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北京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近10年变化趋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1993~2002年10年间北京市大气中三种主要温室气体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这三种温室气体浓度的变化趋势,并初步探讨了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总体是上升趋势,且后5年增长较快;大气甲烷浓度前5年缓慢上升,后5年转为下降,总体已是下降趋势;与大气二氧化碳变化趋势相似,大气氧化亚氮总体也是上升趋势,后5年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2.
关于二氧化碳对作物生长,产量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夏威夷岛的冒纳洛阿观测站1958年以来的观测结果表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具有夏季减少,冬季增加的季节性变化,每年约以1.4 ppm的比例增加,1990年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为353.4ppm.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矿物燃料的消费,若按现在的趋势继续增加,到2030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倍增.  相似文献   

3.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明星  曾庆存 《大气科学》1986,10(2):212-219
本文综述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循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源和汇,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讨论人类活动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特别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趋势及其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绪言(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观测事实C.D.凯林等人(C.D.Keeling etal)于1957年在夏威夷的 Mauna Loa 和南极设立了二氧化碳连续监测站。从1958年起,用红外气体分析技术观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得到人类用严格方法对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实施直接测量的第一批结果。注意到凯林等的观测始于1958年,而此前二氧化碳浓度的资料一般用南极冰芯直接测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全球三维大气耦合混合层海洋环流模式模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土壤湿度的影响。敏感试验(2×CO_2)与控制试验(1×CO_2)对照表明,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时,全球土壤湿度在各季发生明显变化。其中两半球低纬度地区在冬季土壤温度变温,两半球中纬度地区则在各季土壤湿度变干,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土壤湿度在夏季变干,其余各季变温。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造成土壤温度全球变化的可能物理机制表明,地面水循环和热量循环是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赵宗慈 《大气科学》1990,14(1):118-127
本文总结五个应用较广的全球大气与海洋环流模式(GFDL,GISS,NCAR,OSU与UKMO),模拟由于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模拟表明,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将导致全球地面气温增暖大约4℃,其中高纬与极区冬季增暖更明显。高纬与极区海冰和积雪融化增加。全球降水率与土壤湿度在部分地区明显增加,部分地区明显减少,引人注意的是中纬度地区土壤湿度可能变干燥。 本文还给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能源战略的各种考虑下各自相应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以及展望未来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将对全球大气与海洋温度的变暖和土壤湿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世界能源发展基本方案(其中拟尽可能利用有机燃料的代替能源)为依据,提出了五种2100年以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强度的预报方案。这些方案的区别在于所利用的有机燃料中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占的比例不同。借助碳循环模式为各个方案求得2100年以前的大气二氧化碳分压。这五个方案由于考虑了模式参数的不确定性,其预报的二氧化碳浓度范围比1985年菲拉赫会议所得结果要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近百年来北半球年平均温度变化的原因,选用可信度较大的温度资料以及具有物理意义的因子(二氧化碳浓度、火山灰指数和太阳黑子相对数),以逐步回归的统计方法选择因子,建立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预测2030年北半球平均气温的情况。结果表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其温室效应可使气候显著增暖。  相似文献   

9.
温室效应引起的东亚区域气候变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两层大气和二十层大洋环流模式耦合的海气模式进行了控制试验和瞬变响应试验两个长期积分,并用它们的差异来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加倍所引起的东亚区域的气候变化。二氧化碳加倍以后,东亚年平均温度升高,降水增加,土壤湿度也是增加的,但存在着显著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的差异。因此,又把东亚分成8个区,来详细探讨二氧化碳增加所引起的区域气候变化。选取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气候量:温度、降水和土壤湿度。二氧化碳加倍以后,温度的增加和土壤湿度的增加主要出现在冬半年的高纬度,降水增加的最大值也出现在冬半年的高纬度。另外,还初步分析了二氧化碳浓度加倍所引起的温度和降水年际变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正在变暖。可是,近些年来南极洲中部的温度却稍微有所下降。二氧化碳这样的温室气体通常会捕获从地球表面辐射回太空的热量,但是总的来说,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南极东部冰盖的大片区域实际比上层大气的温度还要低--在全球只有该地区出现了这种情况。研究人员在线报道:研究小组在一年时间里通过所有红外波长观测了辐射的总体平衡状况,包括从冰盖表面向上的辐射和上层大气的上下双向辐射,结果出乎意料的是,如果大气中含有温室气体,事  相似文献   

11.
小资料     
《气象科技》1980,(1):3-3
自1850年以来100多年中,人类的活动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从290ppm增加至330ppm.总增加量的1/4是在最近10年中造成的.如果这个趋势延续下去,到公元2000年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就会  相似文献   

12.
国际间广泛关注的三大环境热门话题,气候变化、酸沉降与臭氧损耗都是发生在大气层内的物理化学过程。因而,当代大气物理、大气化学的研究热点也是围绕着这三大热门话题来进行的。比较重要的研究内容有:1 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大气物理大气化学问题  众所周知,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表明,由于人类活动燃烧了大量的化石燃料,如果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2℃(也有将上升2~4℃的研究结果),这将引起灾难性后果。但人们逐渐注意到,在以往的大多数研究中,主要只考虑了温室气体(GHGs)的作用,如二氧化碳、水汽…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许多气体对大气形成所谓的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其他还有H_2O、CH_4、N_2O、O_2、CO等。CO_2在12—18微米波段吸收很强,拦截了原会直接散失到太空去的地球辐射。这些气体的温室效应的总和使地球地面温度比行星辐射温度高出大约35°K,这对于生物生存是至关紧要的。四十多年前卡伦德(Callendar)提出,大气中CO_2浓度在增大,这可能是当时观测到北半球增温的原因。普拉斯(Plass)1956年计算得到,如果大气中CO_2浓度增加一倍,平均地面温度会增加3.6℃。大气CO_2的测量五十年代末还不充分,从1957年  相似文献   

14.
海洋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相互反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作为地球上一个主要吸收二氧化碳的汇,储存大量的二氧化碳.海-气间的二氧化碳交换,使得海洋中碳对气候产生反馈作用,从而影响着大气中CO2的浓度,甚至影响到全球气候的变化.本文主要介绍了海洋碳循环的过程,以及海洋碳循环过程对气候的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15.
模拟温室效应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赵宗慈 《气象》1989,15(3):10-14
利用5个全球大气海洋海冰模式,模拟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我国冬季与夏季地面气温、降水率及土壤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温室效应,我国冬、夏季气温增暖,降水率与土壤湿度也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大气本底及其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勤模 《贵州气象》1994,18(4):25-30
1问题的提出当今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世人所关注的热门话题。一谈起气候变暖或环境恶化,人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由于工业排放、人口增加、滥伐森林、植被锐减而引起的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由于电冰箱的使用而导致的大气中氟里昂含量的增高;南极臭氧洞的加深以及平流层臭氧含量的减少等等,这实际上就把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同大气中微量气体成分浓度问题联系在一起了。因此,要研究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进而对气候变化进行预测,首先就要知道大气的基本状况,尤其是那些被称为温室气体的大气微量气体成分如二氧化碳、一氧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经验估计了人为增加的二氧化碳浓度对地球大气增温的影响。根据目前的概念,自然温度的反常是由于太阳活动变化的结果引起的。当假设(1)太阳黑子核的总面积与黑子的半阴影的关系以及与地面平均温度的高低是成比例的。(2)从工业革命以后地球大气中CO_2浓度呈指数增加。(3)在近百年来地面温度的变化仅与太阳光度的变化以  相似文献   

18.
1.前言平均温度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升高的问题已引起大家的关注,人们试图重新评价它对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可能影响(Clark,1982;Schneider 和 Londer,1984)。当然,为了估计二氧化碳引起平均温度增加对谷物产量的影响,有必要对特定地理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简要稳态扩散模式,描述来自工业源气体浓度的纬向分布,这些气体在对流层中的生命周期远大于它们在对流层中混合的特征时间。模式中考虑了气体传输性质与大气大尺度湍流规模的关系。模式的检验是通过对比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全球浓度场的计算值和观测值实现的。结果表明,气体浓度在接近北纬70—80°处达到最大值(当大气涡流尺度在1000km时),而工业源强度最大值分布在北纬50°附近。随着涡流尺度增加,工业源强度最大的地区的气体浓度下降,而该地区外浓度增加,浓度最大值移向北极。作为实例,计算得出羰基硫化物(平流层中本底硫酸气溶胶层主要由它形成)在北半球明显随纬度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一、研究二氧化碳倍增问题的模式概述二氧化碳浓度倍增问题,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潜在影响。它影响经济发展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级。第一,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引起全球性和区域性气温、降水等要素的变化;第二,这些要素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第三,农作物产量的变化对农场、区域以至国家经济带来影响。将这三个阶段连接起来的纽带,是三类用于二氧化碳倍增问题的模式。即大气环流模式,气候一作物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