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化测绘条件下几个地形测量问题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数字化测绘相对于传统平板测图具有精度高、作业效率高、劳动强度小等显著经济技术优势,加之近年来数字化测绘设备价格的持续下降,规划、设计等用图单位普遍采用计算机设计而要求提供数字化测绘成果等因素,测量单位普遍采用野外数字化测绘完成大比例尺地形测量工作。数字化测图已基本淘汰传统的平板仪测图技术,  相似文献   

2.
丁明华  余存林  郭秉程 《西部资源》2012,(4):140-142,149
随着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测图技术已被各测绘单位广泛使用。本文主要阐述了野外数字化测图的一般过程、测量误差来源以及测量精度。数字化测图方法比传统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再结合江西省南昌市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具体实践经验,对数字测图中图根点位的精度、碎部采集方法、草图绘制、内业成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卫星定位技术在当今测绘已无处不在,平面控制测量需要用到GPS静态测量模式,GPS动态测量模式则主要应用于工程测量、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等领域。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区域性GPS处理系统,它让测绘工作变的高效便捷,极大地提高了测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测绘技术的更新发展,GPS将应用在更多的测绘领域。  相似文献   

4.
<正>测绘工作的主要产品有两大类:一类是以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航空相片、卫星图像为主的各种资料和信息;另一类是各种测量数据,如坐标、高程、以及上述模拟信息的数字化形态,如数字地面模型。按投资主体  相似文献   

5.
不同比例尺下中国水系分维数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何钢  蔡运龙 《地理科学》2006,26(4):461-465
应用分形理论,再次验证整个中国水系及各流域水系分形特征的客观存在;通过比较1:450万及1:1200万比例尺计算的分形维值大小及变化规律,表明单一尺度的分形规律在其它尺度下依然存在;大比例尺条件下计算得到的分形维值也大,且各层次不同流域的分维值在不同比例尺条件下的变化也呈现相同的趋势,表明图源比例尺对分维计算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介绍了无人机遥感的发展现状及其优越性,并结合贵州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利用无人机来生产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的需要,详细介绍了利用无人机生产大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作业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控制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成果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基础地理信息已成为国土、测绘、水利、城建、灾害监测、通信等领域进行决策、管理、规划、建设不可缺少的支撑手段。对数字化测绘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在采用坐标系方面均要求使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经国务院批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我国从2008年7月1日起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自正式启用以来,其优越性逐渐得到体现,本文对几种坐标系的定义、转化、区别做了详细介绍,并指出使用和转换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小比例尺普通地图是以反映地面基本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为对象的普通地图,它和地形图是同一系统,只是比例尺小于1:100万。在小比例尺普通地图上,只提供较大区域范围的概念,突出主要内容和规律性的东西,其制图综合具有较大的概括性,表示最重要的地物及其最重要的特征,并表现为地理适应性大大增强,几何精确性相对降低。 在编绘小比例尺地图的总体设计中,恰当地拟订正确的制图工艺方案可以保证地图的质量,缩短成图周期、降低成本,是实现地图生产多快好省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9.
DGSS在矿产地质调查中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操作,可以实现从野外数据采集到成果数据建立全程数字化过程。根据矿调工作特点,项目利用该系统建立原始数据库和成果数据库,其中原始数据库包括野外手图、实际材料图、剖面、探槽和样品数据库等;成果数据库包括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地球化学数据库、遥感数据库、综合成果数据库及大比例尺综合图件数据库等,并重点对矿调数据建库步骤进行了说明,提出了建库注意事项。利用DGSS建立的数据精度高、格式规范、内容丰富,有利于全国数字地质资料的统一管理、检索、利用。  相似文献   

10.
唐盟 《热带地理》2015,35(5):739-744
以南海海域200 m等深线水深图和南沙群岛海域11幅1﹕250 000海图以及1﹕800 000海图为基础数据,使用ArcGIS 10.1,采用墨卡托投影,CGCS 2000坐标系对海图进行配准并进行矢量化处理,提取图中水深点、岛礁位置信息、礁坪、礁体位置信息。通过对被越南侵占的南沙群岛29座岛礁的空间分析,认为被占岛礁在空间上存在“一纵一横”的空间分布特征,南沙群岛被占岛礁南子岛、景宏岛、南威岛、六门礁从N至W构成了4个核心和广雅滩1个次核心的岛礁空间分布战略格局。通过对被占岛礁面积、礁坪面积及礁体面积进行插值处理,叠加分析,按重分类方法将插值结果按数值大小划分为5类,予以揭示被占岛礁的重要程度及未来开发潜力。通过分析越南侵占岛礁的岛屿面积与礁体面积比值,指出鸿庥岛、景宏岛、西礁、中礁、毕生礁、六门礁、柏礁有较大填海造陆潜力的岛礁。  相似文献   

11.
1∶35万《库姆塔格沙漠地貌图》的编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沙漠地貌图是认识和研究沙漠的基础图件,编制《库姆塔格沙漠地貌图》是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内容之一。本文全面总结了《库姆塔格沙漠地貌图》编制的思路和技术。考虑到库姆塔格沙漠地貌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和演变的需要,以及印刷纸张规格的限定,《库姆塔格沙漠地貌图》比例尺确定为1∶35万。选用的地理基础底图为20世纪70年代的1∶25万地形图,并以1∶10万地形图上作等高线和其他重要地理内容的补充。专题内容以2000—2007年的TM卫星数据为主,部分细节内容以Google Earth影像资料作补充。地貌图专题内容包含地貌类型、高度以及活动性等3层信息。地貌类型包括风成地貌、流水地貌、干燥剥蚀地貌、冰川冰缘地貌以及其他地貌等5大类,其中风成地貌是《库姆塔格沙漠地貌图》重点展示的内容。风沙地貌共分为13种类型,以符号表示,沙丘高度通过分层设色表示,用箭头符号表示沙丘移动方向。为了真实反映沙丘类型及其排列规律,本图对主要沙丘(高度一般大于10 m)都是准确定位描绘,而由于制图比例尺的限制,对一些次要沙丘(高度一般小于10 m)未作定位描绘,仅作示意。由于库姆塔格沙漠发育于阿尔金山北麓的倾斜洪积平原上,所以,洪积扇和干河道也是本图重点反映的内容。《库姆塔格沙漠地貌图》尽量应用现代计算机制图和数字化技术,对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全部数字化。本图为研究库姆塔格沙漠提供了丰富信息。  相似文献   

12.
闽西赖源溶洞群是冠豸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一部分,仙云洞又名出气洞,是赖源溶洞群中最大一个洞穴。采用V级洞穴测量标准,对仙云洞展开系统的洞穴测量,绘制大比例尺洞穴平面图和三维展布图,参考已有的地质资料和文献资料探讨了仙云洞洞道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仙云洞探明的洞道总长度为2 470 m,总面积约为1.5万m2,洞穴深度约74 m,属于大型洞穴。洞口为洞穴最高点,海拔968 m,最低点海拔为894 m;2)仙云洞洞道主要沿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发育,洞道主要呈廊道状结构,局部发育面积较大的厅堂,洞道走向蜿蜒曲折,发育数条支洞,部分洞道崩塌堆积多见;3)仙云洞的洞穴系统发育于栖霞组(P2q)地层中,受地层产状、北东向与北西向断层控制。4)洞穴北部3层水平洞层较为明显,上两层可能与洞外的赖源溪1~2级阶地发育相关。深入探讨洞穴发育与区域水文地貌演化历史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比例地图测绘,洞内溶蚀形态和沉积形态深入调查研究,洞外喀斯特地貌调查,同时开展地下河联通示踪实验。  相似文献   

13.
一、目标为了实现地名管理工作的现代化,通过计算机建立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势在必行。目前主要有单纯的地名属性数据库管理系统。但他没有地名空间位置与图形支持,无法采用可视化技术。地名是地理空间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地名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应该实现地名属性信息与空间信息统一的目标。在做法上,为了避免建立地形空间数据库所造成的数字化工作量大、时间长、经费高的缺点。采用在扫描地形图或数字正摄影像图上建立矢量地名层,对地名直接进行空间定位,同时在GIS平台与数据库上建立地名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实现了扫描图…  相似文献   

14.
笔者根据量测1:1×10~5阿克苏河流域土地利用图的实验数据,从量测技术和被测图幅本身特点入手,探讨了它们与精度的关系.图斑面积量测误差主要与图斑的周长/单位面积值有关,并阐述了依其平差的科学性及按图斑面积比例平差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以湖北省浠水县649个村庄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差分类法对村庄进行分类,运用Ripley′s K函数分析县域村庄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的分布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村庄迁并的空间范围,最后在主体功能分区的约束下进行村庄迁并范围的调整。结论如下:1)县域村庄总体布局受地形地势影响较大;2)县域村庄点的集聚主要发生在中等距离的空间尺度上;3)全县三级村庄体系的比例为1:3:25,集镇的合并半径确定为1 500 m,中心村近期的合并半径定位为1 000 m,远期中心村的合并半径增加至1 500 m。优化调整后,近期三级村庄体系的比例为1:3:18,远期三者的比例为1:2:12。  相似文献   

16.
以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地为研究区,以2000年、2004年、2007年和2009年遥感影像为信息源,辅之以1:5万地形图、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参考,在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的基础上,利用RS、GIS技术及景观格局分析软件,获取相关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数据,分析近10 a研究区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特点。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地的整体景观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虽然草地总面积没有明显减少,但景观越来越破碎,被旅游干扰强烈分割后的草原斑块岛屿化现象明显加强,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其景观类型间的变化趋势和程度不尽相同,旅游用地面积迅速增长且斑块数量大、分布密集,成为草原旅游地景观趋于破碎的直接诱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适垦耕地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数字地形高程图生成地形高程和坡度分级图,将地形高程分级图、地形坡度分级图、2000年耕地分布图和分县行政区划图叠加,提取2000年分县耕地地形分异数据,计算2006年分县适垦耕地面积,以适垦耕地指数和人均适垦耕地面积为指标,分析我国适垦耕地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耕地的地形分异特点是随着地形高程和坡度的增加,耕地面积均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耕地主要集中于海拔500 m以下且坡度较小的地域。2)适垦耕地的空间分异主要受地形条件控制,海拔较低、地形平缓的平原、盆地和河谷适垦耕地指数一般在50%以上,而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大的高原、山地和丘陵地区指数值普遍低于30%。3)我国人均适垦耕地面积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是北多南少,人均适垦耕地面积在0.2 hm2以上的高类和较高类大都分布在北方地区,而人均适垦耕地面积在0.067 hm2以下的低类和较低类主要集中于青藏高原及东南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8.
基于居民点密度的人口密度空间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种基于居民点密度的人口密度空间化方法。以江苏省人口数据空间化为例,在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得到江苏省镇(乡、街道)居民点密度后,运用基于居民点密度的人口密度空间化计算公式获得江苏省1 000m×1 000m的人口密度格网图,结果表明:江苏省人口分布的热点地区正是在建的三大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徐州都市圈),其中苏锡常都市圈的人口分布呈现各向异性,而南京和徐州都市圈的人口分布则表现为各向同性;人口密度不仅取决于居民点密度,还与平均每个居民点的人口数密切相关,居民点密度大的区域的人口密度不一定大,居民点密度小的区域的人口密度也不一定小。  相似文献   

19.
新疆北部是我国降雪高频区之一,随着全球变暖降雪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对新疆气候产生重要影响,由于观测资料限制对该区域小时降雪研究还未开展,影响降雪精细化预报和服务能力提升。因此,利用新疆天山山区及其以北(以下称“新疆北部”)2012年11月—2021年2月50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雪观测资料,分析了冷季(11月—翌年2月)小时降雪特征,并按日降雪量从高到低挑选30个大暴雪过程分析其小时降雪特征、影响系统及典型环流配置。结果表明:(1) 阿勒泰北部、塔城盆地、伊犁河谷为降雪小时数(SHN)高频区,可达200 h·a-1以上;天山山区SHN高频区为海拔1800~2000 m的中山带,达127.3 h·a-1,2000 m以上降雪很少。(2) 北疆和天山山区小时降雪量(R)≤1.0 mm·h-1量级SHN占比分别为91.7%和91.9%,对降雪量贡献分别为70.7%和68.9%,R>1.0 mm·h-1为小时极端降雪事件,对北疆和天山山区降雪量贡献分别为29.3%和31.1%。(3) 极端暴雪过程平均SHN为25.5 h,平均降雪量为30.7 mm,雪强约为1.2 mm·h-1,大暴雪过程由长时间降雪导致,降雪持续时间是开展大暴雪研究和进行预报服务的关键点,造成大暴雪过程的影响系统主要有中亚长波槽、中亚低涡、乌拉尔山长波槽和西西伯利亚低涡(槽),占比分别为30.0%、6.7%、13.3%和50.0%,中纬度长波槽(涡)和北方西西伯利亚低涡(槽)系统各为50.0%。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增长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春山  叶昌东 《地理学报》2013,68(6):728-738
1990 年以来是中国社会经济改革全面展开的阶段,城市空间增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以全国52 个特大城市为样本,利用各城市1990-2008 年影像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拓扑结构图示等方法对城市空间增长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990 年以来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在规模增长上表现出增长速度快且按人口规模等级顺序依次变缓,在要素增长上表现出新型化、多样化变化,在结构增长上出现带状化、多中心化转变,在形态增长上呈分散化、破碎化变化,城市空间增长方式以轴向式和跳跃式为主导,特别是2000 年以来这种变化更加明显。工业化进入中高级阶段之后的快速经济增长、快速城市化以及政府GDP导向的政绩观是导致城市空间增长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后文章针对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增长规模过度超前、结构松散、形态破碎的问题,提出构建以规模控制、结构优化及空间紧凑性为核心的节约型城市空间增长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