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编辑的《渤海环保科研成果汇编》已出版。“汇编”收入了‘渤海潮混合数值摸拟的研究’、‘渤海放射性调查研究’和‘渤海石油降解微生物、异养细菌、酵母及霉菌生态分布的研究’三个部分共十篇文章,约十七万字。渤海是我国的内海,沿海工业集中,海区资源丰富,周围人口稠密。因此,防止和  相似文献   

2.
苯并(a)芘对紫菜(Porphyra)的致突变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苯并(a)芘(Benzo(a)pyrene)是石油组份中的一种重要的具致癌作用的多环芳香烃化合物。由于燃烧和石油污染等多种原因,在大气、水体和海洋中都能检出它的存在,特别是在海洋中,这种化合物有的沉积于沉积物中,有的被生物体吸收,有的附着在生物体上,有的存在于水体中,因而构成了海洋中一类特殊的污染物。特别引起科学家注意的是这物种质可为某些海洋生物所富集或贮存,并经食物链而最后进入人体。  相似文献   

3.
渤海风暴潮监测预报与应急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要介绍渤海海洋石油产业生存、生产环境的同时,重点阐述了渤海石油公司港口码头近十多年来的风暴灾害,其中突出了8509号、9216号、9711号热带气旋期间的台风暴潮灾情和有关损失。文中的“渤海石油公司防潮应急办法”是保障企业生产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必要措施。9711号热带气旋(强台风)防潮实例,是渤海石油风暴潮监测预报及应急防范系统成功实施的最好例证。  相似文献   

4.
随着渤海及其沿岸地区工农业生产、港口海运,尤其是石油开发的迅速发展,海洋石油污染事故屡有发生。据报道(刘锦明,1987),仅1980年渤海石油人海量就达21078吨,对渤海主要经济支柱的盐业和水产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因此,探索渤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渤海8号是一艘非自航式海上石油槽口型自升式钻井平台,为渤海石油公司所拥有。同类型的钻井平台共二艘,即渤海8号和渤海10号。该平台由美国马拉松海上工程公司设计,新加坡马拉松船厂制造,于1979年2月开工,1980年1月完工交船。设计和制造均按美国  相似文献   

6.
渤海现代沉积作用与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87-1992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渤海石油公司合作,开展了“渤海石油开发区区域性工程地质调查与评价”的研究。研究区域为水深大于10m的浅海海域。本文以调查资料为基础,对渤海现代沉积作用与模式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探讨,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渤海是我国海上石油的重要产地。海洋水文环境对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往往因为海上没有常规的长期海洋环境监测站,其水文环境特征不被人们所了解。本文使用海洋环境数值预报模型,构建了渤海海域流场数值预报模式,后报了1970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长达30a渤海海流场。数值模拟结果与渤海中的实际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数值模拟结果是可信的。按86个设定的统计区间,分析了渤海油田海域的区划海洋环境特征,为海洋石油开发利用提供了海洋水文环境特征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朱江于1982年2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同年加入渤海石油钻井公司机修车间。从业30年来,她从最基层的加工设计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走到海洋石油开发研究和设计的最前沿。如今,担任中海油研究总院技术研发中心主任的朱江依然保持着一名普通技术人员的本色,她最为牵挂的依然是"为国家多采油、采好油"。作为海洋石油开发的第一位女性项目经理,朱江先后主持完成了渤海、东海和南海等三大海域53个  相似文献   

9.
渤海近岸海域石油类污染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亮 《海洋与湖沼》2014,45(1):88-93
利用渤海海域多年来的环境监测数据,采用趋势变化图和Mann-Kendall统计检验法分析渤海近岸和各主要海湾河口海水、沉积物和贝类中石油类污染的变化趋势,并初步分析污染的来源。结果显示:沉积物和贝类中石油类的含量和超标率多年来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海水变化则不够明显。由于石油类不易滞留于水相中,却倾向与沉积物结合或者富集于生物体内,因此沉积物和生物稳定地指示了海洋环境中石油类污染的变化情况。各主要海湾河口Mann-Kendall趋势统计结果显示:辽东湾、渤海湾、黄河口、莱州湾和大连近岸沉积物中石油类均呈现显著上升或者上升的变化趋势。渤海石油输入来源分析表明,陆源排污尤其是河流仍然是海洋中石油类最直接和最主要的来源,应该实现陆海统筹,实行总量控制。另外渔船排放石油类的量近年来增长较快,由于渔船属于线源排放,其污染面广,治理和清淤难度较大,因此也需要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万肇忠 《海洋科学》1986,10(4):55-57
七十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石油和天然气已成为主要的能源,即使到本世纪末,石油和天然气也仍可能占主要的地位。需求促进开发。海洋石油资源开发活动发展得很快,目前已遍及世界各海岸国家。如,挪威、瑞典、法国、英国、美国、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委内瑞拉和苏联等国。我国在海洋石油开发方面也有了较快的进展。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辽阔海域中都显示了石油和天然气的美好前景,仅就渤海的石油开采量,  相似文献   

11.
渤海滩涂沉积物中石油烃迁移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渤海天津段滩涂蕴藏丰富的贝类生物资源,但由于兼有海、陆两种不同属性的环境特征,环境和生态十分脆弱[1].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岸带已受到石油类的严重污染,在海水和沉积物中均检出石油烃,而且有超标迹象[2].石油进入海洋环境后迁移、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这一过程与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3,4],海水中的石油烃吸附在悬浮物上随潮流迁移,同时沉淀在海底和潮间带的沉积物上[5,6].沉积在滩涂沉积物表层的石油烃在潮水作用下向滩涂沉积物深部迁移,在迁移过程中被沉积物固体颗粒吸附,残留于沉积物的一定深度内,同时进入沉积物中的石油烃又受到沉积物中微生物的降解.  相似文献   

12.
前言 我国渤海湾浅海区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渤海沿岸的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和辽河油田均向海中延伸。自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提出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方针后,环渤海的陆地三大油田加快了向浅海进军的步伐。大港石油管理局率先建成中华第一人工岛,用人工岛开发浅海石油。该岛已于1993年8月建成,并已正式开钻。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海洋石油是处在勘探、开发、生产并进的发展阶段,不论是对外合作和自营石油勘探开发仍按“改革、开放”的方针继续发展.现将今年上半年我国海上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的信息摘述如下:一、渤海盆地1.3月初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英国石油开发有限公司(BP),签署了“中国渤海10/15合同区初探井合同”,并草签了10/15石油合同.10/15合同区与正在生产的埕北油田毗连面积2820km~2.  相似文献   

14.
渤海是我国的半封闭性内海,沿岸入海的河流众多,水质肥沃,基础生产力较高,是多种经济鱼虾类的主要产卵场和索饵场。渤海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除有水运、石油开采和晒盐业之外,在海洋渔业生产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渤海水域中的基础生产力,是保障对虾供应、增加渔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根据我们初步研究,现提出一个  相似文献   

15.
在微生物的大家族中,不同的成员,有不同的习性。科学家们发现,有不少微生物的成员喜爱“吃”石油,它们的“吃”法很特别,通常是吸取石油中的碳作为自己的繁殖养料,然后再使石油降解氧化掉;其中三分之一的石油被微生物“吃”进了  相似文献   

16.
1988—89年海冰年会于1988年10月11—13日在天津塘沽召开,参加本届年会的有渤海石油公司、交通部一航局、秦皇岛海监局、海军、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海洋局系统有关部门等21个单位48名代表。会议期间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副主任包澄澜、渤海石油公司副总经理付同运到会祝贺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17.
奔腾了五千多公里的黄河缓缓注入渤海之时孕育出一片年轻富饶的土地,东营市垦利县就座落在这片年轻的土地上。这片依傍渤海,脚踩石油,头项黄河的土地平坦、广阔、有丰富  相似文献   

18.
风暴潮灾与北方海域的海洋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海洋开发主要是在浅海大陆架。这是极为宝贵的海洋国土。我国北方海域,包括渤海与北黄海。渤海是我国的内海,面积为7.7万平方公里,是以对虾为主的增养殖基地,也是我国内海石油开发的基地。北黄海是我国贝、藻类的重要养殖基地。  相似文献   

19.
渤海发现秦皇岛32—6大油田海洋石油战线喜讯频传.继南海1987年发现流花11—l大油田、渤海发现绥中36—l大油田之后,最近在渤中地区又发现了秦皇岛32—6大油田,其石油储量为两亿吨.这是近干年来,我国在海上发现的第三个大油田。前两者中,绥中36—...  相似文献   

20.
渤海COD与石油烃环境容量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评述海洋环境容量计算的3类方法,分析了它们的适用条件和不足之处,并对最优化法加以改进计算了渤海的环境容量。然后用HAMSOM模式模拟了渤海的流场,用SPM模式模拟了渤海的浓度场,计算了渤海的COD和石油烃环境容量。渤海在Ⅰ~Ⅳ类海水水质标准下的COD环境容量分别为36.59×104t/a,54.88×104t/a,73.13×104t/a和91.45×104t/a;在Ⅰ~Ⅳ类海水水质标准下的石油烃环境容量分别为2.82×104t/a,16.86×104t/a和28.17×104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