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南方")前身是一家传统的钢铁行业的设计院(冶金工业部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本世纪初开始尝试由传统设计向工程总承包为主业的工程公司的跨越转型,目前,已从钢铁行业成功跨越到多领域的工程咨询、设计和工程总承包,以及机械、电气、热工、高端耐材等产  相似文献   

2.
《中国勘察设计》2023,(2):40-41
<正>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南方”)是以钢铁工程为基础,在钢铁、能源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三大主营业务领域,以及民用建筑、自动化控制与智慧城市等多领域协调发展的国际化综合型工程公司。面对不确定性加剧、复杂性升级的新发展周期,中冶南方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保持强有力的战略执行”,在“卓越南方、精益南方、数智南方、美好南方”的梦想指引下砥砺前行。业务提质,打造“卓越南方”“3+N”业务格局。“3”是指坚持钢铁工程、  相似文献   

3.
正庚子年新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蔓延至全国,在给人们健康带来极大威胁同时,也影响到众多企业的正常运转,造成大量企业停工停产。地处疫情腹地的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南方")的三大主营业务钢铁、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环保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于主要集中在武汉市及湖北省,受到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正>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南方")是由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高新企业。在我国钢铁产能过剩、面临业务萎缩的情况下,中冶南方作为以钢铁设计为主的设计企业,能够逆势突围,创出新的发展高峰,与其转型发展息息相关。中冶南方从6个方面开启了转型之路:一是业务的转型。业务发展板块向关联互补型多元发展转型,即由单纯为工程建设提供设计转型为工程总承包、设备成套及制造、工业营运等关  相似文献   

5.
最新动态     
1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3中冶集团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4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5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联安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中旭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6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申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现代华盖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7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8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9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已故教授潘别桐负责的、武汉钢铁学院、湖北省博物馆等十几家单位共同完成的“大冶钢录山古铜矿遗址原地保护与合理采矿方案论证报告”荣获 1993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铜录山古铜矿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迄今发现的连续生产时间最长、采选冶兼备、保存最完整的古矿冶遗址.确保遗址的安全和永久保存,已引起世人瞩目. 依据国务院《关于研究铜录山铜矿遗址保护问题的会议纪要》的精神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鄂办函要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已故教授潘别桐、武汉钢铁学院李征夫教授等开展了一系列的综合研究,并提出了“大冶钢录山古铜矿遗址原地保护与合理采矿方案论证报告”。该报告从社会历史、科学价值、古铜矿遗址的不可再生、不能替代及赋存的地质环境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对原地保护的巨大作用等方面,充分论证了古铜矿遗址原地保护的必要性和不可搬迁性。  相似文献   

7.
由中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舒全安高级工程师主编的《鄂东铁铜矿产地质》一书初稿已经完成,于1988年10月20日至22日,在湖北宜昌市召开了评审会. 评审会是由中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经理邢新田同志主持,冶金部地质勘探总公司总工程师、冶金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姚培慧同志担任主审,并聘请了贵阳地球化学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及北京)、武汉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桂林及北京有色地质研究院(所)、冶金部天津地质研究院、冶金工业出版社、冶金部物探公司、湖北省地矿局、冶金  相似文献   

8.
《中国勘察设计》2024,(2):100-101
<正>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南方”)秉承“专业专注致恒致远”的企业理念,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人才战略为根本,弘扬和创新优秀的企业文化,着力打造以钢铁工程为基础的涵盖钢铁、能源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三大主营业务,及民用建筑、自动化控制、智慧城市等多领域协调发展的国际化综合型工程公司。作为科技型企业,中冶南方始终以人才为创新的第一动力,不断深化实施科技与人才的“双轮”驱动,推动企业实现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建国50周年,也是我们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建院44年。44年来,伴随着祖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我们武院人一步一个脚印,用心血、用智慧、和对祖国的忠诚,规划并设计了钢铁蓝图,武院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发展成为今天在我国钢铁领域举足轻重的设计研究单位。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1月25日-27日,由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承办的"第十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赵平副所长致开幕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焰新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教授等分别向大会致辞。来自国内地质系统、大专院校和地质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150多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正2004年6月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木工程(岩土方向)学士学位,2009年6月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岩土工程博士学位。2009年7月至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14年9月至201 5年9月:加拿大女王大学土木工程系访问学者。第十届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第六届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泥石流滑坡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武汉岩土工程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工程地质学报》编委。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等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30余篇、EI论文20余篇,授权  相似文献   

12.
我院测试中心X光宝引进一台日本理学的PASA—5PR转靶四圆单晶衍射仪之后,先后为新疆、西藏、山西、陕西、四川以及北京原子能所、上海硅酸盐所、武汉钢铁学院等生产、教学、科研单位,精确测定了稀少疑难的微小单晶样品(包括金刚石、碳硅石、铬铁矿、硅铁矿、镁铝榴石、尖晶石、金红石、锡石、橄榄石、铁石、碳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矿物以及激光晶体、铁电材料等,有的粒径仅0.05mm左右)的晶胞参数,确定其空间对称要素,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12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将于2015年7月在上海举办。这次会议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上海市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等承办。第12届学术大会是继天津(1962)、武汉(1966)、杭州(1979)、武汉(1983)、厦门(1987)、上海(1991)、西安(1995)、南京(1999)、北京(2003)、重庆(2007)和兰州(2011)召开的前11届系列会议之后我国土力学与岩土工程领域的又一次学术盛会。  相似文献   

14.
正李长冬,男,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6月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木工程(岩土方向)学士学位,2009年6月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岩土工程博士学位。2009年7月至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14年9月至201 5年9月:加拿大女王大学土木工程系访问学者。第十届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第六届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泥石流滑坡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武汉岩土工程学会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连续沉积的P—T界线剖面主要集中在中国南方。这就使得对中国南方P—T界线剖面元素球化学的研究成为了解P—T之交撞击事件对全球性地质学影响致关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列举了现有的关于中国南方P—T界线地层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中子活化分析数据,并且与Asaro, F.等人(1982)和Alekseev, A. S.等人(1983)关于同一界  相似文献   

16.
1992年5月18~21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分形理论与地质科学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院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共同主办的,共8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正李长冬,男,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6月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木工程(岩土方向)学士学位,2009年6月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岩土工程博士学位。2009年7月至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加拿大女王大学土木工程系访问学者。第十届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第六届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泥石流滑坡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武汉岩土工程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工程地质学报》编委。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建国50周年,也是我们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建院44年。44年来,伴随着祖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我们武院人一步一个脚印,用心血、用智慧、和对祖国的忠诚,规划并设计了钢铁蓝图,武院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发展成为今天在我国钢铁领域举足轻重的设计研究单位。武院人44年辉煌的开拓足迹,在祖国钢铁发展的蓝图上挥写了一道绚丽的彩虹,在地方经济的建设中谱写了一首首赞歌,镌刻着世纪的辉煌。 翻开共和国钢铁工业的画卷,武院人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浇灌出了一朵朵钢铁奇葩。在大办钢铁的成名之举“三大五中十八小”格局中,我院参与设计建造的就有“三大”中的武钢;“五中”的马钢、上钢;“十  相似文献   

19.
2005年4月23日~24日,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和研究生院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和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协办的全国首届“盆地与能源”博士论坛在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顺利召开。  相似文献   

20.
为庆祝张本仁教授从教47周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化学研究所和地球科学学院于1999年6月28日共同举办了学术报告会,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北京)、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等单位的校内外代表约50人参加了报告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