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的速度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但城市规模的蓬勃发展带来的却是土地资源的严重稀缺。因此,如何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处理好土地资源的利用是当前我国政府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之后阐述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意义,最后提出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合理利用的基本策略,希望对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城市化已进入快速工业化发展阶段,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主要在介绍城市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化与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关系,并针对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经进入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阶段,城市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对于促进紧凑城市的实现和城市化、工业化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如何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水平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以问题为导向,提出若干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一、背景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城市化必须以土地作为载体,而我国的城市土地利用面临着世界上少有的严峻环境。一方面,国家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城市用地扩展是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城市化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浙江省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测度,然后构建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采用ArcGIS10.2进行时空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城市的城市化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度都在逐年优化,协调水平较好,城市发展呈现上升态势;两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呈现出片状分区集聚的特征。北部耦合协调度高,处于协调期,南部呈东西分化状态,其中西部衢州、丽水两市处于拮抗期,东部城市大都处于磨合期。  相似文献   

6.
<正>土地调整是土地管理的一种工具,即根据城市规划或农村土地规划,对土地权属进行的调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土地的需求大幅增加,土地调整作为一项土地政策,是很多国家和地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城市土地的重要手段。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也需要通过土地调整等政策提供城市发展所需土地。德国土地  相似文献   

7.
试论广西城市土地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南方国土资源》2006,(5):26-27,30
广西的城市化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的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土地整理重要内容之一的城市土地整理,能够解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问题.文章对广西城市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有了空前的发展,城市化水平已从改革前的20%提高到2002年的39%。国内外城市学家一般把城市化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级阶段),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第二阶段(中级阶段),城市化水平30%~70%;第三阶段(高级阶段),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根据城市化发展规律,我国城市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到2020年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0%左右,沿海各省城市化水平可达60%以上。土地资源有限,特别是耕地稀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而城市的扩张需要土地资源作为支撑,当前所面临的土地利用问题或多或少都是因城市化而带来的,但是大量实例证明,城市化的推进和加速对于土地的集约利用和缓和人地矛盾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关系协调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阶段,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在某种程度上超前于土地利用规划,并且由于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编制,导致现实工作中“两规”不能实现协调与衔接,不利于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开展。如何在实践中协调好“两规”的关系,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保证我国城市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解决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矛盾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土地节约利用与集约利用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各项城市建设蓬勃发展,城市规模急剧扩张[1~3]。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突飞猛进,对城市土地产生了巨大需求,有限的存量土地资源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城市土地供求较为紧张[2];二是城市呈“摊大饼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以"十一五"时期为例,分析了全省土地资源的需求数量和供给能力,认为土地供给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但同时要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控制增量,盘活建设用地存量,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提升耕地资源价值是加强耕地保护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该文从耕地资源多功能利用和价值提升的工程技术途径、管理与政策途径等方面,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认为耕地资源价值提升的工程技术亟需集成为土地整治工程技术与景观修复、重建工程技术;耕地资源价值提升的管理方式亟需由单一功能管理向多功能管理转变;耕地资源价值需通过法律政策、宣传教育及市场化途径加以显化,为落实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青岛市区2005年4月和2015年4月的TM影像,利用ENVI中监督分类法,结合人工目视解译,得出2005年和2015年青岛市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情况。利用土地利用类型动态模型,分析了10年间青岛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规律。认为2005—2015年,青岛市土地利用类型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建设用地、耕地、水面、草地、林地的面积变化显著。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增加200.98 km~2;耕地面积减少105.89 km~2;水面面积减少76.68 km~2;草地面积减少69.53 km~2;林地面积增加54.45 km~2;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说明青岛市区处于土地利用发展的时期,政府应该注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方法和GIS技术,通过建立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构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模型,分析上一轮规划以来邹平县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从1996到2005年近10年间,邹平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明显。其中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量最大,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主导原因为城镇工矿及交通水利等建设用地的逐年增加,这与邹平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及经济快速发展密不可分,而城镇工矿用地与GDP、非农业人口存在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未利用转出地类主要为农用地,这一定程度上缓减了因建设占用农用地所引发的农用地规模不断下降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09—2012年度临沂市9县3区统计年鉴和变更调查中11个相关指标数据的搜集,借助MATLAB7.0软件平台,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算出2009—2012年度各县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并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的预测功能,预测了2013年和2014年度土地利用集约度值,结果表明临沂市平均土地利用集约度水平正逐步从粗放利用发展到中度集约,兰山区土地利用集约度水平一直为高度集约,集约度居全市之首,罗庄区一直为中度集约,稳中有进。预计到2014年底,大部分县区在中度集约或以上,仅有费县、蒙阴2县为粗放利用。。  相似文献   

16.
济南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红 《山东国土资源》2006,22(10):58-61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的扩大,农村居民点用地与耕地及城市建设用地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对济南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指出土地利用程度低以及土地资源浪费是农村居民点用地普遍存在的现象。同时结合国家农村建设用地标准以及济南市地形特点,计算出济南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潜力巨大,占目前用地现状的33%,平原地区是用地挖潜的重点。在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形势下,应从提高土地利用程度、节约用地等方面,尽快有效利用农村居民点用地。  相似文献   

17.
滨州市北部沿海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未利用地较多且集中连片,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深入分析滨州市北部沿海地区未利用地特点和近几年开发利用现状,提出开发中应注意加快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修编和各专项规划的衔接、抓紧开展土地利用集约评价工作、招商引资与以地选商并重、创新开发模式实行高效开发等问题,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做好滨州市未利用地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8.
日照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及空间管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地区自然及经济社会条件的差异,决定了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注重其区域性,即进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以协调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限制不适当的土地利用方式,达到人地关系的真正和谐,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分析日照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采用图件叠加的方法进行初步功能分区,然后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进一步细分,同时对不同功能区制定相应空间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济南市用地紧张,人地矛盾不断增大。对济南市土地进行集约利用分析,能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土地利用压力提供支撑。当前济南市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有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集约利用程度较低等。在未来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土地的价格以及用地压力将会不断加大。且当前济南市并未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该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及模型,对济南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济南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虽然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从整体上来说情况仍不容乐观。在未来发展中,济南市始终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土地产出效能,加大土地监管力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注重土地集约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南海周边的岘港湾和深圳湾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987年和2015年的遥感影像,基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土地利用程度模型,对2个海湾近3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对所属海岸带的绿地、围填海及城市扩张等变化程度进行了整体分析,透过海湾不同的土地利用特征探究其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深圳湾原本的耕地全部被开发为城镇用地,约51%的养殖用地转变为城镇用地,而岘港湾约有86%耕地转化为城镇用地,养殖用地面积则增加了1.43 km2;(2)深圳湾填海造陆面积达32 km2,岘港湾填海造陆面积约5 km2,远小于深圳湾的造陆强度;(3)岘港湾城镇土地增加速度略高于深圳湾,其2015年土地利用综合指数为283.28,而深圳湾在1987年就达到274.12,且2015年该值高达320.52,岘港湾的土地利用综合指数远低于同期深圳湾的水平,岘港湾的土地利用呈现出明显的工业化中期的土地利用特征,而深圳湾则已进入工业化后期;(4)岘港湾裸地面积增加了3.5倍,而深圳湾没有增加,深圳湾的红树林面积增加了2.1倍,而岘港湾的红树林在1987年前已消失,深圳湾的开发方式更注重对自然土地类型及功能性绿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