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东南极大陆沿岸的维斯特福尔德丘陵(68°22'~68°40'S,77°55'~78°30'E)和西南极乔治王岛南端的菲尔德斯半岛(62°08'~62°20'S,58°45'~58°58'W)的气候条件不同。前者属于极地大陆性气候,气温低,冬季严寒,干燥、风大,夏季较短;后者属于极地海洋性气候,气温不很低,湿润、风小,夏季较长。因此,两地的冰缘地貌的组合类型及其发育过程存在明显的差异。前者冰缘地貌单一,发展速度较慢;后者冰缘地貌复杂多样,发展速度较快。 本文根据实地观测资料,对极地大陆型和极地海洋型两类冰缘地貌作一些比较,并且提出,年冻融日数是决定冰缘作用强弱的最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南极淡水生态系统的水化学特征,完成了拉斯曼丘陵地区13个湖泊和菲尔德斯半岛10个湖泊以及雪样的调查分析。西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和东南极拉斯曼丘陵的气候条件不同,前者属于极地海洋性气候、气温不很低、湿润、风小、夏季较长;后者属于极地大陆性气候、气温低,冬天严寒、干燥、风大,夏季较短。因此,两地区的湖泊地貌、成因、发育、水生生物种群结构以及水化学状态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虽然水化学类型均比较单一,但矿化度却相差甚大。本文还对两区饮水水源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极大陆型多年冻土和冰缘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条件是极大陆型多年冻土分布、发育和冰缘作用过程及其地貌类型组合的关键因素。极大陆型多年冻土下界高程最高,年平均气温最低;冰缘作用强度较弱,冰缘地貌类型单调,冰缘带下界高于多年冻土下界。  相似文献   

4.
根据模型和分布函数,本文首先依据多年平均气温、地温和SRTM等数据对研究区域冰缘地貌的分布范围进行分别提取,并利用遥感数据和人工解译方式对其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采用一定指标,利用SRTM数据对冰缘地貌次级类型(如起伏度、海拔高度和坡度等)进行了提取,从而完成研究区域冰缘地貌信息的提取。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冰缘地貌总面积约5.15×104km2,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的西北部和西南部,另外在东北部也有少量分布;通过提取,研究区域中最重要的冰缘地貌类型是冰缘作用的中起伏缓极高山,面积约0.82×104km2,分布范围较广。②冰缘地貌的分布与海拔高度、气温和地温等有密切的关系,基于此提取的结果可为冰缘地貌的解译提供一定的参考;由于青藏高原气象站点较少,数据精度较低,自动提取精度受到很大限制,因此进行人工解译修正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5.
从地-气温差的长期变化检测中国北部土壤荒漠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艾丽坤  郭维栋 《地理学报》2003,58(Z1):108-116
通过研究对比中国北方地区(35°N以北,100°E以东)1956~2000年间496个台站的观测气温(Ta)和0 cm地温(Ts)的变化特征,使用Ta-Ts的距平值建立了一个土壤荒漠化指标.研究表明:1956~2000年的45年间,土壤荒漠化最为严重的是我国西北东部(35°~45°N,100°~110°E),这一地区的土壤荒漠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步加剧,进入80年代以后呈现显著的恶化趋势;东北地区(45°~52°N,120°~135°E)春季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也出现了微弱的荒漠化倾向;尽管华北地区(35°~45°N,110°~120°E)的夏季降水明显减少,但是并没有发现这一地区土壤植被的恶化趋势.在年际变动尺度上,土壤荒漠化指数与降水变化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说明降水仍是影响我国北方土壤状况的主要因素.在西北东部的夏季和华北地区的春夏两季,土壤荒漠化指数与归一化土壤植被指数(NDⅥ)的良好关系进一步表明使用Ta-Ts作为土壤荒漠化指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云南逐月雨量和气温的格点数据资料场建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根据云南各气象台站的逐月雨量和气温观测数据资料,采用距离平方加权平均的格点插值方法,建立了云南(98.0°E~106.0°E、21.0°N~29.0°N)1951年1月~2002年12月0.25°×0.25°经纬度分辨率的逐月格点降水和气温数据资料场。应用该格点数据资料场,分析得到了云南年降水量场和年气温场变化的一些基本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7.
南极菲尔德斯地区重力观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用拉柯斯特-隆贝格G型重力仪进行的南极长城站((?)=62°12′.9S,(?)=58°57′.8W)重力基准点国际联测和南极菲尔德斯地区重力及形变监测网建设和观测情况.测得长城站重力基准点重力值及精度为:982208.682±0.021mgal.极地重力网由18个重力点组成,其控制面积近40平方公里,用闭合环式方法观测.网的平均测段精度为±0.029mgal,并对不同运输情况下的观测结果进行了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8.
巴尔喀什湖水位变化及其原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巴尔喀什湖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东经73°20′~79°11′,北纬45°00′~46°44′之间。萨雷伊希科特劳半岛把巴尔喀什湖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称西巴尔喀什湖,东部称东巴尔喀什湖,其形态特征见表1。巴尔喀什湖地区光热资源充足,气温变幅大,蒸发能力强,降水稀少,属于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578-611)×10~3J/cm~2,7月辐射量82.9×10~3/cm~2,12月辐射量(15.1-17.6)×10~3/Cm~2。多年平均气温西部为7.0℃,东部5.3℃。7月平均气温24℃~25℃,1月平均气温-13℃~-16℃。哈萨克斯坦地理研究所根据湖边水文气象站的实测资料  相似文献   

9.
《中国沙漠》1982,2(3):37-39
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奈曼旗黄花他拉公社,位于东经120°46',北纬42°39',总面积为20,987公顷。一、自然条件及沙漠化状况黄花他拉公社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台地,海拔430米,属于大陆性季风型半干旱草原区。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风大,降雨量少。年平均温度6.4℃,七月份温度最高,平均23.7℃;一月份气温最低,平均-13.2℃。年平均降水量360.1毫米,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六、七、八月份。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918.6毫米,是降水量的5.3倍,其中四、五月份蒸发量最大,达641.7毫米。  相似文献   

10.
川西北高原地貌垂直地带性明显:现在流水地貌带海拔高度<3800m;冰缘地貌带为38004200m;冰川地貌带>4200m;相应的主导地貌过程分别是流水侵蚀、冻融侵蚀和冰川侵蚀。川西北高原是大面积构造隆升背景下冻融侵蚀形成的夷平地貌,花岗岩和石灰岩等结晶岩抗寒冻风化能力强,三叠系砂板岩,抗寒冻风化能力差,前者可以形成冰川发育的高山,后者为融冻地貌等发育的丘状起伏的高原面。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主要位于流水地貌带与冰缘地貌带的交界地带,滑坡、崩塌、融冻土流是工程沿线的主要斜坡灾害,规模多为中小型。工程沿线地区泥石流沟数量多、规模小,但流水地貌带内的部分沟谷可能有大型泥石流发生。融冻土流是该区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侵蚀产沙对水库淤积的影响应引起重视。冰缘地貌和流水地貌的交错带部位,地貌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相当敏感。  相似文献   

11.
根据定位重复测量、坑探、物探、人工灌水、地温资料和样品室内分析,作者讨论了菲尔德斯半岛石冰川、倒石堆、分选环、石花、流动性条纹土等冰缘地貌变化过程和沉积结构特征,论证了含盐量对电阻率和冰缘地貌物质迁移的影响,最后指出了本区冰缘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古海蚀龛沉积的古环境记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西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长城站地区发现有大量古海蚀龛 ,龛内保存有完整沉积剖面 ,通过对其中一个沉积剖面的粒度特征及元素组成的分析 ,确认该剖面是后期的湖相沉积 ,并据此恢复了距今 460 0年以来该地区古环境演化历史。结果表明 ,距今 40 0 0— 30 0 0年长城站区地表岩石化学风化作用较强烈 ,处于一个相对温暖的时期 ,这与湖泊沉积物、海洋沉积物等古环境记录载体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证明古海蚀龛沉积可以作为研究南极无冰区和冰缘地区古环境演化历史的一种新的地质载体。  相似文献   

13.
王自磐 《极地研究》1991,3(3):45-55
1988年12月~1990年2月,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南极中山站附近,对南极麦氏贼鸥的生态和生物学进行了观察。本文报道了麦氏贼鸥在该地区的栖息环境,活动规律,食性及繁殖生态等。  相似文献   

14.
《极地研究》1992,3(2):28-31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mass movement processes on the Fildes Peninsula, King George Island. Based on numerous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authors consider that the slope mass movement and periglacial form on the peninsula have an internal relationship in genesis, reflecting in there main aspects. 1, All patterns of mass movement are developed on the slope surface; 2, different-order mass movement and periglacial type show their space-time distribution rules (their development stages); 3, The slope mass movement are developed from the periglacio-geomorphic processes. More detailed works have been done, such as fixed reapeated surveying whose results are concord and with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above mentimed very well.  相似文献   

15.
李栓科 《极地研究》1996,8(3):39-48
分析制图说和综合制图说是目前国内外占主导地位的两种地貌制图体系。本文阐述了这两种体系的优劣。并设计出适合拉斯曼丘陵区的地貌制图系统,分步骤对地貌形态的五大要素进行分析取舍。并辅以营力分区图、古剥蚀面图等图件,使综合地貌图信息更丰富,同时清晰度和直观性亦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6.
在南极菲尔德斯半岛进行了微生物总菌量的调查。共收集样品35个(以土壤样品为主),从这些样品中计数得到一般细菌总量范围为:103-106cels/g(30°C),104-106cels/g(16°C),104-106cels/g(4°C);一般真菌总量范围为:102-103cels/g(30°C),102-103cels/g(16°C),103cels/g(4°C)。初步鉴定细菌有7个属:微球菌属,葡萄球菌属,节细菌属,黄杆菌属,产碱菌属,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真菌有5个属:青霉菌属,金孢霉菌属,枝孢霉菌属,曲霉菌属,散子囊菌属。特别是在绝大多数样品中4°C下培养的一般细菌与真菌总量明显高于30°C下培养的菌量,同时离半岛海岸线近的地区菌量也高于半岛内陆地区的菌量。在该地区,4°C下培养的低温菌出现率主要是假单胞菌属(69%),芽孢杆菌属(54%),青霉菌属(46%),曲霉菌属(17%)。  相似文献   

17.
郑祥身 《极地研究》1990,2(4):28-35
纳尔逊岛Stansbury半岛被玄武质、玄武安山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以及沉积火山碎屑岩所覆盖。区域火山岩地层对比证明其是在形成长城站地区火山岩的同一火山作用下发育起来的。据地质接触关系和岩石组合特点,初步认为该半岛火山岩地层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岩性段,分别形成于两期火山作用。该半岛的主要构造线方向平行于菲尔德斯海峡,这在地貌特征及次火山岩的分布上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18.
对东南极大陆沿海西福尔丘陵 ( Vestfold Hills,68°38′S,78°0 6′E)若干主要湖泊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了现代生态学和古生态学研究。分析了不同类型湖泊的地理地貌环境和理化要素的动态特征、生态群落结构类型。利用湖岸古化石的生态组成与放射性同位素测定资料 ,推断了晚更新世以来随着全球海平面变化 ,该地区所经历的海侵、海退及其地理地貌改变过程 ,尤其重现了本区 1 80 0 0年以来因两次海侵而发生的湖泊生态演替过程。本文首次推出了该区海成湖泊 4种环境演化模式 ,认为这些湖泊环境演化模式不仅是区域环境生态历史演变的缩影 ,而且也是现今南极局部环境变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9.
GrainsizecharacteristicsandenvironmentalindicationofthesedimentsaroundGreatWallStation,AntarcticaTX@刘耕年@崔之久@熊黑钢Grainsizecharac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