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工作安排,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等单位将共同主办2009年全国气象软科学“公共气象服务与灾害管理”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将在2009年5月上旬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举办。  相似文献   

2.
《气象软科学》2006,(3):F0003-F0003
由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人事教育司共同主办2006年全国气象软科学“气象人才与教育培训”专题学术研论会,于2006年6月26—27日在青岛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近100人,除中国气象局系统各直属机构和省市气象局人事部门以外,青岛海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和解放军理工大学等来自高校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在2天的会期里,会议代表就气象人才和教育培训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3.
《气象软科学》2007,(2):221-225
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工作研讨会于2007年5月24日在成都召开,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局各省级机构主管气象软科学的领导共7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王春乙代表秦大河理事长向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荣同志颁发了聘书。  相似文献   

4.
2010年7月10日上午,由中国气象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气象学会共同主办,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牵头承办的2010年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活动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正式启动。为了在更大范围内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减少自然灾害给国家、人民群众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由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主办,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承办的2009年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活动的基础上,中国气象局联合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气象学会共同主办了2010年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活动。  相似文献   

5.
《气象软科学》2008,(1):193-194
2008年1月12日下午,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2008年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委员会全体成员参加会议。气象软科学委员会挂靠单位,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主任高学浩和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王春乙等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2004年11月29日至12月5日,应芬兰维萨拉(VAISALA)公司和芬兰气象局(FMI:Finland Meteorological Institute)邀请,中国气象局组成高级代表团,对芬兰大气探测技术和空气质量服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考察人员有: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人事教育司司长萧永生,监测网络司高空探测处赵志强副处长,气象信息中心王春虎副主任,大气探测技术中心王晓云副主任,大气探测技术中心探测技术部马舒庆主任。  相似文献   

7.
谢鸣 《气象软科学》2007,(1):F0003-F0003
按照中国气象学会《关于组建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学科(工作)委员会的通知》(中气会发[2006]36号)的要求,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于2007年3月正式组建。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挂靠单位为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王守荣博士担任新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原主任委员刘英金研究员担任委员会顾问。委员会成员南来自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兆中央党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军队部门、高等院校和中国气象局部分职能司、省(区、市)气象局、直属单位等共64位专家组成。新一届委员会增加了来自大学的专家,以进一步加强人才和教育培训的软科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龙卷风探测雷达研制及业务化研究"(2018YFC1506100)属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预警及防范"项目,项目由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牵头主持,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国家气象中心、江苏省气象探测中心、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北京敏视达雷达有限公司、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多家单位共同承担。项目主要完成4大项研究任务,力争在龙卷精细化探测装备研发及观测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9.
偏振天气雷达在气象中的应用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有偏振和多普勒功能的多参数雷达是今后天气雷达的发展方向。本文根据国内外偏振雷达的研究发展情况。简要介绍了偏振雷达的探测原理、发展现状、主要参量及其所反映的气象信息以及其在气象领域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徐渝江 《四川气象》2004,24(1):59-59
要破译天公的密码,除了地面观测网收集的气象信息外,还需要空中观测网的配合。空中观测网主要由探空气球、气象雷达、气象飞机、气象火箭等组成。  相似文献   

11.
成永勤 《四川气象》2004,24(1):25-25
西南空管局成都气象中心从美国引进的多普勒天气雷达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 ,已完成了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安装及调试工作 ,此部雷达的安装调试成功 ,结束了西南地区没有多普勒雷达的历史 ,标志着我们对天气系统 ,特别是对强对流天气系统的探测朝着精细化方向大大地迈进了一步。多普勒雷达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字化天气雷达 ,它除了具有常规天气雷达的作用外 ,还可以利用多普勒效应测定降水粒子的径向速度 ,并据此推断天气系统的风场结构特征 ,垂直气流速度 ,大气湍流 ,降水粒子谱分布等 ,具有强大的探测功能。为使多普勒雷达顺利开放使用 ,2 0 …  相似文献   

12.
<正>《气象科技》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及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主办。报道大气科学和相关科学各领域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也刊载反映大气科学各领域发展水平的综合评述。主要栏目:大气探测与信息技术,天气气候与数值预报,应用气象与科学试验,  相似文献   

13.
《气象软科学》2007,(2):4-4
根据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工作安排,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法规司等单位将共同主办“2007年全国气象软科学气象服务”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将在2007年11月21~24日在广州作为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的一个分会场召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正《应用气象学报》是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和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联合主办的大气科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应用气象学报》将向您提供有关我国大气科学领域内研究和应用成果的最新论文、资料、方法等大量信息,内容包括气象预报、卫星气象、农业气象、海洋气象、航空气象、环境气象、人工影响天气、应用气象、大气探测、遥感技术以及计算  相似文献   

15.
雷达技术的广泛应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后,当时所研制的雷达主要用于侦察敌方的飞机,指挥高炮防空。但从一开始,雷达的探测就受到天气条件的干扰,大范围的雨区使雷达无法看到目标,即使小雨也会大大影响探测的效果。那么,何不研制专用的气象雷达来探测天气,指...  相似文献   

16.
一、成立了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 1.完成了组建筹备工作。按照中国气象学会章程的规定,2007年是中国气象学会换届年,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各方面情况的变化,经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议,经过精心筹备,在上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所在单位和挂靠机构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的积极协调下,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成立方案获得中国气象学会的认可,完成了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组建筹备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气象科技》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及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主办。报道大气科学和相关科学各领域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也刊载反映大气科学各领域发展水平的综合评述。主要栏目:大气探测与信息技术,天气气候与数值预报,应用气象与科学试验,台站实用技术等。欢迎气象部门和相关学科的业务、科研、技术开发人员以及相关院校师生投稿和订阅。  相似文献   

18.
《气象科技》2012,(1):136
《气象科技》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及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主办。报道大气科学和相关科学各领域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也刊载反映大气科学  相似文献   

19.
正《应用气象学报》是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和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联合主办的大气科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应用气象学报》将向您提供有关我国大气科学领域内研究和应用成果的最新论文、资料、方法等大量信息,内容包括气象预报、卫星气象、农业气象、海洋气象、航空气象、环境气象、人工影响天气、应用气象、大气探测、遥感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学科;还将向您介绍国内外现代科技的新理  相似文献   

20.
《气象科技》2015,(3):379
《气象科技》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及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主办。报道大气科学和相关科学各领域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也刊载反映大气科学各领域发展水平的综合评述。主要栏目:大气探测与信息技术,天气气候与数值预报,应用气象与科学试验,台站实用技术等。欢迎气象部门和相关学科的业务、科研、技术开发人员以及相关院校师生投稿和订阅。《气象科技》为大16开本双月刊,全年定价:120元,全年随时订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