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孟庆伟 《地质论评》2011,57(4):548-548
2011年6月22~23日,由中国地质学会、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联合地勘行业产学研各部门、各单位共同召开的十一五地质科技与找矿成果暨十二五规划学术交流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举地质找矿两面旗帜,总结十一五期间我国地质科技与地质找矿工作,发现典型,提炼经验,推广成果,进一步凝聚我国地质  相似文献   

2.
根据以往矿产资源总量预测和二轮区划等成果与近年来的储量表对比分析,我省有相当一部分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具有找矿潜力。提出了“十五”期间江苏可重点勘查的矿种与地区布局。建议找矿工作按不同区域、不同成矿条件以及优势资源分布情况,安排九大重点找矿区。对“十五”期间江苏的找矿工作提出了6条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7月4-5日,为了贯彻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国土资源部“十一五”规划纲要精神,推进岩溶地区水地质调查工作,我局水环部在河北保定组织召开岩溶地区水地质调查座谈会,来自相关省(区)专家对我国岩溶地区水地质工作积极献言献策。会议提出要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增加岩溶地质水工作调查内容,拓宽服务领域。袁道先院士参加了座谈会并提出重要建议。贵州、云南、广西、湖南和江西等省地调院总结了“十五”期间岩溶地区水地质工作成果,提出“十一五”期间工作思路和建议。会议由水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承办。  相似文献   

4.
代国标 《地质论评》2020,66(3):66030590-66030719
中国地质学会于2020年3月召开了2019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终评会议,评选产生了2019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获奖项目。获奖项目是经各推荐单位推荐,学会形式审查、公示、初评、终评等环节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发展是地质钻探工程事业的核心、灵魂和第一驱动力。本文通过总结我国地质钻探工程领域“十三五”科技创新成果,深刻认识地质科技创新发展新要求,系统把握地质科技创新基础,展望了地质钻探工程技术“十四五”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以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地质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辉煌的五年     
从矿产勘查、基础地质、地质科技、公益性地质工作等方面汇整安徽省"十一五"地质工作主要成果,指出了制约地质找矿突破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安徽省地质工作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7.
刘恋 《地质论评》2022,68(2):6802550-6802585
2022年2月24日,中国地质学会公布了中国地质学会评选产生的中国地质学会2021 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表1、表2)。这顶评选的程序是单位推荐→形式审查→初评→终评→公示。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时期是我队实现富民强队的关键时期。到“十一五”末,我队争取实现年产值1.2亿元,利润600-700万元,在岗职工年均收入超过4万元。“十一五”期间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加强地质工作的良好机遇,坚持铀矿地质勘查为主,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地质延伸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建和谐向上的核地质队伍,保持省级文明单位荣誉。主要措施:一是按照局“地质立局”的战略,以铀为主,综合找矿,多渠道争取项目和资金。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参与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的立项申报与招投标工作,  相似文献   

9.
《岩矿测试》2009,28(1):85-86
2008年12月21日,中国地质学会组织召开了2008年度十大地质科技成果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评选会议,评选委员会由32人组成,其中7名两院院士参加评选,孟宪来常务副理事长任评选委员会主任,孙枢、李廷栋院士任副主任。自2007年开始,每年年末中国地质学会开展年度优秀地质科技与找矿成果汇编工作,并进行中国地质学会年度十大地质科技成果、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评选工作。这项工作的目的是为更好地总结我国地质界年度地质科技成果与重大找矿进展,在全行业推广地质找矿新思路、新方法,介绍地质找矿成功的典型案例,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并以此向社会各界展示地质行业年度最新成就,提高地质行业的社会显示度。2008年度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安徽省“十五”期间国家投资的地质勘查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对进一步搞好我省“十一五”地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SCADA系统在陕京二线输气管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2月山东半岛发生了持续暴雪天气过程,降雪量、积雪厚度及持续降雪历时都为山东半岛地区有水文资料以来第一位。雪灾所造成的损失也是历史最大,本文对这次持续暴雪的成因、特性、雪灾损失等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了顺应多元化投资的市场需求,找准工程咨询行业的市场定位,本文通过对其他服务业经营模式变革的成功实例剖析,提出了一体化服务与“菜单式”经营相结合的经营理念,并对国有设计院经营模式的转轨与变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3S”技术在煤田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3S”技术用于煤田地质勘探的优越性,分析了“3S”技术在烟田地质勘查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桂北"龙胜蛇绿岩"质疑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广西北部龙胜地区丹洲群广泛发育一套细碧岩和镁铁-超镁铁质岩石.细碧岩具有板内和岛弧火山岩的双重地球化学属性,其形成时代<820Ma.本文作者综合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的资料,提出龙胜地区丹洲群火山岩及镁铁-超镁铁质岩石不属于蛇绿岩,而是新元古代(~820Ma)大陆裂谷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其形成与Rodinia超级大陆的裂解过程相联系.这一认识对华南地区前寒武纪大地构造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质年代的精度、准确度和分辨率的水平决定了人们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回答一些关于"深时"的生态、气候、生物演化和基础地质问题。目前用于定年和对比的技术主要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年代学、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和旋回地层学等,但各有优缺点,甚至有时不同定年系统所获得的结果存在一些矛盾。"地时"(Earhtime)研究计划就是要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通过整合、校正和提高地质年代学和定量地层学方法,发展出一套新的地质年代学技术,使地质年代的误差达到0.1%的水平,实现精确确定地球历史的时间及先后顺序。中国东北松辽盆地发育连续、完整的白垩系为开展高分辨率年代学研究提供了机遇,将是对"地时"研究计划在中生代陆相地层中应用的良好补充和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提出 在国企改制中,有些地方对党委会、工会、职代会(简称‘老三会’)的作用重视不够,似乎可用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简称‘新三会’)代替。这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实现党对改制企业的政治领导和发挥党群组织作用,已成为值得大家深思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8·17"新汶矿难暴雨洪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月15~18日山东中部发生大到特大暴雨,新泰境内柴汶河流量高达1800m3/s,冲决河堤50m多,溃入新汶矿业集团矿井,造成"8.17"矿难事故.本文分析了"8.17"暴雨洪水形成的天气系统,并比较了新泰和济宁在面对同样级别的暴雨洪水时境内水库在调节洪水方面的不同作用,说明了超大暴雨洪水的发生,水库和泄洪河道在防洪预案准备和防洪能力方面的不足,无序采沙,以及废弃矿井填埋处理不到位等是导致矿难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综合物探技术在探测新生界"天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方法进行精确定位,瞬变电磁、电测深法综合解释验证的方法,对潞安集团司马矿第四系含水层组底部粘性土隔水层缺失形成的"天窗"区进行探测,并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规律及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对其富水性进行解释.首先利用"天窗"区内有无反射波的特性圈定其位置以及深度,再用对电阻率变化反应灵敏,分层明显的瞬变电磁法进行平面控制,然后用电阻率测深法进行深度控制,最终确定"天窗"的分布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