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洲地震委员会(ASC)第四次学术大会暨地震学、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地震风险管理学术讨论会于2002年11月24-26日在尼泊尔加德满都举行。来自亚洲、大洋洲、美洲和欧洲的22个国家的近200名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约110篇研究报告。文章介绍了大会、学术交流和ASC工作会议等情况。  相似文献   

2.
前言     
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二次学术大会将于12月1-4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学术大会,是在极其特殊的条件下召开的.2008年5月12日,这个令全国同胞难以忘怀的悲痛日子,更是地震工作者内心深处永远的心痛.  相似文献   

3.
努力提高地震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编辑努力追求的目标.一个期刊所刊载文章的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价值的体现,而学术质量又取决于它所拥有的原创文稿的价值,文稿的价值反映在学术价值、研究价值和资料价值这3个方面.文稿的学术价值即文稿在某学科领域中具有超前性、创新性:文稿的研究价值即文稿对于人们从事学术研究具有的启示性、借鉴性;文稿的资料价值即文稿对于系统了解学术研究动态具有收藏价值(许金华等,2005).  相似文献   

4.
2009年9月16日,中国地震学会成立30年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30余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地震局和哈萨克斯坦科学与教育部地震科技合作协议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教部地震研究所的地震科技合作协议,《第六届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9月19—21日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召开。此次研讨会是自1992年以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成功  相似文献   

6.
3届北郊地球科学学术沙龙于2007年2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举行。孙继敏、徐锡伟、方念乔、方小敏、钟大赉、郑德文、丁仲礼、丁林、姚檀栋、刘小汉、刘静和付碧宏等人围绕中国西部构造与气候相互作用等热点和前沿科学问题作了主题发言。围绕这些主题,来自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开展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北郊地球科学学术沙龙是马宗晋院士倡导,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共同发起的。由各单位轮流主办,欢迎地学界各兄弟单位和科研人员参与学术沙龙活动。第3届北郊地球科学学术沙龙于2007年2月9日举行@王二七$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徐锡伟$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7.
《国际地震动态》2009,(7):103-103
原定于2009年9月下旬在新疆召开的中国地震学会成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因故改在黑龙江省伊春市,时间不变。  相似文献   

8.
尹畅宁 《内陆地震》2007,21(1):90-90
2007年1月31日,新疆地震局举办了2007年学术讲座年的第1期“学术互动讲座”。此次活动是新疆地震局“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具体实施的第一步,活动将以每月1课的形式展开,采取问与答、主讲专家专题讲座、自发交流讲座、外请专家讲座、媒体资料讲座等方法,以地震学、地质学、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震局和河北省人民政府2006年3月21日--23日在邢台市联合举行“纪念邢台地震4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大会,于2006年10月21-24日在云南省大理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约25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