(根特大学海洋地质中心)、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和一个石油公司)和俄罗斯(莫斯科大学ЮHECKO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中心)的海洋地质学家在“Бепьисик”号船的考察中揭露了大面积被沉积物覆盖的珊瑚礁(HennetJ.P....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教育家、西北大学地质系王永焱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89年3月9日在西安逝世,享年75岁.王永焱教授是甘肃省兰州市人,1934年在日本原明治工业专门学校(现九州工业大学)矿山工学科学习,1937年因抗战爆发回国.1958—1960年在莫斯科地质学院进修第四纪地质学.王永焱教授在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多种职务,自1952年调入西北大学地质系,曾任地质系、黄土研究室主任和西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黄土委员会通讯委员、国际黄土委员会地貌及环境工作组成员、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15.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杂志社编辑出版的《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海洋地质动态》分别于1981年9月和1982年8月创刊,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所走过的每一步都留有中国海洋地质发展的印迹,取得的点滴进步,都凝结着各级领导、顾问和编委会专家以及作者们长期呵护和辛勤耕耘的汗水,尤其不能忘怀我国海洋地质开拓者、教育家业治铮先生、石油地质学家朱夏院士、  相似文献   

16.
由13届国际第四纪大会(13 INQUA)组织委员会、地质矿产部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心、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地质分会、中国海洋地质学会、青岛市地质学会、IGCP274项中国工作组和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编辑部联合召开的“中国第四纪地质学术研讨会”于1990年4月24—28日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召开,来自全国80多个单位的14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及论文摘要155篇,在大会及分组会上报告和交流的有74篇。知名专家王乃梁教授和周慕林教授等应邀在大会上做了演讲。会议围绕第四纪环境与人类生存关系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海洋人物     
克劳德,P.(Preston Cloud,1912.9.26~ )美国生物地质学家、地质学家。1912年9月26日生于马萨诸塞州西厄普顿。1938年毕业于乔治·华盛顿大学,1940年获耶鲁大学硕士学位。曾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1940~1941年在密苏里矿山冶金学校任教;1946~1948年在哈佛大学任教;1961~1965年任明尼苏达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系主任,后升为该校地学院院长;1965~1968年在洛杉矶加里福尼亚大学任教;1968~1974年任圣巴巴拉加里福尼亚大学教员;1979~1980年任蒙特霍约克学院宇宙学教授。作为地质  相似文献   

18.
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学会(AAPG)联合墨西哥石油地质协会(AMGF)于2006年10月8~10日在Veracruz、Mexica召开了题为“稠油:成因、预测和深水开采”的海德伯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地的90位地质科学家和工程师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正>(2014-07-25)汪品先1936年11月生,我国著名的海洋地质学家,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先后在华东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任教,历任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海洋地质系主任、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20.
《海洋地质译丛》2008,(4):13-13
第六届亚洲海洋地质大会近日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亚洲海洋地质奖”,以表彰他对亚洲海洋地质研究和国际合作交流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