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北京现代有轨电车西郊线是北京首条建设运营的现代有轨交通线路,本文介绍了现代有轨电车的定义和特点,参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的相关要求,结合类似线路的工程经验,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有轨电车的各阶段测量工作的内容、方法和精度要求,供现代有轨电车或类似线路工程测量项目参考或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精密施工测量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实际测量作业为背景,通过分析、研究与总结,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精度设计的主要原则和要求、地面控制测量技术方法、竖井联系测量技术方法、隧道施工控制测量及贯通测量技术方法四个部分,论述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及主要测量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轨道交通工程联系测量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测量的实际经验,通过对联系测量应用实例的介绍和隧道贯通测量数据的统计,对影响隧道工程安全贯通的重要环节一联系测量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总结,供测量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轨道工程中工程测量业务计算复杂、内业滞后等实际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城市轨道测量信息系统.系统运用J2EE、Android和数据库技术,将Web主站端系统与移动端App相结合,满足了业务管理流程化、外业数据采集智能化、测量人员和仪器调配信息化等用户对城市轨道工程测量的需求.在实际应用中,系统明显提高了测量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智慧地铁的建设需要三维模型的支撑,运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结合三维可视化技术,为智慧地铁提供了三维数据支撑,推动了全生命周期智慧地铁建设的全面发展。本文旨在以雄安新区城市轨道交通R1线为研究区,对其沿线85 km进行了无人机航飞工作,通过数据处理获取了沿线三维实景模型,并对模型成果精度进行了详细对比。结果表明,此次倾斜摄影测量成果满足1:500比例尺要求。此外,还对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相关应用进行了介绍,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作由二维向三维转变开拓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隧道施工测量的一项主要任务是保证隧道贯通,其贯通误差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质量和工程造价,因此在轨道交通工程测量精度设计中,科学合理地规定隧道贯通误差及其允许值,是轨道交通工程测量的一项重要研究任务。本文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贯通误差的概念、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隧道贯通误差的限值的分析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贯通测量及误差分配三个部分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贯通误差测量精度要求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供广大测量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主要从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用地证核发方面的特殊要求探讨分析了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拨地测量的可行性方法,明确了此类拨地测量不能完全参照常规的拨地测量方法进行作业,为此笔者从已经顺利完成拨地测量且证实方法可行的轨道交通线路上总结经验,本着避免造成用地浪费及保证用地范围合理性等诸多方面的考虑详细介绍了此类拨地测量的具体作业方法步骤及特殊要求,旨在能为北京市后续大批量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拨地测量的作业人员提供有效指导,进而为规划部门提供合理准确的拨地成果进行用地审批,进一步体现测量在服务首都规划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徐洋  张力文  浮丹丹 《北京测绘》2023,(12):1694-1700
为了增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控制网测量精度,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性,提出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控制网测量方法。收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网信息和各个控制点的稳定情况,经实地勘察后,在各个交通站点布设符合条件的控制点,形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控制网布设图;检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接收机技术指标符合要求后,通过伪距的定位方法获取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控制网的观测值;利用基线解算方法解算各个独立的基线,获取多个独立的基线向量,并得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各条基线之间的相关性;再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控制网进行约束法平差,准确地链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控制网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控制网,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控制网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量的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网与实际测绘结果几乎一致,符合测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控制网精度的要求;提升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控制网的基线解算质量;增强了定位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付仲花  刘静 《地理空间信息》2013,11(1):114-116,15
简述了GPS测量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北京某地铁线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情况,为GPS技术在地铁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通过分析北京某地铁线GPS控制网的布设、观测及数据处理,对GPS技术在高精度控制网测量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 各个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位置不同, 有的城市地势比较平坦, 有的城市地势变化起伏比较大。在城市地势变化起伏较大的地区, 就会出现线路轨道平均高程与城市投影面高程不一致的情况, 而在这种情况下, 当长度投影变形不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要求时, 坐标系统投影面的选择与换算工作变得非常关键。本文结合徐州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平面控制网测量的实际工作情况, 对城市轨道交通控制测量坐标系统投影面的选择、建立及换算的方法进行了应用和研究, 供测量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区域沉降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轨道交通穿越沉降漏斗区和沉降带时,会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及运营产生非常大的破坏影响。为使测量技术更好地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服务,本文以北京地铁14号线工程建设的实际测量作业为背景,通过分析、研究与总结,从高程贯通误差公式设计依据、地面沉降对高程贯通误差的影响、考虑地面沉降的高程贯通误差计算、建设阶段实际地面沉降影响及应对措施等几个部分进行阐述。区域沉降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是在工程实践中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的成果,对今后我国各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测量具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的扩大,客流量不断攀升,研究乘客的出行特征对于城市轨道交通限流模型的建立以及限流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北京市某时段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OD出行数据,研究了乘客出行的时空分布特征,对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提出了建议。分析结果表明:(1)在早高峰时段,乘客的出行时间主要集中为100~200 min,出行距离集中在20~35 km,且出行距离与出行时间呈线性关系;(2)乘客选择地铁出行的出发点和到达点大部分集中在北京五环以内,客流从城外向城内移动,朝阳区和海淀区的进出站客流量均居前两位。  相似文献   

13.
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分别在Space-L和Space-P两种拓扑空间下构建青岛市规划至2020年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网络。通过计算两种空间模式下的网络度分布、平均最短路径、聚类系数等统计特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青岛市规划至2020年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具有小世界网络特征,线路交错程度不高,站点间的可达性程度为中等。从复杂网络角度观察城市轨道交通,旨在发现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内在特点,为青岛市轨道规划管理部门提供辅助性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孙伟  乔炜 《测绘工程》2011,20(6):73-75,78
介绍武汉市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工程GPS控制网的设计、外业观测和数据处理,分析本次GPS控制网的成果精度,并就GPS技术在城市轨道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提出有益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武汉大学和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共同组建的城市智能感知与精密测量工程中心在深入研究地铁隧道结构监测现状的基础上,将移动三维激光测量技术应用于地铁隧道结构监测,提出一套适用于隧道结构和病害监测的硬件集成方案,研发了一套高效快速获取地下空间结构三维几何特征的方法,实现了隧道结构表观几何特征和病害监测成果高精度提取,并且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通过轨道交通隧道全断面智能识别与分析系统的研发及检测装备的研发,实现了轨道交通全断面病害的智能检测与隧道服役状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采用应用研究与生产相结合的方法,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结构断面测量的必要性和相关要求,引入地面3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并对采集数据进行去噪、拼接、影像匹配、点云数据抽稀、结构断面提取等操作,讨论了地面3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结构断面测量中应用的可行性、技术优势、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田军  唐超 《测绘通报》2020,(9):23-26
随着建筑业“十三五”规划收尾和“十四五”规划的启动,轨道交通智慧建造的水平大大提升。智慧建造能够辅助项目进行精细化智慧化管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城市交通建设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要求,但是在轨道交通智慧建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因此,本文在轨道交通智慧建造现有体系中引入新型测绘技术,分析其在应用中的主要特点和功能,重构了智慧建造架构体系,深入探讨了新型测绘技术带来的智慧变革,提升了轨道交通建设的整体水平和应用深度。  相似文献   

18.
高分辨率PS-InSAR在轨道交通形变特征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将高分辨率PS-InSAR技术引入城市轨道交通的形变监测领域。以上海为例,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专题的形变特征。首先,利用26景TerraSAR-X影像在上海开展高分辨率PS-InSAR沉降精细测量,得到轨道交通网络整体的沉降格局;然后,针对不同建成时期和建设形式的路段,分类探讨其形变特性及原因;最后,进行测量结果的精度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建设已成为上海轨道交通沿线主要的沉降原因;不同建成时期和建设形式的路段表现出不同的形变特征,早期建设路段比晚期建设路段更稳定,高架路段比地下路段沉降速率更小;PS-InSAR与水准数据保持很好的一致性。证实了高分辨率PS-InSAR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形变监测、管理维护和预警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为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决策支持。通形变监测、管理维护和预警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为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