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杭州地域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春秋时,初属越。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年)属吴,周敬王三十年复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属楚。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灭楚,于今杭州地置钱唐县,同时置余杭县,同属会稽郡。据《史记.秦始皇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名》2011,(4):18-21
任弼时故里——湖南湘阴 湘阴,夏代为三苗部落所居。周代,地属楚国。文王徙罗子国遗民至湘水之南,县境为罗子国地。秦始皇废封,行郡县,改罗子国为罗县,隶长沙郡。南朝宋元徽二年(公元474年),割罗县、益阳、湘西三县部分地置一新县,名湘阴,县治设琴棋望(今县芦苇场鲇鱼洲中部)。隋开皇九年(589年)置湘阴入岳阳县。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岳阳县为湘阴县。唐武德八年(625年),并罗县入湘阴。  相似文献   

3.
柘城县     
柘城古为朱襄氏都邑,春秋为陈之株野地。秦置柘县,属陈郡。柘城县名称来历,据《史记·陈涉世家》载:“陈涉攻柘,谯皆下之,即此地也”。“汉为柘县,以邑有柘沟,以此名县。”西汉属淮阳国。东汉属陈国,献帝永汉元年(公元189年)封曹操为武平侯,柘县为其食邑之一。三国属陈郡。晋废。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复置,更名柘城县,属梁郡。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县分入谷熟、宁陵二年。永淳元年(公元628年)十月又复,属宋州。五代仍之。宋初属应天府,崇宁中改属拱州。全属睢州,后省。元大德七年(1303年)复置,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名》2011,(2):21-22
李达的故乡——湖南零陵零陵,位于湖南省西南潇水湘江汇合处,雅称“潇湘”,系中共“一大”代表李达的故乡。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设长沙郡,置零陵县,也有纪念舜帝之意。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零陵迁至泉陵侯国,  相似文献   

5.
郏县位于河南省中部,伏牛山东麓,北汝河上游。现属许昌专员公署管辖,全县总面积755平方公里,人口约46万。 在《国语·郑语》中记载郑桓公与周史伯的谈话说:“惟谢郏之间,其冢君侈骄,其民怠沓。其君而未及周德。若更尹而周训之,是易取,且可长用也”。这说明,“郏”见诸典籍可上溯至西周,郏乃周土也。东周为周王领地。战国初属楚,而后韩灭郑,郏则归韩国。始皇统一中国,郏县随秦颍川郡。两汉随秦制,三国时郏县属曹魏之颍川郡。晋设襄城郡并辖郏县。至十六国时,郏县属北魏,并改为龙山县。于隋朝又改龙山县为汝南县,到公元583  相似文献   

6.
沅江地名考     
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522),析益阳县置药山县,治今沅江市三眼塘,亦为药山郡郡治。辖境相当于今年沅江市大部及益阳县北部。随开皇九年(589)废郡,合药山、重华二县为安乐县,属巴陵郡,治原药山县治,辖境与原药山县相当。随开皇十三年(593),治移今沅江市区。隋开皇十八年(593),改安乐县为沅江县,治驻原址。自此沅江称名于世。沅江县何以为名?历有二说,一说以沅水“流水归宿之地”而得名。  相似文献   

7.
上海历史悠久,系198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二批3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陆。市区成陆约在10世纪前叶才全部形成。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设会稽郡,治所在苏州。会稽郡辖缪县、由拳县和海盐县。缪县包括今嘉定、上海两县及青浦、松江两县大部和市区部分地区。今嘉定县境内还有一个以缪命名的缪城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筑了一条由咸阳经湖北、湖南而抵江苏、上海一带的宽阔驰道。据史载,驰道宽50步每隔3丈植树一株。驰道通过今松江西北,经青浦古塘桥,西通吴城。公元前21年,秦始皇率丞相李斯、少子胡亥等一批文臣武将南下巡游,…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名》2011,(2):20-20
嘉兴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距今7000年前境内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春秋时,此地被称为长水,又称榜李,吴越两国在此风云角逐。战国时,划入楚境。秦置由拳县、海盐县,属会稽郡。两汉时煮海为盐,屯田为粮。三国时吴国雄踞江东,析由拳县南境、海盐县西境置盐官县。吴黄龙三年(公元231年)“由拳野稻自生”,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名》2011,(11):48-49
白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六国。39岁时,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名政(正),赢姓秦氏,  相似文献   

10.
通县自建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区域的增减,称谓变更,治所的迁徙,错综复杂,其说不一。据《北京史》载;“秦使天下飞舟挽粟起于黄陲琅琊负海之郡,转输北河,北河盖白河也”。说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已利用潞水向琢郡、渔阳、右北平诸郡运草输粮,以给边关,成为幽州之东的交通孔道,为置县奠定了基础。西汉时,始置路县,治所在今胡各  相似文献   

11.
兰州称金城,由来已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隋朝以前,没有兰州这一名称。据史书记载: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以边寨阔远、取天水、陇西、张掖郡各二县,置金城郡(后增至十三县),治所允吾(音铅牙,在今市辖区内)。隋开皇初,置兰州总管府,至此,兰州之名,始见于史册。大业初,府废,改为金城郡。从此,人们就把金城、兰州并称了。关于取名金城之义,《汉书·地理志·注》中应勋曰:初筑城得金,故曰金城;臣瓒曰:称金,取其坚也;师古曰:以郡在京师之西,故谓金城,金,西方之行。这三种解释,以瓒说于义较胜。"筑城得金",可能有其事;然而以金名城,未必取义…  相似文献   

12.
彭雪开 《中国地名》2013,(10):64-65
《晋书·地理志下》:“孙休分武陵立天门郡”。妹书·州郡志》:“天门太守,吴孙休永安六年(263),分武陵(郡)立。”又云:“澧阳令,晋武帝太康四年(283)立。”这为石门县建县之始,县治驻今治。隶天门郡。辖境当与今石门县同。因县治驻澧水北岸,古人认为“山南水北为阳”,故名。郡、县同治。“隋开皇九年(589),罢石门郡建石门县,隶澧州(旋改澧阳郡)。”自此,石门县,名列国史。  相似文献   

13.
“章华台”之名最早见于《左传》、《国语》,当时称“章华之台”,为楚灵王所修。三国吴韦昭(公元204—273年)注:“章华,地名”。但没有指在什么地方。西晋杜预(公元222—284年)明确指出“台在今华容城内”(《左传·昭公七年》注)。华容为汉县,隶南郡。属荆州刺  相似文献   

14.
商洛,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以"戏剧之乡"、"南北方言荟萃地"而著称。 历史上,该地的区划、地名多变。据《隋书·地理志》载,商洛之名源于商山洛水。历史上曾有上洛、商州等称谓。西周和春秋属晋,战国为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北部属内史,南部属汉中郡。  相似文献   

15.
一、南阳地区沿革简史 南阳地区,位于豫西南,辖13个市县,地处古代中原的南部,居伏牛山、汉水之阳,故名南阳。“南召猿人”即在白河上游生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丹江两岸,六、七千年前为人类活动中心地区之一。禹定九州,本区属豫州,殷商为申、谢、吕、邓奴隶主领地。周为邓、唐、申、吕、淅等诸侯国,战国属楚、韩。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置南阳郡,治所在宛城(今南阳市)。汉辖境于当今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县间和大洪山以北应山县、陨县间,以后渐小。魏晋南北朝时南北常交战于此。隋初废,唐又改为南阳郡,为荆、襄和关、洛地区交通孔道。元代置南阳府,领五州(汝、嵩二州已不在今境)。明、清沿用南阳府,辖境相当于  相似文献   

16.
一.自然条件南雄盆地(旯背面百网1)在厂东浴的北部,是南感山地中的一个盆地,适当大廊嵌之南,而梅关山隘与分水钩山隘郡是五嵌的天然缺口,古代就已成为粤赣交通的孔抵盆地跨南雄、始兴二县,合针山泅生卢OO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7.
一.自然条件南雄盆地(旯背面百网1)在厂东浴的北部,是南感山地中的一个盆地,适当大廊嵌之南,而梅关山隘与分水钩山隘郡是五嵌的天然缺口,古代就已成为粤赣交通的孔抵盆地跨南雄、始兴二县,合针山泅生卢OO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8.
扶沟县位于河南中部,处在豫东平原黄泛区的腹心地带,总面积1173平方公里,人口56万,现属周口地区管辖。 扶沟古称桐邱,农业历史悠久。战国时先后为郑国、魏国属地,秦时属颍川郡,至西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5年)置县,县治在谷平乡,即今崔桥小扶城遗址。由于当时该地有扶亭、洧水沟,扶沟则因此得名。晋统一中国后,扶沟属豫州颍川郡;南北朝时代,属南朝的南梁郡辖,北朝属北魏颍川郡管,东魏时归郑州许昌郡辖;隋朝仍柰属于颍川郡;唐朝州郡连称,扶沟归许州颍川郡;后梁属开封府,后唐属于汴州宣武军,后晋亦属开封府。北  相似文献   

19.
彭雪开 《中国地名》2011,(10):43-43
株洲市,湖南省辖市,简称株。地处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东邻江西省,西南与湘潭市、衡阳市、郴州市相连,北界长沙市。今株洲境域,上古属三苗辖地,春秋战国时,属黔中郡。秦和西汉属长沙郡湘南县。东汉湘江之东岸属醴陵县,湘江之西岸为湘南县。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孙权与刘备分湘江而治。三国吴孙权在此设建宁县,取“建安宁边境”之意,故名“建宁”。  相似文献   

20.
刘英 《中国地名》2011,(7):6-11
一、源予汉代,始于元代,成名于明代 安县在西汉、东汉、三国时期,为涪县辖地。境内设县始于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侨置晋兴、益昌、西充国三县,属巴西郡。晋兴县治地今永安镇向阳村,益昌县治地今花菱镇联丰村观斗山,西充国县治地今沸水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