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乌拉-查干系次火山岩中低温热液脉状银-铅-锌-铜矿田,本文旨在通过对其原生矿化分带特别是主成矿元素分布规律的研究,追索各成矿顷空间上的富集位置,进而查明其热液蚀变中心和矿化空间,为预测寻找新的矿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460铀矿床成矿构造背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任之鹤  万天丰 《铀矿地质》1997,13(3):154-158
460矿床为一个大型斑岩型铀-钼矿床。晚侏罗世近东西向分布的火山岩系为铀元素的预富集打下了基础。白垩纪流纹斑岩为其主要的成矿母岩,可能为NE向展布。早第三纪末期的热液活动使铀进一步富集成矿,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矿体呈NW走向。晚第三纪的表生淋积作用,使矿体上部近地表处形成次生富集带。基于上述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此类矿床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甲乌拉大型铅锌银矿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2号矿体为该矿区最大的矿体。本次研究基于2号矿体的垂直纵投影图,选择代表性样品进行化学分析,从铅、锌、银、铜品位的等值线图中探讨成矿元素分布的空间规律,以探索甲乌拉矿区成矿元素的富集规律和成矿机制,为找矿勘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结果表明,矿区主成矿元素具有一定的分带性,北部以铅锌、银矿化为主,南部以铜矿化为主,反映2号矿体中成矿元素在空间上由南到北为由高温到低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据此推测2号矿体北段找矿前景良好,南段应加强对铜的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4.
金属矿床中卤素元素参与了金属元素的活化,迁移互沉淀成矿的全过程,然而,除F能作为萤石和云母类矿物的组成部分有时富集于矿石中外,Cl,Br,I很难在矿石中富集。在成矿过程中尤其在成矿孤后期,它们能在矿体上部形成范围较广的卤素扩散晕,在茶洞矿床,这种上部扩散晕范围可达200米,其中以I扩散范围最大,Br扩散晕在距矿体50-130米的范围内最明显,Cl扩散晕在距矿体30-110米范围内最明显,卤素元素的这种变化特点,一方面可用来解释成矿热液的演化过程,另一方面可用来作为勘查深部隐伏矿体的地球化学标志,成矿流体中卤素元素与金属元素的配合物着成矿条件的改变而不断被破坏,金属元素作为硫化物等矿物的组成部分沉淀下来,随着热液蚀变的发生和进行,部分瞄卤素元素被带入蚀变带,大部分仍残留在流体相,在成矿的后期,和残余热液一道,以排泄和渗透等方式,在矿体上方或残余热液流经的途中形成大范围的异常。  相似文献   

5.
山东金青顶金矿床的叠加晕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青顶为一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1987年研究了-400m标高以上矿体原生晕特点,预测Ⅱ号矿体向下有很大延深,经钻探证实矿体延深到-700m,表明金青顶金矿床Au元素具有多中心富集和多阶段成矿成晕叠加特点,从而建立金青顶金矿床的叠加成矿成晕模式,表明在有Au异常存在条件下,As、Hg、Sb前缘晕元素异常指示深部存在盲矿体;当前缘晕指示元素As、Hg、Sb异常与尾晕元素Bi、Mo、Mn异常共存,指示矿体向下延深较大。-700m处叠加晕的显示,表明矿体仍向深部延伸,1997年钻探控制了-900m,矿体还未尖灭。  相似文献   

6.
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矿体受NW向韧脆性断裂带控制,成矿温度在150-300℃之间,成矿流体为弱碱性,是由岩浆和大气降水混合而成,成矿物质源于古元古代的结晶基底在加里东运动期重熔,致使金元素活化→迁移→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7.
新疆乔霍特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矿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岩浆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阐明了矿床矿化类型、矿体地质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围岩蚀变特征及其与矿化富集关系,总结了成矿控制条件,提出了今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
李惠  张文华 《矿产与地质》1998,12(3):197-204
金青顶为一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1987年研究了-400m标高以上矿体原生晕特点,预测Ⅱ号矿体向下有很大延深,经钻探证实实矿体延深到-700m,表明金青顶金矿床Au元素具有多中心富集和多阶段成矿成晕叠加特点,从而建立金青顶金矿床的叠加成矿成晕模式,表明在有Au异常存在条件下,As、Hg、Sb前缘晕元素异常指标深部存在盲矿体;当前缘晕指示元素As、Hg、Sb异常与尾晕元素Bi、Mo、Mn异常共存,指示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墨江金矿成矿基本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的综合研究,阐述了矿体分布与定位规律,查明了含矿岩系-断裂构造-岩体构造对矿体成生、演化与就位的制约,建立了成矿预测模型,指出了该矿山深部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论藏东玉龙铜矿似层状矿体的表生氧化成矿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利用Brimhal等(1985)垂直风化剖面质量平衡表达式对玉龙铜矿Ⅱ号矿体各钻孔Cu侧向迁移量进行了计算,指出Ⅱ号矿体中存在显著的侧向迁移-次生富集作用。最后建立了似层状矿体表生氧化作用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玲珑金矿田位于招——掖成矿带的东北部,素以矿脉数量多,成矿条件好、含金富而驰名中外。金矿体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研究成矿构造特征及矿体富集规律,指导探寻盲矿体,扩大矿山资源远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四川石棉碲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埃平  钟子川 《地球化学》1996,25(4):365-371
研究了世界首例碲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特别是微量分散元素碲富集成矿的地球化学条件。此矿床属Te-Bi-Au-Ag组合型中温热液矿床,矿体为碳酸盐脉和磁黄铁矿脉,矿石平均品位:Te5.98%、Bi8.02%、Au9.73×10-6、Ag37.45×10-6。成矿元素Te、Au、Ag主要来源于深部富含CO2、S的热流体。此热流体沿深大断裂上升至地壳浅部时,从围岩中浸取了大量的成矿元素Bi、Fe等。热液中的硫优先与铁结合生成磁黄铁矿析出,降低了热液中的硫浓度,从而促使分散元素碲与其沉淀剂Bi、Ag、Au相结合呈碲铋矿物、碲银矿和碲金矿等独立矿物形式沉淀,并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3.
玲珑金矿田矿体富集规律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讨论了玲珑金矿田主要工业矿脉中的矿体在空间展布上的规律性,即等间距分布 规律、分段富集规律、矿体及矿体富集带的侧伏规律、对应产出规律、成矿界面向主构造倾斜规律 等,其中矿体富集带的侧伏、对应产出、成矿界面向主构造倾斜等是首次提出的规律性认识,并对其 控制因素进行了讨论。认为构造的多期叠加,以及在水平和垂向上的“峰”、“峰”之间的耦合,并由此 造成容矿空间的规律性分布,加之矿液的定向迁移等,是造成上述规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瑶沟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主成矿因子为中偏高温元素组合,成矿与岩浆热动力活动有关,矿床元素垂直分带显示深部可能有盲矿体存在,水平分带表明成矿元素在热液中的运移方向为由西向东,矿体剥蚀程度为中-下部,其地球化学原生晕剥蚀程度为中-上部。据上述特征建立了矿床地球化学预测模型 。  相似文献   

15.
湖南七里坪-半边街接触交代型硼矿,矿体产于中石炭统壶天群白云岩与燕山期花岗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产状受岩体顶板形态的控制,多为似层状、透镜状、囊状等。一般离岩体较远的部位硼矿石的品位较富,但靠近岩体的部位矿体较厚大。据微量元素相关系数聚类谱系图分析,B元素在岩体中呈分散状态,在高温热液中易于聚集,在矽卡岩中富集成矿,在蚀变的白云岩中有轻微的富集。  相似文献   

16.
川西北马脑壳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与性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马脑壳金矿床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川西北地区发现的一大型微细浸染型矿床,它赋存于中三叠统扎尕山组地层之中,矿体产出受北西向次级断裂构造的控制。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成矿前金初步富集、热液成矿作用-原生矿石形成及麦生氧化-金次生再富集第三期主要成矿作用过程。热液金成矿作用可进一步划分为(1)黄铁矿-毒砂-石英;(Ⅱ)石英-(白钨矿)-辉锑矿;(Ⅲ)石英-雄(雌)黄及(Ⅳ)石英-方解石等4个矿化阶段,其中Ⅰ、Ⅱ阶段为金的主要沉淀富成矿阶段。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前(Ⅰ′)及热液成矿Ⅰ-Ⅳ阶段石英中共发育液相、纯液相、含CO2三相、富CO2相及含有机质等5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Ⅰ′及Ⅰ-Ⅳ类石英中液相及含CO2三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0-300℃,热液盐度为0.5%-11.0%;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热液阳离子以Na^ 、K^ 及Ca^2 为主,阴离子主要为HCO3^-及CI^-,气相组分除H2O外,尚含一定量的CO2及CH4等;热液pH值为6.7-72,Eh值为-0.85~0.69eV;成矿热液总体属中低温、低盐度、近中性和弱还原性的含有机质Na^ -K^ -Ca^2 -HCO3^--CI^-体系类型。H、O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前热液主要来源于变质水和地层建造水,成矿期以来大气降水不断 混入并逐步占据优势。主成矿阶段成矿热液发生过明显的注体混合相分离作用,对金的沉淀富集成矿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主要赋矿层位为中三叠统浊积岩,容矿岩石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矿体明显受断裂控制。硅化和黄铁矿化围岩蚀变明显、强烈。矿床形成温度180℃-250℃。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成矿流体来源于主要为大气降水。矿源层为中三叠统浊积岩。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同沉积期的预富集和燕山期的大气降水渗流、萃取、富集成矿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杨更生  刘长学 《化工矿产地质》1996,18(4):271-275,283
湖南七里坪-半边街接触交代型硼矿,矿体产于中石炭统壶天群白云岩与燕山期花岗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产状受岩体顶板形态的控制,多为似层状、透镜状、囊状等。一般离岩体较远的部位硼矿石的品位较富,但靠近岩体的部位矿体较厚大。据微量元素相关系数聚类谱系图分析,B元素在岩体中呈分散状态,在高温热液中易于聚集,在矽卡岩中富集成矿,在蚀变的白云岩中有轻微的富集。  相似文献   

19.
关于岩浆热液矿床形成的几个问题——以斑岩型矿床为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岩浆在其放气作用过程中能向地表释放出大量的金属元素,如Cu、Mo、Au,如果存在适当的富集机制,从而浆熔体中释入出来的成矿元素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聚集并沉淀就能够形成工业矿体。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是导致分散于岩浆熔体中的成矿元素有效富集并最终形成工业矿体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对山西省胡家峪桐木沟铜矿床3号主矿体定位规律及深部原生晕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 号主矿体赋存于篦子沟组硅化大理岩与碳质板岩接触带上,倾向SE,向NE侧伏。篦子沟组层内剥离断层作为控矿构造为成矿流体的运移及矿质卸栽提供空间,控矿断裂面沿倾向方向由缓到陡的部位易于成矿。目前开拓的525 m。445 m中段正处在断裂面产状变缓部位,向深部断裂面产状有变陡的可能;其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Sn-W-Sb)-(Mn-V-B-As-Ni)-(Pb-Ti-Ag-Co-Mo-Bi-Zn-Hg-cu-Au)。地球化学参数n总体表现为“升”,前缘晕元素的分布向下富集,原生晕特征显示3号矿体向下部还有延伸,并据此圈定出深部矿体的预测靶区。445 m中段出现Cu、M0矿化叠加现象,且发现强烈绢英岩化的斑状花岗闪长岩,推测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Cu、Mo矿化,深部前缘晕元素富集是含Mo热液叠加的表征,因而深部也同时作为寻找Mo矿化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