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15年5月20日广东省一次大范围暴雨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ECMWF集合预报产品选出了预报好和差的成员,对比分析了环流形势场和物理量场的差异,找出了暴雨敏感因子。结果表明:集合预报能够较好地预报出该次大范围暴雨的环流形势场、降雨分布和量级特征,但对大雨以上量级的精确预报还有较大的误差,主要表现为大雨以上量级空报率最高以及暴雨以上量级漏报率最高。不同集合预报成员对降雨的形势场和大雨以上量级的预报有显著差异。相比暴雨预报能力较差的成员,优选成员对低层风场和低压的发展预报更接近实况,同时在风速、CAPE值、850 hPa温度、850 hPa和925 hPa比湿等物理量场与实况更接近,是该次暴雨的敏感因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03—2012年实况物理量资料与南平市汛期(5—6月)12 h时效雨量进行相关分析,选取与暴雨相关性较好的15种物理量产品进行暴雨阈值设定,建立了基于物理量产品配料法的南平市汛期12 h时效暴雨预报平台,在实际应用中还采用T639物理量产品进行12 h时效短期暴雨预报,该预报平台具有较好的暴雨预报能力,对预报员在短临和短期暴雨预报中有较好的参考作用;与使用实况物理量预报相比,实况物理量预报准确率要比T639物理量产品预报要好,这是因为基于T639数值预报产品的暴雨预报准确率还要依赖于T639物理量产品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对T10 6数值预报产品性能及其对暴雨预报的能力进行了检验 ,找出了T10 6物理量预报场与我区大———暴雨的相关关系 ,建立了基于灰色预测的逐日降水滚动预报模型 ,该模型对我区降水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4.
对T106数值预报产品性能及其对暴雨预报的能力进行了检验,找出了T106物理量预报场与我区大--暴雨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灰色预测的逐日降水滚动预报模型,该模型对我区降水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5.
T106数值预报产品在中期大—暴雨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T106数值预报产品性能及其对暴雨预报的能力进行了检验,找出了T106物理量预报场与我区大-暴雨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灰色预测的逐日降水滚动预报模型,该模型对我区降水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6.
应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进行了不同时刻环境要素场与大—暴雨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从大—暴雨发生前2天至发生后2天的不同时刻,环境要素场都能提供大—暴雨的预报信息。应用不同时刻的环境要素为预报因子构造的预报方程对大—暴雨都具有预报能力。用大—暴雨发生前后信息进行预报,对应用当天信息进行预报的错误具有修正作用。应用多时刻环境要素为预报因子和统计释用方法构造的大—暴雨集合预报,由于独立预报信息的增加,有利于捕获大—暴雨的预报信息,有效地提高了大—暴雨的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将WRF集合预报更好地应用于济南大城市精细化预报,提高暴雨预报准确率,利用2013—2014年汛期济南龟山观测站和市区及历城区36个区域自动观测站的降水资料,检验WRF集合预报24h确定性降水量对暴雨的TS评分、空报率、漏报率以及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并且检验24h暴雨概率的可信度。2013年和2014年的空报率和漏报率均较高,2013年暴雨预报TS评分明显好于2014年。确定性预报24h降水量达到30mm以上,且天气形势和各物理量满足产生暴雨的条件时,可考虑预报暴雨;低层湿度大时确定性降水最易出现暴雨空报;24h暴雨概率预报对济南局地性较强的暴雨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统计2005—2006年AREM模式输出相关物理量与暴雨的关系,采用模糊逻辑方法建立暴雨潜势预报多参数组合方程,然后分别代入AREM模式预报场相关物理量24 h平均值和最大值,进行暴雨落区潜势预报。对比分析2007—2009年潜势预报情况和暴雨Ts评分,结果表明:最大值方法潜势预报强中心偏多,暴雨空报较多;平均值方法能够较好反映24 h内整体降水分布情况,其Ts评分较高,虽然对强降水中心落区预报仍有偏差,但其总体预报效果要优于最大值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前预报暴雨落区的方法大都是根据和暴雨关系较密切的若干物理量的分布,圈出这些物理量条件满足的地区,来预报暴雨落区。但是这种方法所能确定的落区范围一般为1——2省,远比实际暴雨面积大,还不能满足省内分片预报的要求。本文用个例分析和统计相结合的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托气象行业专项GYHY200906011“华北、东北暴雨发生发展特点及预报技术研究”项目及相关课题研制的“多模式变权集成预报业务系统”和“吉林省暴雨物理量诊断客观集成预报业务系统”,对2010年-2012年6—8月、2013年6—7月的区域暴雨过程预报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两系统对暴雨预报均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其中“多模式变权集成预报业务系统”空报率较低,“吉林省暴雨物理量诊断及客观集成预报业务系统”漏报率较低。从暴雨的影响系统来看,两种客观的暴雨预报方法对台风暴雨预报效果最好,副高后部暴雨次之,冷涡暴雨预报误差与前两系统相比稍差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