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建设施工对周围建筑物有着较大的影响,可以诱导邻近建筑物地基产生较大的形变,进而引起邻近建筑物受力结构改变,导致建筑物破裂、倒塌。因此,在大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实施动态形变监测有助于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基于此,本文以智能全站仪为基础手段,针对110 kV机场变电站接入线路施工进行了实时动态监测,为该工程的顺利施工奠定了基础。本文从深层土体位移、桥墩水平位移及沉降和路基地面沉降3个方面进行了形变监测,监测结果显示,监测精度能够满足基本需求,获得实时动态数据稳定、可靠,能够反映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形变状况,并认为该建设工程项目对邻近建筑物影响不大,可以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2.
位移监测、沉降观测是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监控的重要程序,是检验建筑物基础处理可靠性和设计荷载计算安全性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保证建筑物顺利施工的重要检测过程。本文通过沉降观测、位移监测,取得精确可靠的变形监测数据,对两期数据进行分析参考,真实反映周边建筑物及其配套设施在整个区域内变形的情况,为安全施工提供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3.
基坑在施工的过程中,开挖区域内土质形态和咬合状态的变化,以及基坑内外的土地主体受力情况都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基坑的支护结构承受的荷载力不断变化,引起基坑内部的土地隆起、基坑支护结构及其周围土地主体的两侧发生水平位移和竖直沉降,从而威胁到安全施工和建筑物的运营。为了避免正常施工过程中事故的发生,在施工前要对监测的基坑等级进行分析,从而制订监测计划,通过监测值的变化来判断施工的安全性。文中结合建筑物基坑监测项目对基坑进行水平位移和沉降的技术设计。  相似文献   

4.
沉降观测、位移监测是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监控的重要程序,是检验建筑物基础处理可靠性和设计荷载计算安全性的有效手段;同时是保证建筑物顺利施工的重要检测过程。通过沉降观测、位移监测、锚杆拉力监测等数据,真实反映周边建筑物及其配套设施在整个区域内变形的情况,为安全施工提供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5.
基坑工程是城市建设中一项重要工程,如何科学、实时、准确地分析基坑变形是现代工程测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某国际广场基坑工程为例,对支护桩顶水平位移及沉降等项目进行监测,分析了基坑水平位移及沉降的变化规律并对变形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验证了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可靠性。为本地区相似工程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制定了基坑变形监测方案,描述了基坑监测的各个监测项目的内容以及各监测点的点位分布情况,对基坑支护结构水平和竖向位移、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锚杆内力、周边道路沉降观测的监测方法进行了介绍,对各项监测结果进行了着重分析,并以图表的形式展示了监测项目各个时段的变形过程,验证了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可靠性以及监测方案的科学合理性。通过本文的案例介绍,以期为今后类似的工程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结合南京市水中墩基坑监测工程开挖和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情况,对钢板桩的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钢支撑轴力以及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和基坑钢板桩形变进行了数据分析,总结了实际基坑监测中的注意事项和施工中监测数据的变化规律,为基坑监测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面沉降具有区域性、累加性和不可逆性,会造成城市地面标高损失、城市内涝、建筑物受损等问题,In-SAR技术具有全天候、覆盖范围广、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可以进行长期的地表形变监测。本文利用PS-InSAR方法,结合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22景Sentinel-1A SAR数据,利用SARscape软件监测分析深圳市宝安区、南山区和福田区的地表形变情况,并根据形变速率的时间趋势进行地表形变分类。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年均形变最小值为-26.5 mm/a,形变平均值为-0.20 mm/a,沉降的时序结果可总结为持续抬升、持续沉降与先升后降3种形变类型,其中持续沉降区面积占比30.24%,主要分布在南山区,结合土地利用探讨了沉降类型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9.
地铁的快速发展解决了人们的出行问题,但在地铁施工中会使沿线附近的建筑物产生沉降变形。为了确保建筑物和施工安全,对地铁施工期间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进行监测很有必要。选择某市地铁3号线沿线高层建筑物为研究对象,对其沉降变形特征进行分析说明,并对沉降变形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预测曲线与实测曲线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面三维激光技术的建筑物变形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面三维激光雷达测量系统是最近几年刚刚新生的一个测量技术,本文提出一种研究建筑物变形的方法即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建筑物或者构筑物进行三维扫描并获得建筑物的三维点云模型,然后通过前后两次建筑物的三维点云数据的比对、分析,可以对建筑物进行平面位移监测、沉降监测、倾斜分析、整体形变监测。  相似文献   

11.
变形监测是工程测量的重要研究内容,它可以分析和评价建筑物或工程设施的安全状态,研究变形规律及预报变形,是一种重要的测量监测手段。本文通过对某高速公路的桥梁沉降监测和承台水平位移监测,探究了在桥梁监测中变形监测的实施方法及数据分析与处理模式,分析了桥梁变形的规律,为桥梁养护提供准确的监测意见及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郑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一期20个车站基坑的变形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基坑深度为依据,分别研究了不同风险等级基坑的地表沉降、桩(墙)顶水平位移和桩(墙)体水平位移情况;明确了各监测项目的实测值分布形态,并给出了实测数据的数理统计结果;分析了桩(墙)体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的位置,明确了基坑深度对最大值位置的影响,并着重对该地区基坑工程的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成果可指导后续郑州地区基坑工程变形控制工作的开展,也可为类似地区基坑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运营阶段,由于城市地下水位的变化及建筑物抗浮设计不合理,地下建筑抗浮失效事故日益增多。为保证抗浮失效事故处理阶段建筑物的安全,对其进行持续的变形监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结合工程项目,对此类事故处理阶段变形监测的组织实施进行整理,利用小波变换对短周期的监测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得到有效数据,通过各方信息分析总结变形监测在高层建筑抗浮失效事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易操作、高精度、低成本的优势,逐渐广泛的应用于各项工程测绘及监测领域。本文以广东省广州市地铁1号线某段为监测对象,经过两期次监测,通过计算、分析,认为隧洞水平方向最大位移量为6.1 mm,垂直方向最大位移量为2.6 mm,且具有垂直方向形变量大于水平方向形变量的特征。实践表明,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城市隧洞形变监测中,不仅可以获得隧洞整体形变特征,而且能够获得精确的形变量信息,为城市隧洞形变治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保高速公路在建成后能够安全运营,准确及时地掌握高速公路变形状况,这就需要我们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它进行周期性安全监测,精确地测定它的动态特性和几何量的变化,然后进行科学的评估和预警,从而为高速公路的管理和维护提供科学的依据。针对生态高速公路项目(如崇启通道(上海段)工程),采取GNSS RTK方法进行平面位移监测,采用二等水准同站双测方法全线监测沉降,通过定期持续监测,对变形监测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判断生态高速公路的变形情况。  相似文献   

16.
将CPⅢ(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平面控制测量的自由测站施测方法应用到基坑水平位移变形监测中,其特点是根据施工现场情况选择任意合适的地点架设测站,避免了施工环境对测量工作的影响和仪器的对中误差。介绍了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定权原理和置平平差原理,通过自编程序完成了基坑变形监测的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证明:利用自由测站采集观测数据,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定权约束平差和置平平差均能够高精度地得到毫米级的基坑变形量,可以应用到基坑水平位移变形监测中。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受基坑开挖所产生的卸载和基坑降水的影响,临近地铁隧道的受力条件将改变,造成地铁隧道的变形和位移。采用自动化技术实时监测地铁隧道的变形,对保证地铁运营安全至关重要。文中结合广州大马站商业中心项目基坑开挖对临近运营地铁1号线隧道结构变形位移自动监测工程项目的实践,对自动全站仪监测系统在地铁隧道监测方面的系统构建、测量方法、测量精度、监测效果等方面进行论述。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以高精度、自动化的优势,及时提供可靠的动态监测数据,科学指导基坑施工,保证了地铁运营安全,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CPⅢ控制网是直接控制无碴轨道施工的最后一级平面、高程控制网,已经在高速铁路建设中大量采用,其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技术已日趋成熟。文中结合重庆市某桥墩变形监测项目,介绍将CPⅢ技术应用于变形监测工程的操作流程。监测结果表明,CPⅢ后方交会测量精度达毫米级,能够满足大部分变形监测工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在地铁设计与施工中是关键工程。近年来,由于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地铁的建设也越来越快,所以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的变形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杭州某地铁深基坑,通过FLAC~(3D)对其进行模拟分析,得到最大变形量与变形曲线,再与实测数据进行比对。结果发现,通过FLAC~(3D)模拟能有效地反映地铁车站深基坑的变形规律,为以后的地铁深基坑工程的变形监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