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球环境电、磁力与成矿系统相关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忠实  邓军  张世红 《地学前缘》2004,11(1):195-199
文中根据电、磁力与多种元素分异和富集之间的内在联系 ,探求成矿系统的形成作用。初步认识如下 :(1 )地球环境电力可控制金属元素正、负离子朝向正、负电极各自作相向漂移运动 ,使核、幔金属元素呈不均匀分布 ,为成矿系统金属元素预富集—富集提供了运移的动力和空间 ;(2 )地球环境磁斥力和磁引力与成矿系统中金、有色多金属和黑色金属具明显的对应关系 ,即各自集中分布或相互垂直分布 ;(3)地球环境电、磁力交替变化有利于成矿系统矿质巨量富集 ;(4 )通过流动电位可求出流体推动压力与电力间的量化关系 ,加大流体脉动贯入与成矿系统中多种元素本身性质间的联系 ;(5 )根据电、磁力与流体参数间高灵敏度的对应关系 ,能深入研究成矿系统形成时各个温度段、压力段、多期多元素多源流体随机变化的过程及形成机理 ;(6 )地球环境电、磁力与板块构造和岩石可构成地质背景组合 ,这些将有助于大陆成矿作用动力学更深入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矿床研究中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石英脉型矿床成矿流体的性质传统的看法认为脉状矿床是含矿热液充填断裂裂隙(有时对围岩有交代作用)而成的,它属于岩浆期后热液成因的矿床。有用矿物的形成与含矿热液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有关,随着含矿热液的运移(主要是由下往上),其与围岩不断发生作用,导致含矿热液的成分、pH、Eh等的变化及金属化合物的破坏,促使一些有用元素从热液中沉淀出来富集成矿。这种观点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这个问题的正确解决,不仅会丰富成矿理论,而且在实践上可以指导这种类型矿床的普查、勘探工作。我们根据对赣南许多脉钨矿床的研究和了  相似文献   

3.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位于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中南部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可能是一种新的铅锌矿床类型,该类铅锌矿床明显特征是规模大、品位富、伴生有用元素多,暗示其成矿环境较为特殊。从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以及峨眉山玄武岩与成矿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的研究进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认为矿床成矿时代与西南大面积峨眉山玄武岩成矿时代相近,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成矿流体存在均一化过程,区域大规模流体运移在该区铅锌成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活动与铅锌成矿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矿床可能为“均一化成矿流体贯入成矿”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磁悬浮力成金特征及成矿机制——以吉林夹皮沟金矿为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孙忠实  邓军 《地质科学》2002,37(2):233-242
磁斥力(又称磁悬浮力)在地学中的应用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吉林夹皮沟金矿为例,通过磁悬浮成矿背景,磁悬浮力与成矿物源的关系,磁悬浮力持续存在与钾质岩石放射性核热能在富金中的作用,磁悬浮力与流体运移模式,磁悬浮力大小交变规律与成矿流体脉动等距性贯入耦合关系等特征的讨论,提出磁悬浮力成矿机制.该机制的主要学术思想是通过板块体旋转所产生的岩石剩磁磁斥力、磁斥力对流体的影响或控制来探求成矿作用.它力图从另一角度对绿岩金矿、与金相伴的有色多金属抗磁性矿物、金铀矿床和喷溢铁矿浆等方面给出若干新的解释,为成矿作用研究开辟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对比彝良毛坪与威宁云炉河坝地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并辅以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等证据基础上,认为区内铅锌矿成矿具典型的"逆冲断层运移—背斜翼部贯入成矿"特征,并据此分析云炉河坝铅锌矿区银厂沟—新营上深部位于唐家坪子背斜北西翼有利于含矿流体贯入成矿,而具较好找矿前景,为区内铅锌找矿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绝大多数独立金矿床,特别是脉状金矿的矿石矿物组合及其成矿阶段都是十分相似的.这种相似性与成矿构造脉动性的统一需要给予合理的解释.本文认为最佳的解释是,成矿流体体系的分异及其分异出来的各个子体系有序的赋存层次决定了成矿阶段的有序性.因此,提出了金的液体矿源是通过运移→分异作用→成矿流体的汇聚过程,并构成了不同性状的含矿流体的子体系分层次赋存的成矿流体库.  相似文献   

7.
新疆伊吾县宝山铁矿地质特征、成矿模式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宝山铁矿位于新疆东准噶尔晚古生代岛弧岩浆-构造成矿带东部,位于琼河坝铁铜多金属矿集区.宝山铁矿为由热液交代成因夕卡岩型磁铁矿矿体和黄铜矿-磁铁矿矿体、贯入成因夕卡岩型磁铁矿矿体和热液充填型黄铜矿矿脉构成的铁矿床,目前开采的主要为磁铁矿型铁矿.矿区岩浆岩类型多样,主要有花岗岩、辉长岩和辉绿玢岩.从矿体被花岗岩穿插及贯入型磁铁矿中含Co高等特征推断,主成矿岩体可能为隐伏的辉长岩.矿区深部存在规模较大的含矿夕卡岩质成矿流体"生产车间",含矿夕卡岩质流体的形成与迁移是脉动的,成矿后期以铜的成矿为主.宝山铁矿下步的找矿重点应放在对露天采坑深部隐伏铁矿和矿区深部隐伏铜矿的预测与探查.  相似文献   

8.
庄新国 《矿床地质》1995,14(1):82-88
本文以右江盆地古地热场特征分析为基础,并结合岩相和构造研究的成果,提出了沉积盆地中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形成的古地温控制模式,即海底火山喷发和还原的沉积环境条件对成矿物持初始富集的控制,盆地的构造深沉降引起古地温升高促使含矿流体形成、运移和圈闭,盆地的后期构造活动和抬升引起含矿流体层的破裂或降温,致使含矿流体突破,淀析成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吉林夹皮沟金矿带为例,通过板块碰撞或旋转所产生的磁斥力和电场来探讨流体中成矿元素运移和富集机制。基于块体转动与岩石剩磁磁斥力的产生,岩石电、磁场的形成和阴 阳离子相向漂移的地质证据及成矿流体与磁感应矢量、电导率间对应关系的讨论,表明:1)成矿元素的富集发生于新旧电、磁场交替变化过程中;2)岩石电场正、负极控制阴、阳离子作相向漂移运动,是流体中成矿元素运移、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3)深大断裂界面间的磁斥力是Au、Ag、Cu、Pb和Zn等有色多金属抗磁性元素成矿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0.
华蓥山锶成矿带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成矿机理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创业  武文慧 《地球化学》1999,28(2):197-202
华蓥山Sr成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Sr矿带。通过对该成矿带典型矿床的Sr、H、O、S同位素特征的研究,指出该Sr成矿带的Sr主要来自含矿围岩,成矿流体的水源为大气降水和地层建造水的混合流体,S源为嘉陵江组地层,在矿床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的矿床地质特征,指出该Sr成矿带中分散元素Sr在沉积-成岩期发生了初步富集,后经热卤水及动力改造富集成矿,属沉积-热卤水脉动力改造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11.
贵州三都—丹寨Hg-Au-Sb成矿带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克拉通黔南台陷与华南褶皱带西缘交界处,成矿带内断裂构造极其复杂,矿体延伸、展布明显受构造控制.排正金矿床位于该成矿带中南段,对其成矿有利靶区进行成矿元素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探讨成矿元素相关性和赋存状态,反演成矿机制.分析结果显示:①矿石中Au元素与As、Pb+Zn、Hg...  相似文献   

12.
朱小三  卢民杰  程文景  宋玉财  张超 《地质通报》2017,36(12):2143-2153
在总结安第斯和冈底斯斑岩铜矿床地质矿物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2个成矿带与斑岩铜矿床有关的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分析,探讨了2种构造环境下形成的斑岩铜矿床含矿斑岩与成矿过程的异同点。安第斯成矿带的斑岩铜矿床形成于洋壳俯冲陆缘弧环境,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始新世晚期—渐新世(43~31Ma)和中新世中期—上新世(12~4Ma),金属组合包括Cu-Mo和Cu-Au,含矿斑岩的SiO_2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岩性从中性到酸性,以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为主,少部分具有典型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而大多数安第斯含矿斑岩具有正常岛弧系列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冈底斯成矿带斑岩铜矿床主要发育于陆-陆碰撞环境,成矿时代为中新世(20~12Ma),金属组合为Cu-Mo,缺乏Cu-Au组合,含矿斑岩岩性以酸性为主,且主要为高钾钙碱性-钾玄质系列岩浆岩,具有典型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安第斯成矿带含矿斑岩的形成很可能是板片释放流体交代楔形地幔,经部分熔融与MASH过程的产物,并不是直接源于洋壳的部分熔融;而冈底斯成矿带含矿斑岩成因可能是早期洋壳多次俯冲形成俯冲增生弧,之后在陆陆碰撞过程中经历缩短加厚,与深部构造动力学机制发生变化时的部分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13.
赖勇 《矿床地质》1995,14(3):281-289
使用阴极发光技术可取得一般岩石显微镜无法得到的地质信息,并可将包裹体的研究从原来的“群分析”统计规律研究水平提高到“单包体分析”水平,获得更小时间单位成矿流体的演化特征,因而能更准确地模拟和恢复地质作用过程。运用阴极发光对石英等矿物的研究,发现蚀变带中的石英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发光性可以分为三期,和成矿关系密切为第一、二期石英。根据阴极发光下显示的生长微形态,系统地测试三期石英不同生长时期的包裹体物相,从而获取了整个成矿过程流体的p-t-v-x参数,确定构造作用加热大气降水形成成矿流体,体系开放流体两次减压沸腾导致金矿沉淀的矿体定位机理和成矿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4.
15.
舒斌 《地质与资源》2005,14(3):219-222
通过对金矿构造岩、构造矿石的古应力、流体包裹体和物质成分等的研究,探讨了断裂构造从韧性到脆韧性的演化过程中,界面转换成矿的特征,包括动力学特征、流体演化特征、构造对流体的驱动机制等.认为断裂构造从韧性到脆韧性、脆性的演变过程,是成矿物质从分散到局部富集,再到富集成矿的过程,成矿流体的成分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透岩浆流体成矿体系   总被引:35,自引:10,他引:35  
根据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熔浆体系与含矿流体体系可以看作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地质体系,它们因相互需要而耦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混合体系。当熔浆与流体发生解耦时,可以在不同的边界条件下发生不同类型的成矿作用。因此,可以将透岩浆流体成矿体系进一步划分成正岩浆成矿体系、接触带成矿体系、远程热液成矿体系和火山热液成矿体系。如果熔浆具有很强的流体圈闭能力,所有的含矿流体都将被封存在岩浆体内,并随着岩浆的固结而析出成矿物质,形成正岩浆矿床。当岩浆具有较高的渗透率且含矿流体逸出岩浆体时,如果岩浆的直接围岩具有较强的捕获成矿物质的能力,即发生接触带成矿作用。否则,含矿流体将在岩浆热驱动下远离岩浆体,形成远程热液矿床。如果有利的流体通道直达岩浆体,含矿流体甚至可以喷出地表或其附近,形成火山热液矿床或水底喷流沉积矿床。这种理论分析似乎与许多成矿事实相吻合,可以有效地指导区域成矿预测和矿床勘探。  相似文献   

17.
孙建东 《地质与勘探》2016,52(3):506-517
分析了船坑铜矿成矿岩体石英闪长玢岩主微量、稀土元素特征及锆石U-Pb测年数据,表明岩石具高钾偏铝质I型花岗岩特征,及岛弧成因岩浆特点;锆石稀土元素表明有地壳物质的加入,属壳幔混源。锆石U-Pb年龄162.9±3.6Ma,大致代表含矿岩体成岩年龄。该矿床形成于钦杭成矿带铜矿主成矿期,处于岩石圈拆沉或伸展-减薄的构造环境,受太平洋板块往欧亚大陆的俯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南岭地区两种类型盆地的压实流体系统及其矿化作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盆地构造演化—流体系统—矿化作用是矿床学研究的前缘课题。盆地演化的特征直接影响盆地沉积建造的结构特征。建造结构和地球化学特征对压实流体系统的温度场、动力场、地球化学场和矿化作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滇东南白牛厂早古生代盆地是典型的裂谷式凹陷盆地,上万米厚的黑色页岩与上部碳酸盐岩和砂岩组合有利于矿化的压实流体系统的形成,形成了白牛厂式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粤北晚古生代盆地为地台型浅海盆地,沉积物主要由透水性较好的粗碎屑物质和碳酸盐岩组成,沉积建造厚度较薄。数字模拟结果表明,粤北盆地压实流体系统难以形成较高的地热储和流体势,流体只能在沉积层的特殊部位汇聚并形成红岩型低温黄铁矿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