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浙江地质》2008,(1):22-22
天津市国土房管局和市畜牧兽医局日前联合转发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下发《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规模化畜禽养殖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该《通知》提出,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的规划布局和选址,应坚持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在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中,可以充分考虑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需要,预留用地空间,提供用地条件。合理确定用地标准,节约集约用地。  相似文献   

2.
自中央、省、市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有关政策出台后,聊城市东昌府国土资源分局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及地方实际,为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副食品价格稳定,规范畜禽养殖用地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为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搞好服务,收效良好。一是提前介入,为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合理选址。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莱芜市进一步加强规范土地秩序,切实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取得了实效。现结合莱城区方下镇宅基地及存量用地情况进行探讨,以供交流。方下镇隶属莱芜莱城区,共有55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18462户居民,54276人口,其中农业人口52976人。土地总面积67.6km2,其中耕地面积3430.67hm2。  相似文献   

4.
一、政策进一步界定设施农用地范围。设旋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农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晒场等农业设施用地。在以农业为依托的休闲观光项目以及各类农业园区,涉及建设永久性餐饮、住宿、会议、大型停车场、工厂化农产品加工、中高档展销等的用地,不属于设施农用地范围。按非农建设用地管理。确需建设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设施农用地具体分为农业生产设施用地和相关的附属设施用地。二、区分情况分类管理。一是明确设施农用地管理方式。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直接用于或者服务于农业生产,按农用地管理。兴建农业设施占用农用地的,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占用耕地的,生产结束后由经营者负责复耕。二是合理控制附属设施用地规模。进行工厂化作物栽培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规模5%以内,最多不超过10亩;进行规模化种植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规模3%以内,最多不超过20亩;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规模7%以内(其中,规模化养牛、养羊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比例控制在10%以内),最多不超过15亩;水产养殖的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规模7%以内,最多不超过10亩。三是引导设施农业用地合理选址。  相似文献   

5.
戴劲松 《辽宁地质》2010,(10):63-63
为确保用地服务,楚雄市国土资源局采取五项措施加强用地管理:一是主动服务,保障发展用地需求。及时跟踪项目用地报批,千方百计地确保项目用地,积极争取用地指标,统筹安排社会事业项目用地。二是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措施。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严把用地预审关,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盘活存量土地,  相似文献   

6.
《湖南地质》2009,(11):30-32
基本特点 扩大内需项目用地得到有力保障 今年,全省启动了16条高速公路、6条铁路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保障任务重、压力大。为确保项目顺利落地,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加强规划计划调控,  相似文献   

7.
2009年以来,我省各地进行了将通过整治节约的少部分农村建设用地以指标调剂的方式按规划调整到城镇使用的政策探索,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以下简称增减挂钩试点),在加强耕地保护、推动节约集约用地、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健全节约土地标准,加强用地节地责任和考核。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30%。"3月16日,新华社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上述要求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9.
《广西地质》2014,(11):72-72
近期。为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山东省郯城县国土资源局积极引导农民依法养殖、集约用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规范养殖用地秩序,保证农民养殖用地需求。一是鼓励养殖户利用废弃地、未利用地搞家禽养殖,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  相似文献   

10.
《河南地质》2009,(12):14-14
近年来,新乡市国土资源局积极围绕“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节约”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强规划引导、集体建设用地整合引导、拆旧建新引导等“三个引导”,充分发挥政策扶持和用地保障的作用,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推进城乡一体化若干政策规定(试行)》和《关于印发新乡市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内容和标准(暂行)的通知》等文件,  相似文献   

1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指标置换政策是国土资源部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该文从菏泽市实际出发,对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严格规划计划,严控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落实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指标置换政策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唐晓燕  高燕 《山东地质》2010,(3):38-39,43
临沭县近几年工业发展势头较猛,但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经济发展对土地刚性需求大,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双重压力较大。为此,临沭县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强化耕地保护意识,加强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加大执法力度,实现了全县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李妍 《山东地质》2012,(9):66-68
对当前正在实施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现状及政策进行分析,认为当前大多数地方开展增减挂钩工作认识存在偏差,由于资金拨付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工作进展的不平衡性比较突出。对增减挂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饲养方式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规模化养殖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结合莱芜市钢城区实际,对畜牧养殖用地方面当前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今后的用地管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实现城乡统筹,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的必然要求。通过对临沂市兰山区的分析,在对"挂钩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挂钩政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在挂钩政策下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并依此提出政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使其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周廷刚  罗红霞  黎雯 《中国岩溶》2007,26(2):149-154
以SPOT5卫星为基本信息获取该地区的地貌数据,并根据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特征、煤炭开采状况等9个指标,采用多因素分级指标综合评价法对南桐矿区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进行评价。按照土地的用途划分宜耕、宜园和宜林土地类三个类型,根据影响因子对土地用途的影响程度制定分级指标。评价结果表明,高度适宜、中等适宜、基本适宜和不适宜耕地分别为5 321hm2、8361hm2、7 973hm2和4 656hm2;园地分别为315hm2、629hm2、405hm2 和117hm2;林地分别为8 867hm2、7303hm2、5 977hm2 和2 643hm2。为能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和促进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将原来的耕地、园地和林业用地比例10∶ 0. 6∶ 9. 4调整为10∶ 5. 7∶ 14。   相似文献   

17.
王强先 《山东地质》2010,(5):55-56,59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平度市国土资源局积极响应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的"保增长、保红线"双保行动,立足部门职能,扎实工作,加强和改善土地宏观调控新机制,有效保障扩大内需,保障重点项目用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树东  张洪民 《山东地质》2010,(7):44-45,48
单县国土资源局开发区分局在土地利用上探索挖潜存量土地,节约集约用地,保障项目建设,搞好优质服务,促进开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开发区用地采取了高点定位,合理规划,挖潜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闲置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现有土地,实施利用土地置换,争取城镇挂钩,城中村改造,争取建设用地指标等办法,为开发区大项目及时落地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刘庆宇 《地质与勘探》2022,58(3):609-618
青海省门源县内林草地面积大于44万公顷,耕地仅不到4.2万公顷,林草地资源丰富。2016年在门源县地区开展了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是青海省首次在大面积林草地区开展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通过评价土壤养分、土壤环境等级划分了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结果表明:门源县土壤质量一等优质土壤占比92.4%,二等良好土壤占0.8%,三等中等土壤占5.6%,四等差等土壤占0.9%,五等劣等土壤占0.3%。通过项目实施可服务门源县土地资源管理,为门源县土地规划利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生态环境治理等提供依据,助力门源县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  相似文献   

20.
张丽君 《地质通报》2009,28(203):343-347
国际减灾战略已从场地尺度工程性“硬”措施转向区域土地规划限制等“软”措施,即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手段来限制土地开发行为,这是防范地质灾害最有效的手段。从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审批的法律地位、地质灾害填图与区划的公益性基础工作和实施地质灾害风险带土地开发限制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国际经验,并提出中国开展土地利用规划预防地质灾害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