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百川归海,海纳百川。海之浩瀚、海之伟力、海之博大,人皆共睹。然而,美丽深邃的海洋,她慈爱无私、富饶珍贵、包容厚德,却尚未赢得人们真正的敬重。海是生命之源,海是人类之母。据科学家考证,原始的生命体大约于35亿年前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经历了漫长的生物进化之后,人类最终从一种3亿多年前漫游在海洋中的史前鲨鱼进化而来。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蕴藏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丰富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交通资源……蔚蓝的海洋,还以慈母般的胸襟拥抱和接纳  相似文献   

2.
<正>当代的深空探测,也就是太阳系的探测,可以说是21世纪科学发展竞争的焦点,也是航天科技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开展深空探测的目标,仍然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深空探测是人类探索宇宙的一个永恒主题。人类之上下求索我们生存的地球自形成以来已有46亿年,大约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生命。生命长期在海洋里演化,然后逐渐走上陆地,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物种。虽  相似文献   

3.
关于月球的起源与演化以及它对地球运动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如下探讨性的构想:月球约于44.6亿年前由在近日点时的原水星分裂出,在水星表面留下未痊愈的灾变疤痕—卡路里斯盆地和与它对拓的多山—线状地带;月球在41—37.1亿年前跨过金星轨道,35亿年前被地球捕获;此后月球逆行接近地球,13亿年前达劳希限后翻过地球两极以顺行轨道远离;17—11亿年间发生斜长岩灾变事件,地球块状斜长岩来自月球上月壳斜长岩,在月球正面留下灾变伤疤—月海。  相似文献   

4.
高度认识古生物化石的价值 地球至今已有46亿年的历史。人类根据现代生物的研究和对地层中保存的古生物化石的研究结果说明,地球早期是没有生命的,直到32亿年以前,海洋中才有了低等的菌藻类生物,经过32亿年的演化至今,生命才演化出植物界和动物界,从水生到陆生。 生命的演化历程是那么神秘,虽有一代伟人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但他的理论对今天在地层中一个界面发现大量的物种,又束手无策难以解释。化石的价值不仅可以破解这些“难已解释” 的问题和现象,还在于化石得以保存的过程难,石化的条件复杂,以及发现化石机遇难…  相似文献   

5.
善待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在历经数十亿年地质历史的演变后,产生并蕴藏了无数的宝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丰腴肥美的土地、草原;辽阔蔚蓝的海洋;纯净清新的空气。地球何尝不是一个巨大而又无微不至的生命之母,有了她,人类和生灵万物才有物质的依托,才有生存与发展的保证,因此我们将地球称为“地球母亲”。 “地球母亲”,多么温馨的称谓,她默默地转动、运行、负载一切、奉献一切。然而人类——地球上的“万物之灵”,却在自我发展过程中,掠夺性地挥霍着母亲的乳汁及血液。进入工业革命,特别是到了20世…  相似文献   

6.
寒武纪生命“大爆炸”寒武纪生命“大爆炸”是当今国际生命科学界和地球科学界关注的前缘课题。最近在南京举行的“寒武纪早期生命‘大爆炸’研讨会”上,中外科学家们对中国云南澄江动物化石群进行的科研成果表明,发生在距今5.3亿年寒武纪早期的生命“大爆炸”奠定了...  相似文献   

7.
46亿年前,一颗美丽的星球在苍茫的宇宙中诞生了,这个星球上70%的面积是海洋,所以整体呈现出梦幻般的色彩,她就是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只是一颗很普通的行星,但是她却是生活在地球上所有生命共同的母亲.  相似文献   

8.
正海洋占地球表面积2/3以上,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宝库。自古以来,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从未停息。为探索深海奥秘,勘查和开发海洋资源,无数科学家将青春、梦想和寄托奉献给了那一片深蓝。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陶军教授率领"海马号"团队,突破了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的核心技术,在我国自主研发深海技术装备领域书写了新的篇章。走向深蓝谱新篇海洋是孕育地球生命的摇篮,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对神秘的海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人类足迹已经踏上月球,"旅行者"1号太空探测器已经接近太阳系边缘,哈勃太空望远镜看到了离地球140亿光年之遥的宇宙边缘,深海潜水器已抵达深约11千米的海底。然而,现阶段人类对于地球的认知却还相当匮乏。地球的秘密地球既是人类生息繁衍的家园,又是角逐搏杀的战场。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从未停止过对地球的探索和认知。从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到航海家麦哲伦及其船队通过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从古希腊科学家埃拉托色尼测量了地球  相似文献   

10.
地质遗迹是地球46亿年演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历史记录和自然遗产。地质遗迹是大自然中一个鲜活的生命实体,也会像人一样受伤、枯弱、毁灭……1991年,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的百余位学者在《国际地球记录保护宣言》中呼吁:“地球的过去,其重要性绝不亚于人类自身的历史,现在是保护我们地质遗迹的时候了”。——献给第35个世界地球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