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THN在海水体系中对其钾离子的富集行为发现。THN能够从海水及增浓海水中富集其中的甚至浓度很低的钾离子,富集过程是通过沉积-转化反应实现的。钾回收率颇为满意。本文对富集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作者首次研究了作为络合给予体(Donor)的CDAH2对海水体系和低浓溶液中钾离子的富集性能。实验表明,这种新型的有机富集剂确能通过沉淀转化反应生成新的固相CDAHK·CDAH2,从而达到富集除钙海水中钾离子的预期目的。控制一定的反应条件,钾离子的富集转化率可达90%以上。同时对该富集剂的富集机理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首次报道了一种冠合型醇酸树脂的分子设计、合成方法及其对低浓度溶液和海水体系中钾离子的富集性能。基于近年来发展的“主-客体化学”(Host-Guest Chemistry)等理论概念构思,设计并合成出一种冠合型聚双内酯类的新高分子钾离子富集剂,即均苯四酸-二甘醇聚大环醚双内酯(Polymacrocycyclic ether bislactone of diethlene glycolpyromy llitic acid,以下简称PBL树脂),产率几为定量,为97.4%左右。笔者研究了这种热固性树脂对低浓度钾盐溶液、莱州湾海滨地下卤水和天然海水中钾离子的富集行为,实验结果表明PBL树脂可适用于天然海水及莱州湾地下卤水等复杂体系中低浓度钾离子的富集分离,富集容量可分别达到22.5×10-3和36.5×10-3.初步探讨了PBL树脂的捕钾机理,并对富氧大环高分子对钾离子选择性络合的孔径匹配理论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实验过程中曾发现,拥有多个C-O键的二羧酸型有机分子,对钾盐溶液和海水中低浓度的钾离子有良好的络合作用,借相应的沉淀转化反应,可达到富集、分离低浓溶液和海水中钾离子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5.
首次报道了一种冠合型醇酸树脂的分子设计、合成方法及其对低浓度溶液和海水体系中钾离子的富集性能。基于近年来发展的"主-客体化学"(HostGuestChemistry)等理论概念构思,设计并合成出一种冠合型聚双内酯类的新高分子钾离子富集剂,即均苯四酸-二甘醇聚大环醚双内酯(Polymacrocycyclicetherbislactoneofdiethleneglycolpyromylliticacid,以下简称PBL树脂),产率几为定量,为97.4%左右。笔者研究了这种热固性树脂对低浓度钾盐溶液、莱州湾海滨地下卤水和天然海水中钾离子的富集行为,实验结果表明PBL树脂可适用于天然海水及莱州湾地下卤水等复杂体系中低浓度钾离子的富集分离,富集容量可分别达到22.5×10(-3)和36.5×10(-3)。初步探讨了PBL树脂的捕钾机理,并对富氧大环高分子对钾离子选择性络合的孔径匹配理论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报道了一种新的钾试剂和用于海水直接提钾的高效富集剂:1,2,4,5-苯四酚-O,O',O″,O-四乙酸(简称TTAH4),研究了这一多功能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对低浓溶液和海水中钾离子的化学行为,初步探讨了其捕钾机理和相应钾盐的化学结构,并确认TTAH4作为络合给予体(Donor)通过与钾离子生成一种多核配位化合物(TTAH3K),而达到预期的富集目的。这一设想已由元素定量分析的数据和分子光谱的测定结果所证实。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了在多聚磷酸作用下,0,0’-邻苯二酚二乙酸同三聚甲醛缩聚生成具有对钾离子吸着作用的树脂的反应。探讨了摩尔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影响树脂性能的因素。提出了合成0,0’-邻苯二酚二乙酸—甲醛树脂的最宜条件: CH_2O:CDAH_2=1:4(摩尔); (CH_2O+CDAH_2):PPA=1:4(重量); 温度=120—130℃;时间=1小时。树脂产率为84—91%。树脂在380PPm氯化钾水溶液中(相当于海水中的钾离子浓度)对钾离子的吸着容量是28—30毫克钾离子/克(干树脂)[动态法]。富集因数是73—78。  相似文献   

8.
我们曾报道过以对钾离子有着良好选择吸着性能的O,O’-邻苯二酚二乙酸(简称CDAH2)为单体,在多聚磷酸存在下,同三聚甲醛反应,合成CDAH2-甲醛树脂的工作,并确定了该树脂在相当于海水中钾离子浓度的氯化钾溶液中的钾离子吸着性能。  相似文献   

9.
氢氧化铝作为铀的富集剂研究,约有10年的时间。它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海水温度无影响和对海水无污染等优点。其缺点是,富集铀量还不够高,机械强度不够好,在海水中损失较大。如能加以改进,则氢氧化铝有可能是一种较好的富集剂。为了改进这些缺点,我们重点研究了氢氧化铝复合富集剂。 本文主要报道氢氧化铝-二氧化锰复合富集剂的制备方法及富集铀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0.
我们发现,利用氢氧化铝作为共沉淀剂,以蛤蜊皮粉作为载体,可以较好地预富集海水中的铀。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载带共沉淀的条件对预富集的影响,并用此法测定了青岛汇泉湾外沿岸海水中的铀浓度。  相似文献   

11.
由于海水提铀研究的开展,促进了海水中铀的富集机理和溶存形态的研究,这也是近年来国际上在海洋化学方面引起注目的一个研究课题.深入研究这个问题不仅对筛选海水提铀富集剂起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阐明海洋中铀的转移机理及其成矿作用,对铀的海洋地球化学的研究都有重大意义.国内外已有一些学者研究了海水中的铀的富集机理和溶存形态[1-9].  相似文献   

12.
有关氯化银—海水系统问题,以往一般局限于氯化银电极在海水电化学研究测定中的应用,其它有关相间平衡,银与海水中某些成份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均未见有报道。自从1977年我们发现颗粒状氯化银对海水中的碘、溴有很高的选择性富集能力以后,引起了我们对这方面的注意。我们发现颗粒状氯化银对天然海水中的溶存碘的富集量可高达  相似文献   

13.
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又研究了氢氧化铝-二氧化锰复合富集剂(以下简称铝-锰复合富集剂)。实验表明,这种复合富集剂从海水中富集铀的回收率比过去研究的几种有所改进,每克铝-锰复合富集剂富集铀量在200微克左右。本文旨在报道氢氧化铝-二氧化锰复合富集剂的制备条件对富集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几十年来,随着对化学资源需求量的增加,从天然物中分离、富集其中的少量或微量成份引起了人们在应用方面的兴趣。海洋由于其巨大的潜力,从其中富集提取有价值的成份一问是引人注目的。早期企图从海水中提取金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在这类工作中,不用说常规的化学工艺方法不能适用,就是一般的离子交换剂、分子筛等也难以奏效。因此,针对特定成份的化学性质,对它们的分离提取不得不选用具有特殊化学亲合力的所谓“吸附剂”或“富集剂”。水含氧化钛对海水中铀的富集能力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颗粒状氯化银对海水中碘的富集作用,我们曾经进行了一定的工作,并首次从海水中直接分离出纯态的单质碘。  相似文献   

15.
我们曾报道过以对钾离子有着良好选择吸着性能的O,O’-邻苯二酚二乙酸(简称CDAH_2)为单体,在多聚磷酸存在下,同三聚甲醛反应,合成CDAH_2—甲醛树脂的工作,并确定了该树脂在相当于海水中钾离子浓度的氯化钾溶液中的钾离子吸着性能 多聚磷酸虽易制取,但价格较昂贵。对此,我们进一步改用价廉易得的常规商品试剂—浓硫酸或磷酸,替代多聚磷酸作为反应介质和缩合剂,结果不仅获得同样的合成效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大型底栖海藻对海水中元素的富集系数(CF) 和元素在海水中平均逗留时间(MORT) 、海水中的浓度(C) 、在深海粘土/ 海水中分配系数(K) 之间的关系,给出了lgCF~lg(MORT) 、lgCF~lgC及lgCF~lgK等的线性回归方程。指出元素在大型底栖藻中的富集主要地是一种服从吸着———配位作用规律的化学作用,并采用Ф( Z/r,X) 函数来估算富集系数。  相似文献   

17.
海水中各类烃化合物的测定已有一些报道,例如海水中C_1—C_4烃,C_3—C_6烃等。C_6—C_(14)挥发性液态烃,近几年才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本文介绍一种简易的测定海水中挥发性液态烃的采样器和富集方法,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海水中多氯联苯的分析方法,普遍采用液—液萃取法和树脂吸附富集法。液—液萃取法适用于高浓度海水。我国海域海水中的多氯联苯的浓度很低,它的含量约在ng/l范围,如果使用液—液萃取法,则需要大量萃取溶剂,空白值较大。因此,对于低浓度的海水样品采用树脂富集法较好。本文应用XAD-4树脂,吸附效果较好,既能节约溶剂,也便于初级浓缩液的保存和运输。  相似文献   

19.
依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初步讨论了氧化还原敏感性微量元素(RSE)Re、Cd、Mo、U、V等的地球化学行为,其中包括海洋沉积物中RSE的来源、RSE在缺氧和无氧海区的沉淀富集机理及其环境指示意义。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利用RSE研究氧化还原环境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RSE的沉淀富集机制不尽相同,但具有以下共同特点:①对底层海水的溶解氧浓度敏感。在正常溶解氧条件下,氧化还原敏感性微量元素在海水中呈溶解态稳定存在,而当底层海水处于缺氧或无氧条件时容易发生还原。②当底层海水处于缺氧或无氧条件时,经过沉积物—海水界面过程,受缺氧程度不同的制约,海水中呈溶解态的RSE依次在沉积物中沉淀,出现不同程度的富集。③持续还原条件下,RSE在沉积物中稳定存在;受氧化作用后,容易在沉积物中发生二次迁移和重新富集。不同的RSE其氧化还原电位不同,在氧化还原序列中的位置不同,Re在U之后Mo之前发生还原。因此,RSE在海洋沉积物中的不同富集特征和富集程度可作为还原程度指标研究底层海水的缺氧程度和底质的氧化还原环境。研究RSE的氧化还原环境指示意义,必须对RSE陆源碎屑来源组分进行剔除,同时,还应充分注意到还原沉积区发生氧化后,RSE在沉积物中会发生重新迁移和二次富集。  相似文献   

20.
4种海洋贝类对水体中Pb的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泥蚶、菲律宾蛤、缢蛏和单齿螺等海洋贝类对海水中Pb的富集规律,本文在设置Pb质量浓度分别为0.001 0,0.003 5,0.006 0,0.011 0,0.026 0和0.051 0 mg/L 6个试验组中,采用半静水法进行泥蚶、菲律宾蛤、缢蛏和单齿螺对海水中Pb的富集试验,分别在0,1,3,5,10,15,20,25和30 d时取出部分贝类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b含量,并探讨了贝类对Pb的富集机制,比较了不同贝类对Pb的富集能力。实验结果表明:4种贝类均表现出了对Pb有一定的富集效应。水体中Pb质量浓度达到0.003 5 mg/L时,泥蚶对Pb富集明显;水体中Pb质量浓度达到0.006 0 mg/L时,菲律宾蛤对Pb富集明显。水体中Pb质量浓度达到0.011 0 mg/L时,缢蛏和单齿螺对Pb富集明显。总体上,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随着水体中Pb质量浓度和富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Pb质量浓度低于0.051 mg/L的所有试验组中,时间越长,贝类体内富集的Pb含量越高,但在3 d左右时,贝类体内富集的Pb含量却出现低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